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語言資源管理體系構建與闡釋

2024-04-02 12:14王立非滕延江
山東外語教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語言服務

王立非 滕延江

[摘要]語言資源是語言服務的核心要素,具有重要的信息、文化、經濟價值,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保障。本文論述了語言資源管理的概念和內涵特征,回顧了國內外語言資源管理的發展現狀,提出從語言人力資源管理、語言信息資源管理、語言文化資源管理、語言教育資源管理,以及語言資源安全管理五個維度構建語言資源管理體系框架并逐一解讀。最后,建議從政策、人才、標準三方面保障語言資源管理落實,加強新時代語言資源管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語言資源;語言資源管理;語言服務;理論構建與闡釋

[中圖分類號] H030[文獻標識碼] A[文獻編號]1002-2643(2024)01-0010-12

Concept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Resource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New Era

WANG Lifei TENG Yanjiang

Abstract: Language resource is a core component of language service with important information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s and is the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the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anguage resource management, it conceptualizes a framework of language resource management from five dimensions, namely, language human resource, language information resource, language cultural resource, language education resource, and language resource security. It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that three aspects of policy, talent and standard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ensure language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o strengthen the modernization of language resource management capacity.

Key words:language resources; language resource management; language service; concept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1.引言

語言資源管理是數字時代語言服務的核心內容之一。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第52號令公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以下簡稱《目錄》)將“語言服務產業”納入《目錄》(2022版),明確語言服務產業包括四類服務,語言資源服務是其中之一。同年,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服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推廣普及的若干意見》(教語用〔2022〕2號)提出,積極建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數字化資源、教學和科研平臺,支持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和國家語言資源服務平臺建設。語言資源是數字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型生產力要素,是數字治理、數字經濟、數字貿易、數字人文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生產資料。語言資源的建設、開發及利用離不開語言資源管理工作。當前,學界鮮有討論語言資源管理和新時代語言管理體系構建。新時代語言資源管理事關語言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共享,具有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意義。本文提出語言資源管理的概念,討論語言資源管理的內涵特征及國內外研究現狀,嘗試構建新時代語言資源管理體系,以期助力國家語言資源建設、提升國家語言服務能力。

2.語言資源管理的概念與分類

2.1 語言資源的概念

有學者認為(李宇明,2009;孫宏開,2006),語言資源包含自然存續的語言文字、自然語言的衍生品以及公民所具有的語言能力三種類型。在此基礎上,魏暉(2015)增加了語言學習資源這一類型,認為語言資源包括語言本體(知識)資源、語言應用資源、語言學習資源以及人力資源四大類。李宇明(2019)進一步將語言資源的分類簡化為口頭語言資源、書面語言資源以及語言衍生資源(語言知識、語言技術、語言藝術、語言人才)三類。魏暉(2021:99)則詳細綜述了現有的語言資源概念,提出語言資源指的是“以語言文字為主要內容的人力、知識、信息、符號、作品、產品及其集合”。簡言之,人類以語言作為精神活動和物質生活所需的資料來源構成了語言資源。事實上,雖然學者對語言資源概念的認知有所不同,本質上基本認同語言資源是一種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生產資料,是維系人類發展、文明互鑒、傳承文脈必不可少的社會資源。本研究將語言資源定義為語言文字本身所承載的知識信息,以及對語言文字加工、開發所衍生出的語言產品、語言服務及語言產業等內容,用于支持語言學習、研究、翻譯、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用途,包括語料庫、詞典、語音庫、語言模型、語言標注數據、翻譯記憶庫等多種類型。

