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界面“預判式”交互設計思維與方法研究

2024-03-28 14:19崔靜
藝術科技 2024年5期
關鍵詞:交互設計

摘要:目的:“預判式”交互設計是在自然交互、無意識交互、情感計算、隱式交互等理論探索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概念,它不僅是一種設計方法,也是一種設計思維,能幫助用戶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作出正確的決策。目前學術界對“預判式”交互設計還缺乏系統研究。文章旨在揭示“預判式”交互設計形成的機制,梳理“預判式”交互設計相關理論,系統總結其定義與特征,提出可指導設計實踐的方法模型與應用策略。方法:通過文獻研究、案例分析對“預判式”交互設計進行定義梳理與特征分析,從感知提效與個性關懷、決策輔助與行為改變、信息超載與隱私失控三個角度,探討其對用戶體驗的價值與影響。從用戶目標、觸發因子、行為邏輯等維度,提出“預判式”交互設計的方法模型。結果:拓展相關概念的理論范疇與研究視角,分析移動界面“預判式”交互設計中的用戶需求與體驗要素,提出挖掘用戶潛在目標、洞察預判觸發因子、行為邏輯拆解、設計預判交互方式的“預判式”交互設計方法模型,規范其在設計實踐中的應用。結論:文章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試圖構建出設計師可以隨時調用的方法模型,致力于穩定輸出設計結果,提升用戶在“預判式”交互設計體驗中正向評價的密度和程度,為實現降低用戶決策成本與緩解決策疲勞這一目標提供助益,優化用戶體驗。

關鍵詞:移動界面;? “預判式”交互設計;用戶目標;觸發因子;行為邏輯

中圖分類號:TP31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5-0-03

1 “預判式”交互設計的含義

隨著用戶體驗標準的轉變、普適算法與大數據的快速發展,移動界面中出現了諸多“預判式”的交互設計?!邦A判式”交互設計的研究源于國外,2015年設計師亞倫·夏皮羅創造了“預判設計”這一術語,他將其稱為“比用戶領先一步的設計”,并給出了更詳細的定義:“代表用戶作出和執行決策,目標不是用戶作出決定,而是創建一個永遠不會作出決定的生態系統,它會自動發生,無須用戶輸入。最終走向一個個性化、自動化的無決策時代?!保?]在夏皮羅的定義下,設計目標變為設計師盡可能多地消除操作步驟,并結合使用數據、用戶先前行為和業務邏輯來讓事情自動發生,甚至盡可能接近自動化。用戶體驗設計師喬爾萬·博德格拉文認為“預判設計是一種圍繞物聯網、機器學習和用戶體驗設計的綜合性設計模式”。湖南大學學者胡沙風從移動界面微交互這一微觀視角切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維度定義與解讀預判設計,指出“預判設計在廣義上強調用戶目標,為用戶多想一步,縮短其行為路徑;在狹義上,則強調通過數據量化的方法,對未來行為或需求進行預測,進而采取可實施的應對策略”[2]。

在應用方面,“預判式”交互設計最先應用于搜索領域,系統根據上下文數據挖掘用戶意圖,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目前移動界面中“預判式”交互設計的應用主要是基于用戶行為與上下文信息提供的服務?!邦A判式”交互設計本質上是在分析用戶行為的基礎上干預用戶決策,減少用戶的決策數量,進而減輕用戶的決策疲勞,并且改善整體決策質量,其不僅是一種設計方法,也是一種設計思維。對用戶行為的預判不僅直接關系到用戶的決策模式,也會影響用戶的情緒與體驗。

2 “預判式”交互設計對用戶體驗的價值與影響

2.1 感知提效與個性關懷

人對情境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人類主要依靠眼、耳、鼻、舌、身等接收信息,感知世界。在界面設計中,用戶最主要的感知渠道是視覺,受屏幕空間與信息理解成本的限制,人類的視覺感知能力降低,這會對人類的思考方式與思維能力產生極大影響。

