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2024-04-02 15:18鞏元鳳
小學閱讀指南·教研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群文新課標文本

鞏元鳳

閱讀是學生汲取知識養料、增長自身見識、提高文學修養的重要途徑?!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但當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些許問題亟待解決,閱讀學習的實效尚顯不足,與新課標所提倡的生本教育、個性教育理念存在些許矛盾。教師需要積極審視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立足守正創新的原則,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開拓新的教法,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以此推進新課標育人理念的堅定落實。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得益于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外在加持,農村小學教育已呈現大好發展的態勢,很多先進教育理念和硬件設施逐步走進農村小學校園,有效縮短了城鄉教育差距。但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依然存在些許不足之處,影響著核心素養在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閱讀教學充分彰顯功效,是目前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頗為關心的課題。教師要想改善現狀需要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存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

大量文獻研究和實踐表明,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以下幾點:首先,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生是課堂閱讀的主體,其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部分農村地區教育發達程度和教育氛圍略顯薄弱,導致很多學生并沒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反映到小學語文閱讀中來體現為不愛學習、不善閱讀,很少積極主動地挖掘文本中蘊含的人文養料,這也是頗令教師頭疼的問題之一。其次,教學方式單調。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受地域因素影響,存在主觀的應試化教育思想,語文閱讀教學仍以單調的講授法為主,知識為本、任務為重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趨于被動狀態,不僅弱化了語文學習本應有的魅力,同時還背離了新課標所提倡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育人理念。最后,閱讀活動創新不足。閱讀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完全依賴于看書讀字,由閱讀可衍生多種語文實踐活動,這些活動能夠進一步滿足學生感性、個性的語文學習需求,是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良好支架。但目前部分教師缺乏守正創新的意識,對于閱讀衍生活動的設計能力有所欠缺,不善捕捉閱讀活動創生著力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散和實踐體驗。

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例談

1. 導入激趣,奠定良好閱讀開端

新知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與文本第一次“會面”的過程,正所謂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會面”過程是否愉快且有新意,直接決定教師能否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集中他們的課堂注意力?;诖?,教師需要改變傳統平鋪直敘的閱讀導入方法,利用多種支架來建構學生與文本會面的橋梁,在教學伊始便抓住學生眼球,以此奠定良好閱讀開端。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一文前,教師基于現實設置導入話題“如果讓你稱量動物園的大象有多重,你能想到哪些辦法?”問題懸疑又有趣,很快便調動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在討論中,教師趁勢引出文本閱讀,讓學生看看古代小朋友如何聰明地稱量大象,這樣無疑可起到良好的導學效果。又如,在教學《觀潮》一文前,教師拋開課本,直接通過多媒體播放激情澎湃的錢塘江大潮錄播視頻,用富有力量和美感的視頻畫面刺激學生感官,隨后再引出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話題討論。在此基礎上,學生對作者筆下的觀潮盛景產生了探究欲望,閱讀積極性亦會大幅提升。新知導入手段多種多樣,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情況開發運用,通過優化文本導入過程,奠定良好的閱讀學習開端。

2. 小組合作,強化學生閱讀互動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需改變傳統“填鴨”灌輸的固化模式,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突出其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于互動碰撞中生出智慧火花。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變主導為引導,善于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通過合理分組與任務驅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深度。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文時,首先,教師基于對學生語文學情的長期分析,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對學生進行合理分配,推薦并培訓好組長,以安排組內分工,監督組員學習。然后,教師布置小組探究任務,如朗讀任務:初讀課文,閱讀掃障,自主認識并解釋本文出現的生字生詞,把文章讀通順,教師隨機點名讓學生朗讀;思考任務:文章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剩下的自然段寫了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成篇的?寫作任務: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的句子,討論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嘗試換一種植物進行仿寫。在各種學習任務驅動下,學生不僅迸發更高的閱讀熱情,而且相互之間還可以交流取經,這有利于引領他們走向深度閱讀。

3. 拓展材料,引導學生群文閱讀

新課標著重強調要加強多種閱讀方式的指導,傳授學生速讀、精讀、必讀等各種閱讀方法,培養其良好的閱讀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群文閱讀以明確的主題為導向,篩選優質材料彌補教材資源的單調與不足,在群文材料的對比研究中拓寬學生視野,發展其思維,提高其閱讀量,激發其對課外閱讀的向往。群文材料在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應加以善用。例如,在教學《牛郎織女》系列課文后,教師首先提煉文本主題立意,從“愛情的追求與強權的抗爭”這一角度著手,篩選《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等民間故事小說組成群文材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群文探究,遷移從《牛郎織女》中學到的語文知識技能,對三篇文章進行分析,深入了解文本特點,挖掘文本思想,生成閱讀報告。然后,各組派代表闡述報告內容,師生共同評價,對于不同意見,小組之間可以進行課堂思辨,在競爭與碰撞中,拓展學生思維,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4. 豐富活動,升華學生閱讀體驗

閱讀是一場思維的“舞蹈”,閱讀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固化的形式中,在學生對文本表象知識形成一定理解后,教師可以另辟蹊徑,以閱讀為軸心衍生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遷移學生思維技能的同時,以活動為支架,反向促進其對文本形成二次理解,以達到深度教學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文章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展現了藺相如冷靜機智、廉頗知錯能改、趙王知人善用等多位人物形象,故事精彩,場景逼真,極具演繹價值。由此為契機,教師可組織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相互配合,重現歷史場景,在表演中展開另類閱讀,更為深刻地體悟不同人物的美好品質。又如,在教學《朱德的扁擔》一文時,教師以“扁擔”的認識和制作為契機,讓學生在課外搜集材料,師生集思廣益,動手動腦,制作一根結實可用的扁擔,在感悟勞動人民無窮智慧的同時,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挑糧的不易,內化文章蘊含的無畏、奉獻等偉大的革命思想,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實現智育、勞育、美育、德育的同行并進。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板塊,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當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些許不足,需要教師積極內化新課標理念,汲取新課標養料,立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原則,對閱讀教學現存問題展開集中審視,依標依情,從各個維度尋找教學改進措施,充分彰顯語文閱讀魅力,培養學生閱讀學習興趣,讓閱讀成為助推其語文素養發展的關鍵動力。

猜你喜歡
群文新課標文本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群文活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