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素對運動損傷恢復的影響研究

2024-03-20 14:52汪超高明有張瑜楊丹丹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亮氨酸營養素微量

汪超,高明有,張瑜,楊丹丹

1(榆林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部,陜西 榆林,719000)2(榆林學院 體育學院,陜西 榆林,719000) 3(榆林市米脂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陜西 榆林,718100)

運動損傷發生后,除了第一時間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外,最佳飲食非常重要,采用最佳飲食和消炎抗氧化飲食可以加快傷口愈合。運動損傷發生后抗氧化和自由基之間的平衡會影響傷口的愈合時間,而使自由基失去活性的化學物質作為抗氧化劑又是機體必須的營養素。當提及營養素其核心仍是圍繞“六大營養素”的價值功效展開。其中,宏量營養素涉及免疫細胞的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而微量營養素涉及免疫細胞應答和抗氧化防御作用。在常規的運動損傷恢復中,通過積極的休息、冰敷、伸展、康復治療等方法促進恢復,同時,營養手段的實施在結合項目特點(有氧無氧)、代謝需要(重塑組織、保證能量需求)和營養補充計劃下對運動損傷恢復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運動損傷恢復的應用策略中營養作為主要的恢復手段之一,越來越被精細化地要求和管理,任何有助于運動損傷早期抑制過度炎癥或加速后續階段修復、愈合過程的策略都值得考慮。因為通過營養手段能夠實現其營養攝入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狀態[1],該平衡狀態對維持機體健康營養素的需求和對促進運動損傷恢復具有雙重效果。

1 運動損傷恢復過程

1.1 運動損傷恢復分期

1.1.1 炎癥、靜止、萎縮階段

運動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和活性氮自由基可導致骨骼肌損傷和疲勞,進而產生嚴重的運動損傷。運動損傷產生機理多在于人體組織損傷,往往是過度訓練和離心收縮造成。運動損傷依據解剖學結構、診斷和治療大體分為關節損傷、肌肉骨骼損傷、急性損傷、過度使用傷害等。損傷后機體的恢復通常有2個主要階段,且這2個階段均受營養補充的影響。運動損傷初期炎癥反應開始,被認為是適當愈合所必需的,表現出炎癥、靜止和萎縮。這一炎癥階段可能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具體取決于損傷情況,根據損傷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傷肢固定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個月。在該階段,由于運動損傷疼痛抑制和制動引起的肌肉活動減少,損傷會導致肌肉活動受損。同時,不活動導致的組織代謝變化會出現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的喪失[2-3](圖1)。該階段因受傷誘導的制動導致機體代謝和功能產生變化,表現在肌肉大小和強度、肌肉和肌腱蛋白質合成的減少以及肌腱結構和功能迅速而顯著地下降。

圖1 受傷誘導的制動后代謝和功能變化的流程Fig.1 Process of 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after braking induced by injury

1.1.2 受傷肢體的康復和活動增加階段

受傷肢體的康復和活動增加階段是在運動能力恢復之后,出現肌肉肥大和功能恢復。顯然,受傷導致的制動后完全恢復肌肉力量和功能所需的時間比失去它們所需的時間要長得多。此階段再生肌肉組織和鞏固愈合過程是其主要的任務。鑒于此,運動損傷后恢復的2個階段通過營養干預提供了可能。運動損傷后在2個階段補充營養素時需要考慮促進恢復過程的營養補充,應按照如下順序進行:能量平衡/可用性——宏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水合作用——營養時機——補劑。如果機體攝入的營養素在第1階段(對抗炎癥)可以抑制過度炎癥,那么營養素在運動損傷第1階段在理論上是有用且科學的,第2階段在肌腱修復后增強肌腱與骨骼連接過程中,營養物質的攝入可能特別有用。這些假說,將通過以下營養素對運動損傷恢復的效果探究其實質。

