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EUA 模型的數學學科滲透勞動教育研究
——以“平均數”為例

2024-03-24 01:39廣東省珠海市梅華中學519001邊月
中學數學研究(廣東) 2024年4期
關鍵詞:平均數勞動學科

廣東省珠海市梅華中學(519001) 邊月

廣東省珠海市教育研究院(519000) 趙楓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1].當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若沒有健康的勞動價值觀的引領,青少年極易在富足的物質生活中迷失.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勞動教育,當下既不能重復溫飽問題尚未解決時的,也不能簡單的否定體力勞動、體力勞動者的重要性,需用專業、創新的教育形式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效[2].《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 年版)將勞動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并頒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進一步強調全面構建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在學科課程中開展勞動教育”即“學科勞動教育”(面向基礎教育)是全面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與途徑,數學學科作為最重要的自然學科之一,在滲透勞動教育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較側重于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的培養.然而對數學學科勞動教育的深入研究較少,缺乏其內在規律的揭示、其關鍵環節、功能及實施的微觀描寫,數學教師主觀上亦存在實施難度大、要求高、效果難料的心理負擔[3].基于課程思政領域的研究成果、學科課程的功能分類以及多重教育目標的實現,學者趙楓構建了PEUA 學科勞動教育模型,揭示了學科勞動教育的本質,為數學學科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基本范式[4].本文以人教版“平均數”為例,進行深入討論.

1 PEUA 模型理論

PEUA 模型包含定位(Position)、挖掘(Excavate)、利用(Utilize)、評價(Assess)四個環節,環節之間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呈螺旋式上升.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定位”指的是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有側重地確定滲透的勞動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當然大前提是——學科素養目標應優先達到.然后“挖掘”不同學科中符合學科性質的顯性或隱性的勞動教育元素,在合適的時機,“利用”承載力強的勞動教育元素,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科蘊含的勞動育人作用.最后一步“評價”環節在PEUA 模型中指的是反思三個問題,其一是學科素養目標是否優先達到? 其二是勞動教育目標是否在學科素養目標的基礎上得到實現? 其三是勞動教育對學科教學是否有促進作用? 在現實中,勞動教育的開展只有能夠促進學科教學,才能在學科課程中真正有效地落地.

2 基于PEUA 模型的數學學科勞動教育實踐

2.1 定位:尋找數學學科勞動教育的基調

優秀的數學學科勞動教育課堂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并實施的.始終要把握一個大原則,即數學學科素養目標應優先于勞動素養達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數學教師可以從兩個方向努力,一個方向是先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勞動教育滲透點,確定本節課的基調,然后再找一節合適的數學知識作為載體,從而開展數學學科勞動教育;另一個方向是先確定某一節數學課作為載體,再從這節課中挖掘相關的勞動教育資源.

例如,某教師對節能環保比較感興趣,邀請水質凈化廠的專家進校為學生做科普講座,講述水資源分布不均及匱乏的現狀,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分享污水處理工藝的發展歷史,歌頌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再帶領學生去水質凈化廠實地研學,參觀了解城鎮污水的處理流程和科學工藝,體會普通勞動者工作的辛苦,使學生更加珍惜勞動成果.因此構思設計一節基調為環保節水的數學學科勞動教育課.

2.2 挖掘:匯聚數學學科的勞動教育元素

勞動素養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教育元素即可以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的資源.挖掘勞數學學科中顯性的或隱形的勞動教育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筆者認為數學學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挖掘:

2.2.1 現實生活元素——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杜威曾說“生活即教育”,教育離不開生活,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在生活中教育學生,讓學生從生活中增長經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適應生活.而生活離不開勞動,脫離生活的教育是缺少勞動教育的,容易養成驕奢淫逸的習氣.挖掘數學學科中的現實生活元素,既能增強數學課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回答學生和家長“數學究竟有什么用? ”的問題,又能使學生在分析生活問題、生活現象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2.2.2 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必備的勞動能力

為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教師可以展開研學實踐和動手操作等活動.研學實踐是提升勞動素養的有效途徑,可以體會不同行業崗位上默默奉獻的精神,學習勞動技能;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入有價值的教學工具,圍繞數學學科素養目標和勞動素養目標設計動手操作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勞動技能,培養必備的勞動能力.

2.2.3 歷史文化元素——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

歷史文化元素是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的重要載體,目前的數學課堂缺乏數學文化的滲透,更多的講授概念定理、數學例題,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及發展過程,勞動意識也會相對薄弱.適當的引入歷史文化、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勞動對于科學發展的重要性;歌頌勞動人民的勞動智慧,使學生對先賢的勞動成果抱有敬畏之心,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2.2.4 課程實施和教學方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數學學科勞動教育還可以通過恰當的課程實施和教學方式開展勞動教育,例如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法,要求學生親歷全過程,通過親身體驗、深刻理解、解決學習任務來獲得素養發展.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養成認真踏實的勞動習慣和勤勞多思的勞動品質.

