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山隱士

2024-03-25 10:23常華
古典文學知識 2024年2期
關鍵詞:林逋孤山隱士

常華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隱遁山林的林逋隱得徹底,隱得透明。

這是一座坐落于西湖之中天然形成的湖島,作為葛嶺的支脈,它東連白堤,西接西泠橋,孤立于湖中,故名孤山。孤山的高度只有三十多米,這樣的高度與名山大川實在無法同日而語,然而,這座低矮的湖島卻有一個高峻的文化海拔,蘇東坡、歐陽修、吳昌碩這些中國文化的大師級人物都曾在此駐足,他們的詩文畫作,給孤山渲染上了一層厚重的文化色彩,然而,真正讓孤山不孤、聲名遠播的,卻是一位一生布衣的隱士—林逋。

如同孤山在名山大川中的超然不顯一樣,生活在北宋初年的林逋有著與孤山一樣的孤高氣性,《宋史·隱逸傳》評其曰:“恬淡好古,弗趨榮利?!痹缒甑牧皱团c其說是一位清雅的文人,莫如說是一位行走四方的游俠,在江、淮之間,他著一襲青衫、騎一匹瘦馬、執一把折扇,捕捉著散落在塵埃中的靈感,然而,他最終選擇在西子湖中的孤山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二十年,二十年間,他再也沒有離開過西湖,離開過孤山,直至病死。

二十年的時間足夠積淀起孤山的厚度了。如果說四十歲的林逋剛剛踏上孤山時,這里還只是一個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孤島,而二十年的時間過去,這里已經成為充滿了文人氣性的靈秀之地。結廬而居的林逋坐擁湖光山色,成為孤山唯一的朝夕相伴的守望者,而林逋對孤山的觀照顯然是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觀照,正是由于他的到來,孤山才出現了滿山姹紫嫣紅的梅花,從而成為西湖上一道燦爛的風景。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幅畫面:每當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向這座湖中的小島,粗布葛衣的林逋便荷鋤出門,開始植梅了。在他的呵護下,一株株梅樹迎風傲立,成為孤山的盛裝,當朵朵梅花在萬木蕭瑟的季節吐蕊綻放,林逋便擎一壇清酒,徜徉花海,踏歌而行。這樣恬淡的畫卷可能是所有文人的夢想,但真正能像林逋這樣瀟灑做到的,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眾芳搖落獨鮮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寒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逋《山園小梅》

由此,“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神來之筆注定屬于林逋。放眼宋代的詩文大家,詠梅者甚眾,蘇東坡、歐陽修都曾盛贊過梅花的凌寒傲雪,但和林逋的這兩句相比,總感覺缺了點清峻恬然的風骨,顯然,林逋才是真正的愛梅之人、知梅之人,而只有當自己的生命與這位“雪中仙子”發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才會真正與梅心意相通。

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夢絕。金獸爇。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

—林逋《霜天曉角》

必須承認,坐守孤山的林逋,絕非產量最高的詠梅者,但他在孤山梅林中留下的八詩一詞,卻首首精品,使其不遑多讓地成了宋代詩詞史上詠梅第一人,這首《霜天曉角》,同樣延展了《山園小梅》的月色與梅香,同樣鋪陳開孤山的霜天與寒夜,而這,正是林逋讓后世文人無可復制之處。王復禮在《御覽孤山志》中曾云:“和靖(林逋)種梅三百六十余樹,花既可觀,實亦可售,每售梅實一樹,以供一日之需?!比倭嘀昝窐鋵皱驮诠律缴系拇合那锒?,這位以梅怡情的詩人同樣也要以梅糊口,一株梅樹的所得,就是自己一天的生活開銷,梅花的清香飄滿孤山,也滲透在詩人隱居生活的每一天,當一生未娶的林逋對友人說出要“以梅為妻”的時候,我想每個人都會相信,這樣的癡情與忠貞一定出自林逋的心底。

孤山不是終南山,終南山的密林之中,隱藏著一條可以堂皇出世的“終南捷徑”,而孤山沒有,孤山只有漫山遍野的絢爛梅花。經營一座山需要的不僅僅是清朗閑適的心情,更需要淡泊寧靜的定力,就在林逋遍植梅樹的同時,他的白鶴也在以一種靈動之姿翔集于湖光山色之間。據傳,林逋喂養的白鶴頗通人性,明朝張岱《西湖夢尋》中說:“(林逋)常畜雙鶴,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游湖中諸寺,有客來,童子開樊放鶴,縱入云霄,盤旋良久,逋必棹艇遄歸,蓋以鶴起為客至之驗也?!北M管林逋隱居孤山,但文名早已飛出西湖,慕名造訪的文人不乏歐陽修這樣的大儒,也有薛映、李及這樣的小文人,然而不管是誰,林逋都會淡茶一杯,與其“清談終日”,而這時,他的白鶴既是一位召喚主人歸來的信客,更是一位溝通文人心靈的使者?!苞Q閑臨水久,蜂懶得花疏”,“瘦鶴獨隨行藥后,高僧相對試茶間”,當這雙繞水而飛的精靈飛進清新出塵的文字,他們就成了隱士林逋最值得驕傲的孩子。袁宏道《孤山小記》說林逋是“孤山處士,妻梅子鶴,是世間第一種便宜人”。此言不虛,當“梅妻鶴子”構成一幅靜謐的山水畫卷,徜徉畫中的林逋是如此愜意,又是如此享受。

