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

2024-03-29 19:58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賴店中心小學彭麗生
天津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資源傳統音樂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賴店中心小學 彭麗生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要堅持以美育人,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線,引導學生參與各類藝術活動。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包括文化理解,是指對特定文化情境中藝術作品人文內涵的感悟、領會與闡釋的能力。文化強國建設背景下,教師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引領學生感悟音樂藝術,欣賞音樂作品,領會音樂的重要價值,認識音樂與文化間的相互關系。教師根據音樂課程的主題背景深入挖掘課內外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引領學生傳承并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價值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能夠豐富音樂教學資源。傳統文化相關的音樂包括宮廷、文化、宗教和民間音樂,其中以民間音樂最為豐富,折射出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

教師挖掘音樂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源,在音樂課程中組織各類活動,講解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在演出等活動中感受音樂傳統文化,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從而更好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準備不充分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準備不夠充分。音樂相關的傳統文化涉及多個方面,如傳統民族歌曲中的文化背景、傳統樂器、樂曲等,一些教師對此不了解、不重視,導致準備不足。

(二)文化活動不夠豐富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教師應當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但是由于教師準備不充分,對活動的開展不夠重視,以及活動策劃與組織能力不佳,導致文化活動不夠豐富,只能局限于一些有限的活動,無法引領學生探究文化內涵。

(三)課后評價不夠綜合

評價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實施科學評價,可以發揮診斷、激勵與引導的作用。然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評價通常限于結果,缺乏過程評價,無法針對學生的總體表現進行全方位評價。

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基于課程主題內容挖掘傳統文化資源

基于新課標中文化理解素養的內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文化相關教育,教師應當基于課程主題內容深入挖掘與之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源,將這些資源進行整理與重新組合,設計豐富的教案、課件、微視頻等??梢岳霉ぞ邥蚧ヂ摼W搜索資源,在智慧平臺上獲取教學資源,提前將資源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教師在課前進行全方位的備課,可以更好地為課程教學打好基礎,便于課堂上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

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游子吟》教學中,這首歌曲是根據唐代詩人孟郊的同名詩創作的,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如孝親敬老與知恩圖報的觀念,是非常好的德育資源,使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可以挖掘詩歌的寫作背景、詩人履歷、孝道等方面的文化資源,準備詩歌朗誦、歌曲音頻、相關圖畫與動畫等,將這些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蘊含孝親敬老元素的課件。另外,教師可以推送關于孝文化的資源,引導學生回顧這首古詩,閱讀關于孝文化的知識,聯系生活想一想父母是怎樣照顧自己的,自己應該怎樣做,根據學生課前預習情況進行初步反饋,教導學生要關心父母、孝敬父母,盡己所能為父母分擔家務,好好學習,回報父母。

(二)創設文化導入情境,激發學生認知興趣

基于新課標中的課程理念,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音樂感知與情感體驗,因此需要創設生動有趣的課程情境,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思考、交流與探討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提前準備的音樂相關文化資源,借助多媒體工具與智慧平臺,在課堂上創設生動的文化導入情境,呈現圖文并茂的課件,播放生動有趣的視頻,展現3D 模擬動畫,有條件的還可以借助VR 設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牧童短笛》聽賞教學中,教師根據本課主題與圖文內容,要提前準備與短笛相關的圖文知識,如清代袁枚創作的詩歌《所見》、近代畫家李可染創作的國畫《牧童悠笛》等。首先,引入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背景樂播放悠揚的笛聲,畫面展示國畫“牧童悠笛”,以此營造蘊含傳統文化的課堂氛圍。其次,教師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牧童是怎樣吹笛子的?笛聲的特點是什么?笛子是中國傳統樂器嗎?”以此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價,再提出與本課鋼琴獨奏相關的問題,如“如何用鋼琴模仿笛聲呢?”以此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本課的學習與探究,聽賞鋼琴獨奏。

(三)展現歌曲文化背景,付諸感情學習演唱

很多歌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其中一些歌曲與傳統文化相關。在新課標視域下,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音樂教學,需要根據課程主題與主要內容明確其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在生活中、網絡上挖掘與之有關的傳統文化資源,在課堂上展現歌曲文化背景,讓學生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引領學生演唱,可以促使學生付諸感情學習演唱,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演唱效果,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形成文化理解素養。

