?

肝素酶與危重癥相關肺動脈高壓患者預后及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

2024-03-11 03:33王林軍岳建巍李建春馮菲李洪磊陳娣劉麗平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結果顯示肝素肺動脈

王林軍,岳建巍,李建春,馮菲,李洪磊,陳娣,劉麗平,2

作者單位:1.730000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2.730000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急診重癥醫學科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主要特征是肺動脈壓(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升高,即靜息時平均肺動脈壓(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0 mmHg(1 mmHg=0.133 kPa)、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3 Wood單位[1],其發病機制復雜,任何導致肺血流增快或PVR增加的結構和功能異常均可能引發PH。研究表明,PAP增高會加重右心室后負荷,導致右心室肥大、擴張及心功能障礙,嚴重者甚至導致右心衰竭[2-3]。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數據顯示,PH患者5年生存率為65.4%[4],提示PH患者預后極差,特別是危重癥相關肺動脈高壓(critical illness-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IR-PH)患者。因此,篩選CIR-PH患者預后的生物標志物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NT-proBNP是相關指南推薦的評估PH患者預后的唯一血清標志物[5]。肝素酶是一種β-D葡萄糖醛酸酯酶,其能特異性地裂解細胞外基質中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側鏈,并激活多種血管生長因子,進而參與調控血管生成,其在肺血管內皮細胞中發揮著重要作用[6]。研究表明,肝素酶能參與PH的發生[7],但其與PH患者預后的關系尚未完全明確?;诖?,本研究旨在探討肝素酶與CIR-PH患者預后及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108例CIR-PH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危重癥患者,且符合WHO關于PH的診斷標準[8]。排除標準:(1)無法行右心導管檢查(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RHC)者;(2)超聲檢查圖像不清晰者;(3)合并晚期腫瘤及嚴重急性或慢性疾病者,如急性大面積腦梗死、終末期尿毒癥或難治性心力衰竭等;(4)接受手術治療者;(5)合并精神疾病者。本研究已獲得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號:LDYYLL2023-453)。本研究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https://www.chictr.org.cn/)注冊,注冊識別號為ChiCTR2300072241。

1.2 分組

出院后1年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根據預后情況將其分為死亡組(n=28)和生存組(n=80)。

1.3 觀察指標

1.3.1 一般資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BMI、PH臨床分類(包括動脈性PH、心臟病導致PH、肺疾病和/或缺氧導致PH、肺動脈阻塞性病變導致PH、未知原因或多因素導致PH)、肝素酶、NT-proBNP及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價系統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評分。其中肝素酶、NT-proBNP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獲得。

1.3.2 RHC結果

收集患者入院時RHC結果,采用SWAN-GANZ導管,主要指標為mPAP、肺毛細血管楔壓(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PVR、平均右心房壓(mean right atrial pressure,mRAP)和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

1.3.3 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

收集患者入院時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主要指標為右心室直徑(right ventricle dimension,RVD)、右心房直徑(right atrium dimension,RAD)、肺動脈寬度(pulmonary artery width,PAW)、肺動脈流速(pulmonary artery velocity,PAV)、PAP、三尖瓣反流速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 velocity,TRV)。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Graph Pad Prism 9軟件繪圖。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CIR-PH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單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采用ROC曲線分析肝素酶、NT-proBNP對CIR-PH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肝素酶與CIR-PH病情相關指標(NT-proBNP、APACHEⅡ評分、mPAP、PCWP、PVR、CO)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存組與死亡組一般資料、RHC結果、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較

生存組與死亡組性別、BMI、PH臨床分類、PAW、PA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年齡、RVD、RAD大于生存組,肝素酶、NT-proBNP、APACHEⅡ評分、mPAP、PCWP、PVR、mRAP、PAP高于生存組,CO低于生存組,TRV快于生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生存組與死亡組一般資料、RHC結果、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RHC results and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between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

2.2 CIR-PH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

以表1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為自變量,以CIR-PH患者預后(賦值:生存=0,死亡=1)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肝素酶、NTproBNP、APACHEⅡ評分、mPAP、PCWP、PVR、mRAP、CO、RVD、RAD、PAP、TRV可能是CIR-PH患者死亡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以上述影響因素為自變量(賦值同表2),以CIR-PH患者預后(賦值:生存=0,死亡=1)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肝素酶、NT-proBNP、mPAP、PAP是CIR-PH患者死亡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CIR-PH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IR-PH

2.3 肝素酶、NT-proBNP對CIR-PH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肝素酶預測CIR-PH患者死亡的AUC為0.784〔95%CI(0.688~0.879)〕,最佳截斷值為10.4 μg/L,靈敏度為0.500,特異度為0.875;NT-proBNP預測CIR-PH患者死亡的AUC為0.761〔95%CI(0.662~0.860)〕,最佳截斷值為3 775 ng/L,靈敏度為0.357,特異度為0.950,見圖1。

