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幾點教育常識

2024-03-26 12:16姜澤
教師博覽·中旬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書匠教書常識

姜澤

何為常識?在我看來大抵體現為三方面:一是普通而非艱深、通俗而非專業的觀念,二是有理且經過深思熟慮但并不復雜高難的判斷,三是簡潔但寓意深刻的知識。當我們重提教育常識,不僅意味著在浮躁與喧囂的周遭環境中的平靜堅守,更體現了教育本身始終具有的規律性和發展性。

也許正因為眾所周知,才有理由習以為常。只有敬畏和尊重常識,才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指向立德樹人的根本道路上,社會和學校都應該讓教育回歸常識,讓教育走向常態,讓師生均能健康幸福地生長。

“教育即生長”

這是盧梭的教育箴言。在我看來,一切教育歸根結底都是自我教育。當教師的時間越長,我越發覺得其實教師很難改變學生什么,倒是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影響著教師,改變著教師。后喻時代更加注重自主性教育,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審視自己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的人師作用,應樹立“師無常師”的平常觀念。因為教育本就是一個人的天性使然,教育就是生長,而生長本身就是目的。

學習本來就應該像學生的呼吸一樣自然,它是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學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這才是學習的題中應有之義。正如教是因為需要教,學也是因為需要學。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自然發展和個性化需求,要幫助學生通過自由探索發現自己的潛力,不斷發展出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當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也需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支持和幫助。但歸根結底,學生只能自己改變自己,自己影響自己,這便是學習的漸修與頓悟。

我常說,教師的職業幸福體現在既追求個人幸福,也追尋他人幸福。教師的個人幸福主要體現在無法預料卻不斷呈現精彩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但與此同時,教育教學也是教師不停追尋他人幸福的過程。這里的“他人”當然主要體現為學生。對于教師“個人”而言,學生就是“他人”。但教師這“個人”的神圣,恰恰就在于為學生這“他人”謀幸福。如果說教師是現在,那么學生便是未來。如果說教學的起點和歸宿都指向了學生的成長,那么教育便意味著師生均應具備當下的超越和面對未來的自由。而教師的幸福就在于永遠伴隨著朝陽的成長,見證著花期不同的株株幼苗不斷生長。這樣的自然生長難道不美好嗎?

“教育要守護人性”

這句話是周國平先生說的。在我看來,教育要實現人的發展和進步,而人性則是人的核心。人性作為人最本質和深刻的表征,體現為一種獨特的風格。風格是心靈的外觀,而心靈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東西。教育能夠幫助每一個有生命的人把心安頓好,把命照看好,這就足夠幸福了。

如何守護人性呢?在我看來,教師要做到這兩個方面:一是守衛人的尊嚴,二是呵護人的內心。前者體現為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共鳴,后者體現為教師對待學生犯錯誤的容忍態度。教育的守護人性,可以讓人成為更好的人,從而更好地實現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教師秉持的平等意識,應幫助我們看到學生的存在,即要做到目中有人,以精神聯結為紐帶,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共同體。教師秉持的平等意識,還應幫助我們看到生命因不同而精彩。我們眼中學生的差異,正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和生長點。學生只有找準自己的成長節奏,才能實現連續性累積,讓進階“看得見”和“摸得著”。

教育就是精耕細作

“精耕細作”是許倬云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一書中概括的我國古代農業的特點。在我看來,教育也應該像農業一樣精耕細作,不違農時,尊重節氣,春種秋收,夏蓄冬藏,按規律辦事。教育是一種慢的功夫,同樣需要教師有如廚師般具象化的“文火慢燉”。

為人師者,應該讓教育的腳步守候人的靈魂。是匆匆忙忙、稀里糊涂地趕路而錯過一路的美好風景,還是不慌不忙、從容淡定地且行且賞享受過程,師生作為生命個體都在選擇。當我們正在為教育疲于奔命的時候,教育其實早已經離我們而去。為此,請讓教育的腳步慢下來,讓我們在埋頭趕路的過程中停下來,回顧來路,眺望遠方。叩問本心,才能明心見性。

正如名為《插秧詩》的禪詩所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痹谖铱磥?,教育之于師生皆如一場修行。既然是彼此的修行,便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時刻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純潔,需要放棄所謂世俗的急功近利的欲望。只有如此,我們才可以在教育修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向著遠方,風雨兼程。

教師首先就是教書匠

很多人鄙視教書匠,認為它是與教育家相對立的一個詞。包括教師在內的很多人明確提出,我們要做教育家,不要做教書匠。而我卻想說,教育家固然是“做”出來的,卻不是想“做”就能“做”出來的??墒?,捫心自問:教書匠怎么了?它和教育家就真的對立嗎?

包括教師在內的很多人會說,教書匠之所以淺薄低俗,就體現在這個“匠”字上。似乎“匠氣十足”就意味著“毫無生氣”,缺乏靈活與創新??稍谖铱磥?,是誰說“匠”就無生機呢?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各國涌現出了眾多文學巨“匠”和藝術巨“匠”,誰能說他們的作品毫無生機呢?又是誰說“匠”就缺乏創新呢?我們稱有靈魂的作品是創作者“匠”心獨運的產物,如果沒有創新,何來靈性之光與傳世之作呢?

有人說,教書匠之所以不被人所稱道,在于他只把工作看成了“教書”,這樣就把教師職業中更為重要且更為本質的“育人”責任忽略掉了。我們都知道教師是教育工作者,那么什么是教育?自然是教書育人。又是誰說“教書”就會忽略“育人”呢?這兩者本就是一體的啊。為人師者,就應該既“教書”又“育人”,在“教書”的同時實現“育人”,在“育人”中完善“教書”,這才是對“教育”的本真詮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成為一名好的教書匠,有匠心和匠藝卻無匠氣,做一名有益于黨和國家的教育大國工匠,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便是我的追求。

總之,熟知也好,淡忘也罷,教育常識從未消失,每一位教育人應銘記于心、外化于行。作為教育的基本且簡單的事實性知識與道理,讓教育回歸常識,就是讓我們以終為始。這是教育者的信仰和其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本源,更是教師安身立命的基礎和學生幸福人生的起點。

猜你喜歡
教書匠教書常識
我的教書生涯
非凡的教書匠
靠不住的常識
“走”著教書,點亮孩子的心靈
在山里教書
終身做個“教書匠”
近視600度以上,這5條常識務必知道
終身做個“教書匠”
縣官和教書匠
秀才教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