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性國際組織參與STEM教育治理的策略研究

2024-03-28 09:05王俊阮京潔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2期
關鍵詞:STEM教育

王俊 阮京潔

摘? ?要:歐洲主要國家高度重視STEM教育,但諸多系統性因素仍然限制單一國家提升教育成效,人才短缺仍然是區域內突出問題。為了解決STEM教育發展面臨的系統性問題,歐洲學校網以區域治理視角構造“一體兩翼”治理策略,協調學校、政府和產業之間的關系,取得積極效果。面向學校,歐洲學校網打造教育共同體,拓寬教育推廣渠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舉辦跨國交流活動;面向政府,影響國家戰略政策制定,規范學校教育認證標準;面向產業,動態融合行業科技需求,開發教育實踐創新平臺??疾鞖W洲學校網在STEM教育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在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深化對區域教育治理的理解。

關鍵詞:歐洲學校網;STEM教育;區域性國際組織;區域教育治理;全球教育治理

中圖分類號:G513? ? ? ? ?文獻標志碼:A? ? ?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4.02.04

作者簡介:王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北京 100089);阮京潔(通訊作者),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

基金項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國外教育研究專項2023年度委托課題“教育國際化比較研究及其數據庫建設”(編號:EMIC-YJC-20230004);北京外國語大學“雙一流”建設重大(點)標志性項目“‘后疫情時代國際組織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作用研究”(編號:2022SYLZD037)

全球性國際組織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教育的功能和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強調,STEM教育對于實現包容且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在隨后發布的《探索21世紀的STEM能力》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一步指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下,STEM教育能夠為解決全球問題提供創新方案,明確新世紀所要求的STEM能力類型與內涵,也將其視為共同重新構想未來社會的教育保障。[2]為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相關倡議,歐洲理事會在《2019—2024年戰略議程》中指出,歐洲將以發展綠色經濟為導向,推進數字化轉型時代的技術變革與發展,以此應對氣候變遷和能源危機帶來的挑戰,實現歐洲經濟可持續發展。[3]歐盟委員會在2020年《歐洲技能議程》中提出,要培養和提高歐洲公民適應未來生活所需技能,增強可持續競爭力,重點之一是加強STEM教育,擴大畢業生規模并提升橫向技能。[4]為此,歐盟主要國家紛紛制定相關戰略措施,區域性國際組織也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從區域治理的視角破解歐洲STEM教育在發展中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一、歐洲STEM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作為超越單一主權國家的重大實踐,歐洲一體化加速了區域內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也為促進區域內教育發展和技能提升創制了關鍵性制度框架。但是,近些年歐洲STEM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人口下降和技能錯配。一方面,適齡人口數量減少導致接受STEM教育的生源規模下降。自21世紀以來,歐盟兒童和青少年人口比率呈現總體下降趨勢。從2001年到2022年,15歲以下人口比率從16.8%下降至15.0%,15~19歲人口比率從6.4%下降至5.2%。[5]另一方面,以STEM為中心的技能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匹配不足。數據顯示,2013—2025年,歐盟勞動力市場中STEM崗位的規模擴張高達12.1%,而同期就業崗位的整體增幅僅為3.8%。[6]同時,隨著從業人員不斷達到退休年齡,預計到2025年歐盟將會有約700萬個STEM崗位空缺。[7]盡管歐洲STEM教育整體發展趨勢良好,能夠基本保障中低技能人才培養,但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較大。特別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經濟、科技、產業等發展水平和布局重點不同,區域差異進一步凸顯了STEM教育成效與實際需求之間的錯配問題。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在調查中發現,技能錯配是阻礙區域內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相比醫生、教師等職業,技能錯配問題在STEM職業中最為突出。[8]究其原因,主要是歐洲STEM教育在近些年發展中遭遇一系列瓶頸因素。

(一)專業教師數量不足

教師是保障STEM教育發展質量的關鍵角色,但目前歐洲學校系統中的專業教師規模難以充分滿足培養技能人才的需求。經合組織將“教師短缺”界定為“難以找到在所需學科領域進行教學活動的合格教師”。[9]換言之,教師短缺既是規模性問題,也是結構性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23年10月“世界教師日”前夕發布的《為理想教育培養合格教師:解決全球師資短缺問題的必要性》報告強調,盡管教師短缺問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更為突出,但歐洲國家同樣面臨中小學“教師荒”,且全球范圍內須增加4400萬中小學教師,才能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10]歐盟委員會在《2023年教育與培訓監測比較報告》中證實,幾乎所有成員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師短缺問題,STEM領域教師不足情況尤為明顯,一些成員國開始采用快軌機制,鼓勵青年教師在較短時間內跨學科獲得STEM教學資格。[11]歐盟委員會在監測成員國教師短缺問題時發現,待遇保障偏低是限制STEM教師規模擴大的首要因素,掌握相關技能的人員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其他職業可以獲得更高薪酬,教育系統職業缺乏吸引力。[12]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會在源頭上制約STEM教育發展,不利于科學創新和技術發展,對歐洲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潛在消極影響。

