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針贊刺法結合滋腎清肝湯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2024-03-13 07:06喬艷玲閆智會袁鵬飛潘樹和陳建華
臨床誤診誤治 2024年1期
關鍵詞:后遺火針神經痛

喬艷玲,王 玉,閆智會,袁鵬飛,潘樹和,陳建華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活化引起的常見急性感染性皮膚病[1]。此病毒初次感染后可以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當患者出現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或受損時可再次激活該病毒,并在神經元內大量的增殖、遷移,沿著周圍神經纖維轉移至皮膚[2],出現群集帶狀分布的透明樣水性皰疹,并伴有劇烈神經痛,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3]。目前,臨床治療帶狀皰疹以抗病毒、止痛消炎、營養神經以及防止繼發感染為主要目的,雖具有一定的療效,但起效較慢,疼痛緩解程度仍未達到理想狀態,且后遺疼痛發生率較高,需要進一步優化患者治療方案[4]。在中醫學中,帶狀皰疹屬于“蛇丹”“蛇串瘡”“纏腰火丹”等范疇,近年來多項研究指出,中醫治療帶狀皰疹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常用方法包括中藥外敷內服、火針、拔罐、刺血療法等,為臨床治療帶狀皰疹提供了更多可靠的選擇[5]。有研究表明,火針贊刺法配合中藥內服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中具有提高臨床效果、快速緩解疼痛、促進患者病情轉歸以及降低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等優勢[6]。故本研究采用火針贊刺法結合滋腎清肝湯治療帶狀皰疹,通過中醫內、外治法的聯合應用,觀察該方法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治療帶狀皰疹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2月—2023年6月承德市中醫院收治的帶狀皰疹9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第8版《皮膚性病學》[7]中帶狀皰疹相關診斷標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中關于“蛇串瘡”相關診斷標準;年齡為18~70歲;皮損部位存在皰疹且伴有神經性疼痛癥狀;初診時間1~7 d;入組時未接受抗病毒、止痛等相關治療。排除標準:眼、耳、腦膜、內臟等特殊類型帶狀皰疹者;合并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疾病者;有妊娠需求,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和(或)糖皮質激素者;瘢痕體質者;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47例。2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發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且獲得承德市中醫院醫學科學研究與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批件號:ZYYKY23008);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帶狀皰疹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常規治療:2組均予以鹽酸伐昔洛韋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60079)0.3 g口服,2/d;甲鈷胺膠囊(揚子江藥業集團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15)0.5 mg口服,3/d;維生素B1片(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611)10 mg口服,3/d;普瑞巴林膠囊(重慶賽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73)75 mg口服,1/d。

2)對照組: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火針贊刺法治療,患者取舒適體位,常規皮膚消毒后,取賀氏火針將針尖置于點燃酒精燈外焰,消毒燒至亮白色后,迅速刺入阿是穴“蛇頭”(最早出現帶狀皰疹始端),隨后依次刺入帶狀皰疹中間部的“蛇腰”與末端的“蛇尾”,直出直入,深入皰疹基底部,膿皰或血皰>0.5 cm可用粗火針點刺擠凈泡液,夾脊穴、雙側陽陵泉穴、后溪穴、陰陵泉穴、血海穴及支溝穴用火針不破皮淺刺3下,深度約為0.1 mm,后取適宜火罐于針刺阿是穴處進行負壓吸拔處理5~10 min,起罐后干棉球擦拭泡液,術后常規消毒處理防止皮膚感染,在治療的前3 d,每日1次,后隔日1次。10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若治療過程中已無疼痛及皰疹,則停止治療;無皰疹但有疼痛,則仍采用火針淺刺治療。

3)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口服中藥滋腎清肝湯治療。處方如下:龍膽草15 g、金銀花15 g、蒲公英15 g、牡丹皮30 g、川楝子15 g、桑寄生10 g、杜仲10 g、白芍20 g、黃精10 g、赤芍20 g、五味子10 g、梔子12 g、黃芩12 g、生地15 g。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分服。10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評價:2組分別于治療前后應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以癥狀體征進行量化積分,分級判定臨床療效,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綜合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10 d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為綜合療效指數≥90%;顯效為綜合療效指數70%~<90%;有效為綜合療效指數30%~<70%;無效為綜合療效指數<30%。

