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傳承地域文化的路徑探究

2024-03-28 13:23李慧鐘順清姚雅捷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稻作湖湘研學

李慧 鐘順清 姚雅捷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是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徑,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形成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關鍵期。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首次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中小學教學,明確提出傳承傳統文化的要求,要求地理學科通過研究古人的偉大地理成就,樹立人地協調觀和生態文明觀,培養家國情懷等[1]。同時要求各教學環節也應有意識的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民族文化自信[2]。地域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源流、載體和支撐,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中蘊含著大量與地域文化相關的內容要素,因此高中地理課程在地域文化傳承上具有其獨特視域和適切性。湖湘地區歷史悠久,湖湘人士敢為人先,湖湘文化內涵豐富,極具地域特色,將湖湘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學是青年學子厚植愛國主義精神、培育理想信念、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實踐,也是落實地理學科育人價值、發展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著力點。

二、高中地理教學傳承地域文化的適切性分析

地域文化是人類在特定地域環境中不斷實踐而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文化傳統,而區域人口外遷、外來文化沖擊及文化教育受限等問題使得地域文化在地域性、獨特性和延續性上受到影響。地理學是研究人地關系的科學,是自然和人文科學的綜合,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點。這說明地理學不僅能整體把握、綜合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還能探求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的特征及差異。因此地域認知和綜合分析為傳承地域文化提供了知識儲備和能力訓練(圖1)。

1.高中地理課程為地域文化傳承提供知識儲備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內經過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一種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傳統[3]。高中地理課程中蘊含著許多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也廣泛涉及地理概念、特征、原理和規律等地理知識,同時地域文化可作為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靈活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因此高中地理課程可以為地域文化傳承提供知識儲備。通過對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從地理視角去剖析地域文化,用地理方法去傳承地域文化。

2.高中地理教育為地域文化傳承奠定能力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地理學科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及地理實踐力。①區域認知可以培養學生樹立從區域視角去分析區域問題、解釋區域現象的意識,地域文化的形成以地域環境為載體,傳承地域文化也就需要在不斷地區域認知中獲取區域特性、內化傳承理念,因此建構、調整、深化對地域特征的認知是傳承地域文化的前提。②人地協調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認識和解決人地關系問題,地域文化是通過不斷的人地相互作用形成和發展的,因此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協調好人地關系是傳承地域文化的核心。③綜合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整體、全面、動態地認識和分析地理環境,地域文化不僅由各地理要素綜合而成,且隨時空演變呈現動態形式,因此綜合、辯證地看待地域文化與時代發展的關系是地域文化傳承的關鍵。④地理實踐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行動意志和行動能力,能直觀地感悟人地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地域文化的傳承不僅要內化于心,還要外顯于行,樹立信息意識和問題意識,深入實地開展實踐是地域文化傳承的基石。

3.地域文化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課程資源基礎

地域文化在高中地理課程中不僅表現為具體的地域文化知識,還可以與高中地理知識體系相整合,作為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中。課程資源是保證課程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開發地域文化地理課程資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地理教學,還能引導學生用地理頭腦去認識、傳承地域文化,厚植家國情懷。湖湘文化是湖湘地區各民族人民創造的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風俗習慣、社會意識、科學文化及物質文化等的總和,且兼具時空雙重屬性。本文根據湖湘文化的基本內涵,通過閱讀相關文獻書籍,將湖湘地域文化分為7類,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為例,梳理教材知識與湖湘文化的融合點,并建構高中地理教材中湖湘文化課程資源開發體系(表1)。

三、地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傳承路徑

地域文化可以作為課程資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學,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地域文化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開展情境—問題雙驅動教學來深化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認知及傳承。在課外實踐中,可通過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研學活動,進行地域文化實地考察和切身體驗。因此本文將從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兩方面探討高中地理教學傳承地域文化的路徑。

1.依托地域文化,開展情境—問題雙驅動課堂教學

問題式教學是用“問題”整合教學內容,通過設計多層次問題鏈的方式,讓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體系、發展思維和提升素養。但問題鏈的設計必須依據真實情境,教師在課前應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將知識整合在問題鏈和情境下,推動以知識為本,走向以素養為本[4]。因此本文提出情境—問題雙驅動教學模式,指根據教學內容劃分教學主題,基于不同主題創設不同教學情境,并通過在情境中設計多層次問題鏈來開展教學活動。地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利用其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問題鏈,是落實“文化育人”、提升核心素養和傳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舉措。