(二)發展策略重點模糊

歐洲很多國家已經將STEM教育列為戰略發展優先事項,但策略與舉措重點不清導致教育效果在國際比較中難以達到預期。2022年PISA結果顯示,盡管愛爾蘭和愛沙尼亞表現優異,但歐盟多數成員國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學生在數學上的表現總體弱于科學;法國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績分別下降21分和6分,德國下降25分和11分,冰島的分數下降幅度甚至高達36和28。[13]德國媒體甚至稱該國學生的測試結果是“史上最糟”。[14]也有研究表明,歐洲學生在中學階段對STEM課程興趣相對較高,但在進入大學之后繼續攻讀相關專業的學生人數大幅降低。[15]一方面,推進STEM教育發展已經成為歐洲共識,對相關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上升;另一方面,STEM教育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并沒有形成鮮明的歐洲特色。例如,在美國具有代表性的STEM專門學校,在歐洲沒有得到推廣。僅有少數國家的民間基金會與大學、科技企業、研究機構合作,在中學課堂中實施和推廣科學技術實踐教學。[16]STEM教育的發展策略依據技能要求、教學對象和課程目標不同而有所側重,但明確差異和凝練特色要以清晰的策略重點為引導。制定發展戰略、策略與舉措,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制度關鍵,也是以現有資源和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促進STEM教育發展的前提。

(三)區域合作存在壁壘

在努力構建并完善STEM教育生態系統的過程中,歐洲各國政府、學校及產業之間面臨諸多合作障礙。例如,以教育部為代表的政府部門負責制定STEM教育政策,但因缺乏統一的認證標準和監測系統,不易全面把握客觀實際需求,也難以有效評估政策實施效果。究其原因,圍繞STEM教育發展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機制及渠道。類似的問題在國家之間同樣存在。有研究分析了15個歐洲國家STEM教育利益相關者對區域內校企合作的態度和觀點,發現在制度結構、動機意愿、交流程序和文化習慣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因素,指出以互動合作促進STEM教育發展,需要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協會等諸多主體提供資源保障和制度支持。[17]2022年7月,歐盟委員會通過《歐洲新創新議程》,旨在使歐洲在新一輪深度技術創新和創業浪潮中成為全球舞臺的領軍者,強調要加強其在塑造綠色經濟和推進數字轉型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建立區域創新谷、培養100萬深度技術人才等目標。[18]新議程進一步強調歐洲創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對在創新創業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流暢對話機制和協作平臺提出了更高要求。盡管在理想狀態下歐洲區域合作能夠促進STEM教育發展,但由于不同國家及地方之間現實利益和需求的差異,仍然需要統籌協調,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多方共贏。

(四)教學整合受到限制

在學校系統中提升學生STEM技能需要以教學為依托,但歐洲各國之間官方語言、資源基礎、條件保障的差異客觀上限制了教育理念、方法和信息在區域內的整合程度。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互聯網獲得教育信息日益便捷,但分散的STEM教育項目和活動信息呈現碎片化特征,學生、教師、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從業者難以及時、高效、系統地獲取關鍵信息。歐盟擁有24種官方語言,體現了對成員國不同社會文化傳統的尊重,但是也給教育理念的傳播造成了語言屏障。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成員國以及農村等非核心地區,教學仍然以本地官方語言為主。要推廣富有成效的STEM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克服語言帶來的障礙,特別是歐盟官方推行的教學指南和框架原則不能局限于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通用語言。如果語言版本單一,一些具有國家地方特色、實踐效果良好的教學方法難以獲得歐盟的官方認可,不利于擴充STEM教育共同體的多樣性,也會阻礙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19]同時,開展STEM教學需要專門教師隊伍和特定儀器設備,如果缺乏資源保障,缺少具備相關知識背景的教師,很難在滿足軟件和硬件基本條件的學校展開有效教學。特別是,在互聯網未能充分覆蓋的區域,突發事件甚至會影響STEM教育促進公平的理念。

二、以區域治理

重塑歐洲STEM教育發展路徑

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區域層面,國際組織將STEM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歐盟認為STEM能夠有效推動科技創新,實現綠色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目標,解決諸多限制歐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緊迫問題,因此發出強烈的戰略呼吁。歐洲各國在近些年紛紛制定專門的戰略規劃,采取各種措施推進STEM教育發展。