“預判式”交互設計依賴于計算機設備的情境感知能力,設備通過感知、獲取和分析用戶情境信息,預測用戶的行為意圖并主動執行動作[3],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用戶的情境感知能力,提高了用戶對界面信息的感知效率,同時減輕了用戶面對情境分析時所承擔的認知負荷。用戶體驗受用戶自身情境感知能力與設備情境感知能力兩方面的影響?!邦A判式”交互設計通過主動式的交互反饋,縮小了用戶與設備在情境感知能力上的差距,達到了人機交互高度協同的效果。

在特定場景中“預判式”交互設計能給予用戶更個性化的體驗關懷。例如,電商平臺系統往往根據用戶的搜索記錄與歷史購買偏好給用戶推薦相關商品,提高成交率,以免用戶反感,基于特定的情境感知給用戶帶來輕量化與個性化的自然體驗。

2.2 決策輔助與行為改變

信息時代,人類陷入認知過載和決策疲勞的處境,席克定律指出人們面臨的選擇越多,作出選擇需要耗費的時間就越長。從決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用戶在移動界面中作出決策時,主要受界面滿意度、可獲性、決策疲勞等因素的影響,“預判式”交互設計能夠輔助用戶作出更優決策。滿意度包含滿足與滿意兩個維度,“預判式”交互設計就是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使用戶對界面反饋達到滿意的程度。用戶在移動界面中會快速簡略地瀏覽內容,當看到與自身需求有關的內容時,會本能地點擊進入下一步操作。因此,“預判式”交互設計一般會為用戶建立滿意的心理預期,從而成功地使用戶接受決策輔助。從可獲性的角度來看,用戶在界面中首先往往會注意到最先出現在視線中的且能夠快速勾起回憶的信息或內容模塊。因此,“預判式”交互設計要能引起用戶注意,使用戶能低成本且輕松高效地完成任務。從決策疲勞的角度來看,過多的決策選項會讓用戶面臨較大的理性思考壓力。在界面設計中,用戶往往需要在連續的頁面跳轉中不斷完成操作決策,過長的操作流程會使得用戶的決策質量下降,而“預判式”交互設計善于抓住用戶決策質量較優的觸點,一擊即中。

交互設計本質是設計用戶的行為,行為改變理論是從心理學、行為學等角度解釋、預測和干預人的行為的科學[4]。從過程的角度來看,“預判式”交互設計實際上也是一種改變用戶行為的設計,它在一定程度上為用戶作出決策,在提升任務完成效率的同時,削弱了用戶對界面的能動性與掌控感。好的“預判式”交互設計應該把握好用戶決策的“輔助”與“替代”之間的度,積極引導用戶行為。在提供個性服務的同時,保證用戶對自身行為的掌控度,避免用戶在決策中過度依賴系統預判。

2.3 信息超載與隱私失控

“預判式”交互設計不斷地聚合和更新用戶信息,而用戶占有的認知資源有限,反而可能引起信息超載。研究發現,用戶平均每天收到60條通知,雖然信息快捷通知能夠根據用戶的歷史信息預判用戶使用偏好,但是“推薦式”預判過度也會打擾到用戶。同時“預判式”交互設計借助人工智能獲取了海量、多元和實時的數據訓練機器學習算法,在此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采集與儲存用戶的隱私信息。以賈開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機器學習算法通過基于大數據的自我訓練過程形成規則集,并應用于不同場景下的感知和決策,已擺脫對人類表達能力的依賴而實現了自我生產,這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給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埋下了隱患[5]?!邦A判式”交互設計通過收集用戶信息與行為數據的大數據監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術性的“反客為主”,雖然能夠有效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但未經用戶同意的或不在用戶預期內的預判會使用戶產生被監控感與隱私失控感,用戶會因為不信任預判設計而主動隱藏自己的行為痕跡,以避免被監視。因此,“預判式”交互設計對用戶行為的預判與干預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給用戶帶來負面體驗。