2.3 利用:發揮數學學科的勞動教育功能

挖掘的勞動教育元素需要經過提煉、整合、轉化等系列工序方能被“利用”.勞動教育元素能夠多大程度上完成勞動素養和學科素養目標,稱之為承載力的強弱,有些勞動教育元素承載力強,有些承載力弱.隨著教師閱歷的豐富,挖掘的勞動教育元素的數量、層次會增加,不同教師利用勞動教育元素的種類和方式也不同.學科勞動教育強調“合理利用”,即在合適的時機采取合乎學科教學特點和勞動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勞動教育元素,實現學科勞動教育效能.

2.3.1 利用現實生活元素

數學學科很多問題的提出都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可以在引入環節設置現實問題.例如本節課利用“公司從學歷、經驗、能力、態度四個方面來考察污水處理工程師,”這一現實生活情境引出新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生活、工作中不能唯學歷論,也要注重個人能力、工作態度等,引導學生學生規劃自己的人生.在總結環節,請學生思考生活中創新性的節水辦法,培養了珍惜愛護水資源的意識和無處不在的創新精神.

利用現實生活元素可以促使學生在分析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堅定的勞動信念、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敏感度,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與參與熱情.因此數學學科勞動教育可以減輕教學本身的壓力,教師有動力不斷提高PEUA 模型的實施水平.

2.3.2 利用勞動實踐活動

在小組合作“配制簡易污水清潔劑”的環節中,同學們動手操作發現——由于物質的配比不同,得出的產品顏色深淺明顯不同,感受到“權重”的意義,突破了本節課難點,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進而實現了培養勞動習慣和品質的目標.

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使用化學物品、托盤天平,培養了學生安全勞動、規范勞動的習慣,嚴謹的勞動意識.通過操作結束后收納器材、打掃衛生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掌握勞動技能.

2.3.3 利用歷史文化元素

在研學實踐中,學生了解了污水處理工藝的發展歷史,培養學生不畏疑難、勇于探索的勞動精神,關注社會的發展前沿及相關行業發展,引導學生認識科學進步如何推動社會發展,感受創造性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權”的概念,在理解新知環節,教師引入歷史,出示圖片——“權”在古代含義為“秤砣”,是秤上可以滑動以觀察重量的那個鐵疙瘩,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權”、“權重”的意義,讓學生感受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2.3.4 利用課程實施和教學方式

問題:同學們認為這四方面哪方面更重要呢? 請大家小組合作設計錄取方案,決定錄取誰.

在“設計面試者錄取方案”環節時,學生發現不同的錄取方案,錄取的結果不同.培養學生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引導學生理解算術平均數是絕對公平的,而加權平均數有操作空間,因此加權平均數的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合理地使用它.

項目式學習是培養創新型、復合型、解決未來問題人才的重要學習方式.學生以團隊的形式,經歷分析問題、設計方案、修訂方案、解決問題、形成成功、展示交流、評價改進等階段.在持續互動中,經歷復雜推理、思辨決策等過程,加深對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的理解、掌握計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認真負責的品質.

2.4 評價:學科勞動教育的閉環

評價在任何學科教學中都具有診斷、激勵、調節教學的作用.在PEUA 模型中,評價主要判斷是否達到了預定的學科教學和勞動教育目標,同時反思定位、挖掘和利用環節的合理性,為后續開展學科勞動教育奠定基礎.

本節課數學學科素養目標優先于勞動素養目標達成,并且勞動素養目標在數學學科素養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學生通過使用托盤天平、化學物品配制不同比例的清潔劑,理解算術平均數、權、加權平均數的概念,進而培養認真負責、科學理性的勞動態度,做事情講規則、有章法的勞動規范意識和安全意識;通過水質凈化廠的研學實踐和解決應聘工程師的現實問題,學生學會計算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熱愛勞動的熱情和創新意識.并且本節課中勞動教育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使數學課堂不再是單一枯燥的理論知識,對數學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 結語:運用PEUA 模型需要注意的問題

3.1 勞動教育需內生于數學學科

在“利用”環節中需牢記勞動教育資源是服務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的,故而不能生搬硬套,勞動教育環節突兀地出現在某個教學環節,比如帶領學生自制簡易的污水處理裝置這個實踐活動也是符合本節課環保節水的大基調的,但是背離了本節課數學知識及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不能利用.勞動教育元素要具有數學知識和教育內涵豐富的特點,這是數學學科勞動教育的立足點.在收集到的眾多勞動教育資源中,教師需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內在規律進行研判,使勞動教育內生于數學學科而非多余累贅.

3.2 把握數學課堂節奏

課堂節奏對數學學科教學和勞動教育效果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嵌入的勞動教育環節,學生很可能過于積極和興奮,占用了過多的時間,影響課堂節奏.教師在備學情時要考慮實際情況,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預判,避免勞動教育處于無意識或隨意性強的狀態,這種方式不僅背離了勞動教育的初衷,更嚴重削弱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3.3 積累實踐案例

數學學科起源于勞動,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密不可分.實踐出真知,教師在深度研讀勞動教育政策和PEUA 模型的基礎上,加強實踐研究,形成學習共同體,積極嘗試、實踐、反思、分享,碰撞出教學教學智慧,積累具有指導教師、具有借鑒性的藍本,從而形成“實踐探索-反思提煉-案例積累-優化實踐”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平均數勞動學科
加權平均數的應用
【學科新書導覽】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熱愛勞動
“超學科”來啦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關注加權平均數中的“權”
平均數應用舉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