2.2 語言資源管理的概念

語言資源管理是對語言資源進行規劃、管理及調節的行為。魏暉(2021:102) 將語言資源管理定義為“國家有關機構、團體或個人對語言資源進行調查和建設,進而對管理域的語言資源進行配置、使用和開發,以實現一定目的的活動”。首先,該定義界定了語言資源管理的主體(管理者),涉及國家權力、立法機構(宏觀層面),社會團體、企業組織、學校、社區(中觀層面),以及家庭及個體(微觀層面)多個主體。根據現實需求,我們建議增加超國家管理者(如聯合國、歐盟及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旅游組織等團體),予以規劃、協調、管理超國家層面的語言資源。其次,從管理對象(被管理者)上看,除了現實語言資源之外(語言資源數據庫、共享平臺),還應包含虛擬空間(網絡媒體)產生的各種語言資源產品,以及通過國際合作獲取的國外語言資源(李宇明,2022)。例如,創建“世界語言資源數據庫”“一帶一路國家語言地圖”,就離不開到其他國家開展田野工作,進行跨區域合作(朱艷華,2016)。不僅如此,除了境內語言資源管理之外,我國駐外機構、企業(跨國公司)的涉外語言資源管理工作也應該提上議事日程。

語言資源管理除了厘清管理者及管理對象之外,還應包括管理目的和管理環節等要素(魏暉,2021)。首先,語言資源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支持語言學習、研究、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任務,其核心是開發整合語言資源,實現語言資源利益最大化,防止出現新的語言問題。做好這項工作,離不開語言資源的普查工作(范俊軍、肖自輝,2010):當前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所用?我們需要補充哪些新的語言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審視我們的語言家底,評估現有的語言風險,防止出現新的語言沖突、語言爭端問題。就個體而言,了解國家的需求,結合自身職業發展,選擇學習合適的語言(語種),提升個人的語言資本與競爭力。其次,從語言管理環節層面來看,主要涉及語言資源規劃、建設、使用及評價等環節: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制訂語言資源發展規劃綱要,分步實施;根據社會需求,整合現有語言資源,做好新的語言資源建設工作;根據個人發展需求,做好自身語言資源提升規劃及選擇問題。例如,做好應急語言資源數據平臺、國家語言人才庫建設(王立非,2021a;2021b;2022);發揮語言資源優勢,開發新的語言產品,制訂語言資源建設標準,確保其發揮最大效益等具體工作。

3.語言資源管理的國內外發展現狀

3.1 行業發展現狀

國外語言資源管理的行業涉及語言教育、語言科技、翻譯服務等多個領域;語言資源管理者充分利用語言科技來支持語言教育和語言服務,提高語言資源的效率和質量,具體在以下領域:

第一,在語言教育領域,語言學習資源管理備受關注,管理的核心是努力提高語言學習資源的效率和質量,以適應語言學習者的需求。例如,國外各大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都積極建設各類語料庫(部分語料庫現已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用于文本分類、信息抽取等任務。例如,歐洲語言資源協會(European Language Resources Association)的語言資源庫是世界上最大的語言資源庫之一,包括各種語言的語音和文本數據。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的語音和文本資源庫則包含了各種語言的語音和文本數據,主要用于語音識別和文本分類等領域的研究。

第二,在語言科技領域,語言資源管理涵蓋了語言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多種技術。以機器翻譯為例,基于統計模型的機器翻譯、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深度強化學習機器翻譯等各種技術手段得到了廣泛應用;翻譯記憶庫數據規模不斷擴大,極大提高了翻譯質量和效率。第三,在翻譯服務領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著跨文化交流需求的增長,翻譯(會議、商務口筆譯服務)和本地化服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國際翻譯服務(含外包、眾包及非職業翻譯)日趨多元化,翻譯服務的質量監管變得更為復雜和困難,同時也增加了安全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挑戰。簡言之,國外語言資源管理行業不斷拓展至新的領域及行業,用于支持語言學習及語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但同時也面臨復雜和多變的現狀,語言資源管理者需對行業動態和趨勢有深入了解和分析。

國內的語言資源管理工作發展迅速,我國政府先后出臺多項舉措開展語言資源建設。2016年,《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語言資源建設的管理和統籌協調,研發基礎語言資源庫,建設國家語言資源服務系統,促進語言資源的開放與共享。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力推進語言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建設完善國家語言資源數據庫,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建設。這些舉措成為新時代語言資源建設及管理的行動指南。

