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大道以自然

2024-03-26 12:16江霞
教師博覽·中旬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柴火發展教育

江霞

20世紀90年代,我在一個鄉村小學學習。學校人不多,全校五個年級,共一百來個學生,但輻射范圍很廣,有些同學過一條河就能來到學校,有些同學要跨越幾座小山。為了解決午飯問題,老校長讓一位住在學校隔壁的老阿姨管理膳食。冬日里,孩子們自家帶來的飯食可以熱一熱,也可以直接放飯盒煮飯。那是一個圓圓的大土灶,阿姨蒸飯時會在飯甑底下臥幾個芋頭、紅薯等根莖類食物,飯好了這些也能吃了,看哪個孩子運氣好,找到驚喜。老師們有時也會自己炒兩個菜。日子雖然艱苦,但午飯問題能解決,師生關系也很和睦,大家其樂融融??扇兆右婚L,阿姨年紀大,行動不便,燒的柴火不夠了。老校長決定,在一個暖和的秋日,老師帶著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一起去砍柴,把柴火存在雜物間里以備不時之需。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校長自己掏錢購買大家砍來的柴火,一分錢一斤。

那時候沒有什么專業的實踐課的概念,學校所有的衛生、勞動都是師生一起做,也沒有所謂研學的規范標準,要通過某個行為懂得什么,家長也不挑刺。大家熱情高漲,學生們像小老虎一樣嗷嗷地沖上離學校不遠的一個小山包。班上力氣大的男同學可能是熟手,不一會兒就用小鐮刀和鐵耙子把細蕨柴(蕨菜長成,細小,可引火助燃)掏了出來,用竹枝或藤捆成團,兩團之間穿根棍子,就可將其飛快地擔下山。速度快的人能來回跑幾趟。而我拿著借來的不趁手的砍柴刀,怎么也砍不斷一根并不粗壯的樹枝。校長看見了,笑了笑,三兩下就砍斷了幾根分杈的枝條,綁好遞給我,和藹地說:“你把這些帶下去吧,慢慢走?!?/p>

我看著好不容易得來的柴火高興極了,先是往前抱著走,結果因視線被擋摔了一跤。又改換姿勢背在背上,結果肩膀有點磨破皮,最后還是直接拖回去。幾百米的距離我摔了三次,每摔一次哭一會兒,衣服臟了,臉上也劃了幾道口子,但我卻沒有一絲丟掉這些柴火的念頭。

六根長短不一的木棍子一共八斤,換了八分錢,趕集時我去鄉里買了八顆水果硬糖。這八顆糖一直甜在我心里。很多年過去,也許我會忘了小時候看了什么書,學了什么課文,但一定不會忘記這節特殊的勞動課。這節樸素的課教會我很多道理,比如要珍惜勞動成果,要敬畏知識等等,且隨年齡增長體會更深。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教育理念也不斷推陳出新。對于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但越來越多的人清醒過來:教育要回歸常識。如何堅守、踐行教育常識?我這樣理解——教育要回歸自然。

自然的教育,是順應時代的素質教育。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形態決定了教育的社會功用,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一個不容有偏差的問題。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方向。知其所來,識其所在,要堅定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總要求,以立德樹人為總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要有科學的教育發展觀。教育一頭連著過去,一頭連著未來。教育的內容也要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隨教育對象的改變而改變。要結合教育發展現狀,研究學情,構建教育發展大格局,提升基礎教育工作水平,實現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普及發展、職業教育特色發展、特殊教育常態發展的高質量發展。

自然的教育,是促進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到個人的獨特性,根據不同類型的教育目標,因材施教,協調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不以單一的分數評價學生,不求全責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宏大的事業,也是長遠的事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程又一程,教育又是看似“微小”的事業,需要落實落細到每一個人身上。要尊重理解接納個人的不同,整體看待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曾和朋友聊起師者的困惑:一個孩子從小開始,大人就要求他什么都學會,他因而產生厭學等心理問題;當他長到一定階段有理解分析能力時,卻沒有多少選擇了,只能朝一個指定目標發力。就像一棵樹,本來是自然生長,但在幼苗時就硬生生被砍掉上部一截,只留主干。有的樹苗也許長成比較粗壯的枝干,但有的卻再也長不大了,只留一截矮矮的樁。人有千百種,有年少就聰慧的,也不乏大器晚成的。厚積才能薄發,要杜絕急功近利的想法。

自然的教育,是親近“自然”的素質教育。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事是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培養新型人才能力的指南?,F代社會不需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需要的是懂事物發展規律的各行各業的人才。這里的自然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純粹的大自然。智慧在田野,智慧在更廣闊的天地。以前我們用“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來比喻自己還有一定的見識,但現在有些孩子真的沒見過豬,分不清韭菜和蒜苗,以為食物原本就是擺在面前的樣子。教育就是引導孩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從自然中感悟,格物致知,洞察世事。二是指培養方式的自然,即符合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教育環境的不同,以及個人成長過程的階段性、不均衡性等因素告訴我們,教育不能搞一刀切,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立足生活,循序漸進,春風化雨才能潤物無聲。

記得有一段時間,學校流行手機打卡式交作業、填表、制作手工……將一切能外化的內容在班級群里留下痕跡。這種方式固然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也會更加耗費時間精力,無形中加重家長的負擔。朋友問我要不要也學這個方法,我不同意。我認為任何一種教學理念的改革、教學方法的實施,都要依據本校校情、本班班情、學生的學情因地因時制宜。我在農村一線教學二十余年,農村留守兒童多、住校生多,爺爺奶奶多不識字。作為班主任,我不提倡簽字拍照交作業,允許分層作業我批改。我歡迎孩子們貼耳朵說說悄悄話,通過小卡片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我會細細觀察周記字里行間隱藏的情緒波動,靜靜感受班級故事里流淌的溫情。一張張小紙條、一個個小片段,如飛鳥掠過天空,卻永恒留存在成長的檔案里。我們的班級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幾年過后,學生畢業了,心還連在一起。

回歸教育的本真,重新審視成才成功的內涵,不被定義,不被所謂的框架禁錮,化大道以自然。

猜你喜歡
柴火發展教育
燒柴火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父親的柴火 母親的年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弄柴火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媽媽菜的柴米油鹽——兼品二毛《媽媽的柴火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