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方法

2024-03-29 19:58福建省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游海英
天津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藺相如語文課程核心

■福建省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游海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及文化育人導向?!睂Υ?,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準確理解語文核心素養內涵,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清晰、明確地體現教學目標的育人立意,利用適宜的語文教學活動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運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適合個人成長需要與社會發展的價值觀。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了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內涵,將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劃分為四個維度,分別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首先,語文課程的本質是語言學習,而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必備的基本能力,語音、漢字、語法、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等屬于語言學習的核心內容,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所積累的語言知識、形成的良好語感和語言經驗,便是其語言運用素養的主要體現。教學過程需要以日常聽說讀寫活動為基礎,經過系統的語文教學幫助學生夯實語言基礎,培養良好語感,增加語言經驗,形成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其次,語言是個體思維的外化表現,語言發展過程同樣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語言與思維相輔相成。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通過聯想與想象、分析與歸納等認知活動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促進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培養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敢于創新的素質。

再次,語言文字與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審美對象,學生需要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文學作品,從中獲取審美經驗,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這便是審美創造素養的具體內涵。語文課程要將語言學習與運用過程作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充分凸顯語文課程的審美價值。

最后,語言文字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生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也是其文化積淀與發展的過程。語文課程要借助一系列教學活動引領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形成自豪感與自信心,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化視野與文化底蘊。

綜上所述,教師要全面認識語文課程的特征,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把握四個維度整體交融的特點,設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并有效落實。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價值體現

(一)彰顯語文課程育人價值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集中反映在核心素養中,從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維度綜合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核心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從面向學生、發展學生的立場出發,以核心素養目標為導向,以語言文字學習與運用為基礎,將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與文化自信素養培養融為一體,使其相互滲透、相互作用,轉變以往的知識與技能培養模式,優化語文課堂樣態,有助于彰顯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教師要依據語文課程特征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在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導向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將語言學習與思維、審美、文化等要素聯系起來,賦予語言活動更豐富的內涵,利用適宜的教學活動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與文化自信,讓學生經過長期且系統的語文學習逐步具備良好的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實踐策略

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落實,應以系統的教學活動為依托,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與學的共同作用下高效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筆者以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將相和》為例,詳細闡述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確立核心素養導向地位

教學理念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教師的教學理念影響著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效果?;谡n程改革的新形勢,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宏觀理念,順應當前課程改革趨勢,認清傳統教學理念的局限性,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主動完成教學理念的更新與完善,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導。教師應堅持育人為本的準則,理解學生發展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擺脫過去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全面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以升華語文課程育人價值。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教學目標應從原本的三維目標轉變為核心素養目標,從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四個維度入手,確立核心素養目標的導向地位,針對性地設計語文教學活動,確保整體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果。在設計目標時,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學生學情、核心素養內涵等,以語言聽說讀寫教學為根本,突出對學生思維品質、審美能力與文化意識的引導,使核心素養目標更具有導向性。

例如,在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將相和》教學中,本文根據《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以秦、趙兩國之間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這一主要人物及其活動為線索,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呈現了廉頗(將)與藺相如(相)之間從不和到和的過程,高度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權及國家利益至上的高貴品質,同時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優良品質。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對有趣的故事比較感興趣,因此,課堂上教師通過課文閱讀、問題探究、情景表演等環節,逐步推進教學進度,突破教學重難點,將本課核心素養目標設定為:

1.文化自信: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閱讀名著的意識,了解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充分開闊文化視野。

2.語言運用:結合上下文語境和已有經驗,掌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知識,理解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3.思維能力:通過抓關鍵詞、快速默讀等方法提高閱讀速度,借助問題情境思考和探究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明確人物形象。

4.審美創造:通過閱讀和情景表演來體會人物形象,感知藺相如和廉頗表現出來的美好品質,從中受到啟發。

(二)重視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語言運用素養是其他素養培養的基礎,教師要立足聽說讀寫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與運用機會,使其在語言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語用能力。閱讀是學生認識和理解語言文字和文學作品的過程,無疑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素養的重要機會。為此,教師不僅要重視閱讀教學,還要注意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優化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突出教師教的作用和學生學的作用,讓學生會讀、善讀、樂讀,提高閱讀效率的同時,加深對語言文字的認識,掌握閱讀策略、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等基本知識,準確理解文本結構脈絡,把握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以此來增強語感、豐富經驗。此外,教師要給予學生語言輸出的機會,指導他們進行口頭表達或書面表達,通過讀寫結合構建一個完整的語言輸入與輸出流程,順利進行語言建構與運用,落實語言目標和思維目標。

