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的大慈寺

2024-03-24 12:04潔塵
散文 2024年3期
關鍵詞:太古成都幼兒園

外地朋友來,問:據說大慈寺就在太古里,但為什么去過幾次太古里都沒有看到大慈寺呢?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大慈寺就好端端地立在太古里那兒,你幾次去都沒有看到,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關于古代的大慈寺,錄兩個片段就很清楚了:

故(大慈寺)歷唐、宋、五代、元、明數百年間,其壁畫梵王帝釋、羅漢、天女、帝王將相,瑰瑋神妙,不可縷數。至于寺院之宏闊壯麗,千栱萬棟,與夫市廛百貨珍異雜陳,如蠶市、扇市、藥市、七寶市、夜市,莫不麇集焉。

(《華陽縣志·古跡》)

寺極盛時,西抵今錦江街、江南館街、金玉街、棉花街一帶(商業場及紅旗劇場附近,曾發現臥佛頭像,如為大慈寺物,則寺址亦曾達其地);北至天涯石北街、四圣祠、慶云庵街;東抵城垣一線;南至東大街。

(《成都城坊古跡考》)

大慈寺是我當年經常去的地方。和我一樣經常去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在附近紅星路上班的紙媒同行,四川日報、成都晚報,后來還有成都商報、商務早報、華西都市報和幾家雜志。另外,這里也是文聯、作協、廣播電臺等幾個單位的人的窩子。

大慈寺那時還沒有恢復為寺廟,還是成都市博物館,大門開在蜀都大道上,要收門票。記不得票價了,反正很便宜,但媒體圈這撥人進門的時候,就對門衛說:我們找肖平。于是門衛就開門放人進去了。成都地方文化史著名學者肖平先生當時供職成都市博物館,現在是成都市圖書館館長。那個時候,他們單位說不定就會私下有議論:這個肖平,看上去那么斯文安靜,結果在社會上裹了好多奇奇怪怪的人哦。

進了大慈寺的門,穿過一進,到了更闊大的二進的庭院,找一空桌,邊拉開竹椅坐下邊喊幺師泡花茶。我現在都還能清晰地記得穿過一進回廊的那種感覺,被一雙半高跟架起了勢,挺胸抬頭,快步嬉笑,衣擺帶風。眼角余光里,院子里那些蔥郁的樹匆匆倒退。

那個時候,我的文章里很有一些涉及大慈寺的內容。

比如:

想當年,大慈寺有三進,我們一般選中間那進的庭院,下雨時就坐在庭院四周的回廊里;什么樣的鞋,貴的,便宜的,都踏在結實的泥地里,女人離開時,一般要用紙巾把高跟鞋上的泥揩去;桌上堆著蓋碗茶、報紙、書、手機和瓜子,誰要一不小心踢到桌腿,一桌的人都跳起來趕在茶水淹過來之前搶救。中午不想動時,喊幾碗面過來吃,很多時候要說上兩句:‘我要的是清湯的嘛,咋個上的是素椒呢?算了算了,下回長點記性嘛。上廁所的人繞了一圈過來,說流沙河在前面那進的銀杏樹下正和幾個老頭聊得起勁;如果約了那個著名的眼神同時朝兩個方向看去的朋友來,就怕他遠遠地揚手,他一揚手,院子這頭和那頭兩桌的熟人都要舉手回應。

最后一次寫大慈寺,應該是現在這個太古里立項之后。

國慶大假期間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說是大慈寺要拆。大家都急了。我也急了。如果把大慈寺拆了,那我就——我就——我也不知道我就能干什么。但上海來的朋友坐在我家沙發上說,如果大慈寺拆了,我就不登你家門了。海派文化里怎么養出這么不講理的人?……我和我的朋友們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日子是在大慈寺的銀杏樹下度過的?多少個下午,我們一起喝著三塊錢的茶,或望天發呆,或胡說八道,然后,有人去開編前會了,有人去簽大樣了,有人在約稿,有人突然驚呼交稿的死限到了,有人走到一邊去接電話,返回來時強作鎮定,還有人張皇失措地望著漸漸降臨的暮色,拼命想拉人一起吃晚飯。那是我在媒體干活的十年,也是我的青春期。

2004年,大慈寺恢復為寺廟并對外開放。還是有茶館,在幾個香火不太旺的大殿旁邊,賣紀念品的小賣部后面,有一個狹小的水泥地面的茶館。我和朋友們去喝過茶,很多人擁在這個小茶館里,幺師好不容易給我們扒拉出一個角落,沒有茶桌了,給了我們一個條凳作替代。到了中午,習慣性地叫面來吃,說要兩個三兩,人家說,我們不賣三兩,要買就買三個二兩。還要自己去端,為了兩碗面,站著等了二十多分鐘。