進入新時代,國內的語言資源管理行業主要從事語言資源的整理保護、標準化、分類和數據分析等工作。具體而言,2015年國家語委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全國語料庫建設和資源開發項目”,旨在全面提升我國語言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水平,建設全國范圍內的標準化語料庫和語言資源庫,為語言教育、科技研究、文化傳播等提供支持。不僅如此,行業組織及企業也重視語言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為用戶提供便捷的語言資源管理工具和服務。2022年底,“國家語言資源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涵蓋語言教育、語言文化、語言翻譯、語言知識、語言技術等公共語言資源,平臺匯聚近 50 家單位提供的高質量語言資源和優質語言服務,建設近20項語言服務。2021年,北京語言大學創立“語言資源學”專業,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以語言資源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語言資源的類型、構成、分布、質量特征、使用狀況及其與語言研究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3.2 學術研究現狀

語言資源管理是語言管理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Cooper,1989;Kaplan & Baldauf,1997;Spolsky,2009),其本質上與語言規劃及語言管理有著眾多的聯系,強調既要重視宏觀層面的語言規劃管理,更不可忽視微觀層面的語言規劃管理(滕延江、王立非,2022)。Ruiz (1984)提出了語言規劃分析的三種取向框架:語言作為問題、語言作為權利、語言作為資源。其中,語言資源觀認為語言多樣性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是重要的人力資本,是國家語言能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并提出將語言資源理念提升至國家語言政策高度進行規劃建設。語言資源觀克服了僅僅將語言視為一種交際工具的狹義認知,將語言提升至一種具有社會價值、產生經濟效益、甚至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國外語言資源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資源平臺建設管理、語言學習資源管理、跨國企業語言資源管理等方面。

第一,研究如何構建并利用多語言語料庫,開發跨語言處理技術,建設語言資源平臺,幫助機器翻譯、跨語言信息檢索、文本分類、信息抽取、命名實體識別以及語言模型訓練等應用(Granger & Lefer,2020)。利用歐洲語言資源協會(ELRA)已有資源,開展語言資源和人類語言技術評估活動(Gazzola,2006)。近年來ELRA開始關注資源識別、共享和生產領域的最新成果,不斷增加其語言資源目錄供應,生產各種類型的語言資源(短信、推文、數據爬取、機器翻譯平行數據、語音資源、情緒數據等)。

第二,聚焦語言學習資源的建設和標注,推動語言學習資源的共享和開放,實現對語言學習資源的整合、分析、評估和更新,保證語言學習資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例如,借助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為語言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甚至利用現有的語言資源與網絡技術,進行非正式語言學習(Lai,2019)。Hromalik和Koszalka(2018)研究了在線語言課程中學習者的自我調節數字資源使用情況,發現如果學生能自較好地我調節與監控數字學習資源,則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第三,跨國企業語言資源管理的研究涉及多語言知識庫、多語言網站和軟件、多語人才的建設問題(Angouri,2013;Lauring & Klitmoller,2015)。一些跨國企業已經開始建立語言資源管理平臺,管理和利用公司內部和外部的語言資源(包括多語言詞匯庫、翻譯記憶庫、術語庫、語音庫等),為企業提供高效、標準化的語言資源管理服務(Angouri,2013)??傊?,國外語言資源管理的研究十分豐富和多樣化,特別是某些有深度的個案研究非常有特色,但在宏觀語言資源管理、多語言溝通協調等方面仍需要深入探討。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學界開始關注語言的資源觀及其利用,倡導重視語言資源建設。邱質樸(1981)最早主張從信息化、語言教學、語言規劃等角度重視語言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李寶貴、施雅利(2019)針對國內最近二十年(2000—2018)的語言資源文獻分析發現,中國的語言資源研究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學者開始倡導保護民族語言(李宇明,2012;孫宏開,2006)、發掘語言資源的經濟與人文價值(李德鵬,2014)、重視國家資源建設(徐大明,2008)等議題,甚至也有學者主張建立“語言資源學”(王世凱2009),系統研究語言資源的類型、構成、分布、質量特征、使用狀況及其與語言研究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國內語言資源管理研究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1)語言資源管理理論探討,討論語言資源觀概念的內涵及其特征,提出語言資源管理需要關注的原則與課題(魏暉,2021)。例如,學者認為語言資源是文化資源,關乎民族的文化傳承;語言資源是教育資源,是知識習得的基石;語言資源是數據資源,具有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性質(李宇明,2023)?,F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資源管理的理論探討層面,針對語言管理的方法論、語言資源管理人才、語言資源管理倫理、語言資源管理效果評價等問題則較少論及。