例如,在《將相和》教學中,閱讀過程設置三個環節,一是理清字詞知識;二是梳理文章脈絡;三是分析人物形象。第一個環節從課前預習延伸到課堂學習,要求學生課前自讀課文,課堂朗讀課文,結合注釋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聯系上下文交流“無價之寶、怒發沖冠、允諾、抵御、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掃清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第二環節指導學生借助學習提示進行計時閱讀,運用連詞成句的閱讀方法梳理課文主要內容,簡單概括三個故事。第三個環節組織學生精讀課文,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穿插合作探究、交流、賞析活動,分析課文語言與人物形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語言知識和閱讀策略,感受語言文字和人物性格特征,不僅完成了課文閱讀理解,而且積累了語言知識,豐富了語言經驗。

(三)指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語言與思維是相輔相成的,倘若教師將語文教學定位在淺顯層面,對文本內涵和情感的挖掘不深入,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局限學生思維。為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讓學生在問題或任務驅動下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經歷思考、分析、歸納、質疑等學習活動,加上必要的想象與聯想,由淺及深地理解文本內容,從淺層的語言文字過渡到深層的情感內涵,進而掌握文本核心,彰顯個體思維活力。同時,教師要善于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通過建立合作互助關系增強教學成效,讓學生集思廣益、互相啟迪,激活潛在思維,在共同探究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將相和》教學中,針對“負荊請罪”的故事分析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采取問題探究方法啟迪學生思維,使其從課文中抓住關鍵信息,準確剖析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形象。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合作朗讀課文,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廉頗與藺相如兩個人為什么失和?從藺相如的話里你發現了什么?他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如何看待藺相如與廉頗?”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完整閱讀“負荊請罪”的故事,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與結果,通過合作交流對課文內容抽絲剝繭,根據廉頗與藺相如的語言和行為分析二人的人物形象。在此期間,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從整體到細節的活動過程,經過分析、歸納逐步理清故事內涵,感知藺相如與廉頗二人的美好品質,同步落實了語言目標、思維目標與審美目標。

(四)組織鑒賞評述,培養學生審美創造素養

語言文字與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元素,學生一般通過感受、欣賞與評述來認識美、理解美,把握語言文字與文學作品對美的不同呈現,并借助合適的方法來表現美、創造美,為語文課堂增添美的色彩,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教師要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審美元素,為學生創設適宜的體驗與感知環境,引導學生領略文本中的語言美、情感美及意境美,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與心靈。此外,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表達或實踐行為來表現美、創造美,延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其自主創造、積極表現,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中獲取審美經驗,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將相和》教學中,為了落實核心素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可以設計“精讀趣演”活動。首先,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澠池之會”的故事,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并討論關于藺相如的行為語言,利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其次,組織學生分角色表演“澠池之會”故事情節,利用多媒體搭建故事情境,鼓勵學生創意表演,體現藺相如勇敢機智、隨機應變、足智多謀的性格,在課堂上營造活躍的氛圍。這一活動為學生精準感知與自主創造提供了空間,讓學生在欣賞藺相如的美好品質時融入自身情感元素,基于對故事和人物的理解進行創造性表演,深化對其心靈與行為的影響,充分落實核心素養目標。

(五)強化理解感悟,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語文課程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同樣承載著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學習和文學作品理解之外,還要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從宏觀層面看待語文知識,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開闊自身文化視野,增強文化傳承意識。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利用課前預習指導學生通過書籍或網絡渠道搜集背景資料,整合創作背景、作者經歷、作品簡介與其他資源,以此為課堂學習提供支持,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同時,利用課后時間組織學生拓展閱讀或主題實踐,滲透相應的文化元素,促使學生真實體驗和感悟,理解中華文化的不同表現形式,增進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熱愛中華文化并做好文化傳承。

例如,在《將相和》教學中,課前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搜集與《史記》、司馬遷、廉頗、藺相如相關的資料,了解相應的歷史知識與文學常識,梳理課文背景,結合背景資料閱讀課文。課后,教師建議學生自主閱讀歷史故事“刎頸之交”,對課文進行適當拓展,做好閱讀策略的遷移運用。這一設計不僅為課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學生基于豐富的資料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積累大量的歷史人文知識,進而增強文化認同感,落實核心素養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目標是小學語文課程高效開展的基本導向,教師要基于目標導向優化教學活動,轉變教學理念,注意教學方法的適宜性,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教學策略,根據學生學情做好課程教學設計,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以及文化自信。

猜你喜歡
藺相如語文課程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將相和
不計個人恩怨
—— 藺相如
負荊請罪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負荊請罪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