2)皰疹皮損愈合評價指標:觀察記錄2組止皰時間(無新發皰疹增長的時間-開始出現皰疹時間)、結痂時間(水皰干涸,結痂凝結面積≥50%皮損面積的時間-開始出現皰疹時間)、脫痂時間(痂皮全部脫落的時間-開始出現皰疹時間)。

3)疼痛評價:2組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2、3、5、10 d,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進行評分,取長度為10 cm的標尺,右端標記“10”表示重度疼痛,左端標記“0”表示無疼痛,讓患者在其中標出過去24 h內最能代表其疼痛強度的刻度數。

4)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2組分別于治療前后應用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美國BD FACS Canto公司)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國BD FACS Canto公司。

5)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率:于治療后1個月通過門診復診或電話隨訪記錄患者VAS評分數據,計算后遺神經痛(皰疹消退后持續疼痛時間或疼痛緩解后再次發生疼痛時間≥1個月)的發生率,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治療后后遺神經痛的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評價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帶狀皰疹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皰疹皮損愈合評價指標比較

觀察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脫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帶狀皰疹皰疹皮損愈合評價指標比較

2.3 不同時間點疼痛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疼痛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3、5、10 d,2組疼痛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隨著治療時間推移2組疼痛VAS評分均呈不斷下降趨勢;觀察組治療3、5、10 d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帶狀皰疹不同時間點疼痛VAS評分比較分)

2.4 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治療前,2組CD4+/CD8+、CD3+、CD4+及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D8+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CD4+/CD8+、CD4+、CD3+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CD4+/CD8+、CD3+、CD4+及CD8+水平升高或降低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帶狀皰疹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2.5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

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為10.64%(5/47),低于對照組的25.53%(12/47)(P<0.05)。

3 討論

帶狀皰疹是一種臨床常見皮膚科急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在一個或兩個相鄰皮區出現沿神經相應階段分布的群集帶狀分布皰疹,以伴有顯著神經痛為特征。帶狀皰疹可以在任何年齡段發生,但年齡是帶狀皰疹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據統計,我國年齡≥50歲人群帶狀皰疹發病率為6.0%~7.4%,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較明顯的上升趨勢[10]。帶狀皰疹在既往身體康健人群中2~4周即可痊愈,然而,有29.8%的患者會持續發作頑固性神經疼痛,遷延成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11],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增加心理上的負擔,影響食欲及睡眠,產生抑郁、焦慮情緒,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對帶狀皰疹進行有效治療在臨床上尤為重要。

祖國醫學認為帶狀皰疹雖然病在肌表,但病機與心、腎、肝、脾、膽等臟腑有密切關系。清代《外科大成·纏腰火丹》曰:“纏腰火丹,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皰,痛如火燎,由心腎不交,肝火內熾,流入膀胱,纏于帶脈”;明代《瘡瘍經驗全書·火腰帶毒》曰:“火腰帶毒,受在心肝二經,熱毒傷心流于膀胱不行,壅在皮膚,此是風毒也……”。帶狀皰疹因七情內傷,心肝氣郁,腎虛感寒,寒伏久蘊不解,化火妄動,以致心肝火毒壅盛,蘊積肌膚而發;脾濕內蘊,蘊結化熱,郁久外泛肌膚,再感濕熱邪毒,肺健運失司,水濕內停,可致水皰發生;熱毒稽留血分,熱邪外越,則見燔熱焮紅、丘皰疹、瘙癢、疼痛等各種癥狀;濕、毒邪可乘虛而侵入肌膚脈絡,氣血瘀滯、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正氣不足、氣血缺損,不榮則痛[12-14]。因此,臨床上應采用內外兼治,以祛邪、瀉火、扶正為主,行氣、活血、通絡、化瘀覆蓋整個治療階段。

火針贊刺法為火針聯合刺絡拔罐的復合式療法[15],首先通過火針施治,攜火之力,“以熱引熱”,強開經絡之門,使邪氣有路可出,使郁結的濕熱、火毒隨惡血裹挾得以外瀉[16]。同時將陽熱之氣引入體內,以祛除寒氣,溫通經脈,疏散水飲,以散濕邪,助血氣運行暢達;再取火罐吸附于施針部位,迫血拔毒,病邪濕熱排于外,氣血調和,以達通經活絡、驅風除濕、祛瘀止痛的功效[17]?;疳橖c刺局部阿是穴及夾脊穴有利于臟腑之氣血運行,通經活絡,同時配合遠端取穴具有疏肝瀉熱,清熱解毒,通絡止痛,使氣血充盈且運行暢利,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18]。

