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考核評價機制創新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為例

2024-03-21 13:48閆瑞聰
關鍵詞: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楊 艷 閆瑞聰

(大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各民族聚居地方近年來對于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進行有益的探索,積累了典型示范、兵地共建、多級聯創等各類形式,在鞏固各族人民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中發揮了顯著作用。2012年7月,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2018年1月,云南省委十屆四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云南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促進云南跨越式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到2035年實現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目標。當前,云南省各州(市)都面臨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成效考核、檢驗以及申報或重新申報的問題。作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考核機制,第三方評估有助于相關部門完善、反思和落實決策,提高民族工作的績效,彌補決策和實踐中的不足。此背景下,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州、盟)、縣(市、區)及各級示范單位創建成效展開第三方評估,具有現實緊迫性。

學術研究方面,近些年相關成果多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的個案實踐經驗探討,如羅彩娟、熱娜古麗·阿不都熱合曼、李正洪的研究[1-3]。與“第三方評估”相關的論文僅2篇,吳文光提出了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規劃評估指標的構想[4];王志達研究了民族團結進步考核機制[5]。著作方面,僅有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經驗研究3部??梢?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第三方評估研究還較薄弱。

基于此,筆者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為個案,通過近兩年作為項目負責人的深度參與和深度觀察,闡述了大理州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第三方評估的實踐過程,通過參與創新并推廣“以評促創”工作機制,梳理了以第三方評估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邏輯與現實問題。筆者認為,將第三方評估的理論與實踐引入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示范創建工作機制的創新,能有效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提檔升級。

一、問題:如何從校地深度合作改變傳統創建思路與認知

大理州2013年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首批試點;2016年,經國家民委和云南民族宗教委考核驗收,被國家民委正式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州”;2021年全州創建工作進入全面深化期,需檢驗五年創建成效、提檔升級重新申報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從而面臨激發各縣(市)創建工作內生動力的問題。根據國家民委要求,大理州民族宗教委與地方高校(大理大學)展開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第三方評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州(試點)第三方評估的橫向合作,筆者有幸受聘為第三方評估項目負責人。經過兩年的深度參與,筆者認為,當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第三方評估存在幾個普遍問題:一是第三方評估基本為一次性測評考核,動態與追蹤性不足,導致田野調查受時間限制不能充分展開,對被評估對象了解不夠,不易甄別突擊式創建的情況。二是對國家民委新測評指標理解不足,由于民族工作話語體系轉變后新測評指標更宏觀、全面和凝練,從而各創建地方在具體操作中存在對新測評指標理解不足的問題,有些還在沿用過去的測評指標,有些則未能理解民族工作主題主線和重點的變化。三是多數評估機構采用測評指標應用于第三方評估,難以體現測評指標與評估指標的區別和銜接。

如何將相對宏觀、簡潔的測評指標分解化、操作化為立體的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如何改變過去“等靠要創建”“跑創建”的工作思路,便成為項目組思考的主要問題。從問題意識出發,經與大理州民族宗教委多次院委聯席會議磋商,統一了關于評估體系與過程的設計理念:(1)立足時代要求,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開第三方評估的理論與實踐。即衡量一個地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做得是否有成效,應以是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標準,包括是否切實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現代化。(2)“考”“導”結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細落實。調研中,項目組發現創建工作主題主線的轉變在實際落實中仍然存在“兩張皮”的情況,說明一項政策從上層到落地需要時間和各方力量的推動,而第三方評估在考核的同時,可以發揮引導、教育的功能,將評估作為大宣教格局的一部分,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到實處。(3)更側重認知和思想層面,通過第三方評估考察示范區(單位)對共同性與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質和精神四對關系的正確把握;(4)體現測評與評估的區分和銜接,以更高要求合理劃分評估結果,優中選優,在原有“合格、良好、優秀”的基礎上,增設了“優秀示范”,從而能真正凸顯典型培塑功能。(5)發揮第三方優勢,體現公正性和適用性。在公平公開公正、獎懲分明的同時做到適用,根據被評估地方的本土特點,設置基礎項和加分項,做到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立足大理面向全國,實現第三方評估成體系、重實用、可復制推廣。(6)理論要依靠實踐、結合實踐、服務于實踐,不能僅靠學術思維或行政推動,必須進行校、地、社、企等多方的深度合作,使學術研究緊密依靠與結合政府施政和社會治理的基層實踐,才能避免紙上談兵。(7)評估過程中第三方機構一定要深入田野,不僅僅聽匯報、看材料、統計大數據,還要不被短期績效與熱情、周到的接待所影響,保持評估的正確導向及公平公正性?;谏鲜龉沧R,經反復探討、預評估與實地調研,項目組確定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地、市、盟)創建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對大理州各縣(市)創建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開展了五年動態第三方評估工作,亦為大理州創建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州試點打牢了理論與實踐基礎。