(2)語言資源管理技術探討,主要涉及大規模語言數據收集、語言資源標準化、語言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語言資源開發等領域。目前,針對語言資源數據收集的標準、產權、共享機制還需更多探討。例如,有些語言資源庫數據庫規模很大,但在收集過程中并沒有嚴格的標準,目標也不清晰,語言資源加工(標注)缺失,語言資源管理的技術規范還不健全。另外,語言資源管理還需要從項目論證立項、數據收集、技術規范、使用反饋、用戶評價等環節介入進行監管,確保語言資源管理到位。

(3)語言資源管理成果應用研究,國內學者不斷強調利用語言資源為國家戰略服務。例如,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一帶一路”及國際文化交往中的現實語言需求,語言資源管理開始整合各類語言資源,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李宇明,2019;2023)。2019年國家語委指導成立的全球中文學習平臺,以及2020年疫情期間成立的全球中文聯盟云服務平臺,為中文教學發揮了積極作用??傮w來說,中國的語言資源管理研究正在快速發展,今后應特別關注與語言服務、國家語言能力、“一帶一路”、語言戰略、語言安全等相關的語言資源管理研究前沿話題(李寶貴、施雅利,2019)。

4.語言資源管理理論模型構建

語言資源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整合、利用和管理語言資源,提高語言資源的利用價值和經濟效益。語言資源管理理論體系是在實踐中形成并逐步完善的。我們建議從語言人力資源管理、語言信息資源管理、語言文化資源管理、語言教育資源管理,以及語言資源安全管理五個層面構建語言資源管理理論框架(見圖1),推動語言資源管理的發展和應用。

4.1 語言人力資源管理

語言人力資源管理是指管理和優化各類組織機構中的語言服務團隊和資源,確保其能夠為本單位、本行業的語言溝通和文化交流提供高質量、高效的服務,保障機構組織(企業)在語言方面具有競爭力。語言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涉及到員工語言技能的培訓和發展,還包括招募、選拔、培訓、獎懲和管理員工的能力,其目標是通過培養和管理語言方面的人才,提高機構組織在語言方面的績效和效率,幫助本單位解決語言方面的問題(如語言障礙、文化沖突等),增強本單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語言人力資源管理可以從國家、行業組織、個體三個層面來審視。

國家層面,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做好國家語言人才戰略規劃,根據國際國內環境,發布國家語言人才需求計劃,制定國家語言能力標準,做好人才培養、考核及使用的全過程質量監管。新時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全方位外開放格局的深化,“一帶一路”“國家自貿區建設”等政策的實施,國家的語言人力資源需求發生了新的變化。相關院校積極行動,不斷調整語種設置數量及人才培養方案,以更好滿足國家戰略需求。

組織機構層面,企事業單位提供語言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跨文化溝通和管理培訓等,以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機制,設定明確的工作目標和標準,提供獎勵和晉升機會,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表現。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提供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政策和福利等,提升員工的職業滿意度和忠誠度。建立人才儲備和交流平臺,吸引和留住優秀語言人才。一些跨國企業已經開始實施多語言人才管理計劃,以便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招募和管理具備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員工。