1.2 運動損傷恢復營養素補充的影響因素

1.2.1 對抗炎癥——在炎癥、靜止、萎縮階段的營養素補充

運動損傷后炎癥是愈合過程的一部分,避免過度炎癥應是合理的。以往當受傷疼痛或運動損傷時,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NSAIDs)則成為“首選”藥物,然而長期使用該類藥會存在潛在的弊端,如發生胃腸道出血的幾率較高。同時,NSAIDs可以延遲肌肉再生,并可能減少韌帶、肌腱和軟骨的愈合,使再次損傷或慢性損傷的風險增大[4-6]。鑒于此,現有研究著眼于天然植物化合物的研究[7],這些化合物能夠對抗炎癥、加速機體損傷的恢復,可以起到預防多種退行性疾病和相關炎癥疾病的作用,該類營養素屬于植物營養素,也叫植物性礦物。如姜黃素對關節疼痛和僵硬患者作用的廣泛臨床試驗表明:它可以在4周內減輕疼痛并改善功能,因為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在治療關節疼痛和關節炎上效果明顯[8];酸櫻桃汁的花青素作為天然植物化學抗氧化化合物起到抗炎和減輕疼痛作用,通過抑制體內炎癥的生化途徑,可能提供了比阿司匹林更有效的抗炎作用[9-10];又如生姜中的生物合成物具有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具有類似于新型雙作用NSAID的藥理特性,但其副作用顯著低于傳統NSAID[11-12]。同時,在隨后的幾項動物研究中表明,干姜或生姜提取物可以減輕急性炎癥[13-14]。在人類身上,一些臨床研究支持生姜治療骨關節炎的價值,能顯著減輕膝關節疼痛[15-17]。所以,運動損傷后抗炎作為愈合過程的一部分,對于營養素的補充應考慮到對抗炎癥的重要性。

1.2.2 總能量攝入——在康復和增加活動階段的營養素補充

對于運動損傷后總能量的攝入在運動損傷導致機體相對制動過程中,活動程度的降低可能會導致總能量消耗大幅減少,因為此時運動更為困難或者行動不便。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許多受傷運動員在傷病期間會大幅減少能量攝入以避免體重增加過快。但有研究表明[18-19],在損傷愈合過程中,能量消耗會增加20%,尤其是在損傷早期和較嚴重的情況下。這就為運動損傷期間如何進行能量的攝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總能量攝入不足會損害肌肉蛋白質合成,導致更大的肌肉組織損失和損傷愈合過程中更高的能量消耗(增加20%),要實現兩者之間的相對平衡,少量的體重增加可能比缺乏能量攝入更好。其一,它能支持適當的肌肉愈合和阻止肌肉蛋白質的流失,有利于運動損傷的良好恢復;其二,能夠避免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之間的不平衡,發生低能量可用性(low energy availability, LEA),而LEA可誘發運動中相對能量不足從而避免宏量、微量營養素缺乏癥的潛在風險。所以,運動損傷后隨著炎癥的逐漸愈合,攝入的營養素在機體處于恢復過程中需要實現能量平衡,這為營養素對運動損傷的恢復提供了可能。

2 運動損傷補充宏量營養素

2.1 宏量營養素脂肪補充的抗炎作用

在運動損傷的恢復過程中,脂肪是一種重要的能量來源,它可以產生激素,有效減少炎癥。運動損傷后炎癥會產生更多自由基,自由基損傷肌肉細胞并進一步觸發炎癥反應和脂質過氧化反應。在宏量營養素的攝入中加入可發生抗氧化反應的膳食脂肪將更有利于運動損傷的恢復。機體健康有2種必需脂肪:α-亞麻酸(omega-3)和亞油酸(omega-6),這2種脂肪酸不僅對機體構建健康的細胞膜至關重要,其化學結構還可以用來制造身體內類似激素的物質,即前列腺素,后者繼續調節許多其他功能。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α-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 ALA)3種脂肪。其中,ALA存在于堅果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中,EPA和DHA存在于多脂肪的魚類中,這3種ω-3脂肪酸都被認為對人類健康有益,而補充EPA和DHA潛在的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尤其明顯[20-22]。DHA和EPA在炎癥和免疫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研究發現,DHA和EPA通過競爭性作用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成,生成系列消退素并抑制促炎因子,表現出明顯的抗炎作用,同時,在協同作用下,EPA和DHA衍生的炎癥介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脂蛋白、溶解素和保護素在抗炎中發揮作用。DHA衍生物CRBM-0244能抑制NF-κB途徑的激活,還可以減少NF-κB途徑的蛋白激活,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23]。這與普遍存在的ω-6脂肪和氨基酸形成對比,后者是一種已知的NF-κB活性刺激物。有研究發現[24],EPA降低促炎激素——前列腺素E2需要每天攝入1.35~2.75 g多不飽和脂肪酸,該劑量遠高于大多數飲食提供的量,即使用了膳食補充劑。為此,在運動損傷后的急性期,建議運動員增加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減少ω-6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除了食用ω-3多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補充劑外,食用更多高脂肪魚類(鮭魚、鱒魚、沙丁魚、鯡魚等)、亞麻籽油、核桃、南瓜籽等,同時減少ω-6脂肪的攝入(如玉米、向日葵等植物油,含有ω-6脂肪的加工食品和摻假的油脂)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在機體運動損傷處于炎癥、靜止、萎縮階段對失控的免疫系統具有“制動作用”。綜上所述,宏量營養素脂肪的補充表現出較好的緩解炎癥作用。