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春曉》演唱教學中,本課是一首改編自唐詩《春曉》的歌曲,重點是八分休止符的運用、附點節奏的演唱,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體會不同速度對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產生的作用。教師要挖掘其中傳統的文化元素,培養學生熱愛古詩、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首先,教師要提前準備古詩文化資料,在課堂上一一展示。比如,引入猜謎游戲:三人日日去澆水;殘冬已盡天剛亮。通過謎底“春曉”引入本課。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現微風、細雨、草木萌發、迎春花開、燕子歸來等自然景物,并提出問題:“這些美景是在什么季節?”再次,教師講述唐詩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唐代詩人孟浩然僅用了20 個漢字就生動描繪了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師播放童聲合唱,指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并示范演唱和逐句教唱,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四)組織音樂聽賞活動,結合文化進行欣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還需要深入挖掘與音樂相關的文化資源,包括實物、圖文與視頻等數字資源。課堂上,教師要根據課程主題組織音樂聽賞活動,展示古典樂器,播放傳統樂曲,展現相應的畫面,營造傳統的文化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地聆聽、欣賞,進行交流。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講解,突出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彩云追月》聽賞教學中,本課的主題是民樂合奏,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聽賞歌曲感受其中的意境,感受民族音樂的豐富表現力與意蘊之美;熟悉音樂主題,積極參與主題表演活動;掌握民樂相關知識。

首先,教師播放這首民樂合奏樂曲,要求學生認真聆聽,說說自己都聽到了哪些傳統樂器的聲音,并分析這些樂器的聲響特點。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講解,這首樂曲采用了五聲音階寫成,具有簡單、質樸、線條流暢、抒情優美的特點,主要運用了笛、簫、琵琶、二胡、中胡、揚琴、古箏等樂器演奏。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聆聽,試著欣賞,之后進行解答,如第一段中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張弛有度,在平和中凸顯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吊鈸等敲擊聲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平添神秘之感,表現出傳統音樂的意境之美。

(五)開展文化主題活動,認識傳統樂器與樂曲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傳統樂曲相對較少,但是包含一些認識傳統樂器的相關課程,給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帶來了阻礙。在新課標視域下,教師要廣泛搜集課內外的傳統文化資源,設計適合小學生認知的音樂相關文化資源,在課堂上運用圖文、視頻、實物等資源進行呈現,創設傳統文化相關情境,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傳統樂器與樂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

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的認知樂器主題之古箏教學中,本課引入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古箏獨奏,作為一首陜西民歌,首先,教師可以先介紹這首民歌的來源,以及在歷史中的地位,引導學生隨著音樂哼唱,認真聽賞,感受音樂主題表現的情境。其次,教師重點講解傳統樂器——古箏,讓學生明確這是彈撥弦鳴樂器,是漢族古老的民族樂器,起源于戰國時代,已有2500 余年的歷史。最后,教師可以引入一些代表曲目,如《漢宮秋月》《梅花三弄》《漁舟唱晚》等,讓學生明確其音色特征,感受古箏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對傳統音樂的喜愛之情。

(六)實施文化表演活動,指導學生律動表演

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優秀代表,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挖掘豐富多樣的民族音樂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組織文化表演活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律動表演。同時,教師要講述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

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掀起你的蓋頭來》演唱教學中,這是一首維吾爾族民歌,是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根據甘肅河西走廊采集的維吾爾族民歌《亞里亞》改編而成?;谶@一文化背景,首先,教師可以引入歷史文化相關內容,講述關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西域都護府等相關知識,展現美麗的山丹軍馬場、壯美的天山、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等景觀,培養學生對西北、對新疆的熱愛之情。其次,教師播放歌曲視頻,教授學生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在學會本首歌曲演唱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邊唱邊跳,展現優美的舞姿,可以兩人合作參與這一表演活動。類似的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新疆民歌的魅力,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七)總覽學生表現情況,實施多元綜合評價

新課標還提出:體現藝術學習特點,優化評價機制。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提升傳統文化融入效果,教師需要根據音樂學習的實踐性、體驗性、創造性等特點,將更多要素融入評價中,構建教、學、評一體化的評價模式。同時,教師要總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從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融合定量與定性評價、過程與結果評價、多元主體評價等方式,實施多元評價,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

例如,教師要注重觀察以及記錄學生學習的總體情況,結合傳統文化融入音樂教學目標,對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堂活動等的具體表現情況進行全方位評價。首先,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與相互評價,更好地發揮小組評價的作用;其次,根據多元要素,從過程和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教師應實施鼓勵為主的評價,根據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如有的學生說錯了笛子和簫的聲音特點,就需要借助音視頻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激勵學生,引領學生積極地學習傳統文化。

(八)推送傳統文化資源,輔助學生課后自學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教材中的相關資源有限,因此教師需要挖掘更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課程教學之后,為了更好地豐富傳統文化教學,增加學生相關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形成文化理解核心素養,教師應當借助智慧平臺推送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圖文與視頻的方式呈現,可以有效輔助學生課后自學,更好地達成文化育人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可以挖掘民族民間音樂的相關資源,包括傳統民歌、歌舞、說唱、戲曲、器樂等,融入有關體裁、形式、風格等方面的知識,引入一些代表性的民族樂器樂曲資料。教師制作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料,引入相應的微視頻,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觀看。學生借助這些資源能夠明確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是豐富、不確定、通俗、實用,感受其中的思想內涵,增加傳統文化知識儲備,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音樂傳統文化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根據文化理解的核心素養內涵,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結合課程主題和教學目標引入傳統文化資源,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形成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發揮文化育人的價值,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資源傳統音樂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資源回收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音樂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