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的價值保障

2024-03-27 09:05FUQin
住宅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風貌歷史建筑

■ 傅 勤 FU Qin

0 前言

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優化城市土地和空間資源配置的同時,更要系統完整地保護傳承上海各個時期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延續歷史文化脈絡,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優秀歷史建筑作為承載及展示上海城市歷史風貌的基礎單位,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如何平衡保護傳承與更新利用,在保護修繕中加強優秀歷史建筑的價值保障,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1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現狀

1.1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的基本情況

1.1.1 風貌演化

上海市近現代優秀歷史建筑風貌的形成主要經歷了3 個階段,江南傳統城市風貌、上海近代城市風貌以及公有房屋體系。1843 年開埠前,上海老城呈現出江南傳統城市格局與風貌,造園之風盛行,較為著名且留存至今的有豫園、書隱樓、露香園等。開埠后至1949 年解放前,受多元文化影響,部分區域推行西方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上海近代城市風貌:這一階段產生了聯排式布局、單元平面融合傳統合院形式的石庫門里弄,仿英、法、德、意等國宅第風格的花園住宅,不受開間限制、承重結構大量采用混凝土構件的新式里弄、10 層以上的高層建筑等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類型。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建立了以政府直管公房為主的公有房屋體系,自1951 年起,上海首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開始建造,至1978 年,全市共建成220 處新村。

1.1.2 名單管理

1986 年,上海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優秀近代建筑的保護,開展名單制管理。1989 年,上海公布了第一批61 處優秀近代建筑;1994 年,公布了第二批175 處優秀近代建筑(后更名為優秀歷史建筑)。1999 年、2005 年、2015 年分別公布了第三、四、五批優秀歷史建筑的名單,現有5 批總計1 058處、3 100 余幢,整體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圖1)。目前,本市正積極開展第六批優秀歷史建筑儲備名單的征集研究,重點對上海市近現代、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以來有代表性的建設成果進行調研排摸,逐步建立以公共建筑、工業遺存及優秀現當代建筑(包括交通、水利等工程設施)為主的優秀歷史建筑儲備庫[1]。

圖1 五批次優秀歷史建筑情況統計

1.1.3 保護立法

上海高度重視優秀歷史建筑的立法保護,早在2002 年,率先在全國頒布地方性法規《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并于2010 年和2019 年先后兩次修訂,目前名稱變更為《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將保護范圍由單體建筑或建筑群,擴展到歷史風貌區(包括風貌街坊,風貌道路);建造年限也由原規定1949 年以前,擴展至建成使用30 年以上的建筑;同時,在條例中還強調應嚴格實施保護措施、傳承歷史文脈,成為本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工作的根本遵循。2021 年,市人大頒布《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明確以“留改拆并舉,以保護保留為主”為原則,強化“整體保護,以用促?!?,在延續整體歷史風貌的同時,通過有機更新與活化利用賦予優秀歷史建筑新的生命力。

1.2 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實踐

1.2.1 積極推進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

為了加強歷史建筑的保護和利用,據不完全統計,上?!笆濉逼陂g,全市推進40 余萬平方米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筑修繕,“十三五”期間,實施里弄類優秀歷史建筑修繕75 萬平方米[2]。在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的同時,風貌肌理也得以保護和彰顯。同時,房屋管理部門根據《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的要求,按照每棟建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及完好程度建立了分級分類的保護制度,從高到低依次分為四類,實行分類保護,并對允許改變的范圍、以及保護修繕做了進一步規范(圖2)。

1.2.2 開展單體和成片保護整治試點

首先,本市結合區域規劃、建筑價值、使用功能等實際情況,采用“政府協調支持、專家指導把關、企業具體運作、市民積極參與、社會各方配合”的運作模式,以保護修繕、保留改造等方式積極推進了黃浦外灘源(圖3)、思南路47 街坊、徐匯建業里(圖4)、靜安張園等重點特色項目重現風貌、重塑功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其次,發揮重點建筑修繕頭雁效應,按照原材料原工藝要求,修復了一批優秀歷史建筑,如虹橋源1 號(圖5)、復旦大學玖園(圖6)、雷士德工學院(圖7)等,修復后的建筑不僅展示出沉淀的歷史價值,還煥發出新的光彩,成為建筑保護性修繕的典型案例,深受社會和市民群眾的好評。