2.2 宏量營養素蛋白補充對肌肉損失的逆轉

運動損傷后蛋白質攝入是刺激肌肉蛋白質合成和促進修復的關鍵。損傷誘導的“制動”使機體處于相對靜止,最明顯的變化是肌肉質量減少,從而導致肌肉功能降低。運動損傷后骨骼肌衰減征與靜息的生活方式、營養缺乏、細胞外氨基酸代謝失衡及氧自由基損傷等諸多因素有關[25],而導致肌肉喪失的主要代謝因素是肌肉蛋白質,尤其是肌原纖維蛋白合成的減少。因此,增加蛋白質攝入通常是肌肉損失的首要營養對策。有研究表明,當給予充足的蛋白質食物時,老年人蛋白質合成率與年輕人相當,而當減少蛋白質供給時,老年個體的蛋白質合成率減弱,這種合成率抵抗被認為是衰老引起的亮氨酸敏感性降低,若增加亮氨酸的比例可以提高蛋白質合成率[26]。近年來,有學者認為支鏈氨基酸(如亮氨酸)對運動所致肌肉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27-28]。為此,已有研究通過在老年人群中增加亮氨酸的攝入來增強克服合成代謝過程中,由于代謝效應長時間固定化所誘導的合成代謝抵抗的現象[29]。如給予老年群體的蛋白質食物中含46%的亮氨酸,相對于乳清蛋白中26%的亮氨酸,亮氨酸含量高的食物更有利于蛋白質合成恢復?,F有研究已經證實,口服亮氨酸能刺激大鼠多種肌肉蛋白質在體內的合成[30],此外,對處于分解代謝狀態大鼠的研究表明,補充亮氨酸可以逆轉肌肉蛋白質的損失,通常會使肌肉蛋白質合成恢復到正常水平[31]。同時,支鏈氨基酸、亮氨酸的攝入已被證明可以促進肌肉的合成及其質量的增加,且運動前后添加50 g含蛋白質的碳水化合物,可減少肌肉的分解[32]。因為,食用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質在促進皮膚、傷口、骨頭愈合和刺激肌肉組織合成方面優于其他蛋白質,主要是亮氨酸的攝入激活了營養感知因子雷帕霉素機制性靶蛋白,具有促進翻譯啟始和肌肉蛋白合成的作用,能在肌肉中大量進行轉氨基作用,形成谷氨酰胺,而谷氨酰胺能最大限度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所以,運動損傷處于炎癥、靜止、萎縮階段,補充宏量營養素蛋白質(含亮氨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具有彌補蛋白降解、促進肌肉生長、加強肌肉損失逆轉的作用。

