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熱點及趨勢

2024-03-14 06:18陳郁青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發文思政課程

葉 青 陳郁青

(閩江學院 地理與海洋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地理學是研究人地關系的科學,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特征,學科所包含的國家戰略、社會服務和知識傳播等功能,使得地理學具有天然的思政教育優勢。為了更好提升高校地理學思政育人的效果,推動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的發展,文章對中國知網收錄的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的相關研究展開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梳理了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現狀、熱點并探究其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我國高校地理學科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文借助CiteSpace 軟件,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索時間為2023 年5 月23 日,以“課程思政”和“地理規劃”“鄉村振興”等與地理學相關的各主題詞進行高級檢索,剔除中小學地理學科教改論文以及不相關的文獻,合并重復文獻最終得到436 篇有效文獻作為數據來源。將選取的文獻以Reforks 類型導入到CiteSpace 5.7.R5 軟件中。通過發文數量、作者和研究機構等內容,可以了解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通過關鍵詞共線、聚類圖譜和高頻關鍵詞統計,可提煉研究領域的熱點;通過關鍵詞聚類時區圖譜和突變探測,可以探索出研究領域的未來趨勢和前沿熱點。

二、結果分析

(一)文獻現狀分析

1.發文數量

發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者們對研究領域的關注程度和研究熱度,對發文量逐年分布統計可以反映研究領域的進展和發展態勢。對選取文獻以年為單位繪制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發文數量和累計發文數量分布圖。(如圖1 所示)

圖1 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發文情況

可以看出,該領域研究始于2018 年,當年發文量兩篇,隨后逐年快速增長,2021 年激增至131 篇,2022 年度發文量達209 篇,截至2023 年5 月23 日當年發文也有47 篇,表明近三年研究勢頭活躍強勁。探其原因,2017 年12 月教育部印發《高等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1]要求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切實構建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2018年對標國家課程育人總要求,教育部發布《地理科學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高校地理學科課程思政的實施指明了方向,研究自此展開。2020年5 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從國家層面要求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都要全面推進實施,課程思政要成為覆蓋全國所有地區所有高校的制度性工作,各高校地理學科積極響應,學術成果噴涌而出,年發文數和累計發文量不斷增加。

2.作者與研究團隊

作者共線合作網絡圖譜可得到研究領域的核心主導作者以及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由圖2 可見,國內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領域的學者分布呈現多數獨立分散、少數集中合作的特征。發文量方面,發文最多的作者是韶關學院李航飛和南京師范大學湯國安,兩位學者所在網絡都形成較明顯的合作團隊。作為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領域的核心主導力量,但兩學者之間沒有合作連線。通過統計,發文量1 篇的作者占作者總數的92.0%,比文獻信息作者分布規律的60%標準高出32.0%,核心作者撰寫的論文數量占論文總量的42.7%不足文獻計量定律50%的標準,說明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領域還未形成成熟的作者合作網絡。究其原因,多數高校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將課程思政建設任務多以教改課題的形式轉包給教師,教師個體多結合自身所上課程和積累的教學經驗進行個性化的研究探索,造成獨立研究居多,合作團隊偏少。

圖2 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發文作者合作網絡

3.研究機構

研究機構可視化分析可得到發文作者研究機構共現圖譜,從而了解主要研究機構和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表明,研究機構主要為普通高等學校的地理學專業,以普通本科高校為主,少數高職院校。分布上呈點狀孤立散落的特征,表明機構之間合作較少,以獨立研究為主。發文量最大的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其合作機構也最多,說明南京師范大學是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的主要陣地。從機構合作網絡關系分析,主要為校內學院之間合作,校際之間基本沒有合作關系。主要原因,第一,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辦學注重崗位任職能力,突出實際應用,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推進不夠重視,所以研究機構數量少于本科院校;第二,各高校是獨立辦學,會依據本校實際資源自主建設課程思政方案,因此多校內合作,校際之間由于缺乏協同合作的平臺與機制,缺乏交流溝通,所以出現校際合作較少狀況。

