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初中生批判性思維的初中文言文作業設計
——以《誡子書》《狼》為例

2024-03-19 10:27朱宛蓮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分校
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子書文脈批判性

朱宛蓮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分校

批判性思維之于初中生而言,至關重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提到了30次“思維”一詞,可見其重要性?!墩n標》中指出:“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迸行运季S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是初中生亟須培養的一種能力,但是通過文言文的作業設計來培養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目前這一領域鮮有人探討。我們檢索知網發現,將初中文言文作業設計與批判性思維結合的論文,一篇也沒有;將初中文言文與批判性思維相結合的論文,一共6 篇,且都聚焦于教學。文言文教學固然重要,其作業設計也不可忽視。

何為“批判性思維”?杜威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反思性思維”,本文將采用我國學者劉儒德的看法:“批判性思維是通過探究已有經驗的正確性、重要性、本質和價值,來正確地選擇的過程?!?/p>

為什么我們要選擇借助文言文作業設計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縱觀部編版語文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文言文占比較大,且論述類、說理類的文言文較多,該類文本適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第二,就文言文的特點而言,從基礎的詞匯語法到文本內容、文章脈絡、思想價值,都適宜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誡子書》和《狼》都選自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分屬于兩個單元?!墩]子書》作為一篇議論性文言文,對七年級學生而言,理解起來難度系數較大,而且其中一些關鍵字詞的解釋,目前國內學者也并未有一個統一的意見,比如“儉”和“志”的翻譯,不同學者可能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而這兩個詞又是本文的關鍵詞,對它們的理解關乎整個文脈。而這些爭論點便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一個絕佳的“引子”,我們以此為起點設計作業,可以很好地培養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樣,對于《狼》的理解,也有不少同學提出了質疑:文中的狼明明結局是被殺害,為何還要以“狼”為題?為何不以“屠戶”為題?

我們主張“教—學—評”一致,作業設計應該基于文本與課堂,應該從文本的重難點及學生的疑惑點出發,盡量設計合乎課堂邏輯的且能提高學生思維的作業。

以《誡子書》和《狼》的作業設計為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說文解字:通過詞義辨析,拓展學生思維廣度

關于《誡子書》的理解,我們首先要弄懂“靜”與“儉”的含義?!督處熃虒W用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中是這么解釋的:“‘靜’就是淡泊、寧靜,是一種摒除雜念和干擾而安寧專一的精神狀態?!畠€’就是節儉、儉樸?!畠€以養德’強調物質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煉的關鍵性作用?!蔽覀冄芯堪l現,如果將“儉”理解為“節儉”義,與諸葛亮的《誡子書》全文似乎有所出入。后文的論證中,諸葛亮并未提到其他關于“節儉”的內容,那么“節儉”作為中心論點便缺乏說服力。

《說文解字》中說道:“儉,約也,從人僉聲?!倍斡癫靡嘧⒃唬骸凹s者,纏束也;儉者,不敢放侈之意?!庇纱擞^之,“儉”與“約”可以互訓,“儉”應理解為“自我約束,不放縱”。倘若說“靜”是內在的寧靜專一,那么“儉”可以說是外在行為上的約束不放縱,這也是“君子”的重要素養。

關于“儉”的理解,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切入點。如若我們直接將其含義“塞”給學生,并讓學生背誦和答題,這難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故此,我們設計了如下的作業:

“儉”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三個義項,即“儉省、節省”“約束,不放縱”“歉收,收成不好”,請你結合如下材料,選出《誡子書》中“儉”的含義,并說明理由。

材料1:“君人之道,處靜以修身,儉約以率下?!保ㄟx自《淮南子》)

材料2:“故適身行義,儉約恭敬,其唯無福,禍亦不來矣?!保ㄟx自《管子》)

