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關于都城空間體制的思想

2024-03-26 05:40唐曉峰
環球人文地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始皇渭北都城

唐曉峰

宮室體制與城市體制,是都城空間性的兩個層面。在中國早期歷史中,政治都城的發展表現出先有宮室體制,后逐步完善城市體制的過程。這里所說的“體制”,是指皇權在整體城市建筑空間中所刻意追求的結構。

秦咸陽城本在渭河北岸,在秦惠文王的時候開始向渭河南岸拓展,啟動了阿房宮的修建。其后,秦昭王又在渭南修建了章臺宮和興樂宮。在統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在渭南大規模修建宮殿,致使渭河南北呈現宮殿連綿的壯觀景象。

秦始皇的咸陽城形態有如下特征:宮殿無拘無束地廣泛分布,數目多,跨度大,呈現獨特的空間形態和宮殿景觀,仿佛整個關中地區都是他的都城范圍,宮殿群幾欲遍布全畿。這是秦皇得志后不可一世的一面。

咸陽的連綿宮殿群組有輝煌壯觀的一面,但也有緊張求安的一面。秦朝新建未穩,秦始皇仍保持高度的防范意識,除了一些特殊的“安檢”措施外,始皇在咸陽諸宮殿的行幸也是十分秘密的,有時是“微行”,規定皇帝“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一次,始皇到梁山宮,在高處看到丞相所率眾多的車馬,不以為然。事后有人告知丞相,丞相趕忙減損車馬的數量。始皇知道后大怒,以為有人泄露了他的行蹤和談話,因問不出何人所干,于是殺掉當時所有在其身旁的人員??梢?,秦始皇宮殿的廣泛分布,也是要多建皇居處所,達到對皇帝“莫知所在”的隱蔽效果。

秦朝初年,始皇重視的是宮殿,而不是整個都城,安全設防依托于宮城,而不是大城。大城沒有城墻?;实劭臻g以宮殿本身為主體,所以阿房宮又稱“阿城”,出了宮殿,便是無設防地帶,因此需要特殊的具有隱蔽防范功能的復道、閣道,溝通各個宮殿,保持皇帝的隱蔽性、安全性。一座座宮殿之間,雖然廣布民居,但因皇帝空間沒有超出宮殿,故民居空間與皇權空間是完全分離的。

始皇的大咸陽是宮殿群的聚合體,大咸陽的建設雖然有了大都城意識,但沒有具體布局概念,這表現在僅僅追求宮殿的規模、數量以及大力擴展宮殿的分布范圍,似乎大,便是偉大王朝的偉大都城。

咸陽的宮殿當然有主次之分,宮殿的分布雖然向渭南大幅擴展,但真正的朝宮還是在渭北的老咸陽宮,渭南的宮殿,地位尚不及渭北。例如秦昭王時,在渭南的章臺宮會見楚懷王,因場所禮儀級別不高,將懷王視為蕃臣,而激怒楚王。與此對照,荊軻以秦王極欲得到的樊於期人頭與督亢地圖為見面禮請見秦王,秦王大喜,以最高禮儀,著朝服,設九賓,在渭北的咸陽宮召見荊軻。

渭北宮殿的禮儀級別高于渭南的宮殿,這不是有意的規劃,而是因循傳統。不過,渭南地區的地理優勢明顯,在關中立都,重心向渭南發展,勢在必然。終于,在始皇三十五年(距其去世僅兩年),秦始皇提出新的京師建設計劃,欲在渭南修建新朝宮,以此形成新的都城格局。

這是古代關中城市地理的一次重大改變。秦始皇的都城規劃方案,不僅使咸陽的重心南移,而且改變了原來宮殿分布相對散漫的局面,最終形成了秦都咸陽的核心范圍:地跨渭水南北兩岸,北至老咸陽城區,西至灃水,東至龍首山北坡的興樂宮,南至阿房宮一帶。在這個核心區內,新朝宮(阿房)有南北貫通的中樞意義。向北,有復道北渡渭水,直通老咸陽宮區;向南,有閣道直抵南山。在這個結構中,可以看出一條有意規劃的南北貫通景觀線。這條線上,除了有形的建筑群體之外,還附加有一番思想性的解釋,即“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這些解釋,更令咸陽格局呈現非凡特色,升級為天文象征,成為真正的“天子”之居。

都城概念中終于出現了整體秩序,它不再是簡單自然的宮殿的聚合體,都城本身具備了任何獨立宮殿都無法展現的高層意義。盡管秦始皇還沒有城市邊界的概念,但城市軸心的概念已經提出。城市意義主要由軸心體現,由軸心逐步形成整個都城的空間體制,軸心是都城空間體制的起點。

猜你喜歡
始皇渭北都城
兩個蘋果品種在渭北旱塬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
“形式”之都與“移動”之都:遼代都城解讀的一種嘗試
王翦將兵
論漢初都城擇變過程中的空間認知
下篇 今日巴清
紅色渭北頌
渭北明珠
——林皋湖
因他有心
近年來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獲
北宋都城新鄭門遺址與開封“城摞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