2022年,德國啟動STEM教育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學校與校外伙伴的合作,提供常態化、高質量的課程,充分利用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彌補學校課程資源的不足,讓年輕人保持學習熱情。[20]2023年,愛爾蘭發布《面向2026年的STEM教育實施計劃》,重點推進人才培養,解決技能短缺和錯配問題,旨在成為歐洲一流的教育培訓服務中心,并列位于歐洲科技變革前沿國家。[21]芬蘭也在2023年啟動《STEM國家戰略與行動計劃》,提出以STEM為基礎發展終身教育,豐富和提升公民個人知識與技能,進而實現國家經濟繁榮和社會可持續發展。[22]可以看出,歐洲國家總體上確立了發展STEM教育的戰略理念并付諸實踐。但是,STEM教育在歐洲發展中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單一國家的個別問題,也是歐洲區域的整體問題。區域一體化是構建集體認同的過程,歐洲國家之間STEM教育水平差距過大會造成區域經濟發展失衡,削弱創新力和凝聚力。因此,需通過區域性國際組織來統籌協調各國STEM教育發展。

歐洲學校網(European Schoolnet,EUN)成立于1997年,是由歐洲多個國家的教育部組成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總部位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目前擁有34個成員。秉持“變革歐洲教育”的理念,EUN采取扁平化治理結構,廣泛吸納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和意見。在內部治理結構上,組織內設負責決策的指導委員會和負責行政管理的董事會。指導委員會負責統籌和協調,包括確立優先議程事項,明確工作方案設計,表決通過年度預算等。董事會由來自各成員教育部的代表輪流組成,負責行政管理及財務收支等事務。在外部治理結構上,EUN聯合行業機構,針對教育領域重點問題下設聯盟組織,廣泛開展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推廣,促進歐洲教育變革??傮w而言,該組織致力于實現三方面目標:一是在決策服務方面,為各國教育部提供教育創新研究成果和數據支撐;二是在教育教學活動方面,支持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創新實踐;三是在推廣傳播方面,搭建和拓展致力于創新教學方法的學校網絡。

為了實現變革歐洲教育的愿景,EUN自成立以來就堅持創新、共享、合作、承諾等基本原則,努力通過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創新來促進歐洲向21世紀數字社會轉型。近些年,緊跟歐盟科技創新的倡議,EUN明確了五個重點工作領域,以此作為歐洲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包括促進STEM教育、培養數字公民、加強創新研究、推廣技術應用和搭建合作平臺。盡管五個重點工作領域是相輔相成的同構關系,但EUN將STEM教育作為核心,進一步提出六項具體目標,分別是提升一線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提高學校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提供教育教學研究信息服務、加強歐洲學校之間教育合作、推廣教育效果良好的教學實踐和提供信息傳播技術與支持。目前,EUN已經讓歐洲數千所學校參與各種STEM試點項目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探索使用新的教學工具和學習技術。在促進STEM教育發展的過程中,EUN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治理策略,能夠有效兼顧多方利益,統籌資源保障,激勵學校、政府和企業積極參與其中,為歐洲實現深度科技創新目標提供教育支持。

三、EUN參與STEM教育治理的策略

在統籌推進歐洲STEM教育發展時,EUN采取了“一體兩翼”的治理策略,以網絡架構的形式協調學校、政府和產業之間的關系,并且在具體的治理機制中有所側重,聚焦關鍵問題?!耙惑w”呼應EUN構建學校網絡的倡議,即以歐洲學校之間的合作交流為基礎,創建STEM教育共同體?!皟梢怼眲t分別是面向政府提供決策服務和面向產業創新實踐方案。EUN充分發揮區域性國際組織的功能優勢,圍繞STEM教育在學校、政府和企業之間建立起聯絡合作機制,力爭解決歐洲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

(一)面向學校打造教育共同體

為打造一個歐洲范圍內的STEM教育共同體,EUN創建了兩個重要的品牌項目,一個是以“宣傳教育促進科技創新理念”為目標的Scientix,另一個是以反思教學方法、技術和設計為宗旨的未來課堂實驗室(Future Classroom Lab),協作打造可以讓不同國家的學校及教師聚集在此互動交流,分享創新實踐的虛擬空間,同時借助門戶網站、出版物等信息傳播優勢,舉辦內容豐富的線上和線下活動。[23]

1. 拓寬教育推廣渠道

在傳播形式方面,Scientix在門戶網站上以37種語言提供權威信息服務,具體內容分為活動、新聞、資源、項目、會議、社群六大板塊。每個板塊都可以發揮信息集成功能,以EUN自身內容為主,同時也分享歐洲區域內其他行動主體的最新動向。此外,STEM教育工作者均可以利用非正式傳播機制,通過撰寫博客介紹領域內的發展趨勢、教學方法和最佳實踐,其他讀者也可以分享經驗、參與討論。為了便于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地區也能獲得最新信息,定期發行的紙質媒體《Scientix文摘》《新聞通訊》也會保持與門戶網站內容同步,及時推廣STEM教育理念。