二、守正創新:精準構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

科學、嚴謹、規范地開展第三方評估,是精準檢驗是否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對將所有工作都向此聚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構建“三類”“四層”“七問卷”為框架的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并進行地方標準認定。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之后,國家民委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針對東西部地區分類發布了更高標準的新測評指標,要求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對創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項目組以國家民委先后印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地、市、盟)測評指標(試行)》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州、盟)、縣(市、區、旗)測評指標(西部地區)》為設計藍本,本著讓主題鮮明起來、主線突出出來、工作精準起來的目的,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兼顧、分類分層、精準施策、相互貫通、有機銜接的宗旨,項目組將測評指標分解化、細節化,制定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地、市、盟)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包括“三類”“四層”“七問卷”?!叭悺敝钢?地、市、盟)、縣(市、區)和創建工作進機關、進企業等“七進”的三類評估指標。第一類:《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地、市、盟)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單列)》由“基礎項”(100分評估指標+58分獎懲細則,包括7個1級指標、17個2級指標、50個3級指標)和“地方亮點與創新項”(100分,包括4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10條評估細則)構成。第二類:《全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區)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單列)》由“基礎項”(80分,包括5個1級指標、14個2級指標、46個3級指標,和“地方亮點與創新項”(20分)組成。第三類:民族團結進步進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及醫院)、社區、學校、企業(景區)、連隊(軍警營)、宗教活動場所即“七進”的第三方評估指標表,各表亦均由“基礎項”80分和“地方亮點與特色項”20分組成?!八膶印敝敢患壷笜?、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和評估給分細則?!捌邌柧怼眲t針對不同群體、年齡階段、職業、政治面貌,配套制定了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考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情況的七類網絡問卷。

該指標體系目前相繼通過云南省與國家知識版權局文字作品登記,同時經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推薦獲批“2021年云南省地方標準重點項目制訂計劃項目”,系全省38個立項中唯一的人文社科類項目,亦是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行業地方標準制定上的首次嘗試。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的跨行業創新,地方標準重點項目立項與作品登記進一步充實與推動西南邊疆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實踐。

2.以“理論-實踐-理論”的科學環不斷完善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華萊士提出“科學環”的模式,即理論演繹假設、假設導致觀察調查、調查觀察歸納概括結論,概括結論修改完善或提出新理論[7]。第三方評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亦歷經了“科學環”的過程,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第三方評估項目組將指標體系的主要依據、內容、計算方法、認定標準初步應用于大理州各縣市的預評估與正式評估,構成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回到理論創新的研究回路。具體評估過程包括: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3月10日,在巍山、劍川、永平、漾濞、南澗、云龍等縣深入田野,以明查暗訪、座談會、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問卷、資料查閱等多種形式,開展以上各縣創建云南省及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第三方預評估與正式評估;2021年5月30日至2021年6月10日,大理市、賓川縣、洱源縣、祥云縣創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第三方預評估與正式評估;2021年11月25日至2021年12月15日,賓川縣、大理市、云龍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第三方預評估;2022年2月23日至3月21日,在賓川、大理、云龍、南澗展開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以及祥云、鶴慶、彌渡、洱源縣創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第三方評估。項目組采取查閱資料、實地查看、聽取匯報的方式,結合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將貫徹政策要求與尊重群眾意愿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客觀研判全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工作成效。