A.儉省、節省

B.約束,不放縱

C.歉收,收成不好

理由: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在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便寫下了“君人之道,處靜以修身,儉約以率下?!敝T葛亮開篇不說自己,而是強調“君子之行”,可見是化用了《淮南子》中的這句話。按此邏輯,“儉”應理解為“約”,即“約束,不放縱”。學生根據所給材料及字典的三個義項,便能清晰地進行邏輯推理,深入理解“儉”的含義,而非生硬背誦。

此類作業設計,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重點字詞,還能引導學生關注上下文,在學生的思辨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二、謀篇布局:通過梳理文脈,深化學生思維深度

學習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固然重要,但那只是起點,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整篇文章,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重點字詞與謀篇布局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部分文言文距離我們比較久遠,加上漢字的演變,詞義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文言文中一些詞句的理解,我們目前還有所爭議。筆者認為,對培養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而言,作業設計的目的并非簡單地讓學生給予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引發學生思考。

《誡子書》中,對于“志”的理解,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有學者認為,“志”表示“志向”,“立志”是成才的條件之一。也有學者認為,“志”解釋為“立志”失之偏頗,導致文脈不順,理解為“靜志”更為妥當。

作為一篇邏輯縝密的議論文,我們該怎么引導學生理解《誡子書》呢?對于其爭議,我們設計了如下作業:

請閱讀以下拓展資料,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誡子書》的文脈,并談談你對文中兩個“志”的理解,完成表1。

表1

拓展資料一:“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保ㄟx自《淮南子》)

拓展資料二:“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保ǔ鲎浴度龂尽罚?/p>

拓展資料三:論文:《誡子書》文脈梳理(作者:何元儉、張祖國)

通過分析及居民生態城市和城市林業的內涵和特點,宣傳在構建生態城市建設中發展城市林業的作用,提出推進城市林業和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充分發揮城市林業在構建生態城市中的作用。讓每一位公民參與到建設生態城市的工程中,全力打造一個生態良好的發展中城市,為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及生態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我們發現,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疏通文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我們提供了三個拓展資料作為學生的學習支架,結合這三個資料,大部分學生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建構完整的思維導圖。他們的觀點雖然與我們常規的理解有一定出入,但是他們的表達有理有據,且邏輯自洽,以下為部分學生的觀點:

我們認為“明志”的“志”是“品德”義,“非志無以成學”的“志”為“寧靜專一”義。因為“君子”是指“德才兼備之人”,諸葛亮不直言自己的做法,而是以“君子”開頭,可見諸葛亮希望兒子成為“君子”。結合材料,我們發現,諸葛亮因為兒子“早成”,擔心他“不為重器”,因此寫下這封書信。再結合最后諸葛亮說“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可見諸葛亮是為了讓兒子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那自然離不開“德才”二字?;诖?,我們認為,“靜以修身”應指向“才能”,“儉以養德”指向“品德”,后面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應該與“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相對,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和強調,其中“寧靜”對“靜”,兩者意思相近;“淡泊”對“儉”,兩者意思也應該相近。按照這一邏輯,“致遠”應側重于“才能”,“明志”應側重于“品德”。再結合材料一,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應該是化用了《淮南子》中的“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那么“明志”應為“明德”之意,這樣邏輯便通順了。

其實,《淮南子》中寫道:“君人之道,處靜以修身,儉約以率下……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庇纱擞^之,諸葛亮引用前人的觀點對兒子加以勸勉,合情合理,也具有說服力。那么他們的觀點就應該是一致的,按照這個邏輯,“儉”應理解為“約束”,“明志”應理解為“明德”。

繼續往下梳理,我們發現,為了證明這一論點,諸葛亮先是正面來說“學須靜也,才須學也”,后面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依舊是采用雙重否定的句式,對前一句進行強調。按照這一邏輯,“非志無以成學”應理解為“非靜無以成學”,該句的“志”應理解為“靜志”。緊接著諸葛亮從反面來論證“儉以養德”,“淫慢”則是“放縱懈怠”,即“不儉”義。最后勸兒子珍惜時間,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這樣邏輯縝密,且符合歷史。

