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近視怎么辦?

2024-03-26 10:23邱俊霖
環球人文地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水晶鏡片眼鏡

邱俊霖

古人其實也有視力不佳的煩惱。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視力最弱的時候,連正常讀書都很困難,需要找人將文字內容讀給他聽。另一位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詩人王安石,也曾因為視力不好,在陪皇帝釣魚的時候,把魚餌當成點心吃掉,令人啼笑皆非。

如何挽救下降的視力古人奇招百出,叆叇是最早的眼鏡

為了對抗視力下降帶來的困擾,古人沒少想辦法。

最簡單的辦法,是使用醫學手段來改善視力。古代醫書中記載了很多能夠改善視力的藥材?!侗静菥V目》中曾引述《臞仙神隱書》中的記載:“石菖蒲置一盆于幾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蛑眯锹吨?,至旦取葉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視,久則白晝見星端?!币馑际钦f,石菖蒲葉能吸收燈燭的油煙,因此在書房內放置石菖蒲,夜間讀書時,對眼睛大有裨益。甚至還有使用菖蒲露水洗眼睛從而提升視力這樣的偏方。

但實際上,這些方法對于保護、提升視力來說效果十分有限。

唐朝詩人白居易年輕時讀書用力過猛,年紀一大眼睛就難受。于是,他開始尋醫問藥,可使用了各種方法,也不見效。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吏部侍郎,卻因為讀書辛苦,導致年紀輕輕便身體衰弱,目有頑疾。他在《祭十二郎文》里嘆訴:“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他為了治療眼疾,曾經服用過一種叫做“神曲丸”的藥物,傳說這種藥物能夠“明目安神”。但是副作用極大,會導致頭發變白,牙齒松動。韓愈為了保住眼睛,不惜犧牲自己的容貌和健康??上н@種藥物也沒有什么效果,他的眼睛還是越來越差,甚至到了“不能識人于數步外”的地步。

既然通過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那么就只能運用工具來提升視力了。古人很早便知道用凸透鏡來幫助閱讀。1980年,江蘇邗江甘泉二號漢墓出土了一只金圈嵌水晶片,水晶經過打磨被制成凸透鏡,這件金圈嵌水晶片就如同單片的老花鏡,看書的時候,可將文字放大五倍。這也足以證明,早在漢朝時期,古人就開始借助工具來進行閱讀了。

到了宋代,人們將這種水晶鏡片稱之為“叆叇”(ài dài)。叆叇通常是用高凈度的水晶、象牙、金絲制作而成,厚度與重量驚人,而且十分昂貴,因此基本上只有官員會在看卷宗上的超小文字時使用。而且,這種鏡片形制不是我們現代所熟知的眼鏡形狀,而是無鏡架的單個鏡片,使用時,需要用手拿著,就像使用放大鏡一樣。北宋仁宗年間的進士史沆,是蘇洵的同鄉兼朋友,史籍《陔余叢考》中有關于他借助叆叇閱讀的記述。史沆在判案的時候,就用水晶制成的鏡片來輔助閱讀案卷。

黃金框架,水晶鏡片一匹馬換一副眼鏡

元明時期,眼鏡從歐洲傳入中國。雙框的西洋眼鏡也是在這個時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明朝景泰年間有個大臣叫張寧,他著過一本《方洲雜言》,里面提到自己曾經見過兩副眼鏡:有一天,他去胡豅(lóng)家做客,看見明代宗賜給胡豅父親胡宗伯的一副眼鏡。這副眼鏡是雙框的,鏡框是金質的,框中的鏡片如錢幣大小,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可以將兩邊的鏡框折疊起來,以便隨身攜帶。

第二副眼鏡是在一個叫作孫景章的參政那兒看到的。孫景章告訴張寧,這副眼鏡是用一匹好馬從西域的胡商那里換來的。由此可見,當時的眼鏡價格不菲,要么是皇帝賞賜的,要么就是從胡商那里高價買來的。眼鏡在王宮貴族和富庶的江南地區流行了起來,能夠得到眼鏡的人,非富即貴。