(二)研究熱點分析

1.關鍵詞共線

關鍵詞能直觀鮮明反映論文主題,是論文內容的核心凝練。關鍵詞共線可視化分析呈現關鍵詞的頻次大小以及關鍵詞之間的聯系強度,讓研究人員快速明晰研究領域的熱點。(如圖3)

圖3 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共線網絡

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共線圖譜可見,“課程思政”“鄉村振興”“教學改革”節點較突出,說明這三個關鍵詞是研究領域的核心議題,其他關鍵詞緊密廣泛圍繞在大節點周圍,共同構建研究領域的知識網絡。將頻次排前20 的關鍵詞整理可得表1 關鍵詞頻次和中心度列表。中心度能體現關鍵詞在被引網絡的重要性。關鍵詞中心度越高,它在研究領域中所起的中介橋梁作用就越大?!罢n程思政”出現頻次和中心度遠高于其他關鍵詞,表明學者們主要以“課程思政”為核心主題展開研究;“鄉村振興”這一關鍵詞的頻次和中心度均排第二,可知在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指引下,學者們將地理學知識與鄉村建設實踐相結合助力鄉村振興,是我國高校地理學科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生動探索;“教學改革”“思政教育”“教學設計”三個關鍵詞的頻次和中心度也位居前列,可知本領域的熱點主題是對標國家和地理學科的教學改革實施方案,通過教學設計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到各門課程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是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的主要實施途徑。

表1 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關鍵詞頻次與中心度列表

2.關鍵詞聚類

關鍵詞聚類是在關鍵詞共線的基礎上將關系緊密、相似度高的關鍵詞聚集分類,將各類別中頻次最高的關鍵詞作為該類別的標簽,從而凝練出更高熱度的研究主題。聚類模塊度Q=0.7109 >0.3000,平均輪廓值S =0.9341>0.5000,均大于統計學有效信度值,說明聚類結構顯著合理。表2 關鍵詞聚類分析表產生10 個模塊,按規模由大到小依次為#0 課程思政、#1 教學設計、#2 鄉村振興、#3 立德樹人、#4 三全育人、#5 實踐教學、#6 選修課、#7 教學改革、#8案例教學、#9 專業課。每個聚類模塊的高頻關鍵詞聯系具體文獻的內容,10 個聚類模塊可歸納出兩大核心研究主題:(1)為什么需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學者們主要從課程思政的核心內涵(#0 課程思政、#7 教學改革)和價值本源(#3 立德樹人、#4 三全育人)兩方面闡釋高校地理學科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這是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基礎;(2)高校地理學科要怎樣開展課程思政建設? 文獻主要聚焦思政素材的挖掘(#2 鄉村振興、#8 案例教學)和課程思政的融入(#1 教學設計、#5 實踐教學、#6 選修課、#9專業課)兩方面探索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這是課程思政建設的行動路徑。

表2 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關鍵詞聚類分析表(#0—#9)

(三)研究趨勢分析

1.發展脈絡

關鍵詞共線時區圖譜可以展示首次出現的關鍵詞在時間軸上的演變與延續過程,從而能清晰獲取主題熱點的演化發展。關鍵詞共線時區圖譜可知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的研究是沿著“課程思政—鄉村振興—教學改革—中國地理—案例教學—協調發展”的脈絡演化?!罢n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學設計”這三個關鍵詞完整橫跨研究周期,表明課程思政的內涵研究,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煉,教學設計的探索思考是學者們持續深化的熱點。通過對演進脈絡進一步觀察,可以看出發展趨勢有以下特征:(1)研究視角方面,由宏觀突出的大的聚焦點逐漸向多元細化的微觀小節點轉變,尤其2021 年以后視域更加開闊,內容更加豐富;(2)研究主題方面,各關鍵詞節點延線隨時間推移出現交叉、走向改變,表明研究主題聯系越發緊密,單一的研究主題向多主題的研究體系轉變;(3)研究重心方面,從政策內涵解讀的價值層面,包括課程思政、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等主題,向具體教學實操方向發展,關注各專業課程及選修課,運用教學理念、采用教學手段、結合培養方案等將地理學課程思政落地實施。