大慈寺的茶是喝不得了。一時間人心惶惶。

后來,我們又找到一個喝茶的地方。錦江賓館苗圃里的露天茶園。這里濃蔭密布,每張桌子之間有花木作天然的屏障。透過花木屏障的縫隙,有時,可以瞄到一眼左邊一座的女人正在點煙的手;有時,可以聽到一耳朵右前方那桌的幾個男人正在罵上一把出牌錯誤的那個家伙。這里非常安靜,特別是在午后,有一種潛到水下的感覺,世間百態都被隔在水之外,然后,被折射,被美妙地扭曲。那時我已經從報社調到出版社,錦江賓館跟出版社大樓就隔一條人民南路,幾步跨過去就是,于是我經常約人在那里喝茶,包括很多外地來的朋友。前兩年,作家王愷來成都做活動,回憶說跟我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小樹林里,在座的朋友全都大笑起來。王愷說的小樹林,就是這個錦江賓館苗圃里的茶園。

在這里喝茶,太陽天里也陰涼舒適。最美妙的時候是陰天,起風,細小的花瓣和落葉,徑直往茶杯里飄,每個人都用手去蓋住茶杯口,長發的女人則同時用另一只手去拂開臉上的亂發。然后抬頭看,不知這些禮物從何而來,只見枝葉縫隙中那清涼的天空。

那時候博客盛行。我的天涯博客“潔塵的私人版本”有點厲害,有一千多萬讀者,我因此還跑到北京去領了一個獎。有一個讀者曾留言說:“……我漫無目的地瀏覽你和與你鏈接的博的博。有意思。你們簡直就是成都二十一世紀的吉溫尼畫派——綠色的樹林,靜靜的河流,美麗的花園,親屬、友人和悠閑的生活,再加上回避。后一句可是我說的?!?/p>

“回避”這個詞觸到了我的要害。我告訴她,我在文字里呈現的我和我的朋友們的生活,是真實的也是虛構的,它們只是一個角落,或者說,只是一種表面。比起內心,生活的形式是狹窄的。我用這種看上去舒服的方式回避內心,回避世間所有讓我迷惑讓我不安讓我痛楚的東西,讓自己安全,也讓他人安全。除了回避,我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那個茶園原本沒有名字,后來我們干脆就叫它“回避”。

2000年之后,有一兩年,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我幾乎每天都到大慈寺。并不進去,而是繞過去到它的后門,那里有個輕工幼兒園。

我兒子毛毛先是上他爸爸單位所在的川報幼兒園。頭幾天,到了下午兩點過,老師就給我先生打電話,嘆氣:“沒辦法,還是哭,還是不吃飯?!庇谑窍壬缓萌ソ恿撕⒆?,帶回家去。

好不容易適應了川報幼兒園,按上面的規定,各單位的幼兒園一律撤銷,于是又轉到附近的輕工幼兒園。那時候毛毛已經明白上幼兒園是必需,于是不哭不鬧,也好好吃飯了,每天早上自己抱著一本字典去幼兒園,別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時候,他就在那里翻和寫,很快就認識各種繁體字了,能寫“麒麟”這種難度的字。我一直以為他以后肯定要學文科,很可能會和我們一樣上中文系,甚至可能對文字學有興趣,完全沒想到他最后學了數學。

那陣子,我下午四點鐘左右趕到大慈寺后門,進幼兒園接到孩子,把他放到自行車后面的兒童椅上,騎車穿過一截擁塞的菜市場,走到書院南街,然后在書院大廈那里左拐,穿過紅星路,走華興東街、華興正街還有華興上街,橫穿過太升南路,進入大墻西街,然后到居家所在的鼓樓洞街。騎車,十五分鐘左右吧。

書院南街的街口有一個熟悉的干雜店,盛夏季節里,我會停下來,把孩子抱下車,買一個和路雪蛋筒冰激凌,讓他吃完,用濕紙巾揩干凈他的嘴和手,再把他抱回兒童椅上,然后繼續騎車回家。毛毛慢性子,吃個冰激凌也慢,吧唧吧唧地吃好久。我等著,順便張望一下街景,有時會遇到商報的熟人匆匆跑過去,彼此揮揮手。為什么不邊騎車邊讓他在兒童椅上吃呢?有一次在干雜店遇到一個熟人,聽我說急著回家晚上還有事要出門,她就這么問我。我說:如果讓他在后座吃,吃完之后恐怕我的衣服就會被他當毛巾用,后背上就難免一塌糊涂了。

