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現性評價”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實踐探索
——以《紅樓夢》林黛玉專題研討為例

2024-03-14 06:18歐陽榮華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表現性林黛玉黛玉

歐陽榮華

(福州第十中學,福建 福州 350001)

對于《紅樓夢》閱讀的實踐探索,學界與一線教師,從來都沒有停止專業研究與實踐探索的腳步。尤其是2017 版課標將《紅樓夢》作為“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這一學習任務群指定閱讀與研討書目,對該書的教學困惑就更加凸顯,比如小說內容多,重點是什么? 高考或涉及,怎樣考才合適? 如何區分學生是淺嘗輒止還是深度研讀? 如何評價學生是貼標簽式泛閱讀還是貼文本式語境解讀? 其實這些問題都聚焦于一個問題:《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教學與評價。即《紅樓夢》的閱讀教學應達到課標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特定要求與內容,應符合課標中“教學與評價建議”的相關表述,從而做到對標、達標、教學評一致。

基于此,筆者從“表現性評價”視角就高二學段《紅樓夢》林黛玉專題研討的有效教學評價做如下實踐探索。

一、居于課程核心的表現目標:表現性評價與課程標準的共生關系

何謂表現性評價,學界并未明確的概念。近三十年深耕“表現性評價”的周文葉教授在其相關專著中有如下表述:“至此,我們可以給表現性評價下一個嘗試性的定義:在盡量合乎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評分規則對學生完成復雜任務的過程表現與結果做出判斷?!盵1]而江蘇省正高級教師佟檸則界定為:“表現性評價就是通過評價學生在完成表現任務過程中的表現來判斷學生內在素養的真實建構特征和水平?!盵2]

至于對表現性評價的構成要素:表現目標、表現任務、評價規則等三個要素的認識,學界基本達成共識。居于課程核心的表現目標,必須是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其表現性任務應符合課標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中相關表述,比如“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在具體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形成與發展,并通過具體、多樣的實踐活動表現、展示出來的??荚?、測評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盵3]圖示如下:

圖1 表現性評價的結構框架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這一學習任務貫穿高中三個學段的學習,但不同學段,對整本書閱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比如,高一學段,適宜通讀全書,在通讀全書中對該書有個大致了解,并獲得閱讀該類書籍的閱讀經驗、策略與方法。高二學段,應在高一通讀的基礎上做個性化閱讀指導,適宜開展專題研討或項目式主題學習。體現對課標中學業質量水平相關層級質量描述的對標要求,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高考選拔人才的測試能力要求,做好考教銜接。

比如,高二學段就《紅樓夢》人物形象賞析做項目式專題研討,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都可做專題研討。比如《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課例,這節課教學目標聚焦于林黛玉形象的詩性、審美與嘆息,之所以就林黛玉形象做專題研討,且是分析其詩性,是基于林黛玉在書中的女主角地位以及林黛玉身上的主要藝術特質。

林黛玉形象是復雜的,那么如何確定可評價的表現目標呢? 確立的依據是課標,其“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中“學習目標與內容”相關表述摘錄如下:

“在指定范圍內選擇閱讀一部長篇小說……從最使自己感動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反復閱讀品味,深入探究?!薄袄砬迦宋镪P系,感受、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薄奥撓祩€人經驗,深入理解作品?!薄跋硎茏x書的愉悅,從作品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盵3]

由此將表現目標擬寫為:

(1)精讀《紅樓夢》與林黛玉相關的章節,理解林黛玉人物形象的詩性美與悲劇性。把握這一經典文學形象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豐富的審美意蘊,以此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構建正確的價值觀。

(2)以林黛玉為例,探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閱讀策略與測評方式,鼓勵再次精讀經典片段,形成個性化閱讀體驗,并樂于善于分享獨到的閱讀見解。

(3)通過研讀林黛玉的詩,以此明確《紅樓夢》以詩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以及小說以詩歌推進情節、暗示人物命運以及揭示主題的獨特藝術,培養提升閱讀文學經典的鑒賞能力與審美品位。

二、真實情境中的表現任務:表現性評價與教和學的一致性關系

如何運用表現性評價實現教學評的一致,其理論依據仍然是課標。課標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中就“命題思路和框架”,有如下表述:

(1)以具體情境為載體。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2)設置典型任務。典型任務是指為評價學生素養水平而選取的具有代表性價值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典型內容的學習,體會典型的思維過程與方法,體驗典型的思想情感,呈現典型的學習成果。[3]

所謂依標教學,對標評價,即是依照課標相應要求設計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而表現性評價正是在真實情境當中,運用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根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去判斷他是否達到了一定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不是停留在“你知不知道”“你做的對不對”。表現性評價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需要學生去建構答案。為什么在課程與教學中要強調表現性評價? 第一,表現性評價能評價素養目標;第二,表現性評價的過程能促使學生素養的形成。如何設計表現性評價?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表現性評價的三個構成要素:指向核心素養的目標;在情境當中讓學生做事的表現性任務;記錄和衡量學生素養表現水平的評價工具。(見圖2 所示)

圖2 指向核心素養的表現任務

在學生高一通讀《紅樓夢》的基礎上,高二可就其中一個鑒賞點做項目式專題研讀,比如《紅樓夢》的敘事藝術、詩詞曲賦、禮俗文化、人物關系以及人物形象等。這節課就將“詩性的黛玉”作為鑒賞點。課前,設計一個如下表格引導學生就“林黛玉”形象做相關的“梳理與探究”,制作林黛玉人物卡片,作為課前“表現任務”。(見表1)

表1 前置表現任務:林黛玉人物卡片

學生完成表格相應內容,即可作為其課前學習表現,對照以上表格各欄參考內容,學生根據任務完成度與正確率,對自己的課前表現任務給予相應的自我評價,也可同桌之間互評補充。

依據語文核心素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的內容標準以及學業質量水平與高考命題建議,圍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一學習主題,創設課堂學習真實情境,設計不同層級與水平遞進的四個表現任務:

任務一:如果林黛玉從書中來到你面前:你覺得她最想與你分享她人生哪個階段的哪件事或哪個生活場景? 請概述這件事或這一生活場景,并簡略闡述理由。

任務二:聽了黛玉的親密分享,你對她有了更多的了解、理解與共情,如果讓你用黛玉的一首詩來表達你對她的感受,你選用哪一首詩? 請分享這一首詩或詩中的幾句,并簡述理由。

任務三:正逢學校舉辦“讀書節——文學經典形象海報展”,林黛玉也來觀展,你覺得她希望自己在觀眾面前呈現一個怎樣的文學經典形象? 請你與小組同學合作,為林黛玉設計一幅海報,并向班級同學陳述你們小組的設計意圖、設計思路、構圖元素、海報主題等。

任務四:以“謝謝你,曾來過——致黛玉”為題,給林黛玉寫一首小詩,表達這次你與黛玉超越時空親密接觸的感想與寄語。

四個表現任務,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一情境出發,以學生閱讀者視角,分別就與黛玉最相關的生活場景、黛玉的詩的分享切入,走進文本進行片段式焦點閱讀。在此基礎上,以“肌理式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讀出來”,任務三為黛玉制作經典人物形象宣傳海報。為了讓學生進入真實人物情境,結合“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個大情境,同時考慮到閱讀體驗之“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也鼓勵學生換位思考,共情黛玉會期待自己在讀者心里是怎樣的形象,特意補充了一個說明“黛玉也來觀展,她希望自己在觀眾面前呈現一個怎樣的文學經典形象”,以此增加情境的真實感、任務的典型性、解讀的個性化以及審美創造的表現力。

任務四寫一首小詩表達對黛玉的情感,這既是呼應這節課黛玉形象的主要特質:詩性;也是引導學生讀寫融通,高一第一單元就學寫了青春的詩,而《紅樓夢》里的黛玉,何嘗不是一首最美好而又最感傷的青春的詩? 且高一高二的同學,與黛玉年齡相仿,生活中或許也會生出與黛玉相似的青春情愫與成長苦惱,一首小詩,是共鳴,也是傾訴,是跨越時空的心靈相通。故而,雖是一首小詩,在學生心里卻會生發大的感觸。

四個學習任務,很好地貫徹了教學評一致的理念,能夠引發學生課堂真實學習表現,以及學科核心素養進階,達到文學育人的課程教學價值。

三、判斷學生表現的評價規則:表現性評價的過程和結果均指向素養進階與育人

表現性評價較之傳統的紙筆測試評價,有其優勢,比如,表現性評價可以評價更為復雜的學業目標與學習任務;同時可為開放性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帶來更有區分度的自我評價。判斷學生表現的評分規則,有精確性,有包容性和激勵性。更符合素養導向的高考評價體系精神。

