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語文課程德育開展路徑研究

2024-03-29 07:53
關鍵詞:語文課程立德德育

王 艷

(灌南縣長江路小學,江蘇 連云港 223500)

基于立德樹人視角開展德育教育,需要語文教師把德育教育融合到語文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將德育目標有效納入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體系當中。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正確的德育教育滲透與開展原則,做到循序漸進、以生為本和互動合作,并通過多種教學技術手段和實踐形式營造出良好的德育情境和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語文課堂上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準,奠定語文課程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良好基礎。

一、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開展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小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需要經歷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小學語文課程德育活動的開展,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畢業前,應當在整體上制定德育目標和實施方案,然后分解到每個學期、每堂語文課上,避免急于求成,也要避免過于主觀和隨意,只有將德育常態化、系統化,并增強德育與常規教學的融合,才能避免舍本逐末、機械灌輸,在語文課堂內外實現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以生為本原則

小學生年齡較小,可塑性強,對新鮮事物和新的教育內容比較感興趣,但同時也容易受到個人興趣和情感的干擾,影響學習效果。所以語文教師在制訂德育教育方案時,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偏好、德育素質現狀,然后制訂富有針對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樣才能確保語文課程德育目標的有效滲透和落實。

(三)互動合作原則

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效的德育活動,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灌輸,也不是讓學生單打獨斗,語文教師應當在互動合作原則的指導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育的互動與合作中來,營造出德育的集體性氛圍,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互幫互助及共同成長。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容,創設多個德育主題,創編集體性的互動教育項目,讓學生互動合作,以此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德育素質。

(四)全面發展原則

顯而易見,立德樹人視域下德育的初衷旨在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均衡發展,這也屬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對此,在選擇和應用小學語文的德育開展路徑時應堅持全能僅關注學生在識字、閱讀、寫作等某個能力或某個環節的發展,還要結合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兼顧學生在思想品德、人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實現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德育的開展策略和路徑時,一定要有系統性思維和整體意識,注重教學方式和路徑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二、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一)積極創設多元化的德育情境

細心的語文教師會發現,在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語文教師只要有意識地進行發掘和整理,就可以實現語文課程教學與德育的有機融合。但是僅僅發掘和整理德育元素還遠遠不夠,語文教師還須結合小學生的學齡特征,積極創設多元化的德育情境,讓德育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和富有吸引力,這樣小學生才會樂于參與其中。對此,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德育的思路,摒棄宣講式或說教式等落后模式,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教學內容創設針對性的德育情境,讓學生可以在德育活動中收獲豐富的情感與認知體驗,獲得精神上、情感上的共鳴,順利實現語文的德育目標。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落花生》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既可以滲透與“種花生”相關的勞動教育方面的內容,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中的德育元素,通過短視頻、圖片等對教材內容進行形象化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感受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優秀品格,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社會價值觀,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開展德育

小學語文課程教書育人的過程,主要是在語文課堂上實現的,想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德育,必須利用課堂教學這一環節。由于課堂授課時間和空間相對有限,語文教師完全脫離教材內容開展德育也不太現實,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進行德育滲透,這樣既可以保證語文課程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又可以兼顧語文德育目標的實現,提高德育滲透的頻率和深度。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環節滲透德育。小學生的閱讀素材類型多樣,有很多蘊含德育元素的素材,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素材中生字、生詞、句型等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誦讀,與作者進行精神上、情感上的互動交流,進而提升自身德育素養。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將德育目標融入讀寫結合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認真研讀閱讀素材之后,將自己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和德育收獲通過文字進行表達,寫成讀后感、閱讀筆記等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常都會融入個人的情感反思,體現出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等。最后,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在閱讀學習、讀寫結合學習過程中的德育素質評價,要及時表揚學生表現好的地方,對于暴露出的德育問題,要進行正確的糾錯和引導,避免不當的批評指正,堅持以激勵為主,讓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學習態度及思想道德情感等。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慈母情深》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在誦讀和讀寫結合環節導入德育內容是非常便利的,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感情閱讀或背誦課文,并從思想上、情感上嘗試理解母愛之情;另一方面可以將教學內容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寫作描述一下自己的母親,描繪母親在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理解母親的關愛,表達對母親的情感,進而樹立起感恩母親、孝敬母親等積極情感。語文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成果開展針對性的評價,可以在同學之間傳閱好的范文,對于不足的地方可以開展個性化指導,這樣讓學生在相互對比和借鑒反思中感知母愛的溫暖和偉大,有效培養個人的德育素質。

(三)組織開展專門的德育實踐活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有時不夠形象和生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會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德育活動不能完全局限于語文課堂的知識傳授環節,還應當結合立德樹人的要求和德育的開展目標,針對性組織開展多種主題的德育實踐活動,這樣可以更好保障小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參與度,又能對學生的德育素質現狀進行全面觀察,制訂更加有效的德育和引導方案。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內容來創設德育實踐教育主題,讓學生將課堂上的學習與自己的生活實踐進行有效對接,并在實踐中開展廣泛的交流與互動,在德育實踐中實現德育素質的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語文教師也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創設相關的德育實踐主題,這樣可以保障小學語文德育活動開展的廣度和深度,更加高效實現德育效果。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守株待兔》的寓言教學中,語文教師既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導入與該寓言故事相關的生活經歷或故事片段,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創編情景劇或講故事比賽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增強主動性,積極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切忌一勞永逸和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這樣既能實現德育的預期目標,又能有效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可謂一舉多得。

(四)借助情感教育手段強化德育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可以形象地說,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從行為和習慣開始的,而行為和習慣中又滲透著兒童對于所見所聞事物的深刻情感和個人態度?!睆闹胁浑y看出,德育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情感教育手段,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正處于關鍵性的思想價值觀培養階段,且學生的個性差異比較大,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在德育素養上存在欠缺,機械性的灌輸教育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在開展德育教育滲透時,語文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感狀態,多給予學生情感上的關懷和幫助,對學生充分尊重、充分關注,這樣在學生面前語文教師才能更好發揮德育示范和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增強主動性,在情感上收獲更加豐富的學習與實踐體驗,進而完善自身的德育素養。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父愛之舟》一文中,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從夢境開始,引入對往事的回憶,很多細微之處都體現著作者真切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帶給學生很多感觸。這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父愛”這一情感教育主題,引導學生回憶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從情感角度嘗試解讀父親、感知父愛,看自己以前對父親是否存在片面的認識或誤解,及時反思自己與父親相處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收獲,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給父親錄一段短視頻、寫一封信件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情感,也可以制定幫父親干家務的實踐性任務,進而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健全和完善。

(五)注重傳統文化和民族情懷的宣傳教育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經典篇章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當中,也會大量出現在小學生的課外讀物當中,與之相關的德育內容也具有豐富的價值內涵,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擁有更加廣闊的德育視角,要有意識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掘德育素材,強化學生民族情懷的宣傳教育,這會有效促進對學生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助力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紙的發明》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文章中有很多描述性的語句,如造紙術的發明價值、技術細節等內容,看似輕描淡寫卻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智慧,其產生的歷史影響及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所做出的貢獻都是巨大的,這時語文教師要積極導入傳統文化、民族情感、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產生報效祖國、奉獻社會的積極情感,不斷完善自身的德育素質,這樣最終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結束語

總之,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需要把德育工作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在課堂內外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滲透與開展路徑,這樣才能實現語文德育的常態化、科學化。同時,語文教師要增強德育滲透意識,提高德育開展能力,在制訂語文教學方案時,堅持立德為先,強化學生語文學科素養與德育素養的協同化培育,積極開創語文課程德育的新局面。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立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嚴以修身”先立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