個體層面,做好個人語言能力發展和提升規劃,選擇學習合適的語種,增強個體的語言人力資本與市場競爭力。

4.2 語言信息資源管理

語言信息資源管理是指管理和利用語言信息資源的過程,以滿足其語言溝通和信息交流的需求。語言信息資源管理包括語言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評估、維護、更新、共享和利用,涵蓋語料庫、翻譯記憶庫、術語庫、語音數據等多種類型的語言信息資源。語言信息資源管理的目標是最大化語言信息的效用和價值,提高機構的工作效率和競爭力,幫助機構解決語言信息方面的問題(例如,翻譯和本地化、多語言文檔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質。

國家層面,出臺語言資源保護或開發利用的相關政策法規,并付諸實施。例如,2008年,國家語委科研機構“中國語言資源開發應用中心”揭牌成立,致力于推動語言和語言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和文化商品。2015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我國語言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水平,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服務。機構及行業組織層面,一些企業或組織會建立術語庫和翻譯記憶庫等,以便在翻譯和本地化過程中提高效率和品質。例如,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平臺,既是一個學術平臺,也是一個語言信息資源集成平臺??拼笥嶏w、中譯語通、傳神語聯等企業開始建立統一的術語庫和翻譯記憶庫,提高翻譯和本地化的效率和質量。個體層面,語言信息資源管理包括個體(含家庭)所用語言的規劃選擇問題,個體語言發展過程中如何使用文明語言,杜絕語言暴力行為,使用恰當的語言;提升個體的信息檢索技能,積極融入智能社會,防止出現數字鴻溝現象等諸多方面。簡言之,通過對語言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國家、行業及個體的信息交流質量和效率,提升在各自領域里的競爭力。

4.3 語言文化資源管理

語言文化資源管理是指管理和利用各類語言文化資源,涵蓋語言文化遺產、多語言文化資料收集整合、跨文化交際等多種類型的語言文化資源。語言文化資源管理的目標是最大化語言文化資源的效用和價值,幫助解決語言文化相關問題。作為保護和利用語言和文化資源的方法和策略,語言文化資源管理本質上促進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減少文化沖突和誤解,促進跨文化交流與合作,其涉及語言文化的保護、傳承、推廣和應用等多個層面的內容。

政府層面,制定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加強對語言和文化的保護和管理,做好中華民族語言文化傳承與保護。例如,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包括保護口頭傳統文化、挖掘民間戲曲方言藝術,傳承非遺手工藝技術、籌備文化節慶等活動;建立語言文化遺產保護機構,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項目,搶救民族瀕危語言文字等具體措施(王莉寧、康健僑,2022)。

行業機構層面,加強合作,整合行業內外的語言文化資源,為公眾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語言文化服務。例如,行業機構可以建立語言文化資源中心,定期舉辦語言文化節、文化講座等活動,提高公眾對不同語言和文化的認知和理解;組織行業內部的調研和論證,向政府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為行業發展爭取更多政策和財政支持。

個體層面,語言文化資源管理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光榮使命,從自身做起,關注身邊的語言文化現象,投身到語言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事業中來,做一名新時代的語言文化使者。例如,個體通過學習多語言、了解本地文化、尊重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保護文化遺產、融入當地社區、推廣本地文化等方式,積極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4.4 語言教育資源管理

語言教育資源管理是指管理和利用語言教育資源,為教育機構、學校和個人提供有效的語言教育支持,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涵蓋教材、教具、師資、語言環境等多種類型的語言教育資源。語言教育資源管理的目標是幫助教育機構、學校和個人解決語言教育方面的問題(例如,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優化、師資的培養和管理等)。在語言教育資源管理方面,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學校和個人需要進行語言教育資源的規劃,支持其教育和學習需求,更新和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和管理師資等。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國家、教育機構、學校和個人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語言教育資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國家層面,制定資源使用規劃和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教育經費、進行資源評估和更新,以確保資源的高效使用和可持續發展;建立資源使用制度,包括資源的調配和分配、使用流程、資源維護和更新,監測資源使用情況,及時調整資源使用策略等。行業組織及教育主管部門層面,教育環境是影響語言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提供適合的教學設備和場地,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隊伍是語言教育資源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為他們提供培訓與教師發展機會,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資源利用能力。個體層面,語言教育資源管理不僅僅是政府、教育機構的責任,也需要個體的支持和參與。例如,參與教材編寫、課程設計、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資源開發能力和水平;參加各種培訓和研討會,了解最新的教學方法和資源管理技術,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資源管理能力。

