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社區背景下學風建設工作優化路徑

2024-04-02 12:16崔楠
公關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風高校學生育人

崔楠

摘要:優良的學風建設是高校培養高素質青年人才的關鍵性工程,高校學生社區作為課堂之外的重要育人陣地,是促進形成優良學風建設的有力抓手?,F階段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暴露出,學風制度不健全,學生學習內生動力不足,學風活動較為局限,未能滿足當下00后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各階段人才培養需求,師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本文旨在積極探索學風建設和高校學生社區的有機融合,結合學生社區和學生特點開展學風建設提升工作的五個“以”工程,將學風建設全方位的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學風建設;學生社區;00后大學生特點;四自教育;人才培養

引言

學風是學校辦學方向和治理水平的直接體現,是學校教育質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標志。高校作為加強人才培養、打造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主陣地,理應全面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營造優良的學風環境作為高校長期努力、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和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學風建設和高校學生社區融合的價值意蘊

(一)優良學風建設的重要性

學風建設工作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的生命線?!督逃筷P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1-2]。從廣義上講學風就是學校師生員工在治學精神、治學態度等方面的風格,也是學校全體師生知、情、意、行在學習問題上的綜合表現[3]。優良的學風建設是激勵學生奮發向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強大精神力量;有助于全面推進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扎實落實高等教育教學的任務。

(二)高校學生社區的內涵

高校學生社區作為學生互動交流最穩定、最頻繁的場所,已日漸成為課堂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陣地。高校學生社區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旨在用最簡的流程、最短的時限、最近的距離優化學生服務,創新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方式與手段,在提升學生學習生活品質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工作質量,把學校管理力量、服務力量、專業力量等下沉到學生身邊。

(三)學風建設融入高校學生社區的意義

現階段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暴露出,學風建設制度不完善,學生學習內生動力不足,學風活動較為局限,未能滿足當下00后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各階段人才培養需求,師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學風建設活動深度和廣度亟待提升。學生社區是同學們進行校園日常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學生社區區域內的學風時時刻刻在熏陶和感染著學生。學風建設融入學生社區,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體意識,最大化地發揮并提升學生社區在學業指導、科技研究、社團活動、健康培育、職業生涯指導等多方面的工作質效,有助于形成人人樂學、善學的良好學習風氣。

二、當代00后青年大學生的特點

(一)平視世界的一代人

00后中國青年大學生是平視世界的一代人,是思維活躍的、自信、自豪的一代人,他們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同時肩負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這一代學生擁有更優越的發展環境,豐富的生活體驗,見多識廣,需求和行為表現多樣化。他們不再為溫飽所困,視野更加廣闊,關注社會熱點,面對強權、不公報道,不再畏懼,敢于發聲;更加注重個人精神層面與興趣愛好的追求;崇尚自由,規則意識較為淡薄。

(二)被“冷氣”侵蝕的一代人

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被稱為“數字原住民”的這一代青年大學生群體在網絡上接觸到的信息可能是70后、80后父輩的成百上千倍。 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外界的“冷氣”一直侵蝕著青年大學生,“精神內耗、驕傲浮躁、喪文化”之冷氣更阻礙大學生的前進?!疤善健背蔀檫@一代青年大學生為了降低對未來的期待,來獲得內心的平衡,放在嘴邊的口頭禪;“內卷”一詞作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理想回應,無奈且不想奮斗的借口。

(三)信息繭房的一代人

在信息化的大時代背景下,大數據、算法、機器學習等新興事物,已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獲取知識信息,溝通交流方面,還是傳播思想文化層面,媒介發揮著巨大便捷的力量;與此同時,巨大的信息量容易導致大眾在眾多信息中陷入信息繭房的玻璃籠子。00后青年大學生對網絡依賴性強,長時間沉浸在真假信息的網絡環境中,易喪失表達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薄弱,過濾甄別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信息繭房不僅讓00后青年大學生信息接受面越來越窄,甚至會導致其在錯誤道路上越陷越深。

三、高校學風建設工作中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主體意識不強

學風建設的主體是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是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特征。初高中階段的基礎教育,學生多以時間緊任務重爭取高分考入大學為目標,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面對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升學壓力小、畢業才就業的大學環境,學生缺乏合理規劃,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和目標;部分學生無法較快適應新的校園生活環境,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遲到早退、上課睡覺、玩游戲不聽講等現象屢屢發生。隨著個人目標逐漸清晰,部分學生又因為低自律能力和高的學業目標追求二者相矛盾,加上對紀律處分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出現代考作弊等嚴重違紀行為。另外實際工作開展當中,發現二級學院學風建設制度不明確,導致學風建設活動學生參與率不高,學風建設成效不顯著。

(二)學風建設脫離學生日常生活

學生社區的學風建設是當前高校學風建設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大學里除了課堂學習,大學生日常學習的主要形式是課堂之外的自主學習。受到便捷性、活動空間性、學習氛圍等因素影響,學生社區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主陣地,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目前高校開展的學風活動都是圍繞課堂學習,對于學生社區也僅是強調宿舍安全、宿舍衛生文明、宿舍文化對大學生校園生活的影響。當前高校的學風建設未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社區育人作用。

(三)協同育人缺乏實效性

優良學風的習慣養成是在學生成長過程當中逐漸累積形成,學生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應密切配合、相互支持?,F階段很多高校存在未能發揮育人合力的主導作用、家長責任意識淡薄、社會教育資源未盤活等突出問題。高校育人工作多讓一線輔導員老師出面開展,平時鮮有和家長交流學生日常表現情況,遇到解決學生困難問題時,才同家長進行聯系。很多家長缺乏自己才是學生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往往因工作繁忙、孩子在外地上學、自身學歷較低為借口,日常與孩子交流少。另外現階段社會對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協同育人政策舉措、實際成效、典型案例的宣傳不到位。