開展情境—問題雙驅動地域文化地理教學的關鍵在于情境的創設和問題鏈的設計。首先教師應廣泛收集地域文化典型素材,開發課程資源,來滿足不同教學主題的情境創設需求。其次基于教學內容,結合教學情境設計循序漸進的多層次問題鏈,以提高綜合思維能力,并學會用地理知識和地理能力,去感悟地域文化內涵價值,創新地域文化傳承策略。

稻作文化是湖湘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湖湘地區是世界稻作文化最早發源地,發展至今湖南已是我國水稻大省,湖湘稻作文化也創造了世界奇跡,紫鵲界梯田、雜交水稻等均是其典型代表。因此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農業區位因素”為例(圖2),將稻作文化融入本節課堂教學,設計“觀稻作之景”“探稻作之因”和“傳稻作之情”三大主題,分別引入隆平稻作公園和隆平水稻博物館;湖南稻作遺址、水稻生產俗語和袁隆平院士;桑植大米和紫鵲界梯田等地域文化素材創設情境,并基于情境圍繞農業概念、特征、區位因素及可持續發展等知識和方法設計問題鏈。學生在感悟農業生產及水稻種植中,樹立人地協調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培養核心素養,形成傳承湖湘稻作文化意識。

2.多學科融合,地理主題式研學旅行傳承地域文化

研學旅行是通過集體旅行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科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5]。地域文化以地域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為載體,具有觀賞性、體驗性和實踐性等特點,開展地域文化地理研學旅行,讓學生在探求地理知識、提升核心素養的同時體驗地域文化、樹立傳承意識和發展傳承能力。但地域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僅地理學科知識往往無法全面認識和解答,因此開展地理地域文化研學旅行應融合多學科知識,突破地理學科局限,實現綜合實踐育人,以地理學科為主,在特定研學主題的引領下進行科學整合和合理調動。主題式學習是指學生圍繞教學主題,通過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解決任務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探究的科學方法,形成實事求是的探究品質[6]。

多學科融合下的地理主題式地域文化研學活動設計,首先要確定研學主題,設計研學路線,以地理知識和方法為核心,以地域文化為載體,以其他學科知識為補充資料,來確定研學主題;再廣泛獲取和分析地域文化素材,開發研學資源,設計研學路線。其次要明確研學目標,設計研學問題,目標引領方向,應明確制定地域文化體驗和傳承目標;而目標和項目均由問題達成,因此問題的設計應結合多類地域文化,在問題解答和學科融合的過程中獲取文化知識,發展文化發揚能力,創新文化傳承方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7-9]。湘西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其一代代農耕文明造就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湘西非遺傳承為主題,創設初探篇、環境篇和傳承篇三大主題,并設計出學科融合視角下湘西非遺傳承主題式地理研學方案(表2)。以此在探析湘西地理環境的基礎上,去欣賞、體驗湘西非遺,去尋求非遺傳承新策略,從而增強非遺保護意識、民族團結意識,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2023-06-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朱翔,劉新民,申玉銘,等.普通高中教科書地理必修第二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

[4] 謝永歡,崔藝瑤,廖寄瑤.基于主題情境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設計——以“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J].地理教學,2023(17):16-18.

[5] 教育部等11部門.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EB/OL](2016-12-02)[2023-06-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6] 熊霞.淺談基于核心素養的主題探究式地理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57,62.

[7] 李延榮.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入高中地理教學的途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18):47-49.

[8] 張雪茹,朱紅波.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設計——以“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為例[J].地理教育,2023(8):25-29.

[9] 何冰.例談高中地理課堂中地理景觀的教學策略[J].地理教育,2021(11):50-52.

通信作者:鐘順清

猜你喜歡
稻作湖湘研學
清代廣州外銷面中的稻作圖研究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稻作村落建設:鄉村振興的新視野
——以寧波市為例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黔東南稻作農業文化景觀與糯稻品種的多樣性保護
湖湘掃描
湖湘掃描
湖湘掃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