4.5 語言資源安全管理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語言資源安全管理面臨的巨大挑戰(趙世舉,2019)。語言資源安全管理是指對語言資源進行保護、管理和控制,防止因篡改、泄露、丟失、損毀、泄露或濫用等問題帶來的安全風險和損失。語言資源安全管理需要國家、行業機構及個體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支持。

國家層面,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流程(包括資源采集、存儲、傳輸和使用等環節),針對不同類型的語言資源,需要制定不同的安全規范和標準,確保語言資源的合法性和可靠性;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和手段(包括數據加密、防火墻、入侵檢測和訪問控制等安全技術),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漏洞掃描;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法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的語言資源安全意識,提高社會對語言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

行業機構層面,建立和完善語言資源管理制度和規范,制定語言資源管理方針和計劃,明確管理責任和管理程序,防止因管理不當或人為疏忽而導致的語言資源安全問題;加強對人員的管理和技術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防止因員工失誤或技術問題而導致的語言資源安全問題。

個體層面,語言資源安全管理需要注重個體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了解語言資源安全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遵守相應的安全規范和制度,不得擅自泄露、篡改或濫用語言資源;加強密碼保護,對于自己的電子設備和賬戶,定期更換密碼、備份數據,避免點擊不安全的網站、鏈接,防止遭受黑客攻擊;注意保護個人的信息和隱私等方面內容。

5.語言資源管理的保障措施

語言資源管理的保障體系可以從政策、人才及標準三個方面構建,確保語言資源管理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5.1 政策保障

語言資源管理涉及政府、機構和個體等多方利益,需要政策保障措施來引導和規范。國家應制定相關國家戰略和規劃,明確語言資源的管理和發展方向,推動語言資源的集中整合和共享利用。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語言資源的管理、保護、使用規范流程。政府應加大對語言資源管理工作的財政支持,為語言資源管理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政府應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語言資源的建設和利用,推動資源的共享和開放。政府應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推動語言資源的國際標準化和共享,促進語言資源的國際化發展。綜上所述,語言資源管理的政策保障措施包括國家戰略、法律法規、財政支持、政策引導、標準制定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多項措施。這些措施能夠為語言資源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和支持,促進語言資源的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

5.2 人才保障

語言資源管理是一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工作,需要擁有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來保障其發展。政府、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機構可以設立語言資源管理專業,培養專業的語言資源管理人才。開設相關的培訓課程、研修班、短期培訓等方式,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此外,政府、企事業單位等機構還可以通過引進高端人才等方式來補充和完善語言資源管理人才隊伍。政府、企事業單位等機構可以通過設立獎項、表彰先進、給予優惠政策等方式,激勵從業人員在語言資源管理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另外,建立多學科、跨領域的語言資源管理團隊,鼓勵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和相關機構積極參與,為語言資源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綜上所述,語言資源管理的人才保障措施包括教育培訓、人才引進、獎勵制度和團隊建設等多種方式,旨在構建專業化、高素質的語言資源管理人才隊伍,為語言資源的管理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5.3 標準保障

語言資源管理的標準保障需要從制度、技術、人員、監測和風險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慮和規劃,以確保語言資源管理的高效、安全和可靠。制定適用于語言資源管理領域的標準和規范,包括數據格式、編碼、詞典、語料庫等方面的標準,避免出現數據不一致、格式不統一等問題。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防止數據泄露和非法使用,定期對語言資源進行更新和維護,確保語言資源能夠及時響應用戶需求和應用場景變化。加強對語言資源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能力,規范他們的操作行為,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對語言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評估、分析和管理,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和應對。簡言之,語言資源管理的標準保障需要從制度、技術、人員、監測和風險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慮和規劃,確保語言資源管理工作的規范、可靠、安全和時效。