《禮記·曲禮上》對“君子”進行了定義:“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笨梢?,“君子”不只是品德高尚之人,還需要有廣博的見識,需要有才學。實際上,諸葛亮也花了不少筆墨來寫如何獲得才干,其本質就是要“靜”。我們可以說“靜”是“成學”的必要條件,卻難以說“立志”是成學的必要條件。故此,“非志無以成學”中的“志”應該是“靜志”義,即“寧靜專一”。我們查閱《古漢語大辭典》發現,“志”的確有“專一,誠心”這一義項,“靜志”則是指“使心神安定、平靜”。其實,古代也的確有不少“靜志”的用法。如曹植的《洛神賦》中寫道:“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薄洞筇莆饔蛴洝分幸蔡岬剑骸胺蛱幒跎顚m,安乎尊勝,不能靜志,遠跡山林?!?/p>

通過這一作業,學生既學會了查閱資料,更好地梳理了文脈,同時也形成了自我判斷,領悟到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奧義。

三、合作探究:通過探究學習,提高學生思維高度

在教授《狼》這篇文章時,有學生提出疑問:“文中的狼明明結局是被殺害,為何還要以‘狼’為題?為何不以‘屠戶’為題?”這一問題很快引發了同學們的熱烈討論。我們適時地拓展了《聊齋志異》中的“狼”系列文章,比如《狼三則》《夢狼》等,學生比較發現,作者想要諷刺的是“狼當道”的社會現象,以及“遍地是狼”“白骨皚皚”的悲劇,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并非只是贊揚屠戶這一形象,更是要借“狼”這一形象來諷刺社會,因此以“狼”為題合情合理。

《狼》選自部編版七年級語文第五單元,本單元另外兩篇文章分別是《貓》和《動物笑談》,單元導語中說道:“閱讀這些文章,可以增進對人與大自然關系的理解,加強對人類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動物、善待生命的意識?!钡墙Y合《狼》的內容來看,它與其他兩篇內核大相徑庭。以此為起點,我們引導學生進行思辨:將《狼》放在這個單元合適嗎?

對此,我們進一步激發學生思維,設計了一個探究型作業。我們給予學生探究的題目,學生可以根據愛好,自行選擇題目,并組成探究小組,適當查閱資料,進行合作探究。

探究題如下:

1.《狼》是否真的表現出屠戶的“智”與“勇”?

2.結合有關狼的成語和典故,在傳統文化中,狼是怎樣的形象?你覺得將狼塑造為這樣的形象合理嗎?

3.《狼》的結局是“人勝狼”,如果是“狼勝人”呢?

4.本文與《貓》《動物笑談》放在一個單元中,你覺得合適嗎?為什么?

為了方便學生的選題和小組探究,我們給予了學生支架,方便學生擬定研究方案,并明確評價方式(見表2)。

表2

根據這一表格,學生可以自行選題,以4~6 人為一個小組,形成探究結果,并用合理的方式進行展示。小組匯報評價表見表3。

表3

通過合作探究的作業,學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的思維進行了縱向延伸,走向了思維的深度。

張超曾強調:“批判性思維的核心作用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的過程充分地理解閱讀部分的內容,提出個人的觀點與看法?!笨梢?,批判性思維并非一味地質疑,而是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獨立的思考。批判性思維,應該具有獨立性、反思性的特點,學生不僅能對他人觀點進行合理地思考,還能反思自己的觀點,辯證地看待問題。

通過辨析詞義、梳理文脈、合作探究的作業設計,我們可以拓展學生思維廣度,深化學生思維深度,提高學生思維高度,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猜你喜歡
子書文脈批判性
保護“文脈” 吸引“人脈”
王充著述意識的構建與漢代子書體式的變遷
二十四節氣的歷史文脈
設計的文脈 第一季
“傳承非遺——平湖鈸子書”倡議書
“傳承非遺—平湖鈸子書”倡議書
設計的文脈 第1季
誡子書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探討樋口一葉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馬》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