2.3 宏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補充對維持能量平衡的重要性

運動損傷后進入康復和增加活動的第2階段營養補充時,營養素的攝入需要考慮優化控制肌肉肥大和避免最大限度地減少肌肉損失,這提示該階段對于蛋白質的攝入量仍將繼續。蛋白質攝入量為2 g/(kg BW·d)應視為最低量,因肌肉蛋白質合成消耗巨大,這將進一步增加能量需求。蛋白質為核心營養成分之一,乳清蛋白作為傳統營養素,符合生酮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于運動損傷補充的同時可以較好地促進運動恢復和維持能量平衡。此外,隨著康復和活動的增加,總能量攝入也需要相應增加,此時特別要確保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攝入。碳水化合物作為中等強度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可以維持葡萄糖水平,通過直接或間接機制為免疫細胞提供燃料底物,避免應激激素對免疫功能的毒害作用[33]。一般人日常能量來源的45%~48%應來自碳水化合物,10%~35%應來自蛋白質,20%~35%應來自脂肪[34]。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對運動損傷者在康復和增加活動階段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關于肌肉損傷和恢復的研究還表明,運動后立即食用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可以進一步增強肌肉組織的合成[35-36]。至于攝入蛋白質的時間和頻率,一項重要的研究比較了3種不同頻率的乳清蛋白在訓練后12 h內的恢復和肌肉修復以及初始恢復的飲用量情況[37],每1.5 h服用8劑量10 g乳清蛋白,每3 h服用4劑量20 g乳清蛋白,每4 h服用20 g乳清蛋白,每6 h服用2劑量40 g乳清蛋白,結果每4 h服用20 g乳清蛋白效果最好。同時,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主要根據穩定性同位素示蹤技術開展的我國成年人蛋白質需要量的直接研究,修訂了成年人蛋白質的平均需要量和推薦攝入量[38]。0.25 g/(kg BW·d)高質量蛋白質(如乳清)是一個充足的量。同時,少量的蛋白質[0.2~0.4 g/(kg·h)]與較少的碳水化合物[0.8 g/(kg·h)]聯合攝入,可補充內源性基質儲存、促進肌肉損傷的修復[39-40]。所以,該階段表現出運動損傷后對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最大需求,以此來促進肌糖原的儲備和機體積極恢復,并維持機體能量平衡。

2.4 宏量營養素水的補充促進良好的水合作用發生

依據運動損傷后促進恢復過程的營養補充考慮因素和順序,水合作用及有利于恢復的補劑也可以對運動損傷的恢復產生促進作用。水能調節體溫、潤滑關節、運輸營養物質,在運動損傷階段,保持機體足夠的水分有利于刺激血液流向肌肉,從而減少肌肉的疼痛。此外,水合作用可以幫助加劇肌肉酸痛毒素的排出。

3 微量營養素對運動損傷恢復的重要性

3.1 微量營養素的抗炎功效

微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幫助運動損傷消炎的特性。同時,植物營養素也叫植物性礦物,是植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它也可以幫助恢復。有研究表明,姜黃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質姜黃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止痛的價值功效。姜黃素能夠直接中和自由基,能刺激機體抗氧化酶的產生,同時姜黃素可影響NF-κB信號通路調節基因表達,進而影響到各種不同的生物學過程,包括適應性免疫、炎癥、應激反應等,對其治療和預防一系列退行性疾病和炎癥相關疾病有積極作用。研究表明[41-42],姜黃素具有抗腫瘤、護肝、調節免疫功能、降血脂等藥理特性,與幾種神經遞質系統和參與情緒調節的細胞內信號通路相互作用,此外,姜黃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和神經營養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與惰性安慰劑相比,姜黃素作為一種補充劑,可以減輕關節疼痛并改善活動性,而這些改善與下調炎癥遞質和炎癥性細胞因子以及清除氧自由基等有關[43-44]。研究人員在關節鏡下治療全身岡上肌肌腱撕裂的受試者群體中使用了一種含有姜黃的膳食補充劑,結果顯示,在術后第1周,補充劑中添加姜黃素受試者的總體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安慰劑組[45]。