后來大慈寺區域改建,輕工幼兒園也要撤銷。毛毛于是又轉學,轉到外公外婆所在的鐵路局幼兒園去了。

那兩年幾乎每天都到大慈寺的后門,按說我完全可以提前去,先進大慈寺和一些熟人朋友喝喝茶,到時間再去接孩子。那時我的工作還是比較悠閑,不再做記者,從文化新聞部轉到副刊部當了編輯,每星期一個讀書版,做起來很輕松,喝茶的時間是有的。但真的竟然就沒再進去過了。

我那時在忙什么呢?大致上,一方面是忙孩子的事。女人一旦生了孩子,注意力、關注點以及精力和體力的分配,便都與既往完全不同。另一方面,我那時也已經完全進入了常態寫作的狀態,基本上每天都寫,然后一路延續下來,至到今天。

這些天我翻早年的日志。翻到某一天記述下午去了大慈寺,晚上在讀永井荷風——

啊,梔子花有紅色的?!永井荷風搬家要帶著一株梔子花種在院中,不光為賞花,而是采摘果實當作顏料在稿紙上劃格子用。情趣清絕。

隨后寫道——

真的,我不能任性地寫作。我的敏感可將一切視作液體,汩汩流淌,沒有窮盡。放縱感覺,對于一個不愚鈍的輕盈的女作家來說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我渴望晶體的感覺。流動的不成形的,在我這里沒有什么價值。

重看這一段,令我一怔。當年讀的永井荷風,和我以后再讀的荷風,滋味有所差別,而且差別還挺大。至于那種對“晶體”的向往,倒是沒什么區別,但是,對于“晶體”的認識理解,已經很不相同了。

太古里,這個詞本來跟成都、跟大慈寺沒有關系,是地產商的名字,但以大慈寺為依托,于是也就沾染了“古”意。坦率地說,太古里建成以后,成都人為之感到點驕傲,也是應該的。各個大城市中心商業區的各種奢侈品品牌店,像太古里這樣由一棟棟兩層樓的仿古建筑構成的,應該很少吧。太古里,至少還是有點疏闊之氣。

最近幾次去大慈寺,都是因為陪外地親友到太古里,順便就拐進去轉了一圈,還向人介紹說,這個廟子是從隋代開始的,跟玄奘和唐明皇有很大的關系。

說了兩次,心里不踏實,還是去查一下吧,發現果然有點問題。

大慈寺始建于魏晉,極盛于唐宋。公元622年,玄奘法師在大慈寺受戒后苦研佛學,在成都五年期間,經常在大慈寺和空慧寺講經,為蜀人所景仰。但玄奘不囿于此,志存高遠,發奮精進,終于從三峽出川,取道荊州至長安,然后一路西行,實現了天竺取經的壯舉。

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逃至成都,敕書“大圣慈寺”。

翻看資料時,引起我興趣的不是那些有關宗教與皇家的“?!?,而是當時大慈寺的世俗繁麗之貌。比如,陸游在《天中節前三日大圣慈寺華嚴閣燃燈甚盛游人過》一詩中曾吟:

萬瓦如鱗百尺梯,遙看突兀與云齊。

寶簾風定燈相射,綺陌塵香馬不嘶。

極盛時的大慈寺,占地千畝,有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區,人工開鑿的玉溪流經寺前,富擁清冽婉轉之景象。寺前是大集市,也成為市民流連游玩的勝地。寺旁有跟玉溪相連的小湖,名為“糞草湖”(現在糞草湖街的位置),寺中糞便由此運走,可見當時寺中僧侶之眾及香火之盛。

現在的大慈寺鬧中取靜,我最近幾次進去,人都很少,氣氛寂寥,倒是顯得庭院里那棵大銀杏樹更有氣象。不知現在大慈寺里面有多少和尚。寺的外面,是紅塵萬丈物欲洶涌的太古里,倒與當年異曲同工,依舊是市民流連游玩的勝地。

責任編輯:施藝

猜你喜歡
太古成都幼兒園
太古長輸供熱管線溫降統計及分析
我愛幼兒園
“客改貨”市場廣闊 山東太古大有作為
歡樂的幼兒園
穿過成都去看你
愛“上”幼兒園
數看成都
成都
在成都
哈爾濱建材(陶瓷\衛?。┦袌龇植紙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