在內容制作方面,Scientix以拍攝制作視頻的形式直觀呈現STEM教育最新發展動態,包括訪談教育決策者和科技從業者,分享學習資源和科學實驗,探討學術研究和教學實踐最新動向等內容,讓更多群體認識和理解STEM教育重要性。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實時信息快速傳播的優勢,Scientix在主流社交媒體上開通電視頻道,彰顯STEM教育重要性,也為順利開展各種項目活動創造便捷條件。同時,Scientix負責管理“歐洲科學教師”工作群組,注冊成員已經超過2.2萬人。工作群組不僅成為教師交流信息、答疑解惑的平臺,也能有效確保相關項目活動信息通過教師及時傳遞到歐洲每個角落。

在推廣角色方面,Scientix招募富有創造力的STEM教師成為宣傳大使,協助在國家層面分享科學活動,推進教育創新。大使團規模從最初30余人發展至今已經超過1000人,主要由在職或退休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組成。大使團成員的地域分布以歐洲為主,也包括來自美洲、非洲和亞洲國家的成員。大使招募并不只是以過往資歷為衡量標準,而是要求候選人在提交申請時,先接受相應培訓,完成指定的線上課程和相關活動。大使的工作對于擴大和鞏固STEM教育共同體至關重要,他們要在國際、國家和地區層面開展諸如論壇研討、講習交流、發表文章等一系列活動,激發教師和學生對STEM的熱情。

2. 支持教師專業發展

吸引教師投身并扎根STEM教育,是教育共同體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關鍵在于支持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未來課堂實驗室的理念是引導教師、學校領導者、教師教育者、教育決策者等,在技術條件充足的學習環境中,重新審視從“以學科為中心”到“以能力為基礎”的學習轉變。為了讓教師親身感受在先進技術支持下如何創新STEM教學方法,未來課堂實驗室會定期舉行為期5天的面對面研討課程。其重點培養的六大教學能力包括: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課程并根據不同學習風格調整教學方法的能力,創建包容性學習環境和針對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分層教學的能力,能夠將現實世界與學科理論相結合以創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能力,采用數字內容增強課堂體驗的技術整合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和使用教學數據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能力。

為了培養教師在課堂環境中利用技術增強教學互動性和學生參與性,特別是鼓勵教師以教學合作形式持續提升STEM教育質量,Scientix利用未來課堂實驗室的硬件優勢,舉辦科學項目工作坊。工作坊為教師提供認識同行并汲取經驗的機會,教師既可以了解當前歐洲STEM教育主題及趨勢,也可以嘗試技術賦能如何改變課堂教學并感受互動教學的魅力。在人員流動受新冠疫情限制期間,工作坊調整為線上形式,教師在三周培訓中的學習內容包括:在第1周閱讀基礎材料,在第2周聆聽在線課程,其間同步完成布置的練習作業,并設置分組研討環節,第3周再次進行兩小時的在線課程。靈活的培訓形式獲得參與教師的認可,在疫情結束后,科學項目工作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在2023年,作為一次跨學科的教師培訓,“世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STEM與藝術的融合”主題工作坊備受關注。

為了充分發揮自身在STEM教育領域積累的經驗及資源優勢,Scientix利用網絡平臺為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教師提供遠程培訓服務。魔燈(Moodle)是一個以建構式學習為理念基礎的課程管理系統,其中很多課程由來自不同國家和語言背景的教師開發,他們在課程中分享自己如何在課堂上使用不同的教學工具和方法。教師可以自主決定課程進度和模塊內容,課程主題包括早期階段數學教育、STEM在職業教育與培訓中的應用、3D建模和模擬、通過數字工具學習歷史、工程設計流程中的STEM活動等。在論壇模塊中,教師還可以與課程開發者展開討論。與此同時,Scientix從內部專業人才庫中選拔教師,推出慕課(MOOC)輔導,通過教師協作和評估,推廣課程內容。參與輔導的教師會在課程結束后獲得相應認證徽章及證書。Scientix計劃在2024年推出全新慕課“將海洋帶進你的學?!?,設計目標是為教師提供靈感和指導,在向學生傳遞海洋重要性的同時,將海洋素養融入教學實踐中。

3. 舉辦跨國交流活動

Scientix通過在國家和國際層面舉行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交流活動,引導歐洲社會重視STEM教育對于個人職業發展和國家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在研討中更加高效地建立聯系與合作機制。在初期階段,為了加強與歐洲各個國家的聯系并積極宣傳,Scientix在2013—2015年舉行了29次國家層面的會議,主要面向會議舉辦地國家內的STEM教師,目的是探討教學方法創新,并介紹歐洲和該國在教育政策與實踐方面的合作情況。會議日程包括主題發言、知識市場、講習研討、小組協作等不同模塊,重點是讓STEM教師在參與中提升理解。

