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個“關注”,讓美術作業亮起來

2024-04-01 20:55劉敏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以美育人關注作業設計

劉敏

【摘 要】美術作業是美術課程、評價、學習的一部分,是美術課程發揮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體驗美、表現美、創作美的重要體現。如何在“雙減”背景下,體現“減負不減質,提效更增質”的效果?美術作業設計應體現層次性、創意性、開放性、情境化,減輕學生負擔,增強教學實效性,充分發揮學科特有的以美育人的作用,促進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的美術核心素養形成。

【關鍵詞】美術教學 作業設計 以美育人

《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中提及 “創新作業類型方式”時強調: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在“雙減”背景下,小學美術也要減負提質,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與探索的機會,教師要設計既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能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作業,以此落實“雙減”政策,發揮美術學科的育人功能。

一、關注學生差異性,開展分層作業設計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者,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教學要關注學生“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我國傳統教學也提倡“因材施教”??茖W的分層作業設計,可以更好地增強美術教學的時效性,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依據學情做出個別指導,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升,增強自我效能感和培養成長型思維。

結合分層教學策略的要求,體現對個性差異的尊重,作業設計不僅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過程、方法和媒材等進行合理分層,貫穿始終,還要根據不同難度進行分層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常用“彩色作業單”體現作業難度的分層,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均能找到適宜的任務,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例如,在“變戲法的盒子”一課中可以根據教學過程進行作業分層(見表1),每一次分層都有難度的遞增。學生在這樣循序漸進的引導中先進行思維發散再進行思維整合,每一次作業既可以作為獨立部分存在,也可以作為最后作業成果的一部分,既有獨立探究,也有合作探究。

二、關注作品實用性,開展創意性作業設計

美術課程倡導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通過教授學科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關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提高審美情趣,提升生活品質,形成美術核心素養。藝術新課標中針對美術學習任務也提出“藝術要裝點我們的生活”,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設計原理,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設計服務于生活并改善我們的生活”。因此,美術作業的設計要讓學生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例如,教學“剪紙”一課時,筆者在第一課時讓學生進行剪團花的練習,欣賞并了解剪紙符號的寓意,學習基本的陰刻、陽刻的技法,再嘗試剪一個團花。在此基礎上,筆者又拓展了第二課時,讓學生以當年生肖為主題進行剪紙,并將有寓意的剪紙符號應用到生肖中,最后將這張生肖剪紙貼在紅包上進行DIY紅包設計。這樣巧妙的設計將剪紙和紅包結合起來,增強了剪紙的實用性,美化了紅包的外觀,創意十足,學生積極參與這款限量版的紅包制作。

三、關注學生批判性思維,開展開放性作業設計

批判性思維被看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依托。藝術無定論,強調多元化,所以藝術學科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途徑,批判性思維的美術教學課堂,是以開放性的學習氛圍為根基。因此,作業設計也要盡可能開放,貼合學生的興趣點和最近的發展區,引導學生用批判性的思維和眼光去審視學習、反思問題,如此課堂才能共生、共建、共長,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在教學“干干家務活”一課時,筆者將本課設計為單元課程,在第一課時設計的作業是讓學生寫生、臨摹現實中的勞動工具。第二課時筆者和學生共同探討現在使用的勞動工具的利弊,討論現代化的勞動工具是否會替代傳統的勞動工具,思考:什么樣的勞動工具最受歡迎,以及如何才能設計出適合不同人群的勞動工具?在一連串的問題中,學生的思路打開,他們各抒己見,從外觀、功能、實用性、價格、環保、適合人群等方面探討該如何設計勞動工具。學生設計出了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勞動工具草圖,有的學生設計了海綿寶寶、卡通人物造型的洗衣機,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了足球樣式和具有海洋元素的掃地機器人,有的學生設計了具有動物元素的清掃工具、海星樣式的擦窗機器人、多功能吸塵器,還有的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元素應用于設計主題性勞動工具。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也進行了過程性評價,促進同伴之間的學習。在這樣的思維碰撞中,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關注學科融合,開展多樣性作業設計

