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菌群與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關系

2024-03-13 07:06王宇航賈曉靜邢園園李皓楠
臨床誤診誤治 2024年1期
關鍵詞:乳酸桿菌雙歧菌群

王宇航,賈曉靜,郭 莉,邢園園,李皓楠,許 鵬

冠心病(CHD)是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引發的疾病,當膽固醇積聚動脈壁上形成斑塊時,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減少或阻礙流向心臟組織的血流量,最典型癥狀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乏力等,積極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具有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等優勢[3]。有報道顯示,CHD領域存在重手術、輕預防的現象,多數患者及家屬只關注CHD發作時的救治,對術后危險因素管理不夠重視,不能長期遵醫囑服藥,其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作為PCI術后常見并發癥,明顯升高了CHD患者致殘率、致死率[4-5]。腸道菌群被稱為“人體微生物器官”,可有效調節機體先天、獲得性免疫,腸道菌群紊亂后可誘發多個系統或器官病變。GALLO等[6]研究發現,CHD患者因容量負荷較重,腸道菌群紊亂后促使腸道通透性增加,過多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后加速CHD進展,且心功能越差、致病菌擴散速度越快,故腸道菌群可能與CHD患者預后相關。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腸道菌群與CHD患者PCI術后MACE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3月—2022年3月張家口市第一醫院經PCI治療的150例CHD,男94例、女56例,年齡45~77(54.24±6.25)歲。納入標準:1)符合《冠心病防治指南》[7]中CHD診斷標準;2)入組患者具備PCI指征,且成功實施PCI;3)首次參加試驗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史、腦卒中史或肝腎功能障礙史者;2)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驉盒阅[瘤者;3)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消化道系統疾病者;4)近1個月內接受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或益生菌治療者。本研究獲取張家口市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準號:2023104),患者及直系親屬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臨床資料收集:從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收集入組患者臨床資料,由同一護士(不清楚臨床分組情況)統計、記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合并癥(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Gensini評分,入院24 h內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堿性磷酸酶(ALP)、腸道菌群(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CRP、IL-6、TC、TG、Hcy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CK-MB、ALP采用酶速率法檢測,腸道菌群在PCI術后復查血時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試驗所用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或山東濰坊澤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隨訪分組:出院后隨訪1年,以是否發生MACE為分組標準,將150例CHD分為MACE組、無MACE組。MACE包括再發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非計劃性再次血運重建、心源性死亡。

1.3 觀察指標

1)統計CHD患者術后1年MACE發生情況;2)比較MACE組、無MACE組患者臨床資料;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影響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CHD患者術后1年MACE發生情況

隨訪發現,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率為32.67%(49/150),其中再發心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急性左心衰11例、非計劃性再次血運重建8例,無心源性死亡病例。

2.2 MACE組、無MACE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與無MACE組比較,MACE組年齡≥60歲比例、合并高血壓比例高,Gensini評分、Hcy水平、ALP水平高,乳酸桿菌數量、雙歧桿菌數量、大腸桿菌數量少(P<0.05,P<0.01),而2組在性別、BMI、吸煙酗酒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CRP、IL-6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ACE組、無MACE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3 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將MACE組、無MACE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發生MACE作為因變量:發生記為1、未發生記為0,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合并高血壓、Gensini評分高、Hcy水平高、ALP水平高、乳酸桿菌數量少、雙歧桿菌數量少是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危險因素(P<0.01)。見表2。

表2 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膽固醇積聚動脈壁上形成斑塊且斑塊逐漸增多后造成動脈腔狹窄,血流受阻后導致心臟缺血,即為CHD。若動脈壁上的斑塊發生潰瘍或破裂,形成的血栓完全中斷血管中血流,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目前老年人為CHD高發人群[8-9]。PCI是臨床治療CHD常見手段之一,但有報道顯示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率較高[10]。本研究隨訪結果顯示,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率為32.67%,略高于既往報道的原因可能與本研究選取樣本量較少有關。明確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危險因素后給予預防性措施對改善患者遠期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CHD主要病理特征是動脈粥樣硬化,在這一病理過程中,代謝異常、炎癥反應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腸道菌群是近年來研究發現的新靶點。于輝等[11]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通過蛋白水解途徑、糖分解途徑控制營養物質的吸收、代謝,參與心血管、腦血管、腎臟等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有研究通過動物實驗證實,CHD組乳酸桿菌數量增加、擬桿菌數量減少,且用擬桿菌對CHD組小鼠灌胃后,可延緩CHD進展[12]。本研究在此基礎上探討腸道菌群與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關系,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乳酸桿菌數量少、雙歧桿菌數量少是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危險因素,即腸道菌群紊亂與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存在一定關聯。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是機體內有益于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可改善腸道功能、調節免疫功能,同時對人體健康具有生物屏障、營養作用,腸道菌群紊亂后,體內膽汁酸代謝成分發生改變,誘發的血脂異??纱龠M動脈粥樣硬化,繼而增加MACE發生風險[13-15];也有研究顯示,MACE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數量均少于對照組,且腸道菌群數量與Hcy、尿酸水平呈顯著負相關[16]。由此可見腸道菌群與機體炎癥反應存在關聯,后續臨床可進一步探討腸道菌群與炎癥反應參與的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預后的相關性?;谝陨嫌^點,通過糾正腸道菌群紊亂降低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風險具有較大研究價值。

CHD患者術后發生MACE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冠狀動脈病變及處理情況、心功能等是國內外公認影響CHD患者術后發生MACE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年齡≥60歲、合并高血壓、Gensini評分高、Hcy水平高、ALP水平高是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危險因素。心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在介入治療應激狀態下,心臟負荷進一步增加,MACE發生風險增加,且高齡CHD患者自身調節能力較中青年弱,抵抗不良事件的能力隨之減弱,綜合作用下增加PCI術后MACE發生風險[17-18]。高血壓病是一種累及多個系統的疾病,可通過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損傷左心室舒張功能等機制增強左心房異位電活動,一定程度上加重血液高凝狀態,增加急性左心衰、非計劃性再次血運重建等不良事件發生風險[19-20]。Gensini評分主要用于評估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可全面反映冠狀動脈狹窄情況,分值越高意味著冠狀動脈病變越嚴重,即術后MACE發生風險越高[21]。炎癥-損傷-氧化應激反應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涉及多種細胞因子,其中Hcy可通過破壞凝血-纖溶平衡使血小板聚集,其水平升高有助于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繼而增加MACE發生風險;ALP是一種可調節心血管功能的多肽,通過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水平,促進氧化應激反應,加速內皮細胞凋亡[22-23],這可能是發生MACE的CHD患者Hcy、ALP水平升高的原因。

綜上,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減少是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即腸道菌群紊亂與CHD患者PCI術后MACE發生具有相關性。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之處,如選取樣本量有限,后續仍需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提高本研究結論論證強度。

猜你喜歡
乳酸桿菌雙歧菌群
喝酸奶或可治療抑郁
“云雀”還是“貓頭鷹”可能取決于腸道菌群
乳酸桿菌在宮頸癌發病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水土不服”和腸道菌群
肉牛剩余采食量與瘤胃微生物菌群關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多潘立酮治療新生兒喂養不耐受40例
母乳嬰兒源產細菌素雙歧桿菌的分離鑒定
乳酸桿菌與細菌性陰道病相關致病菌之間的關系
抗性淀粉在雙歧桿菌作用下的體外降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