通過評估實踐,項目組主要了解被評估對象如下創建情況。其一,政治站位與思想認知高度情況。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的重要性能把握到位,精準創建,做到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四個與共”“三個離不開”“兩個維護”,能站在維護祖國統一、國家安全、反對分裂、增進民族團結的角度來開展工作;從領導到一般干部職工對黨的民族政策理論認識理解精掌握到位,執行政策和法律法規沒有偏差。其二,話語體系精準把握情況。創建工作總體上高度符合新時代民族工作的要求,聚焦主線和“五個認同”;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主線,體現為什么開展創建工作,怎么開展創建工作,開展創建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創建工作思路是否成規劃、成體系、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其三,創建有機融入行業領域中心工作以及與本職工作高度融合情況。能將示范創建作為中心工作與本職工作相互促進,帶來由內而外的變化,做到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覆蓋面廣、扎根基層。 其四,創建工作共性與個性的把握情況。創建氛圍應適度、得當,突出共性,共享的中華民族形象符號突出中國風、中國味,而不是片面突出民族特色、強調個性。有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品牌活動、經驗做法等,各族群眾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參與度高、滿意度高。其五,創建工作的全面性、長期持久性情況。創建工作能全面開展、持續不斷地浸潤社會、爭取人心、增進共同、鞏固一體,具體做法有哪些;能堅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的工作方法,持久深入地開展創建工作,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個納入”“三個計劃”(1)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個納入”:指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視巡察、政績考核?!叭齻€計劃”:指要啟動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落細落實,常態化做法有哪些。其六,創建地方性特色亮點與創新情況。亮點明顯,總結歸納提煉到位,能形成一系列的做法經驗和規范的操作流程,形成制度機制;創新性做法有哪些,去不斷突破原有內容、地域、示范單位界限的創新體系和示范創建復合網絡等。截至2022年3月,項目組已完成30余萬字的評估報告、問題清單和22.2萬份調查問卷,同時不斷搜集被評估對象反饋,廣泛吸納各方意見,對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數十次的實際檢驗、論證和完善。

三、以評促創:推進西南邊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

經第三方預評估與評估,項目組向基層政府提交評估報告、問題清單與咨政建議,及時進行成果轉化,助力大理州創建工作提檔升級,成為精準創建的助推器。

1.以評促創的理論邏輯。傳統創建多為指標分配、擇優定向指導,申報單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創建、突擊式創建的情況。第三方評估作為一種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機制和促進機制,能彌補過去被動創建的不足,達到以評促創的目的。為避免出現突擊式創建的情況,考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是否全面、深入,以云南省“十進”和全國“七進”為依據,結合具體條件,評估組請當地以民族團結進步“十進”為范疇,每“進”向第三方評估組提供3個示范點組成樣本框,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樣本規模為30的樣本框里,以每“進”為一層,每層抽取一個被評估單位,組成數量為10的預評估樣本,形成預評估路線及具體安排。如此,能從考核層面避免創建工作出現政績化、結果導向化和突擊式創建,引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在平時、重在行動、重在示范。

2.以評促創的實踐進路。首先,以第三方評估推進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開展。從2021-2022年申報全國、全省示范縣(市)、示范單位成效看,各縣各單位一改過去“跑創建”“等指導”的舊況,紛紛主動請纓,兩年間申報并獲得命名全國示范縣4個、全省示范縣(市)6個。第三方評估的引入,有效解決了人為因素干擾和評價不精準、不公開透明等問題,得到了各縣市、各單位高度認可,排名靠前的縣質量有保證,排名靠后的縣心服口服,樹立了質量第一的鮮明導向,構建了積極健康的創建環境。一是堅持將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創建工作的全過程,使第三方評估成為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的必經之路。國家民委團結促進司在2022年初實施“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推薦申報工作時發文,“申報示范市(地、州、盟)須提交第三方對本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評估報告和省級初驗報告”,將第三方評估作為促進創建工作的重要機制,由過去評上并運轉之后再評估成效,往前提到作為申報材料的內容之一。二是強化“以質促創”的鮮明導向,推動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開展。作為一種必要、有效的內外部促進機制,發揮第三方的公正性和精準性,通過開展規范動態評估,營造“以質促創”的良好氛圍,持續提高常態化開展創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推動全州各縣精準創建工作。三是為創建工作提供智庫支撐。項目實踐精準對接了國家民委《關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辦法的通知》精神,突出第三方評估結果運用,建立第三方評估數據庫,為示范縣市單位5年屆滿重新申報和日常動態管理收集真實、完備的數據信息和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其次,以創建工作的第三方評估加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眾化進程。為檢驗第三方評估介入創建工作的成效,找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眾化的推進難點,項目組運用實驗法,將引入第三方評估之前和之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問卷填答的數據進行對比,以此判斷“以評促創”機制是否真正發揮作用。系列問卷由7個分問卷組成,分別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全面深入持久地長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情況的調查問卷(A1)、“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普及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和民族知識”情況的調查問卷(A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增進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情況的調查問卷(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提高各族群眾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知曉度、滿意度、支持參與度”情況的調查問卷(A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強化各族群眾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情況的調查問卷(A5)、“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增強群眾‘五個認同’”情況的調查問卷(A6)、“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認知情況的調查問卷(A7)。問題和選項設置均有清晰的認知傾向,如“您是否清楚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必須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主線?”“非常清楚”“基本清楚”“不清楚”。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目前回收總數量22.2萬份。