2.研究前沿

關鍵詞突變探測是監測一定時間內頻次變動率較大的詞,從關鍵詞突現開始至結束用粗條線標記,突現條線的長度代表關鍵詞持續的熱度,突變強度代表關鍵詞頻率變化,所以突現詞探測圖譜表征了研究領域的前沿。圖4 高頻關鍵詞突變探測分析圖譜所示,研究周期內共產生9 個突現詞,2018 年和2022 年所產生突現詞均為3 個,其他年份都只有1 個,說明這兩個年份研究較活躍。2018 年高校課程思政立德樹人機制正式開啟,推動了地理學者對地理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關鍵詞“三全育人”和“新時代”突現時長達三年,是突現時間最長的,表明立足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背景,結合三全育人理念進行地理學課程思政的探索是2018 年至2020 年持續關注且較為穩定的研究主題。2021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選樹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教學研究示范中心,[3]各高校積極響應,開展校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申報,為省級乃至國家級精品示范項目申報培育積累,培育周期兩年,因此2022 年“課程思政”關鍵詞突變強度大,持續至今,表明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經歷前期的摸爬實踐,已經成為較成熟的研究前沿熱點,學者們進一步持續深化研究,熱度呈延續趨勢?!暗乩硇畔⒖茖W”和“自然地理學”兩關鍵詞突現強度也較大。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課程思政研究熱度居地理學各專業前列,與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湯國安教授及其教學團隊豐碩的教研成果密切相關,同時輻射帶動其他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課程思政的發展。近兩年學者們側重自然地理學課程思政的研究,從突變探測圖譜中“自然地理學”關鍵詞突現強度排第二位,突現起始于2022 年直至現今可知?!白匀坏乩韺W”是高校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地理科學、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農學、林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4]地理學中地質地貌、土壤地理、氣象氣候、水文、地球概論等多門專業課程的內容,是自然地理學課程內容的進一步細化和深化。[5]所以自然地理學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在教學體系中內容的廣泛延展性,使得在高校地理學科全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進程中,“自然地理學”成為近年研究的前沿熱點。

圖4 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高頻關鍵詞突變探測分析

三、結語

綜上,得出以下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領域文獻數量不斷攀升,研究主體分散獨立。通過對發文數量、研究人員、研究機構現狀進行分析,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的研究始于2018 年延續至今,2021 年發文量大幅增加,呈上升趨勢,但作者以及機構的科研合作網絡都未形成,仍處于孤立研究的狀態。各高校研究機構通過申請加入2022 年教育部發布的首批地理學科8 個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單位,開展跨校線上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與經驗交流,促進協同發展,同時研究人員還可以積極參加與課程思政建設相關的專題研討會,來推動優秀成果的借鑒交流,謀求形成穩定成熟的網絡研究群,促進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水平不斷提升。

(二)研究熱點清晰明確,主要圍繞價值內涵和行動路徑。地理學的使命是提高人類認知,解決資源、環境、發展、災害面臨的復雜問題,所具有的強烈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特色,強烈實踐應用特色,都使得地理學科自帶濃厚的思政育人意識形態特征,因此研究者從價值內涵的認知和行動路徑的實施兩條主線進行研究,與地理學知行合一的學科特點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熱點中“鄉村振興”戰略獲得學者們普遍關注,較單一狹窄,而諸如全球變化愈發復雜背景下的城市資源開發,生態重塑,智慧管理,前沿挑戰等重大國家戰略主題鮮少涉足,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國家戰略熱點可豐富多樣。

(三)研究趨勢逐漸多元微觀,注重教學實踐探索。在專業方向上,相比地理信息系統和自然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成果,其他專業方向的研究略顯單??;在教學評價中,有關課程思政實施成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發文數屈指可數;在教學實踐上,對于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等課程思政教學策略的研究還未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所以對地理學各專業方向的課程思政研究、課程思政實施成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課程思政教學策略研究,可成為未來我國高校地理學課程思政研究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歡
發文思政課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校園拾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