圖3 外灘源

圖4 建業里

圖5 虹橋源1 號修復效果

圖6 復旦大學玖園修復效果

2 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修繕難點

2.1 長期處于過度使用狀態,居民改造呼聲強烈

部分優秀歷史建筑產權不清,責任不明,住戶是承租人而非產權人,主動修繕保養的積極性不高。且由于歷史原因,長期處于“72 家房客”混用的狀態,居住面積狹小,百年前的設施設備已難以滿足現代居住生活的要求,因為非成套的原因居民生活較為不便,居民希望改善居住條件的呼聲十分迫切。若徹底改變原建筑設計時的功能布局,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原有建筑整體價值的破壞。

2.2 保護資金缺口較大,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保護修繕資金的主要來源還是依靠政府,由于社會資金投入面臨的政策障礙導致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盡管市區兩級財政每年投入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筑的修繕資金以億元計,但相對歷史建筑總量來說仍是杯水車薪。由于資金有限,優秀歷史建筑的修繕往往“看菜吃飯”,難以全面做到“修舊如故”,且經常以不破壞或不改變現狀作為保護性修繕的妥協辦法。

2.3 修繕技術和標準體系不完備

優秀歷史建筑留存至今有相當數量已百年以上,因此保護性修繕的首要原則就是安全為先,在解決結構可靠性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基于價值判斷的保護性要求,即文化傳承延續與功能性更新并重。但由于此類修繕保護項目往往環境、產權及使用情況復雜,在價值評估判斷、修繕時機確定、材料工藝選擇及資金政策支持等方面難以形成通用做法,特別是在標準規范層面,相應的技術標準,尤其是在價值判斷、價值保障和工藝工法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標準體系,因而制約著建筑的保護修繕水準。

3 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性修繕的價值保障措施研究

嚴格風貌評估、細化甄別、專家論證、方案優化等工作,對歷史建筑的價值進行逐一甄別,為后續保護更新創造良好條件。以歷史文化為導向,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注重優秀歷史建筑的單體和成片風貌格局的整體保護,尊重和善待老建筑,推進優秀歷史建筑的分類保護和活化利用,切實踐行以用促保的創新發展理念。

3.1 強化保護性修繕項目過程管控

優秀歷史建筑的修繕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需要在管理層面加強過程管控和監督。近年來,管理部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修繕工程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對檢測、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開展了全過程的監管和評估,不但確保了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也修復了一批有示范效應的優秀歷史建筑,如武康大樓、淮海大樓、市文聯大樓(圖8)、上海音樂學院城市音樂會客廳(圖9)等,修復后的建筑不僅展示出沉淀的歷史價值,還煥發出新的光彩,成為建筑保護性修繕的典型案例。

圖8 修葺一新的市文聯大樓

圖9 修葺一新的上音城市音樂會客廳

3.2 推進修繕技術和標準體系的研究

優秀歷史建筑的修繕講究盡可能按照原式樣、原材料、原工藝進行修復,通過開展“四新”技術的課題研究、實驗分析、實踐操作、專家論證的方式,確保它們在保持優秀歷史建筑風貌的同時,也能滿足現代建筑安全和功能性的需求,如用無機砂漿代替原有的飾面粉刷材料(圖10),用3D 打印技術復原構件原貌(圖11)等。本市還定期開展傳統修繕技術研究、定期學術研討,總結多年來積累的修繕技術、制定優秀歷史建筑工藝工法,如近日頒布的《優秀歷史建筑外墻修繕技術標準》(TG/TJ 08-2413—2023),就是總結實踐經驗形成可推廣應用的技術標準。

圖10 無機砂漿作為飾面粉刷材料

圖11 3D 打印技術復原構件

3.3 做強專業隊伍提升技術能級

培養成熟的檢測、查勘、設計、施工、監理等隊伍至關重要。近年來,本市房屋管理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培訓體系,對檢測、查勘、設計、施工、監理等行業技術人員開展專業培訓。首先,培訓內容涵蓋了歷史建筑保護知識、修繕技術、工程管理等方面,以提高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參與培訓的人員進行考核,以確保培訓效果。其次,相關部門在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方面也提出了有效建議,通過引導行業單位引進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優化隊伍結構,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此外,還促成高校、研究機構與行業單位之間的合作,開辟產學研教育基地,搭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項目,聯合開展優秀歷史建筑修繕改造的研究和實踐。