隨著影響力增強,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籌備更大規模的國際會議。Scientix從2011年開始每四年舉行一次國際會議,圍繞歐洲STEM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學術交流,會議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遠遠超出歐洲范圍,在國際上建立了良好的聲譽。會議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了解歐洲STEM教育不同項目的機會,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通過分享專業知識產生新的想法。Scientix第四屆國際會議于2022年11月舉行,來自54個國家、約1200名一線教師、理論研究者、政府決策者、科技企業及行業代表等參加會議。會議設置了“科技改變歐洲教育進程”“STEM與教育的未來”等主題的圓桌論壇,參會者圍繞“STEM與可持續發展”“學習素養與動機”“情景化STEM教學”“科研服務學校發展”等問題展開研討。

與此同時,Scientix還就STEM教育中的重要問題邀請相關領域專業人員,舉行非公開的“科學專題網絡研討會”。這類研討會的規模很小,一般僅有10~15人參加。在活動中,參與者就特定專題分享和交流他們的工作經驗,并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2022年,Scientix從改善包容性學習環境、創新教學方法、推動數字化轉型、激發兒童學習興趣、打造綠色經濟、減少性別差異等角度舉行了6場研討會,參與者重點討論STEM教育面臨的障礙,嘗試對后續行動提出建議,以確保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結果。

(二)面向政府提供決策服務

為了加強歐洲各國促進STEM教育發展的制度化建設,EUN高度重視與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門的協作。一方面,由政府指定官方成員組成工作組并參與相關活動,以此提高STEM教育議題在國家戰略中的能見度。另一方面,采用統一適用于歐洲的學校認證標準,以評估為手段促進各個國家及學校的STEM教育走上規范化和專業化道路。[24]

1. 影響國家政策制定

在EUN的協調支持下,由各國教育部代表組成的STEM工作組于2016年3月成立。為了確保相關項目及活動充分體現各國實際需求,并且在研究和實踐中積累的專業知識能夠真正對國家制定和實施STEM教育政策產生影響,STEM工作組成員由各國教育部直接任命。作為區域性國際組織,EUN此舉旨在加強與歐洲各國的合作交流,同時也促進區域內部互動,進而為制定中長期戰略奠定基礎。STEM工作組以年度會議形式集中討論并推進優先事項,包括:明確在基礎教育階段支持STEM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增加學生完成學習后可選擇的生涯發展信息;鼓勵教師合作完成項目并與決策者分享成果;指導發展狀態處于領先水平的學校分享專業知識,特別是吸收課堂中形式豐富的創新做法、效果檢驗和試點經驗,將其納入政策議題的范圍。近些年,STEM工作組在內部交流中越來越強調STEM教育對于完善學習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如采用跨學科、跨學段方法推進STEM教育綜合化,逐步覆蓋職業教育,完善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發展等。

在溝通協作中,STEM工作組實際上發揮了各個國家與EUN聯絡點的功能。一方面,工作組提議Scientix依據各國現實關注的重要問題設計項目活動;另一方面,利用信息網絡集成優勢,各國教育部能夠與學術組織、教師群體建立聯系,針對現實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也能前瞻性預判教育趨勢,有助于各國在制定STEM教育戰略規劃時知曉歐洲發展全局,增強步驟措施的預見性和有效性。除了在正式會議中代表政府通過主旨報告宣傳本國STEM教育措施和成效,STEM工作組成員還會通過參加Scientix組織的各類研討會和工作坊,觀察和評估各國STEM教育政策的執行過程及效果,同時也能借鑒各國在政策制定中的經驗做法。2023年3月,STEM工作組確定了下一階段重點關注的內容,特別強調要增強STEM教育對現實問題的回應,優化創新教學實踐和技術解決方案的信息傳播渠道。這些內容也會對歐盟各國制定STEM教育政策產生影響。

2. 規范學校教育認證標準

為了超越單一國家的經驗局限,促進歐洲STEM教育發展,EUN在歐盟教育項目的支持下,以更高站位研制“STEM學校標簽”認證框架?!癝TEM學校標簽”的研制旨在讓學??梢詤⒄障到y化標準,使用在線工具對學校的STEM教育表現進行自我評估。為了確保認證標準的科學性和代表性,EUN重點借鑒了美國部分州STEM教育評估標準及大學編制的操作指南,對歐洲的學校、教師、教育部及相關產業展開調查咨詢,廣泛征集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尤其是將意見中的質疑和困惑作為完善框架設計的重點。EUN試圖通過規范認證,從學校層面解決目前學習STEM并從事該領域相關職業的人數不足的問題?!癝TEM學校標簽”不僅在目標上界定了STEM教育的應然狀態,還在程序步驟上詳細解釋了達成目標所需關注的內容。因此,認證標準的考察依據是學校是否制定并執行清晰的STEM教育發展戰略,指標內容包括教學方法、課程實施、評價形式、教師專業發展、對外聯系、學校領導力及文化、學?;A設施7項關鍵要素和21個分類標準。