具體對比過程如下:經2020年近一年在大理州12縣(市)田野調查熟悉情況,項目組于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3月10日進行了部分縣(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第1輪評估,2021年3月21日0時0分封存數據,得到大理州7份問卷填答數量對比情況、大理州6縣(市)問卷填答數量最大值對比情況(即6縣均取填答人數最多的那份問卷進行對比)、7份問卷答題正確率及滿意度數據對比情況,共三組數據。之后,評估組進行了多次預評估與評估,基于比較需要,項目組取2022年2月23日至3月21日最近的1次第三方評估數值,于2022年3月21日0時0分封存數據,得到與2021年相同內容的三組數據,如圖1、圖2、圖3所示。

圖1 問卷填答數量對比

可以看到,2021年3月21日至2022年3月21日1年間,三組數據均呈升序,尤其填答數量增幅非常大。雖然引入第三方評估期間,也可能有其他變量影響數據結果,如基層政府發動群眾填答力度加大,多層面多維度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宣教格局對民眾認知產生影響等,但平均近兩倍的填答數量增長仍能一定程度說明第三方引入的成效。圖3則展示了民眾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變化幅度最小的問卷A5系“強化各族群眾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說明持續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打牢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三組數據對比表明,第三方評估引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均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眾化。

圖3 問卷答題正確率及滿意度數據對比

四、問題及建議:“十個解決好”

筆者在評估實踐與調研中發現,雖然各民族地方創建程度上呈現不均衡的狀態,但大體上能保證創建成效??h級層面,能從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的政治高度去推動工作;縣委、縣統戰民宗系統領導干部對于創建工作話語體系把握較精準,能聚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主線;創建基礎性工作,如外部氛圍營造上、檔案材料整理上等均能達標;各民族地方亦有自己的創建主題,如大理賓川縣“中華民族一家親,水果之鄉日子甜”的主題,云龍縣總結出的示范創建四種精神“民族抗戰、水電移民、脫貧攻堅、艱苦創業”,大理市的環洱海示范帶,南澗縣共建共享“跳菜家園”。但現階段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將問題及相應建議歸納為“十個解決好”。

1.解決好話語體系轉變不徹底的問題,主題主線“入腦”“入心”。目前,話語體系的轉變主要體現在物質上的“入眼”階段,從氛圍營造可以看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個認同”等內容,也能看到工作剪影等各類細節,但縣(市、區)級領導干部、基層公務員、群眾三個環節之間的思想認識出現了中間斷層?;鶎庸珓諉T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以及國家最新民族政策的了解不夠清晰與突出,經與基層各鄉鎮、機關、社區等進行座談與訪談,課題組發現還不能達到縣級層面的效果,比如對話語體系轉變的思想認知,對創建工作全面、系統的了解等,使“重在基層”難以真正落實,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未能扎實做到“入腦”“入心”。建議加強對示范單位一把手及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內容包括要圍繞鑄牢主線去認識為何開展創建工作,怎樣開展創建工作,怎樣規范系統地體現創建工作, 以及怎樣實現本單位創建工作的整體、系統、全域。

2.解決好“一”與“多”辯證關系的問題,保證創建工作方向?!岸嘣惑w”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格局和特色,“一體”和“多元”辯證統一,切實把握好了“一”與“多”的辯證關系,才能避免創建工作中過于強調差異而弱化一體、思路轉變不徹底的問題,避免在處理差異性和共同性、地方性與普遍性等問題時在政策把握上出現偏差。同時,對共性和個性的把握要找到適度的結合點,明晰普遍和特殊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關系。在匯報中、在材料中、在外部氛圍營造上,都要強化對度的把握,不要一味強調地方文化與民族特色。大力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真正做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保證創建思路的正確方向。