事實上,按表現性評價策略來設計的表現目標、表現任務,是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實現教與學的一致性的。同時,四個學習任務及其課堂呈現,也充分體現了經典文學作品以及經典人物形象的育人價值。也即表現性評價的課堂,其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就是表現性評價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所進行的聽說讀寫思活動,無一不是在表達自我,表現素養,因而無論是口頭的還是紙筆的學習結果,都實現了一次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不過,若需對學習行為、學習品質、學習思維以及學習效果進行更精確、更科學有效的評量,那么評分規則的制定還需經歷如圖3 所示的一個流程:

圖3 表現性評價的評分規則制定

[任務一] 分享林黛玉最感動的一個生活場景。

學生分享:寶黛初見(第3 回)

黛玉:好生奇怪,倒像在哪兒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寶玉: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照應“木石前盟”:神瑛侍者、絳珠仙草。并聯想到秦觀詩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納蘭容若詞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處秋風悲畫扇”。

接著學生深情誦讀了此刻寶玉眼中的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p>

寶黛初見,寶玉眼中的黛玉,與其說是彼此凝眸,不如說二人是神遇。這位同學融入了自己情感體驗的分享,極富感染力,很好地表達了寶黛初見時一見如故的欣喜。而對寶玉眼中黛玉形象描繪文字的吟誦,又將這份奇緣終成空的遺憾與感傷表現出來,師生均獲得極大的情感共鳴。而這份情感共鳴即是對這位同學課堂表現的最好評價。

[任務二] 用黛玉的一首詩或幾句詩表達你對黛玉的認知與理解。

學生分享中提及到黛玉的詩:詠菊三首:《詠菊》《問菊》《菊夢》(38 回);《桃花行》(70 回);《詠白海棠》(37 回);《葬花吟》(27 回);《秋窗風雨夕》(45回);《五美吟》(64 回);《唐多令·詠絮》(70 回)。

其中第27 回的《葬花吟》,同學們認為最能代表“黛玉的詩性、唯美與嘆息”。比如詩句“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以及“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花代表的是對美的極致追求,黛玉希望純凈的花不要被俗物污染,花開花謝都能保持自身潔凈?!镑煊裨峄ā睂嶋H希望他年自己也能被如此對待:質本潔來還潔去。這體現了黛玉對清潔人格的追求。同時“黛玉葬花”也有著豐富的隱喻,看似葬花,實則埋葬的是美好的青春、純潔的靈魂,以及不同流于世俗的堅持。學生的分析已從詩句分析進階到對人物形象精神內涵的深度解讀。

[任務三] 海報分享。在此環節,同學們更是將個人聰慧與小組協作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體現了良好的學習品質,也展示了將藝術與文學有機融合的人文思維與綜合素養。

課前每一個小組都提交了一幅海報創作作品。這份作品是小組同學協作完成的,有同學構思、有同學畫畫、有同學撰文、有同學分享。小組提交的海報作品是各司其職,各盡其才,因而課堂上展示分享時也是異常精彩。比如海報構圖元素:黛玉外貌特征、典型性情、住處瀟湘館以及黛玉的名場面等,至于黛玉的名場面,各小組同學選擇各有意趣,比如“寶黛初會”(3 回)“共讀西廂”(23 回)“黛玉葬花與葬花吟”(23 回/27 回)“海棠結社”(37 回)“詠菊詩會”(38 回)“黛玉論詩”(48 回)“黛玉焚稿”(97回)等。尤其有一組分享的海報畫的是一個低眉頷首、表情顰顰的黛玉。海報撰文用的是黛玉判詞:堪憐詠絮才。海報畫得傳神,分享也動情。讓師生共享一場詩畫視聽審美盛宴。

麥克泰將表現性任務定義為要求學生建構一個多方面的反應、創建產品或制作演示等的任何學習活動或評價。換句話說,表現性評價指向素養進階與學以致用。表現性任務包含情境、角色、挑戰/目標、表現/產品、受眾五個要素,中小學教師在設計表現性任務時可從這五個要素出發進行思考。(如圖4)