雖然在此時,眼鏡還是個稀罕物,但民間并非全然沒有眼鏡的身影。明朝畫家仇英繪制過一幅《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圖中就出現了一位戴著眼鏡的老者,坐在掛有“兌換金珠”招牌的金店門口。仇英畫中的這副眼鏡并沒有掛耳朵上的兩條鏡腿,而是直接夾在鼻梁上,這應該是明朝中前期雙框眼鏡的佩戴方法。但是,眼鏡夾在鼻梁上會讓鼻骨疼痛,所以佩戴方式需要不斷改良。明朝后期的田藝蘅在《留青日札》中提到過另一種眼鏡的佩戴方式——“綾絹聯之,縛于腦后”也就是在鏡架兩端系線,然后將線掛于耳朵上或者縛于腦后,以此固定眼鏡。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眼鏡是沒有所謂度數的,只能算是掛在臉上的放大鏡,并不適宜長期佩戴。直到明末清初,蘇州出現了一位名叫孫云球的杰出技師,他利用簡略且原始的光學知識,成功制作出了各種凹凸透鏡,同時掌握了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方法,這樣才有了老花鏡、近視鏡的區分。

此后,眼鏡的制作工藝得到了飛速發展,街市上甚至出現了眼鏡店鋪。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有一本清代繪本《蘇州市景商業圖冊》,里面有30余幅明末清初的蘇州街景圖,其中一幅畫中就出現了一家名為“益美齋”,以制作水晶眼鏡為主業的眼鏡鋪。

隨著制鏡工藝的進步,眼鏡的價格一路走低。清代學者葉夢珠寫過一部叫作《閱世編》的筆記,追憶了眼鏡價格的變化:(葉夢珠)小時候,正值明末年間,那時的眼鏡價格已經不用“一匹馬”了,但也需要四五兩銀子;到了清朝初年,眼鏡“遍地販賣,人人可得”,眼鏡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古今時尚單品誰是最喜歡眼鏡的人?

明朝是中國眼鏡工藝發展的關鍵時期,眼鏡也在此階段經歷了從稀缺到尋常的轉變。明朝中后期,眼鏡的緊俏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到了清代,眼鏡則更為普遍。

雍正皇帝是一位近視眼,也是一位非常喜歡收集眼鏡的皇帝。

雍正七年(1729年),西洋商人給雍正進獻了一副眼鏡,雍正試用以后覺得不錯,但不是自己喜歡的款式,便下旨讓造辦處按照自己常用的樣式,再加以玳瑁裝飾修改了一番,還特意囑咐郎世寧將盒子里的洋文翻譯成漢字再呈上給他。除此以外,他收集了不同鏡片顏色的眼鏡有一百余副,甚至為每個時辰都打造了專屬眼鏡。據清宮史籍記載,雍正對眼鏡的材質要求較高,水晶、茶晶、墨晶為最,其次才是玻璃。他的眼鏡隨處可見,包括但不限于寢宮、圓明園宮殿、龍攆等地,贈送眼鏡給大臣也成為他恩寵的象征,員外郎滿毗就被雍正賞賜了整整十五副眼鏡。

不過,作為雍正皇帝繼承者的乾隆皇帝,卻十分抗拒戴眼鏡。直到88歲高齡,乾隆皇帝還寫道:“古稀過十還增八,眼鏡人人獻百方。借物為明非善策,蠅頭弗見究何妨?!彪m然乾隆皇帝對眼鏡很不待見,但同時代的西方人卻相當喜歡眼鏡。18世紀50年代,西方已經出現了帶有鏡腿的完整眼鏡架。1784年,美國發明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雙焦距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這時的眼鏡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形態已無太大區別,眼鏡的最終形態也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

如今,科學技術日益發達,人們對眼鏡的關注點更多變成了鏡框是否美觀,戴上是否好看。要是嫌戴鏡框麻煩,還有隱形眼鏡可以佩戴。眼鏡已經不再是單純輔助視力的工具,還被賦予了時尚裝飾品的功能。

(編輯 陳致穎)

猜你喜歡
水晶鏡片眼鏡
眼鏡布不是用來擦眼鏡的
一張水晶卡告訴你浪漫都在哪
眼鏡知識知多少
邁向UHD HDR的“水晶” 十萬元級別的SIM2 CRYSTAL4 UHD
藍水晶般的大眼睛
眼鏡為什么打了折還那么貴
防藍光鏡片那些事……
如何驗配中老年漸進鏡片
都是眼鏡惹的禍
尋找藍水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