中藥內治法可契合患者病機,隨證靈活加減,配合火針贊刺療法,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復。中藥滋腎清肝湯中龍膽草具有瀉肝膽火、除下焦濕熱的功效;蒲公英、金銀花可清熱涼血、消癰散結、通經活絡、利尿解毒;牡丹皮、川楝子、赤芍、梔子可清熱瀉火、涼血活血、散瘀止痛,與白芍、黃芩、生地配伍,相須為用,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疏肝理氣、利濕解毒、養血補虛、緩中止痛之功;桑寄生、杜仲、黃精補脾益肝、補中益氣、滋補腎陰腎精、扶正固本祛邪;五味子可益氣生津、補腎養心。全方共奏清熱涼血解毒、散瘀止痛、益氣健脾、利肝清膽、補腎養心、扶正固本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觀察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脫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1、2、3、5、10 d,2組疼痛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隨著治療時間推移2組疼痛VAS評分均呈不斷下降趨勢;觀察組治療3、5、10 d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以上結果均表明,火針贊刺法結合滋腎清肝湯治療帶狀皰疹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快速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促進水皰消退,加快水皰結痂脫落。究其原因為,火針贊刺法可直接刺達病灶基底部,促進祛腐透膿、化腐生肌、活血散瘀?,F代醫學研究表明,火針療法可通過溫熱刺激皰疹累及的受損神經節段及其周圍組織,抑制神經疼痛信號傳入感覺神經節[19-20]?,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龍膽草、牡丹皮及黃芩中黃酮類化合物可直接阻斷花生四烯酸信號通路,抑制細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及病毒在細胞內的增殖。蒲公英皂苷能夠通過阻斷核因子-κB信號通路,發揮有效的抗炎作用。金銀花含有綠原酸和異綠原酸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細菌增殖,從而起到抗炎的作用?;疳樫澊谭ńY合滋腎清肝湯治療刺激面集中,能加速病毒代謝,有助于患者皮膚損傷的修復,減輕早期神經痛,大大提高臨床療效。

細胞免疫功能對維持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體內處于潛伏狀態至關重要,帶狀皰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平衡失調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便趁機激活、播散,導致帶狀皰疹的發生及發展,并增加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風險[2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CD8+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CD4+/CD8+、CD4+、CD3+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CD4+/CD8+、CD3+、CD4+及CD8+水平升高或降低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為10.64%,低于對照組的25.53%。以上結果表明,火針贊刺法結合滋腎清肝湯治療可顯著改善帶狀皰疹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功能,使T淋巴細胞亞群能夠維持平衡,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究其原因為,火針贊刺法可直接高溫殺傷皰疹部位的病毒,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22]?,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赤芍中含有豐富的赤芍苷,可以通過調節免疫功能來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白芍中含有豐富的白芍總苷,其可以增強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殺傷活性,提高二者對細菌、病毒等的清除能力。生地能夠增強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增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促進細胞免疫的功能。黃精及桑寄生可直接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使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得到增強,還能降低免疫抑制作用?;疳樫澊谭ńY合滋腎清肝湯治療能有效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促進帶狀皰疹的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應用火針贊刺法結合滋腎清肝湯治療帶狀皰疹,可取二者所長,抑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增殖、轉錄,促進水皰收斂結痂,快速緩解神經痛癥狀,還能有效改善外周血T淋巴細胞功能,降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率,全面促進患者康復,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猜你喜歡
后遺火針神經痛
帶您認清帶狀皰疹,遠離后遺神經痛——專訪北京醫院皮膚科主任常建民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驗案
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后遺疼痛的臨床觀察
火針治療慢性濕疹的研究進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經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療眶上神經痛首選針刺
神奇的火針療法
火針經筋點刺配合針刺治療Megie綜合征驗案1則
中醫火針聯合沙利度胺治療結節性癢疹78例臨床觀察
藏藥如意珍寶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43例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