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2024-03-29 07:53貫曉英
關鍵詞:德育科學小學生

貫曉英

(農安縣龍王鄉中心小學,吉林 長春 130218)

德育是當前小學教學階段的重點關注內容之一,小學科學課程與德育之間有著十分廣泛的聯系,小學科學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有效利用好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充分引導小學生通過科學學習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理念,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和思想行為習慣。教師須借助科學有效的手段,讓小學生在掌握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使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養成優秀的品格,實現自身的健康和全面成長。小學科學課程在小學生自我成長、德育養成和綜合素質提升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小學科學中的德育資源

(一)求真務實的科學探索精神

科學課程以科學知識素材為載體,充分揭示其中存在的客觀規律,從而幫助學生認識事物、尊重世界發展的客觀規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材第二單元《電路》中第2 課《點亮小燈泡》這一節的課程中,主要講述了簡單電路的組成及如何讓燈泡發光。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結合實踐操作,讓小學生自行組裝電路,在感受到自己組裝的燈泡發光的過程中,小學生能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對本課的科學知識進行講解時,重點要讓學生對電路的基本結構有所認知,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愛迪生的故事融入課堂教學中:愛迪生為了探索燈泡的材料,在實驗室中開展了無數次的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并沒有熄滅愛迪生進行科學探索的熱情,他憑借頑強的毅力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最終找到了最為合適的燈泡材料。鼓勵小學生在進行科學學習時要學習愛迪生的科學探究精神,養成正確的認知理念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科學素材的挖掘進行德育滲透,借助科學案例為載體彰顯德育的內涵,就能對現有的小學科學課堂進行生動賦能,同時對小學生學習視野的開闊和科學素養的提升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深刻領悟愛國主義情懷

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讓小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培養自身的愛國情懷。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運動與力”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可以為學生介紹牛頓這一偉大科學家的事跡。而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中國有沒有什么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為科學的發展和我國的發展做出了什么積極的貢獻?此時,學生就會思考,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遙遙領先世界,近代如鄧稼先和錢學森等科學巨匠,也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對這些科學家事跡的學習,學生能樹立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這對其今后的健康茁壯成長大有裨益。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路徑

(一)在動手操作中融入德育,啟發探究精神

小學生能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掌握認識事物本質的思想方法。小學生可在教師的幫助下借助辯證化的思維模式獲得掌握問題分析方法的突破口,從而實現對自身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認知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聲音”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實踐探索任務,通過實踐探究嘗試分析“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兩個課題。在課程教學前,教師為學生準備了梳子、紙杯、塑料杯子、尼龍線及水箱等多個實驗材料。實驗過程中,學生用手撥弄梳子,發現撥動的頻率和快慢對聲音的大小和尖銳程度有著較大的影響;同時,通過杯子聽到聲音和在空氣中聽到聲音的速度也明顯不同。由此學生能嘗試得出結論,聲音是通過物體振動產生的,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傳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能通過動手操作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德育興趣,啟發了學生的探究精神,這也是德育在科學課堂中滲透的目標所在。

(二)在實驗過程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節儉習慣

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在實驗過程中容易浪費一些原材料。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時必須注重培養其勤儉節約的意識和習慣,最大限度避免實驗素材的浪費。例如,在帶領學生進行“運動與力”這一章節的學習時,需要動手制作一個小車。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好實驗器材,避免其出現磕碰或損壞的情況。而在學生對小車進行組裝時,教師也要做好巡護工作,對不同小組和不同學生的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進行規范指導,同時對于那些表現較好的學生也要進行積極鼓勵。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對實驗器材和材料進行整理,將不同的實驗器具放置到合適的位置。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引導學生有效養成規范操作和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三)在科學任務中滲透德育,發展學生的優良品質

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掘科學知識這一載體的作用,借助實驗探究與合作教學等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能力等優良品質。教師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教學環節中,要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和科學研究創造優良的環境,構建和諧公平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以自由的情緒開展合作學習;第二,開展合作學習前,對班里的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應執行同組異質性、組外同質性的標準,分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確保分組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第三,在小組學習時,教師要及時觀察各小組的探究學習狀況,及時予以具體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加強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充分運用不同層級學生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在帶領學生學習蘇教版四年上冊科學教材中第三單元《常見的力》這一章節第11 課《浮力》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對浮力進行測量,了解浮力的大小變化情況,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其在水中的浮力情況。由于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他們在進行實驗時可能會出現爭搶實驗器材的情況。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讓小組長帶領本組成員按照既定的規劃開展實驗。在這種有序的實驗過程中,小學生的分工明確,一些學生負責實驗材料的整理,一些學生負責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還有一些學生則負責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同時,在得到實驗結果后,小組內的成員要共同對結果進行分析,并對分工協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展開一定分析。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研究和科學探索,積極回答學生在實驗探索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疑問,合理恰當地參與到學生的實驗合作探究過程中。這對于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今后的全面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材中,除了必要的科學知識內容外,還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廣大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除了要引導小學生掌握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增加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外,還須對課文中的德育資源和德育素材進行有效挖掘,實現德育在科學課堂中的有效滲透,培養小學生的德育素養和科學探究精神,從而全面助力小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養成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歡
德育科學小學生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學生
科學拔牙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