3.4 科技賦能助推建筑保護的精細化管理

開展優秀歷史建筑數字化測繪信息采集工作,建立數字檔案;結合修繕工程,對武康大樓、同孚大樓等優秀歷史建筑及外灘第二立面、南昌路歷史文化風貌區、今潮8 弄等重點區域開展實景三維數字化測繪試點工作,并探索優秀歷史建筑數據庫與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的互聯互通(圖12)。此外,本市圍繞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相關要求,推廣建立覆蓋全市優秀歷史建筑的自動感知和感應系統,形成動態、可追溯的歷史建筑數據庫和大數據智能管控系統(圖13)。

圖12 建筑三維攝影建模圖

圖13 建筑安裝監測設備

4 啟示與思考

4.1 完善法制保障,加強政策支持

應加強地方立法跟蹤調研,圍繞優秀歷史建筑的價值保障目標,加快完善與優秀歷史建筑修繕改造和保護利用相適應的城市更新法律法規框架體系,研究財稅、土地等優惠政策,及時修訂完善行政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總結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通過優化規劃調整及區域統籌總量,加快實施區域級的整體更新改造。

4.2 拓展資金渠道,加強保護利用

應加強市級統籌協調、引導帶動,推進優秀歷史建筑修繕改造和成片保護利用項目的實施,用好國家補貼和市區兩級財政資金。引入推動更新利用的專項資金,拓展融資渠道。激發市場活力,吸引優質的市場主體和保險資金等社會資金參與保護更新。在不改變房屋產權的前提下出讓部分年限使用權,是近年來上海實踐較為成功的模式之一,如上生新所中萬科集團對孫科住宅、哥倫比亞俱樂部的修繕利用。在加強資金投入的同時,應支持和鼓勵在符合保護要求的基礎上,賦予優秀歷史建筑當代功能,并鼓勵有條件的歷史建筑面向公眾開放,與城市生活有機融合,打造城市活力中心和特色名片。

4.3 健全監管體系,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

加強監管體系的建設,落實保護責任。各級管理部門、業主、使用人等應進一步明確分工和責任,確定其應當承擔的保護責任和義務,督促指導落實日常維修養護的責任,杜絕失修失養,杜絕修繕性破壞,將優秀歷史建筑修繕納入建筑師負責制的改革試點范疇、實現優秀歷史建筑修繕工程的全過程管理,切實把價值保護落到實處。通過進一步研究完善優秀歷史建筑的調查評估和周期性修繕制度,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4.4 結合區域實際,加強技術標準創新與構建

在既有建筑通用標準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突出問題、地域文化,構建優秀歷史建筑標準體系,在區域范圍內解決保護本體與既有標準之間的矛盾,填補管理空白。通過重新評價和整理現有的地方保護標準,打造詳細覆蓋各專業、各環節的標準體系,指導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和利用工作,為優秀歷史建筑的價值保障提供標準。

4.5 堅持多措并舉,加強宣傳力度吸引公眾參與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承著地域文化根脈的歷史建筑,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重視。應大力加強宣傳和科學普及,要廣泛運用公眾號和短視頻平臺等各種新媒體開展社會宣傳;開展優秀項目評選和實踐案例匯編,加大對優秀項目、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加強科學普及利用價值評估工作,讓市民和歷史建筑相關從業者都更深層次地認識到歷史建筑對于地域文化塑造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5 結語

優秀歷史建筑是傳承城市文脈的重要載體,留住了這些老建筑,就能進一步延續上海文化的底蘊,提升海派文化的認同度、凝聚力和競爭力。優秀歷史建筑也是城市肌理的有機構成,上海的各類歷史建筑與現代高聳的高樓組成了錯落有致、高低結合的特色景觀和獨特的城市天際線。只有把優秀歷史建筑保護好、修繕好才能再現歷史的生活場景,使人感知歷史、記住鄉愁,才能讓優秀歷史建筑成為城市更新中的亮點和活力點。

猜你喜歡
風貌歷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包裹的一切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小城鎮風貌控制研究——以中廟風貌控制規劃為例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新歷史
庫車城市風貌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