3 “預判式”交互設計的方法模型

3.1 挖掘用戶潛在目標

用戶目標是交互過程產生價值和意義的前提,以用戶目標來重構設計過程,能夠有效判斷用戶面臨的操作任務中,哪些是可以收入后臺自動完成的,從而簡化用戶的整個交互流程。在“預判式”交互設計的初始階段,應挖掘用戶行為背后的潛在目標,當用戶目標不清晰時,“預判式”交互設計就失去了其設計用戶行為的意義。

挖掘用戶潛在目標可從用戶先前行為、歷史數據、使用場景等角度切入。場景不同,用戶需求不同。環境與硬件場景是從外部直接影響用戶動機與行為的因素。時間、地理位置等環境條件的變化會直接導致用戶行為的差異。硬件場景下的系統數據與狀態也會對用戶的潛在需求產生直接影響,如在當前場景哪類信息是能被用戶及時獲取的、何時獲取與錄入、用戶希望系統自動完成還是自己完成等。同樣是對當前頁面進行操作,用戶截屏與用戶在頁面停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用戶截屏可能是想將當前頁面內容分享給好友或對當前頁面內容存疑,有向后臺反饋問題的行為趨向。因此,平臺在監測到用戶的截屏操作后,當用戶點擊輸入框時,便自動將剛才的截圖以小圖的形式進行提示,省去了用戶打開相冊尋找截圖的步驟,而電商平臺、金融產品等交易型應用在檢測到用戶截屏操作后,推測用戶可能是想找客服反饋,直接提供浮標反饋引導入口,是對用戶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后的貼心設計。設計師在預判用戶潛在需求時,需要結合用戶的行為數據與場景因素,具備全局性設計思維和對系統運作方式的結構性認識。

3.2 洞察預判觸發因子

預判設計的觸發因子是指用戶與系統發生特定的互動或發生互動時觸發了特定條件,觸發因子既是預判開始的標志,也是預判的依據。典型的觸發因子包括用戶行為、外部環境、用戶輸入或接收的內容、系統數據或狀態等。其中用戶行為包括截屏、持續晃動鼠標等即時行為與用戶習慣、偏好設置等長期行為兩類;外部環境是指時間、地理位置,還有聲音、光線、天氣等環境因素,如在本地生活服務類產品中,用戶當前定位與上次所選位置不符時,系統會主動詢問是否切換到當前定位的城市,將用戶與系統交互時的時空信息切換前置完成,前置滿足用戶不易察覺的潛在需求,保證了后續操作的有效性;用戶輸入或接收的內容是指內容里的關鍵詞、選項、文件屬性等;系統數據或狀態是指緩存、系統“異?!睌祿?。對觸發因子的洞察需要結合場景下用戶的核心目標進行有效篩選,當出現多個因子時,應進行優先級的排列與取舍,避免用戶在體驗過程中產生困惑感。

3.3 行為邏輯拆解

交互設計是研究行為的設計。辛向陽指出交互設計中的決策邏輯主要采用行為邏輯?!邦A判式”交互設計需要進一步探索用戶行為邏輯,通過拆解與優化用戶操作邏輯,從而在交互細節上實現與用戶最理想目標路徑的契合。要根據用戶的行為邏輯推敲用戶的潛在目的,適度刪減或者隱藏用戶重復、低效的操作環節,減少用戶煩瑣的輸入操作與判斷環節,提升任務完成效率與體驗滿意度。從用戶行為邏輯的角度進行“預判式”交互設計,需要識別用戶多個行為間的關聯性,判斷不同行為間的強弱聯系。例如,用戶在復制地址類信息后跳轉至菜鳥裹裹寄件頁面,系統會自動識別用戶是想要輸入剛剛復制的信息,因此會自動彈出彈窗,提示用戶可一鍵使用信息。在未使用“預判式”交互設計方法的鏈路中,用戶看似“復制—粘貼”的簡單行為,需要經過“復制地址信息—尋找地址輸入框—長按輸入框—選擇粘貼按鈕”的煩瑣操作流程,設計師洞察到了復制—粘貼兩個行為間的強關聯性,將流程簡化為“復制—一鍵粘貼”,不僅提高了任務完成效率,更讓用戶獲得了貼心的體驗。