圖4 設計表現性任務的五個要素

[任務四] 以“謝謝你,曾來過——致黛玉”為題,寫一首小詩。

在該環節,教師以現場與學生一同即興寫的兩首小詩作為引子,激發學生創作熱情。教師的小詩,其一首是吟詠黛玉這段前世今生的奇緣,只是這段木石前盟在今生終究是以遺憾收場,“顰顰復顰顰”,既是初見的喜悅,也是此生的嘆息。其二首是吟詠黛玉花魂之殤,選取體現黛玉形象的典型意象:香丘、花魂以及淚珠。教師兩首下水小詩,既是熱場,也是從評價的角度告訴學生詩歌創作的必備要素:意象;以及這首寫給黛玉的詩歌應該體現黛玉形象的獨特精神之美:詩性、唯美與嘆息。

事實上,詩歌就是青春年少的最好代言,青春與詩歌一相逢,就“勝卻人間無數”。以下附幾首學生創作的詩歌,確見學生寫詩的靈性與才情,尤其是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黛玉的情感激發與心靈共鳴,讓人感動。

教師即興之作:

其一:你從青埂峰走來/偶爾投影在我的波心/此后余生/我的青春記憶里/顰顰復顰顰

其二:無盡頭/何處有香丘/紅樓夢里最是/那一縷花魂/那一滴淚珠

學生詩作分享:

陳浚逸同學:

你一轉身,我就病了/我聽見燈塔/這時哐啷一聲,流瀉一地/猶如你散落的發簪/黛玉/誰是金子?誰是寶玉?/落葉簌簌而下/在一隅抱著風/悄悄啜泣

李佳遠同學:

今朝仍憐黛玉愁,此生多守候。消瘦偏逢冬,冷雨凄苦,無處衷腸訴。

一汪相思把帕繡,癡情難焚透。弱子性生拗,兩情茫茫,妃子花塵漏。

王旭榮同學:

瑛滋絳珠靈河畔,愿以血淚償君情。

諸芳歸源葬花吟,始也奈何,終也奈何。求仁得仁又何怨?

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水國點點萍。

……

從上述四項表現任務的完成與分享可看出,表現性評價的過程與結果都是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在情境中做任務,目標指向明確,過程中需調動相關學科必備知識,體現關鍵能力的訓練,而學科素養與核心價值也是自然融入學生聽說讀寫思的學習過程中的。由此可見,人文學科,比如語文學科的學習成果,很適合用表現性評價策略來呈現,即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都可通過學生的表現來予以評價,但未必適合精確的評分量化來評價。比如,學生的海報創作、學生的詩歌創作,學生一旦完成創作,其語文素養與文本閱讀效果就已經體現,再經由課堂上的吟誦、聽讀、分享、感發,即是完成第二次自我評價與互動評價。且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習同伴,并不能評判這幅海報或這首小詩應該打幾分,或者是評定為是最好的。因為所有的創作,都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與喜好,同理,欣賞者在欣賞評價時也會帶有個人的審美趣味與喜好。這是語文學科表現性評價富有人文性的獨特之處,也是在學科運用該策略時需注意的。因此,高質量的表現性評價應該是指向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素養的形成,而不僅僅是給學生簡單的評分定級。

用表現性評價促進學生學習,首先就要確保學生進入評價全過程,一定要讓學生在評價當中發揮學習主體和評價主體的作用。表現性評價策略運用要旨,通過“外顯”看“內隱”,即通過學生課堂所有外在的表現(回答問題的精準度、課堂參與的活躍度和言語表達的思維含量等)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水平處于何等水平,并以此作為改進課堂教學的契機。比如有沒有達到應有的等級水平? 若沒有達到相應的等級水平,問題在何處? 如何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等級,進階學生綜合思維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學—評一體化實施? 要切實有效運用好表現性評價,要求我們教師自身要不斷提升理論素養、語文專業素養、教學設計素養和教學評價素養。其中教師的教學評價素養提升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修正—再實踐,設計科學有效的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表現性評價方案,才能更精準更科學更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表現。

猜你喜歡
表現性林黛玉黛玉
淺談音樂課堂中的表現性教學提升策略
中國當代表現性水墨人物畫的特色與發展
林黛玉該不該吃五香大頭菜
黛玉講詩
淺談中國畫的表現性
黛玉為什么愛哭?
表現性任務設計的3個關鍵點
不僅僅是眼淚*——黛玉的另一種解讀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進賈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從林黛玉之死看劉心武的荒謬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