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學生成為學生:教育的應然訴求

2024-03-26 03:25任永澤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2期
關鍵詞:旨趣意蘊生命

任永澤

教育一直被喻為詩性的事業,要詩意地棲居。但當下教育現實以一幅幅圖片展現時,做為教育人更多的卻是一種震撼或焦慮,更感慚愧不安,一系列發人深省的學生發展、成長危機現象頻頻被關注與思考。不難發現,時下的教育彰顯了工具化、機械化、效率化的特征,教育中多了一種功利化、技術化、庸俗化的聲音。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是,教育不僅疏離了學生原本豐富多彩的詩意、多彩、豐富的世界,而且壓抑了學生仍需呵護關愛的心性成長。慣性思維、經驗判斷、主觀設計的“理想軌道”使教育缺失了溫度、生命與魅力,使學生這個弱勢群體多了一種被動、消極適應,進而造成了以遏制學生為代價的“發展”??梢哉f,教育已背離了教育本來的初衷,不僅沒有真正觸及教育原有的根本性問題,而且無助于學生發展的內在提升。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教育生存之痛、發展之痛、變革之痛?,F實的諸多屢見報端的“教育之問”一直以來就是業內及社會聚焦的熱點話題。從“教育——我們有話要說”到“教育——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的批評之音一直未曾間斷過。由此,使學生成為學生,便成為當下教育的一個應然訴求。

好的教育的目的,應滿足學生內在需要,追求學生完滿生活的充分展開,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是具體、靈活、發展、多彩的,而非抽象、強制、呆板、單一。這需要給學生創設多方面的發展條件,使他們在學習中學會認知、思考、判斷與選擇、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由此,關注學生作為人的發展需要,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生成,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發展,回歸到教育學意蘊的教育實踐中,彰顯學生生活的人文性、生命性、道德性、情境性、豐富性與生成性,將本屬于他們的教育世界重新歸還給他們,鼓勵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詩的遠方,遠方的遠方就是教育。使學生成為學生,彰顯了教育的深層意蘊與使命追求,也是基礎教育變革與發展的應然訴求。這需要教育工作者轉變教育理念,建立充滿“人性關切”的教育,關注學生的情感、生命、人格與靈魂的整體建構,在具體、流動、豐富教育情境中詮釋教育的意義,創設學生人文關懷的教育實踐場。因為,教育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旨趣,以教育信念、智慧、真情等教育性元素投入的一個發展過程。在此意義上,尊重學生的人格,傾聽學生的聲音,眼中、心中、意中、情中有學生,使學生在教育中實現精神生命的提升,心靈世界的轉向,讓其生活獲得其應然意蘊,此乃教育的深層意蘊與使命,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

本欄責任編輯 黃博彥

猜你喜歡
旨趣意蘊生命
論近代中國的兩種法家詮釋路徑及其旨趣
《古今名劇合選》編選旨趣探微
法律論證的修辭旨趣
歷史課點評的意蘊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論秦觀詞的感傷意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楊聯陞的學術轉向及論學旨趣述論*
意蘊難求
《馬嵬》(其二)頷聯意蘊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