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情境創設的高中地理問題式課堂教學研究

2024-04-01 03:44哈爾濱市第十三中學魏丹君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創設情境課堂教學

哈爾濱市第十三中學 魏丹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成為了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 在此背景下,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情境創設來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成為了廣大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情境創設教學法優勢明顯,既能夠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也能加深他們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問題式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究, 并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基于情境創設的問題式課堂教學的內涵

情境創設是將學生引入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在多重思考中挖掘其蘊含的信息要素,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并解決問題。情境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探究欲、挖掘學生在學習上的創造力。 有相關研究表明,有效的情境創設有助于中學地理課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1]。

問題式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問題為中心,教師和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活動的課堂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其特點是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以教師對課堂的控制為前提,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探索為核心,通過問題(或情境)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活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基于情境創設的問題式課堂教學要把握好“學生”這個核心,依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為新課標), 準確把握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從課程目標出發,根據學科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情境創設方案。 基于“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師應將學生放在核心位置, 為學生提供平等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問題式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應合理利用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并通過創設真實情景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情境創設的問題式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學生通過情境創設中的問題,把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把零碎的知識整合起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在課堂上大膽發言,敢于質疑,敢于求異,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基于情境創設的問題式課堂教學的原則

1.創設情境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成為地理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努力創設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在活動體驗中促進發展。 此外,教師還需要不斷豐富和優化問題式課堂教學方式和手段, 不斷創新高中地理問題式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通過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使其主動參與到地理學習中來。

2.創設情境要兼顧學生生活經驗

情境創設的問題式教學需要教師依據學科知識,創設適當的情境和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活動。情境創設的問題應具有學科價值,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對于地理學科知識中較為復雜、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出多個簡單的、基礎的或中等難度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 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地創設情境,兼顧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

3.創設情境要深入挖掘情境素材

情境素材是解決問題的資源,也是問題的載體。 教師需要系統地把情境素材收集起來,以備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深入學習和研究新課標,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挖掘與地理教學相關的情境素材。教師在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時需要以核心素養為指導,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對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

4.創設情境要切實契合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知識建構、能力提升、情感熏陶的過程。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情境創設要與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契合,不能為了創設而創設,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和課標,深入了解學情。 情境的創設既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也要符合中學生實際,不能脫離教材隨意創設。

三、基于情境創設的問題式課堂教學的路徑

1.以“生活”為導向創設情境

地理課堂的情境創設應當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突出地理學科特色,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因此高中地理問題式課堂的情境創設需要多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案例。

以湘教版地理教材(2019 版)必修第二冊第四章第一節“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一課為例。 軌道交通是一種舒適、準時、高運輸能力的運載方式。多種軌道交通運輸方式形成的交通網,能促進城市群內部分工協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執教本節課時,可以結合哈爾濱的實際情況,選擇哈爾濱地鐵軌道交通規劃圖(見圖1)作為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設貫穿始末,來說明交通運輸與城市區域發展之間的關系。

圖1 哈爾濱市軌道交通線路規劃圖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平時搭乘軌道交通的體驗,查閱相關資料,來總結哈爾濱軌道交通規劃與實際經濟發展狀況之間的規律。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積極踴躍發言,探索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大幅提高。 以“生活”為導向的情境創設課堂擺脫了以往單調枯燥的理論式教學,使課堂中有了更多的生活氣息,教學效率更為高效、課堂氣氛更為活躍。

2.以“閱讀”為導向創設情境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內容中,有許多需要背誦記憶的知識點,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尤其是在學習區域地理的時候,學生無法直觀看到各個區域的特征,課堂教學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來做情境創設,幫助學生直觀生動地感受地區特征風貌。

以湘教版地理教材(2019 版)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三節“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點”一課為例:“喀斯特地貌”在十九世紀末由南斯拉夫學者司威治發現,其貌發育多旋回性和地帶性特征,形成了千姿百態、獨具特色的巖溶地貌和巧奪天工的溶洞奇觀, 不僅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藝術品,還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在教學中,可以引入我國的一些其他自然景觀來創設情境,如中國的桂林山水、四川九寨溝、貴州黃果樹、 濟南趵突泉等都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喀斯特地貌特點及成因的學習,注意力明顯提高,對于“尋找喀斯特地貌景觀圖”的課后作業完成度也很高。

3.以“興趣”為導向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以湘教版地理教材(2019 版)必修第二冊第三章第一節“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為例,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我國西北地區近年來干旱少雨、氣溫偏高的現象,通過多媒體展示照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西北地區的氣候情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隨后,教師提問:“我國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多雨、冬季干旱。這種氣候對農業生產有何影響?”引導學生從氣候條件、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三個方面來分析,再提出:“西北地區干旱少雨、氣溫偏高的情況是否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 ”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可知,以興趣為切入點做問題引導式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原理轉化為形象的問題情境,相較于以往的理論灌輸在教學效果的呈現上有明顯優勢。

4.以“實驗”為導向創設情境

許多地區的地理課堂都紛紛在教學中開始進行地理實驗, 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 地理實驗、地理調查[2]。在實驗情境中有效地設計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鞏固理解,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的實驗為例:實驗步驟:每個學生準備好一張寬度相同的平行線的硬紙,先將紙垂直平行線對折,再把紙立在桌面上,凸面朝上,大約與桌面成90°的夾角,讓學生站立,從上垂直往下看,觀察平行線的彎曲凸出方向,并進行規律總結,即等高線向低海拔彎曲突出為山脊。然后再把紙翻過來,凹面朝上,大約與桌面成90°左右的夾角,從上垂直往下看,觀察平行線的彎曲凸出方向,并進行規律總結,即等高線向高海拔彎曲突出為山谷。

學生通過實踐直觀地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也對如何從等高線地形圖區分山谷、山脊的方法增加了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課程的重難點,提升課堂效率。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們踴躍發言,爭先恐后地體驗實驗操作,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 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發展需求進行有效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實現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結合相應的案例來激發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加深地理學科素養在高中地理課堂情境創設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作用。

猜你喜歡
創設情境課堂教學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