3.2 微量營養素與愈合的證據

有研究指出某些微量營養素在支持肌腱和軟組織生長和再生中具有影響作用。研究試圖確定氨基酸、維生素是否對肌肉、肌腱愈合有影響,是通過何種生理組織和機制產生的影響[46]。對12項符合研究納入標準:其中有8項檢查肌腱愈合,4項檢查肌肉愈合,所有的研究都使用了動物模型,除了2個人體試驗使用了聯合整合器。結果表明維生素C和?;撬嵬ㄟ^抗氧化活性間接影響肌腱愈合,維生素A和甘氨酸通過影響細胞外基質信號通路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維生素E對膠原沉積具有抗增殖作用,亮氨酸直接影響信號通路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另一項研究著眼于運動損傷后肌腱愈合中微量營養素的普遍使用[47],研究表明,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氨基酸(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維生素C、維生素D、錳、銅、鋅和植物化學物質均可能有助于促進肌腱生長和愈合,但因添加了促進肌腱健康需要的多種營養素,多種營養素的干預可能比單一營養素策略更有效,這需要更多有關營養素和肌腱健康的實踐研究。所以,微量營養素攝入與運動損傷愈合的證據更多傾向于理論,在實踐中有關多種微量營養素促進運動損傷后肌肉、肌腱的愈合研究仍需進一步的深入。

4 微量營養素補充對運動損傷的價值功效

4.1 營養素鋅

微量營養素作為體內酶系統的激活劑發揮作用,使生化過程發生。營養素鋅能激活體內與蛋白質酶(氨基酸)轉換有關的許多酶。其中一類酶是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鋅參與正常生理過程中細胞外基質的分解,如胚胎發育、生殖和組織重塑以及骨關節炎相關的關節軟骨周轉和軟骨病理生理學,不僅影響肌肉組織的發育、構成和修復,還影響能量的產生和免疫[48-49]。盡管機體每天對鋅的需求量只有15 mg左右,但鋅輕度不足就會抑制這些酶的激活,對蛋白質周轉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運動損傷修復進程。素餐或動物蛋白含量低而纖維含量高的膳食都會減少人體的鋅攝入量,缺鋅與甲狀腺激素水平、靜息代謝率和蛋白質利用率的降低相關。同時,心肺功能的減弱、肌肉力量的減小和耐力的降低也與鋅貯備不足有關。日常生活中膳食鋅的最佳來源是優質蛋白質食品,如瘦肉(牛肉、豬肉、雞肉等)、動物肝臟、貝類、堅果和種子、雞蛋等。然而,由于過量的鋅會妨礙其他元素(如鐵、銅等)的攝入,可能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減少和營養失衡[50-51]。鑒于營養素鋅的價值功效和需求量,對其補充應重視單次的劑量。

4.2 維生素D

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的重要性早已為人所知,尤其是它對骨骼礦化和維持骨骼完整性的作用最為凸顯,在鈣穩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新兵股骨和脛骨應力骨折的風險,補充維生素D有助于應力骨折后運動損傷處的愈合[52]。運動損傷后,骨折(壓力或其他)的運動員應考慮維生素D狀況的評估并在必要時補充。同時,維生素D對肌腱損傷也有幫助。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物1,25-二羥維生素D3影響成骨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樣,維生素D通過增加骨密度和加強骨骼肌,在肌腱和骨骼愈合過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有研究觀察了肩袖修復術后肌腱到骨的愈合情況,通常術后愈合失敗率高達20%~94%,究其原因發現,維生素D水平是骨和肌肉增殖和愈合的重要影響因素[53]。維生素D3與心肌細胞上的維生素D受體結合,刺激生長和增殖,維生素D3成功地影響骨骼和肌肉愈合,增加肌腱和骨骼修復的機會。另有研究分析了女性橈骨遠端骨折后握力的恢復情況[54]。研究進行了多變量分析,以確定獨立預測受傷后6個月握力恢復的因素。結果表明,雖然基線維生素D水平和握力恢復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但基線維生素D水平與未受傷側的握力相關,補充維生素D和手腕活動范圍較大與受傷后6個月握力恢復較好獨立相關,說明補充維生素D可能有助于受傷手臂握力的恢復。同時,在高強度運動和訓練期間自然發生的肌肉纖維急性微損傷會增加肌肉組織中維生素D受體的表達,這表明肌肉已做好吸收更多維生素D(用于運動損傷愈合)的準備。所以,維生素D已被證明成功地影響骨和肌肉愈合,在運動損傷后的恢復期,補充微量營養素維生素D將促進運動損傷恢復。