圖1 肝素酶、NT-proBNP預測CIR-PH患者死亡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of heparinase and NT-proBNP in predicting the death of patients with CIR-PH

2.4 肝素酶與CIR-PH病情相關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肝素酶與CIR-PH患者NTproBNP(r=0.639)、APACHEⅡ評分(r=0.763)、mPAP(r=0.876)、PCWP(r=0.858)、PVR(r=0.846)呈正相關,與CO(r=-0.702)呈負相關(P<0.001),見圖2。

圖2 肝素酶與CIR-PH病情相關指標關系的散點圖Figure 2 Scatter plo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ranase and CIR-PH disease-related indicators

3 討論

WHO數據顯示,既往診斷和新診斷的PH患者1年生存率分別為90.4%、86.3%[4]。本研究結果顯示,CIR-PH患者1年生存率為74.1%,低于WHO數據,分析原因為本研究納入患者為危重癥患者,病情較嚴重。PH的主要發病機制是肺血管內皮細胞改變引起肺血管重構[9];此外,還包括炎癥反應[10]、血液高凝狀態和血栓形成[11]、肺血管纖維化[12]等。目前,診斷PH的“金標準”為RHC,但其屬于侵入性操作;超聲檢查也常用于評估PH[13-14]。PH常導致右心室壓力過載和右心衰竭,進而影響危重癥患者預后。三尖瓣環收縮移位和Tei指數已被用于評估PH患者的右心功能[15-16]。BNP和NT-proBNP是PH風險分層的常用生物標志物[5,17]。研究表明,BNP與PH患者死亡風險升高相關[18]。NT-proBNP作為BNP的前體,更加穩定,故常作為PAH診斷和預后評估的生物標志物[19]。

肝素酶是唯一能夠降解細胞外基質中硫酸類肝素的糖苷酶[20],其通過降解硫酸類肝素而激活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進而在血流重塑中發揮重要作用[21-22]。同時,肝素酶可參與炎癥反應[23],增強局部凝血活性,包括從細胞表面解離組織因子通路抑制因子和誘導組織因子表達[24-25]。此外,肝素酶還可調節內皮細胞中的生長因子表達,如血管生成素,并參與肺部和其他器官纖維化,進而影響肺和其他器官的正常結構和功能[26-27]。

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肝素酶和NT-proBNP高于生存組;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肝素酶、NTproBNP是CIR-PH患者死亡的獨立影響因素;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肝素酶預測CIR-PH患者死亡的AUC為0.784,NTproBNP預測CIR-PH患者死亡的AUC為0.761。因此,肝素酶可能成為預測CIR-PH患者死亡的生物標志物。

眾所周知,CIR-PH病情嚴重程度可直接影響患者預后。研究表明,NT-proBNP與PH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28]。APACHEⅡ評分由急性生理評分、年齡評分及慢性健康評分構成,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29]。mPAP、PCWP、PVR、CO為RHC結果,其中mPAP、PCWP、PVR是PH的診斷指標,其值越高提示PH患者病情越嚴重[30]。CO是血流動力學中最基本的指標之一,常用來評估心臟泵血功能,其值越低提示PH患者病情越嚴重[31]。本研究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肝素酶與CIR-PH患者NT-proBNP、APACHEⅡ評分、mPAP、PCWP、PVR呈正相關,與CO呈負相關,提示肝素酶與CIR-P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肝素酶越高CIR-PH患者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

4 結論

綜上所述,肝素酶是CIR-PH患者死亡的獨立影響因素,其對CIR-PH患者死亡有一定預測價值,且其與CIR-P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這為進一步探索CIR-PH患者預后血清標志物提供了參考。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1)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非隨機對照研究,無法排除混雜因素影響;(2)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因此,未來仍需要擴大樣本量、聯合多中心研究進一步證實本研究結論。

作者貢獻:王林軍、劉麗平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李建春、陳娣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岳建巍、李洪磊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王林軍、馮菲進行結果分析與解釋;王林軍負責撰寫、修訂論文;劉麗平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結果顯示肝素肺動脈
慢阻肺患者HRCT檢查肺動脈直徑與超聲心動圖檢查肺動脈壓的相關性
81例左冠狀動脈異常起源于肺動脈臨床診治分析
肝素在生物體內合成機制研究進展
最嚴象牙禁售令
新聞眼
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野生大熊貓保護取得新成效
體外膜肺氧合在肺動脈栓塞中的應用
肝素聯合鹽酸山莨菪堿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
肝素結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臨床意義
STA Compact血凝儀在肝素抗凝治療中的臨床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