自2019年啟動以來,在線評估工具本身就構成了一張完整的STEM教育路線圖,指導學校確定需要完善的重點領域,在必要時可以幫助學校申請外部培訓和資源支持。EUN基于評估結果提出針對性建議,幫助學校診斷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和不足,進而反思和明確改進的目標。根據評估結果,學校獲得良好、優秀或卓越等級標簽。認證標簽有效期持續18個月,其間學??梢愿鶕枰駿UN申請提供培訓指導、開拓資源、同行交流等服務。目前,已經有超過3000所學校參與認證活動,獲得標簽的學校來自學前、小學和中學不同階段,也有農村學校因結合地方特色創新教學實踐而獲得肯定。認證框架將各項標準和要素視為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希望借此促進學校定期評估STEM教育戰略,能夠在所有學科和整個學校層面達到要求。EUN將獲得卓越標簽的學校案例和實踐證據匯編成冊,將其作為最佳實踐成果進行推廣。獲得認證標簽的學校構成了探究解決方案的互動空間,可以提高學校在歐洲的知名度,也能夠激勵政府投入更多條件保障,支持學校因地制宜發展STEM教育。[25]

(三)面向產業創新實踐方案

為了解決教育內容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職業愿景,EUN建立了由全球知名科技企業及行業機構等利益相關者組成的STEM聯盟,成員包括樂高、甲骨文、英特爾、空中客車、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等。聯盟以科技創新實際動態為基礎,在產業界和教育界之間建立聯絡機制,在交流互動中推進STEM教育實踐創新。

1. 動態融合行業科技需求

在行業領軍企業的支持下,STEM聯盟揭示科技變革對社會的挑戰,結合現實與趨勢提出教育建議。2021年,聯盟與戴爾科技公司合作探討當前STEM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從教育環境、技能培養和終身學習三個方面向學校、教師及政府決策者提出建議。一是技術賦能教育環境和教學方法。強調以建構主義方式利用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靈感和方案,關注現實生活體驗,探索新知識并觸發想象力。二是技能培養兼顧社會與情感技能。由于應對未來社會所需核心技能不僅包括識字、算術和數字素養,還包括身心健康及社會與情感技能,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社會認知,特別是提高自我管理、處理人際關系和做出負責任決定的能力。三是克服技術焦慮并促進終身學習。面對復雜社會中科技進步帶來的不確定性,應對技術的積極面保持開放心態。建議完善硬件條件提供更多遠程學習機會,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更多現代技術和工具。創建開放的教育系統,培養跨領域橫向能力,堅持終身學習。[26]

為了促進課程教學的學科內容與科技創新的復雜場景彼此融通,STEM聯盟與Scientix在2022年攜手推出“歐洲整合教學框架”,指導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整合STEM知識,采取情景化教學方法。該框架的核心理念是“同步教學”(concurrent teaching),即通過項目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方式,展現產業界的需求及建議,利用教學在學生和產業之間架起橋梁,幫助教師更好地挖掘整合教學背后的功能價值??萍籍a業是STEM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但技能錯配、人才短缺等問題限制技術迭代升級的速度和頻率,要保持創新優勢就必須投身人才培養。一方面,聯盟呼吁企業應保持與學校的聯系,特別是通過參與活動和培訓,加強人們對STEM職業的認識,并提供從事此類職業所需技能的信息。另一方面,聯盟也倡導學校和教師重視產教融合,學校應積極向所在地區的科技企業尋求合作,教師也應主動培養與STEM領域專業人員的伙伴關系。該框架有助于彌合教學與產業之間的距離,以此作為改善教學的出發點,深化學生在課堂上對抽象知識的理解,獲得更充分的學習體驗。[27]

2. 開發教育實踐創新平臺

為了支持教師發揮榜樣作用,提高自身STEM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轉變對在相關領域工作的態度,聯盟啟動了“教師實習計劃”,讓教師以員工身份走進行業?!敖處煂嵙曈媱潯毙问蕉鄻?,可以由大型科技企業或者小型初創公司組織,也可以由民間社會機構或者研究實驗室組織,目的都是讓教師熟悉產業動態,親身體會在各類STEM工作場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如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化學工程、電子工程等不同行業的工作場所。教師實習的時間長短、工作重點和任務責任可以通過協商確定,但出發點是確保教師和企業都能從中受益。在實習中,企業會指派一名工作人員負責指導教師工作,不僅要將企業運營情況和發展目標告知教師,也要在實際工作環節與教師保持溝通,幫助教師進行身份角色的過渡。教師要參與企業員工培訓,目睹工作場所的結構方式、行為規則和組織文化,還要在項目工作中展開合作,提升自己的STEM職業能力。在實習結束后,教師向學校匯報實習成果,并將實習經歷用于課程開發,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現實世界。[28]