美術學科提出了“學科融合”的新理念,不同學科、藝術形式的融合,都意味著突破原有思維的局限性。探究文學、語言多門學科的融合,從藝術綜合的角度拓展學科內容,尋找藝術共性的規律,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培養學生藝術綜合能力,這也為高質量的美術作業設計樹立了風向標。

例如,在教學“風”一課時,在前面兩次分層作業后,學生掌握了用變形、錯位的方法表現風。在第三次作業中,筆者設計了三種不同作業,由小組隨機抽取,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作業內容設計了三個情境:情境一是結合本課伊始的情境導入古詩《風》,為該詩配一幅畫;情境二是任選一個季節表現有風的畫面,生動表現出不同大小的風,畫面內容自定,這樣的作業也給予學生較大的發揮空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美術與身邊自然環境的問題;情境三是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童話故事《三只小豬》,圍繞“風來了”進行改編。作業形式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平面作業提供了彩色卡紙用線描表現,本節課上色不是重點,所以這樣的設計也大大減輕了學生當堂課完成作業的壓力;立體作業是用剪貼的方式,先剪出龍卷風,再將情景粘貼上去,學生對這類作業形式也十分感興趣??梢砸詡€人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大大提高了作業的完成效率。這樣的作業設計將美術與自然、古詩、故事融合,可以更富有創意地解決問題,學生呈現的作品不再千篇一律。

五、關注校園文化,開展特色作業設計

在作業設計中,要充分發掘和利用校園資源,這樣既能將美術知識與學生身邊的資源融合起來,也能體現美術與本土資源的聯系,讓他們產生共鳴,提高創造力。

例如,在“送你一個書簽”一課中,筆者以校園的桂花為題材,讓學生通過寫生創作桂花并設計一枚書簽,還將代表學校的卡通吉祥物元素加入書簽中。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在創作書簽時不知道畫什么的難題,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加凸顯作業的質量、主題性和創造性。

此外,作業設計也要貼近學校的校本特色,學校美術校本以陶泥為主題,在“動物裝飾畫”作業設計中,筆者改變以往單純繪畫的方式,讓學生嘗試用陶泥作為媒材來創作,學生運用壓、揉、捏、搓、挖、刻等方法創作。學生在玩中學,在動手實踐中釋放天性,享受美術學習的樂趣。創作的作品以版浮雕的形式呈現,學生很有成就感。

六、關注媒材選擇,開展個性化作業設計

美術作業以視覺呈現為主,因此在設計作業時也要考慮不同媒材呈現的形式和效果。媒材的選擇既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也要便于操作,呈現的效果要豐富。選擇合適的媒材有時候也能降低作業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他們的創造力。

在“裝飾瓶”一課中,筆者讓學生準備自己喜歡的裝飾材料,他們分別帶來了超輕黏土、紙線繩、水粉、火器印章、膠帶紙、貼畫、五谷雜糧等。因為每個學生的喜好和擅長不同,因此筆者根據他們所帶的材料分類進行指導,引導他們探究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可塑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創作,發揮所長,分享材料和新的裝飾方法,高效高質量地完成了作業,通過動手實踐實現不同的藝術創想,增強了環保意識。(部分學生作品如圖1)

美術作業不僅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靜態展示,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批判性、成長型思維的助推器。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不斷探索高效的教學和作業設計,努力踐行新課標標準下美術作業設計的要求,讓作業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深度融合;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支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作業連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并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運用;讓學生結合自己對美的理解進行自由的藝術化表達,讓美術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陳聰.淺談小學美術分層教學的幾點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18).

[2]許美美.“ 雙減 ” 背景下小學美術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以湘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為例 [J].新課程評論,2022(10).

[3]徐郁燕.差異視角下小學美術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 [J] .教育界,2023(8).

猜你喜歡
以美育人關注作業設計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基于以美育人的學校社團文化建設
奧朗德“關注”錦江增持雅高
職業技術學院之音樂教學
美國宗教自由報告“關注”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