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脾湯聯合倍他司汀治療氣血虧虛型眩暈臨床觀察

2024-03-18 09:39何丹丹
光明中醫 2024年5期
關鍵詞:司汀主癥氣血

何丹丹

眩暈是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見于多種疾病,國內發病率為0.5%左右[1],可分為中樞性眩暈和周圍性眩暈,對于眩暈的治療,臨床醫生要仔細尋找原發病,緩解患者眩暈癥狀。眩暈的發作使患者精神壓力增大、生活范圍變窄,嚴重者會造成患者焦慮、抑郁,因此積極治療,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倍他司汀是目前國外治療前庭功能低下和梅尼埃病最常用的藥物[2]。中醫學對眩暈的認識起源于《黃帝內經》,被稱為頭眩、眩冒、腦轉。后經過歷代醫家不斷發展和完善,對眩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體系,并講究辨證施治,在臨床治療中有獨到的優勢。中醫內科學定義,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甚或感覺天旋地轉,眩暈重者或伴惡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等癥狀[3]。其將眩暈按證治分為5種,即肝陽上亢型、氣血虧虛型、腎精不足型、痰濕中阻型、瘀血阻竅型。有學者研究分析氣血虧虛型的發病率在所有證型中排名第3,次于肝陽上亢型和痰濕中阻型[4]。本研究主要針對氣血虧虛型眩暈,采用歸脾湯加減聯合倍他司汀治療,探討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氣血虧虛型眩暈患者60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女分別為16例、14例;平均年齡(60.06±9.13)歲。試驗組男、女各為15例;平均年齡(60.33±9.52)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經統計學處理,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神經病學》[5]:臨床表現為眩暈,可伴有視物模糊、復視或持物不穩,TCD診斷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眩暈為氣血虧虛證:主癥:眩暈;次癥:心悸少寐,身倦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脈弱。

1.3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且CT或MRI排除急性腦梗死或腦出血者;年齡40~75 歲;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無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平素生活自理;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319)治療,規格為2 ml∶10 mg,2支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1次/d,連續治療10 d。

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用歸脾湯加減治療,處方:黨參10 g,麩炒白術10 g,炙黃芪30 g,當歸10 g,茯苓10 g,炙遠志10 g,龍眼肉10 g,炒酸棗仁15 g,木香10 g,炙甘草6 g,生姜2片,大棗3枚。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麥30 g,五味子10 g;痰濕偏重者可加法半夏10 g,陳皮10 g,干姜6 g,茯苓10 g;兼見寒象者加干姜6 g;血虛較重者可加阿膠(烊化)6 g;失眠者可加生龍骨、生牡蠣各30 g。由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煎藥房統一煎藥,每日1劑,濃縮成400 ml,分2袋裝,早晚2次溫服,由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士統一分放給患者,治療時間為10 d。

1.4.2 觀察指標中醫證候評分:主癥:眩暈;次癥:神疲懶言、乏力自汗、面色無華、唇甲淡白、心悸少寐。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7]中相關內容擬訂,主癥眩暈評分分為0、2、4、6分,程度為無、輕度、中度、重度;次癥為神疲懶言、乏力自汗、面色無華、唇甲淡白、心悸少寐,各項得分按照嚴重程度分別記為 0、1、2、3 分,得分越高,臨床癥狀越明顯。眩暈殘障測量表評分(DHI):該量表包括25個問題,可分為功能、軀體、情感3個部分,上限是100分,得分越高,眩暈程度越重。TCD腦血流速度指標:觀察患者左側椎動脈(LVA)、右側椎動脈(RVA)、基底動脈(BA)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變學指標:在患者入院時及治療結束后采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并進行肝素抗凝,運用血液分析儀測定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及纖維蛋白原水平。

1.4.3 療效判定標準總有效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 》[7]標準,分為顯效:中醫證候評分減分率 ≥70%;有效: 30%≤中醫證候評分減分率<70%;無效: 中醫證候評分減分率<30%。中醫證候評分減分率= (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 /治療前總積分× 100%??傆行? (顯效+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 。

2 結果

2.1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試驗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2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主癥評分、次癥評分及總分降低,P<0.05;試驗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分,