用戶行為受場景、情感、社會等因素的影響[6],因此,“預判式”交互設計對用戶行為邏輯的分析并非刻意尋找用戶行為流程中機械性的聯系,而是強調將用戶的行為作為設計主體,同時考慮流程簡化的合理性與用戶體驗。對用戶行為邏輯的推理不僅要遵循用戶當前的行為邏輯,還要動態預測用戶行為邏輯的變化規律[7]。

3.4 設計預判交互方式

“預判式”交互設計呈現給用戶時,要有具體的交互方式,目前常見的方式包括流程步驟的簡化與聯動行為的提示。流程步驟的簡化是在拆解用戶行為邏輯的基礎上,將部分交互環節收入系統后臺自動完成;聯動行為是與主行為相關的系統聯動行為,如系統主動發起詢問或自動完成的聯動操作。設計師要將系統預判的聯動行為以合理的交互方式觸達用戶,一般來說,根據預判向用戶展示一個觸發器,就代表即將觸發系統的聯動行為,如超鏈接、對話框、提示氣泡等。飛書內置的百科知識庫具備解釋相關名詞和系統關聯的功能,在IM消息中如果出現了相關詞條,即會被高亮為超鏈接,為用戶提供一個直達入口,縮短路徑并自然銜接流程。

“預判式”交互設計是系統對用戶行為的預測,所有系統給出的聯動行為都應是可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選項,剝奪用戶的選擇權。對于系統發起的操作,用戶可以選擇不回應,系統自動完成的操作不會產生關鍵性影響。聯動式的行為響應需要設計師選擇恰當的交互反饋形式,使其在用戶最需要的節點出現,溫和而不打擾用戶。

4 結語

隨著產品功能的增多,用戶體驗日趨復雜,傳統的被動式交互設計流程已難以滿足用戶需要,“預判式”交互設計是對現有交互設計實踐的一次優化,也是對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思維的一次深化。從用戶潛在目標、預判觸發因子、行為邏輯拆解、預判交互方式等角度掌握“預判式”交互設計方法,可以有效銜接用戶潛在需求與系統能力,讓交互設計更加高效和個性化。因此,完善“預判式”交互設計的概念框架、構建其方法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沙風,王寶升.大數據時代的預判設計[J].包裝工程,2018,39(12):186-190.

[2] 胡沙風.移動應用微交互中的預判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17.

[3] 陳點滴,秦憲剛,李霞,等.移動情境感知服務中的人機情境感知協同模式探索[J].裝飾,2018(8):98-101.

[4] 于潤湉,鄧嶸.基于行為改變理論的智能冰箱健康設計策略[J].設計,2022,35(5):138-141.

[5] 章文光,賈茹.人工智能的社會倫理困境:提升效率、輔助與替代決策[J].東岳論叢,2021,42(8): 92-100,192.

[6] 魏東,張安琪,陶晉.內強迫心理在交互設計中的價值分析[J].包裝工程,2018,39(24):189-193.

[7] 鄧力源,蔣曉.基于行為邏輯的隱式交互設計研究[J].裝飾,2019(6):87-89.

作者簡介:崔靜(1997—),女,山西晉中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信息交互與體驗設計。

猜你喜歡
交互設計
淺談交互設計流程中的視覺因素
超數字化: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
新時期繪本動畫藝術在互動多媒體領域的探索與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運用
莆田電子商務界面設計的藝術研究
基于國內數字媒體交互設計的現狀與思考
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智能手機移動應用交互框架研究
虛擬紡織博物館中交互展示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