3.解決好“以果代因”誤區的問題,提高創建的政治站位。部分基層過于看重創建成功的結果,將創建工作之“因”政績化、結果導向化,為了創建而創建,忽視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的真正出發點。所以,要跳出創建談創建,將地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之中,將地方創建工作成績歸結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上,提高站位,久久用功、綿綿用力、長期創建,以創建工作的質量為導向,方能做到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融入日常、融入毛細血管。

4.解決好發動群眾不充分的問題 ,推進創建大眾化。當前的創建工作更多體現在黨委和體制內干部的真抓實干上,群眾的參與度尚待提高,發動群眾大合力創建的力度還不充分。在未來長期的示范創建工作中,應以各族群眾為主體,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到社會各階層,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大眾化,做到重在交心、重在基層。具體工作中,切實找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社會心理的契合點、民族情感的共鳴點,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落實到群眾當中。

5.解決好機械理解“全面”創建的問題,抓好示范帶動全局。調研中,部分基層領導認為全面創建就是要將力量平均地用在每一個單位和點位,結果人財物力跟不上,從而影響創建成效。 上述情況系機械理解“全面”所致,受到了傳統創建思路的局限?!叭鎰摻ā辈粌H指要抓全域,更要抓示范,方能以示范帶動全域創建,從對全局的把握上升為對全局的創建,進而使深入持久成為可能。

6.解決好“創建聯盟”誤區的問題,創新“創建聯盟”的理論與實踐。對于民族團結進步來說,一般性的互相學習和經驗交流不是“創建聯盟”。建議嚴格按照國家民委提出的標準構建“有縱有橫”“縱橫聯動協同”的立體指標體系,真正實現“點、線、面”的立體創建模式、立體創建聯盟。在最基礎的縱向和橫向工作上,亦需不斷突破原有內容、地域、示范單位界限的創新體系和示范創建復合網絡,由“單兵作戰”上升為“集團作戰”。通過示范點、線、面的結合和協同聯動,推動示范創建工作的整體發展、全面發展和系統發展,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的特色和創新進一步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出“創建聯盟”、示范帶、示范圈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的實踐作用。

7.解決好創建載體不足的問題,實現創建工作多元實體化。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推進創建工作主體的實體化。各級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通常要求黨政一把手雙組長負責制,從體制效能上來說,領導小組是虛體,而真正推進創建工作的是統戰部和民宗委、民宗局,是實體,所以領導小組應落實創建工作中實體部門的責權,真正協助統戰和民宗系統去落實創建。二是創建工作項目實體化須持續全面推進,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真正打牢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物質基礎。

8.解決好埋頭創建的問題,加強鑄牢中華共同體意識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理論研討。調研中,痕跡資料、深度訪談、座談會、匯報會顯示,民族工作情況研判多為問題追蹤與反饋,研判層次較低,大多停留在“救火隊”模式,追蹤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建議分清研討、研判與督查、糾察的區別,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實踐提供源頭活水和智力支撐。

9.解決好創建方式單一的問題,進一步豐富示范創建手段。如對大數據、新媒體、信息技術等的應用,可在創建中將大數據技術應用貫穿到分析、監測、調查、研判的各個階段;如增加典型故事的挖掘力度,尤其是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淵源的深入挖掘。提高創建工作項目化管理水平,以具體項目帶動人力、物力的整合,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對項目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相關性等多方面進行宏觀把握,注重過程控制,通過項目的計劃、實施、控制、驗收和評價等程序達到目標。

10.解決好創建與本職工作高度融合的問題,實現創建思路向全域化轉變。評估實踐與調研中,課題組發現各示范創建單位的創建思路、提法、模式,在創建工作與本職工作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方面雖有一定探索,但在融合程度上需要進一步提升。要改變傳統的被動尋找結合點的做法,代之以新的全域創建思路,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主線,圍繞本職工作全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通過創建思路的轉變,帶動創建工作與本職工作的高度融合,帶來由內而外的變化。

綜上,列出成效清單、問題清單,探索機制創新,以更嚴標準、更高要求、更佳程序,合理推動創建工作的精準提升、精準整改,以質量導向避免突擊式創建,遏制政績化和為創建而創建的勢頭。應不偏離真正出發點,增進各民族群眾的共同體理念,堅定其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要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與互嵌式發展,在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中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將地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果歸結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上,從而使中華各民族大團結堅如磐石,中華民族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空前增強;使中華民族共同體作為利益共同體、政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各項基礎更加牢固,推動新時代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認知與行動自覺的統一。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民族團結之歌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