四、高校學生社區背景下學風建設工作優化路徑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將學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完整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旨在更好地提升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實效性,結合學生社區開展五個“以”工程學風建設提升工作,以制度建設為根基,強化監督管理;以成長需求為抓手,著重思想引領;以第二課堂為依托,激發學習興趣;以朋輩引領為驅動,營造良好氛圍;以社區環境為支撐,提高育人質量。將學風建設全方位的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促進當代青年大學生全面發展。

(一)以制度建設為根基,強化監督管理

把制度建設貫穿于學風建設的全過程當中。其一,高校和二級學院應結合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制定具有學科特征的相關學風制度,如《學風建設學生管理制度》;《優秀‘5+1s宿舍評比制度》;《學風宿舍評選制度》;《第二課堂活動制度》;《學風建設月活動方案》等,同時依托好易班APP、學生社區等平臺,線上線下廣泛做好活動前后期宣傳工作,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規矩意識和法制觀念。其二,搭建“家長-輔導員-學業導師-班主任-學生組織”五級聯動制度,切實發揮好協同育人的效力。本著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在學生社區建立輔導員工作站,教師指導中心;并且輔導員、學業導師、班主任要嚴格執行“進社區、進宿舍、進課堂”三進工作,加強日常同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選拔優秀青年教師作為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學業規劃和學習輔導,夯實學業基礎,提升綜合能力;選聘副教授和教授擔任每個宿舍的學業導師,指導學生科創競賽和實驗項目,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加強家長和輔導員之間的聯系,每個月可以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交流學生在校情況的同時宣傳學校的近期的學術成果和政策,共同做好學生教育;各學院設置學生學風督查小組,充分發揮好學生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能力,做好優良學風的引導工作。日常學習活動當中多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學習,設立獎懲機制,引導同學學會團隊協作,形成良好的宿舍學習氛圍。

(二)以成長需求為抓手,著重思想引領

將學生成長需求與學生各階段的學業發展要求相結合,緊緊圍繞“為什么學,怎樣學”的核心問題,做好思想工作。對于低年級的大學生群體,端正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為大學生“為什么學”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日常教育中,高校利用好融媒體媒介形成數字化教育,深度挖掘身邊的校園案例,用人物數據、實際案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和客觀地了解到要“學習成什么樣”。

另外為了讓大學生們更好地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走進社會。高校應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優化大學生實踐課程,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學習,教育引導學生跳出學生思維模式,鉆研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提升專業素質,完成真正含義上的社會實踐學習。

(三)以第二課堂為依托,激發學習興趣

第二課堂活動以豐富大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宗旨,現已成為很多高校本科生培養重要一環。但在實際工作開展中,發現多數大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功利化嚴重。為了更好地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引導大學生真正領悟“怎么學”。第二課堂活動設計前期應在學生當中廣泛開展調研,利用好學生社區開展優良學風我來創的集體活動,收集大家關注的共性學業問題,法制熱點,大學生現象等等和學院特色,制定并實時更新每月第二課堂活動計劃;同時結合大家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辯論賽、脫口秀、T臺秀、畫展、短視頻制作等等,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研究能力,勞動實踐能力,學術科研能力。

(四)以朋輩引領為驅動,營造良好氛圍

一要發揮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共青團引領示范作用,學生干部、學生黨員日常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學業上有所建樹,營造比學趕好的良好學習風氣;組建學業互助小組,生活中主動幫扶學業困難的同學。二是各學院要打造“榜樣在身邊”品牌主題活動,充分發掘學生身邊榜樣典型、選拔并組建“勵志榜樣”“自強之星”宣講團,在學生社區和教學區高密度、廣覆蓋地加大優秀個人和優秀班集體宣傳,營造“愛學習、好學習、勤奮斗”的正向學習氛圍,弘揚新時代奮斗精神。

(五)以社區環境為支撐,提高育人質量

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社區思政新陣地的作用,做好學風建設活動前后期的宣傳和實時報道工作,營造人人主動參與創建優良學風建設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在學生社區主體建筑外立面及宿舍樓內環境,張貼名人勵志故事、書畫作品,獎狀,獎杯等豐富學風文化元素;學生社區內應設有廣播站,滿足學生日常需求的同時,精選中英文曲目,周內正常播放上下課鈴聲。同時,高校要提升學生社區的硬件條件,學生社區內應設置各學院的黨團活動室、陽光閱書室、學習加油站,易班工作室、雙創咨詢室、活動小劇場、心理活動室,為師生搭建日常學習交流的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結語

學風建設是高等學校育人的永恒主題,良好學風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建設的過程。高校學生社區已經成為新時代學風建設工作創新實踐的重要陣地,學風建設與學生社區有機融合,從育人目標出發,把握學風建設規律,并回饋到實際工作中,才能真正取得學風建設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2(15):27-29.

[2]“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研究”課題組,周遠清,瞿振元等.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舉要[J].中國高教研究,2017(04):1-25.

[3]陶肖云,黎淑芳,廖明華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地方醫學院校學風建設研究——以右江民族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4):182-185.

(作者單位:西安醫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

猜你喜歡
學風高校學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輔導員視角下的“抓學風”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陳嘉庚精神與“誠毅”學風的形成
關于改進高校學風的思考
大學學風建設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