為了讓學生真實感受STEM賦能未來社會科技創新的意義,STEM聯盟組織各種活動和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從業意愿。在每年舉行的“STEM返?;顒印敝?,邀請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就業招聘經理等走進校園,將真實的職業生涯帶到學生面前,近距離認知STEM教育對個人成長的作用。在STEM聯盟的推動下,另一項年度“STEM探索活動”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實踐活動品牌。該活動邀請世界各地開展STEM教育實踐的中小學、大學、圖書館、青年俱樂部等,利用資源優勢和本地特色,圍繞指定主題設計和開展活動。例如,2022年的主題是如何促進全民參與,2023年的主題則是如何提高身份認同。為了體現探索活動的連續性,聯盟專門開發了線上活動地圖。參與者不僅可以在地圖上標記自己設計的活動,還可以查看過往所有活動的開展情況,也為學校和教師借鑒經驗提供了便利。此外,通過競賽吸引學生嘗試利用STEM技術解決現實問題,也成為一種有效的實踐方式。例如,為了提升可持續發展理念,2023年STEM聯盟與聯想科技公司共同擬定了主題為“變廢為寶,創造教育奇跡”的STEM競賽。

四、總結與思考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歐洲各國認識到STEM教育對于塑造未來社會、推動科技創新和確保經濟繁榮至關重要。與傳統學科教育不同,STEM的跨學科優勢本身就意味著綜合性和復雜性,其教育過程必須超越學校系統范圍,在整個社會中實現課程、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內外融合,如此才能將課堂學習與廣闊世界聯系起來。盡管歐洲主要國家近些年連續發布專門的STEM教育政策,但是仍然難以有效解決人才短缺和技能錯配等問題。作為區域性國際組織,EUN是全球首批學校網絡之一,也是歐洲第一個以技術驅動中小學教育創新的機構。[29]它以教育問題和地理鄰近為基礎,聚焦區域內共同關注的STEM教育,構造“一體兩翼”治理策略,打破單一國家教育治理局限,以超國家形式建立起學校、政府和產業三者之間的協作機制,將自上而下的戰略布局和自下而上的經驗分享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共同的教育目標。

通過考察EUN參與STEM教育治理的策略,可以進一步理解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重要性以及區域教育治理和全球教育治理的關系。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深化,特別是近些年歐盟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和培訓,成員國的身份認同逐步從政治經濟領域溢出至社會文化領域,以教育培訓提升人力資本已經成為獲得高度共識的公共政策議題。在促進STEM教育發展的過程中,EUN以規范性和專業性為牽引力量,調和各國內部差異化甚至競爭性的發展邏輯,達成以整體認同推進發展的結果。同時,作為一個議題領域,教育在耦合區域治理和全球治理時具有天然優勢。在經濟、政治、安全等議題領域,區域治理和全球治理經常呈現脫節和沖突態勢,僅有的重疊交叉部分成為合作的可能空間,但是兩者在教育議題領域可以實現“和諧關系”。[30]正如在歐洲STEM教育發展議題上,區域教育治理成為全球教育治理的組成部分,利用自發趨同動機實現規范和認同的傳播,以制度化模式調控教育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確保在區域率先實現全球教育治理的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UNESCO. UNESCO Moving forwar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 (2018-03-25)[2023-12-15].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47785.

[2]UNESCO. Exploring STEM compet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EB/OL]. (2019-10-19) [2023-12-15].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68485.

[3]European Council. A new strategic agenda 2019-2024 [EB/OL]. (2019-06-24)[2023-12-15].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media/39914/a-new-strategic-agenda-2019-2024.pdf.

[4]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skills agenda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social fairness and resilience[EB/OL]. (2020-06-30)[2023-12-15]. https://ec.europa.eu/social/BlobServlet?docId=22832&langId=en.

[5]Eurostat. Demography of Europe[EB/OL]. [2023-12-15]. https://ec.europa.eu/eurostat/web/interactive-publications/demography-2023.

[6]ULICNA D, ROYALE R. Does the EU need more STEM graduates? [R].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15.

[7]CAPRILE M, PALM?N R, SANZ P, et al. Encouraging STEM studies: labour market sit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practices targeted at young people in different member states[R]. Brussels: European Parliament, 2015.

[8]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Skills mismatches: an impediment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U businesses[R]. Brussels: Visits and Publications, 2018.