林中蕭寂款吾廬,亹亹猶欣接緒余。

去棹看當辨江樹,離尊聊為摘園蔬。

馬卿才大常能賦,梅福官卑數上書。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時條對召公車。

—林逋《送范寺丞仲淹》

在被鶴鳴喚來的訪客之中,范仲淹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角色。盡管身隱孤山,林逋像柳宗元所說的,由于僧人“不愛官、不爭能,樂山水而嗜安閑者為多”,結交了大量方外之人,尤其是北宋的詩僧更是有三十余位成為孤山???,但這并不妨礙林逋對世象的敏銳洞察和對后輩的積極鼓勵。晁補之曾說林逋“推挽后來,欲其聞達,則反復致志,如恐不及”。獨居孤山的林逋其實已然模糊了出世與入世的邊界,與僧人們交往,他會吟出“青山日已遠,香裓漸多塵”這樣逸出塵外的詩句,而面對年輕的儒生,“其談道”,則“孔孟也”,熱心鼓勵他們經世致用,闖出一片天地。而作為這方面的最佳注腳,便是林逋與范仲淹相差二十一歲的忘年之交。

天圣六年(1028),還是興化縣令兼大理寺丞的范仲淹在一雙白鶴的指引下,來到了孤山,這已是范仲淹第二次慕名拜訪林逋,如果說天圣四年(1026)暮春的那次相遇讓剛過而立之年的范仲淹對比自己大出二十一歲的林逋心生敬意,那么此次前來,他更多的是想聽一聽這位忘年好友的意見。彼時,身處卑位卻心憂家國的范仲淹剛剛針對宋廷積貧積弱的政治局面寫就了一道洋洋灑灑的《上執政書》,墨跡未干,他心中的第一個讀者已經選定,不是朝中顯貴,而是獨守孤山的林逋!在范仲淹看來,隱居孤山的林逋不啻一位“山中宰相”,正是這位曾自言“世間事皆能之,唯不能挑糞與著棋”的“山中宰相”,在范仲淹首次造訪的時候,便展示了其過人的政治洞察力與判斷力,讓范仲淹心生敬仰,盡管林逋自己走出的是一條閑淡之路,但對年輕人,他更希望他們以積極的作為去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由此,我們便可以想見當范仲淹手握《上執政書》走上孤山時,林逋對這位忘年交的激賞與稱嘆?!榜R卿才大常能賦,梅福官卑數上書”,在看過范仲淹的《上執政書》后,林逋將眼前這樣有著卓越政治才能的年輕后生比作了寫出《子虛賦》的司馬相如,同時,也以漢成帝時一個叫梅福的卑微小官上書朝廷的故事鼓勵范仲淹不要認為自己人微言輕,還是要積極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愉快而又意義深遠的“孤山對談”。對談的兩人,一個是淡然出世的隱者,一個是積極入世的儒士,他們的面前,只有清酒一壇,園蔬幾碟,白鶴一雙,但正是這樣的清淡之交,卻在十五年后激蕩起壯麗的回響。慶歷三年(1043)八月,當范仲淹升任參知政事,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慶歷新政”時,我相信,這位心憂社稷的臣子一定會向孤山投去深情的一瞥,盡管歲月如梭,但他相信,那里永遠住著一位孤山隱士,永遠有一雙白鶴在飛翔。

隱居孤山的林逋不僅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還吸引了當朝皇帝。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聽說林逋的詩詞寫得澄浹峭特,曾數邀其出山為官,但沉醉于“梅妻鶴子”詩境中的林逋根本不為利祿所動,沒有辦法,宋真宗便“賜粟帛,詔長吏歲時勞問”(《宋史·隱逸傳》)。對此,時人頗為不解,可林逋卻說:“榮顯,虛名也,供職,危事也,怎及兩峰尊嚴而聳列,一湖澄碧而畫中?!辈粌H如此,這位天天粗茶淡飯卻自得其樂的畫中人還在廬居旁側,為自己建了一座墳墓,以此表白自己不求聞達仕途只愿老死孤山的心跡。

林逋淡泊名利的性格不僅體現在他的隱遁山林上,還體現在他的為文之道上。事實上,這位生活在畫境中的文人應該有更多的作品存世,但他真正留給后世的詩詞只有三百多首,并且這些作品并不是他本人留存的。為什么呢?其因還在于林逋飄逸不群的個性。據說他賦詩作詞經常是隨手寫就,隨手丟棄,從來不留,這種看似不珍惜自己勞動成果的做法頗讓友人不解,他們認為這些費盡思量的作品應該整理成集,傳諸后世,可林逋卻說:“吾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后世乎?”(《宋史·隱逸傳》)當好事者將他部分散佚的作品暗暗記錄整理出三百余首傳世,我們真不知道,對這些好事者是應該感謝才好還是怪罪才好,這些詩詞固然為我們還原出了一個閑云野鶴般的隱士,但這樣一來,似乎又少了些許距離和神秘,隱士應當是在霧靄中行走的歌者,隱隱約約、若即若離最好。

據說,林逋去世之后,白鶴繞其墓悲鳴三天絕食而死,而孤山的梅花也為他二度盛開,而在《宋史》中,一句“仁宗嗟悼,賜謚和靖先生”的記載,則讓我們看到林逋在宋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心中的地位。由此,經營守望孤山二十年的林逋,注定成為孤山永遠的主人,據說率皇室宗親南渡的趙構在定都杭州后,

猜你喜歡
林逋孤山隱士
閔學林作品
隱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進步 盡管百般艱辛
林逋:獨立獨行,寄情梅鶴度余生
尋訪竹林隱士
隱士的文藝范兒
林和靖與梅云——孤山梅林里的愛情往事
林逋梅妻鶴子
論張岱小品文的“以詩為文” ——以《補孤山種梅序》為中心
雙榆樹(外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