4.3 鈣

鈣和維生素D都是實現和維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在傷害預防和運動損傷恢復方面,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降低應力性骨折的發生率。因此,鈣也應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營養素。一項針對年輕女性跑步者的研究表明,隨著膳食鈣攝入量的增加,應力性骨折的發生率降低,骨密度增加。研究結果表明,鈣攝入量增加使得骨密度提高和骨折風險降低,同時,一項針對女性軍人新兵的隨機試驗表明,補充鈣和維生素D降低了應激性骨折的發生率。兩項研究結果表明,每天攝入超過1 500 mg鈣的人其應力性骨折損傷明顯減少[55]。但是,針對男性和青少年以及應激性骨折損傷發生率較高的運動項目參與者的研究仍需深入。鈣和維生素D被公認為是實現和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的2種營養成分,二者已被清楚地顯示可以提高骨密度,預防運動損傷各年齡段的骨折風險。

5 運動損傷后恢復的補劑

補劑可以幫助機體加強修復。運動損傷后有利于恢復的補劑也能夠產生積極作用,但前提是保證基礎(能量、宏量、微量、水分和時機)營養素的充足。若飲食中有50%~70%充足的植物性營養素就有可能保證微量營養素的足夠攝入,而不需要依賴補劑[56]。依據運動損傷誘導制動后,代謝和功能變化可對補劑在肌肉、肌腱和骨骼修復中發揮作用進行分類,在運動損傷恢復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其中對肌肉修復的良好補劑有:羥甲基丁酸鈣(β-羥基-β-甲基丁酸鈣鹽)3 g/d、魚油4 000 mg/d、一水肌酸5 000 mg/d,連續5 d(分劑量),多酚(來自植物性食物微量營養素)、D-核糖(能夠快速修復細胞促進修復肌肉)。酸櫻桃汁補充劑已被證實有助于肌肉修復和緩解疼痛,同時有助于去除體內尿酸。對肌腱修復的良好補劑有膠原蛋白或明膠10 g/d、乳清蛋白20~40 g/d(大約3~5 g亮氨酸)、硝酸鹽(來自食物如甜菜)能增加血液循環、氨基酸復合物——瓜氨酸蘋果酸6 000~8 000 mg/d。對骨質修復的良好補劑有充足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鈣1 200 mg/d、維生素D(40~60 ng/mL)。

6 結束語

因運動損傷與修復發生的基因傳導信號不一致,通過恢復策略營養補充可以達到恢復治療的目的。運動損傷恢復開始階段(即炎癥、靜止、萎縮階段)主要任務是對抗炎癥,而受傷肢體的康復和活動增加階段主要任務是再生肌肉組織和鞏固愈合。本文分析營養素補充對運動損傷恢復在對抗炎癥和總能量攝入這2個重要因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運動損傷后營養素補充的重要意義,并分別從宏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補充對運動損傷恢復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其中,宏量營養素脂肪(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蛋白補充對肌肉損失的逆轉作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補充對維持能量平衡的重要性、水補充對機體良好的水合作用;微量營養素對運動損傷恢復的重要性從促進愈合和抑制炎癥2個方面闡述,認為微量營養素作為體內酶系統的激活劑發揮作用,使生化過程發生。并就微量營養素鋅、維生素D和鈣在運動損傷恢復中的積極作用進行探討。綜上,對運動損傷機理和損傷后分期恢復以及營養素補充對運動損傷恢復的重要性分析,認為運動損傷后營養素的補充也需要更加精細化的要求和管理,從而能使對抗炎癥和營養攝入與能量消耗之間保持動態平衡。最后,結合實踐提出營養素補充和部分天然替代品可指導各類人群運動損傷后的恢復治療,對重塑被損傷組織具有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亮氨酸營養素微量
老年人護眼七大營養素
食物中的“有色”營養素
因人而異合理補充營養素
揭秘“食品級”肌膚營養素
微量注射泵應用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次注射15N-亮氨酸示蹤法檢測雞內源氨基酸損失量適宜參數的研究
脂肪酶水解L-亮氨酸異丁酯的工藝
早期微量腸內喂養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預后的影響
分析儀預處理器在微量氧檢測中的改進應用
微量泵補鈉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釋性低鈉血癥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