[9]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3[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23.

[10]UNESCO. The teachers we need for the education we want: the global imperative to reverse the teacher shortage[EB/OL]. (2023-11-28) [2023-12-16].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7001.

[11]European Commiss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nitor 2023: comparative report[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3.

[12]DI PIETRO G.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teacher shortage in the European Union: possibilities and constraints [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3.

[13]OECD. PISA 2022 results: the state of learning and equity in education[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23.

[14]Deutsche Welle. Germanys students fare worse than ever in PISA school tests[EB/OL]. (2023-12-05) [2023-12-16]. https://www.dw.com/en/germanys-students-fare-worse-than-ever-in-pisa-school-tests/a-67638952.

[15]DE MEESTER J, BOEVE-DE PAUW J, BUYSE M P, et al.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STEM education: the case of STEM@school[J]. European review, 2020, 28(1): 135-157.

[16]IGLESIAS M, FAURY M, IULIANI E, et al. European STEM schools report: key elements and criteria[R]. Brussels: European Schoolnet, 2018.

[17]FONT R R, ROIG A A, CASULLERAS 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STEM-related school-industry partnerships: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C]//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for evidence-based teaching and coherence in learning. Nicosia: Europe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2013.

[18]European Commission. Commission presents new European innovation agenda to spearhead the new innovation wave[EB/OL]. (2022-07-05)[2023-12-16].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4273.

[19]HENRY K R, VIRK R K, DEMARCHI L, et al. A call to diversify the lingua franca of academic STEM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science policy & governance, 2021, 18(3): 1-8.

[20]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Mit MINT in die zukunft! Der MINT-aktionsplan des BMBF[EB/OL]. (2022-05-31)[2023-12-16]. https://www.bmbf.de/bmbf/shareddocs/downloads/files/mint-aktionsplan-2.pdf?__blob=publicationFile&v=1.

[2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Government of Ireland. STEM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lan to 2026[EB/OL]. (2023-02-27) [2023-12-16]. https://www.gov.ie/en/policy-information/4d40d5-stem-education-policy/#stem-education-policy-plan-to-2026.

[22]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Finland. Finnish national STEM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EB/OL]. (2023-05-16) [2023-12-16]. https://julkaisut.valtioneuvosto.fi/bitstream/handle/10024/164953/OKM_2023_22.pdf?sequence=1&isAllowed=y.

[23][24]MILANOVIC I, QUARTA B, PARTYGA M. et al. 12 Years of Scientix and more to come[R]. Brussels: European Schoolnet, 2023.

[25]IGLESIAS M, FAURY M, IULIANI E, et al. European STEM schools report: key elements and criteria[R]. Brussels: European Schoolnet, 2018.

[26]STEM Alliance, DELL Technologies. STEM Alliance-Dell policy hack on education challenges in Europe[EB/OL]. (2021-05-20)[2023-12-20]. http://www.stemalliance.eu/documents/99712/5963385/STEM_Alliance_Dell_PolicyHack_Report_May+ 2021.pdf.

[27]TASIOPOULOU E, GORI J N, GRAND-MEYER E, et al. European integrated STEM teaching framework[R]. Brussels: European Schoolnet, 2022.

[28]IGLESIAS M, DEBRY M, PAP A, et al. Development a successful teacher placement scheme[R]. Brussels: European Schoolnet, 2018.

[29]SCIMECA S, DUMITRU P, DURANDO M, et al. European Schoolnet: enabling school network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44(4): 475-492.

[30]KACOWICZ A M. Regional governance and global governance: links and explanations[J]. Global governance, 2018, 24(1): 61-79.

A Strategic Study of the Involvement of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Governance of STEM Education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European Schoolnet

WANG Jun? RUAN Jingji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major European countr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EM education, many systemic factors still limit the ability of a single countr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dditionally, the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remains a 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reg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systemic problems, the European Schoolnet has developed a “one body, two wings” governance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trategy,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 governments and industry. It ha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by building educational communities for schools, widening educational outreach channels, suppor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organizing cross-border exchange activities. In relation to the government, it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rategic policies and regulates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education. Towards the industry, it dynamically integrates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eeds of industry and develops a platform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By examining the functions and roles of the European Schoolnet in the governance of STEM education, it is possible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education governance.

Keywords: European Schoolnet; STEM education;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gional education governance; Global education governance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王亭亭

猜你喜歡
STEM教育
STEM教育國內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綜述
STEM教育理念下通用技術項目教學實踐初探
江蘇如皋市如城小學
創新與融合:STEM教育、創客教育、創客課程的再思考
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帶著STEM的夢想飄向遠方
體現STEM教育特征的中職Flash實訓教學設計
中小學STEM教育本土化策略探討
STEM教育中心:美國STEM教育新發展
例析“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