2.3 2組患者DHI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功能、軀體、情緒評分及總分均降低,P<0.05;試驗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DHI比較 (分,

2.4 2組患者腦血流速度比較治療后,2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增高,P<0.05;試驗組增高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腦血流速度比較

2.5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比較治療后2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均降低,P<0.05;試驗組全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比較 (例,

3 討論

眩暈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有耳石脫落、內耳淋巴代謝失常、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內耳迷路的機械刺激等學說,治療上多采用血管擴張劑、前庭抑制劑、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但患者停藥后,病情容易反復,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焦慮情緒,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眩暈與焦慮癥常相互影響,兩者緊密相關[8],而跌倒、骨折及外傷的風險也會增加[9]。中醫學對眩暈的病因病機論述非常豐富,總體分為虛實二類,認為風、火、痰、瘀、虛均可致眩,因人、因時、因地辨證分型,專人專方,治療優勢明顯。對于氣血虧虛導致的眩暈,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和升清降濁,濡養清竅?,F代人由于勞累過度、飲食不節、情志因素等原因耗傷氣血或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乏源,氣虛則清陽不升,血虛則腦竅失養,從而發生眩暈,其代表方為歸脾湯,首載于宋代嚴用和的《濟生方》,后加入當歸、遠志二味藥物,擴展到脾不統血、心脾氣血兩虛、血不養心等證。歸脾湯治療氣血兩虛型眩暈癥見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納少腹脹。方中黃芪、龍眼肉為君藥,黃芪補脾益氣,龍眼肉補脾氣,養心血;人參、白術與黃芪相伍,增加補氣健脾之功,當歸補血養心,酸棗仁寧心安神,與龍眼肉相配增加補益心血、安神定志之功,均為臣藥;佐以茯神、遠志養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以防補氣養血藥滋膩,促進脾胃運化功能;姜、棗調和脾胃,以資化源,共同發揮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歸脾湯對人體多系統均有影響,包括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等,有研究對歸脾湯有效藥理成分進行分析,發現有效成分包括黃芪甲苷、茯苓多糖、人參皂苷等[10],各成分之間通過相互協調來發揮作用,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抵抗力、降低過敏反應[11,12],可以保護血管內皮功能,促進胃腸蠕動[13],增強造血功能,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增殖[14,15],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單胺類神經遞質[16]。

倍他司汀是抗眩暈的常用藥物,是循環改善劑,是一種組胺類似物[17],臨床上廣泛運用于前庭性眩暈、梅尼埃病、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鳴、突發性耳聾等。倍他司汀可激動H1受體,擴張毛細血管,增加血流量,拮抗H3受體,增加組胺的合成和釋放;而組胺水平的增加,可使對H1受體的刺激作用增強,進而增強對H1受體的激動作用,倍他司汀可通過多種途徑改善眩暈,對中樞神經系統可改善大腦、腦干內血液循環、具有促覺醒作用[18];對前庭器官可增加內耳血流,改善前庭微循環,緩解和消除淋巴水腫[19],同時可平衡雙側前庭神經和神經元放電[20]。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的同時可以減輕其他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安全性相對較高[21]。

本研究采用歸脾湯加減聯合鹽酸倍他司汀治療氣血虧虛型眩暈,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中醫證候評分、眩暈殘障量表評分降低更明顯,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增高更加明顯,且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及纖維蛋白原水平降低更明顯。歸脾湯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氣旺血行,頭目得以濡養,故主癥眩暈與次癥神疲乏力等均能改善,倍他司汀能夠擴張椎-基底動脈,提高腦部及外周血流量,改善組織的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度,兩者聯用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歸脾湯加減與倍他司汀聯合治療氣血虧虛型眩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眩暈程度,減低中醫臨床證候積分,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司汀主癥氣血
郭淑云“抓主癥”診療特色簡析*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1)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
眩暈寧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80例臨床研究
褪黑素對尼莫司汀抑制膠質瘤U118細胞增殖的增敏效應研究
女性與氣血的不解之緣
不寐常見方證與藥證輯要
中醫證候臨床評價的探討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2017年版)
氣血虧虛 日常如何“補”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