6.結語

加強語言資源服務能力現代化建設十分重要。第一,是保護語言多樣性和文化遺產的需要。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文化標志,承載著該民族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觀。加強語言資源服務能力建設,保護和傳承語言的文化元素,維護和促進文化多樣性。第二,是促進社會發展和人文交流的需要,為社會提供更好的語言服務,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推動各國人民的交流和合作。第三,是保障語言權利和減少語言歧視的需要,確保我國的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避免語言歧視。第四,是適應全球化和數字化時代的需要。全球化和數字化的發展促使語言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提升語言資源服務人才隊伍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的要求。

語言資源管理體系構建是為了建立完善的語言資源管理制度和標準,推動語言資源的共享與開放,加強語言資源的安全保障措施,創新語言資源管理模式和機制體制,推動語言資源管理與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相融合,推動語言資源管理工作向智能化、自動化、可視化方向發展,提高語言資源管理效率和質量,為構建更加智慧、便捷、人性化的信息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Angouri, J. The multilingual real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workplace: 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use[J].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2013, 34(6): 564-581.

[2]Cooper, R. L. 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Gazzola, M. Managing multilingualism in the European Union: Language policy evaluation for the European Parliament[J]. Language policy, 2006, 5: 395-419.

[4]Granger, S. & M. A. Lefer. The multilingual student translation corpus: A resource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J]. Language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2020, 54(4): 1183-1199.

[5]Grin, F. 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2003, 4(1): 1-66.

[6]Henderson, W. Economics and Language[M]. London: Routledge, 2017.

[7]Hromalik, C. D. & T. A. Koszalka. Selfregulation of the use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an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 course improves learning outcomes[J]. Distance Education, 2018, 39(4): 528-547.

[8]Kaplan, R. B. & R. B. Baldauf. Language Planning from Practice to Theory[M].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9]Lai, C. Technology and learner autonomy: An argument in favor of the nexus of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learning[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 39: 52-58.

[10] Lauring, J. & A. Klitmoller. Corporate languagebased communication avoidance in MNCs: A multisited ethnography approach[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5, 50(1): 46-55.

[11]Ruiz, R. Orientations in language planning[J]. NABE Journal, 1984, 8(2): 15-34.

[12]Spolsky, B. Language Managemen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13]陳章太. 論語言資源[J]. 語言文字應用, 2008, (1): 9-14.

[14]范俊軍,肖自輝. 國家語言普查芻議[J]. 語言文字應用, 2010, (1): 27-34.

[15]李德鵬. 論語言資源的內涵與外延[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14, (2): 84-88.

[16]李寶貴,施雅利. 2000-2018年中國語言資源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 語言戰略研究, 2019, (3): 62-74.

[17]李宇明. 公民語言能力是國家語言資源[J]. 中國大學教學, 2009, (2): 23-23.

[18]李宇明. 中國語言資源的理念與實踐[J]. 語言戰略研究, 2019, (3): 16-28.

[19]李宇明. 語言規劃學說略[J]. 辭書研究, 2022, (1): 1-17+125.

[20]李宇明. 語言生活研究與中國語言學的歷史使命[J]. 昆明學院學報, 2023, (1): 1-13.

[21]邱質樸. 試論語言資源的開發——兼論漢語面向世界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81, (3): 111-123.

[22]孫宏開. 中國瀕危少數民族語言的搶救與保護[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5): 126-129.

[23]滕延江, 王立非. 中國語言規劃管理生態體系的融合構建[J]. 當代外語研究,2022, (3): 35-43.

[24]王立非. 新時代中國特色國家安全語言服務建設[N].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1(a)-07-09.

[25]王立非. 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高校語言智庫建設與語言智庫學科發展[J]. 山東外語教學, 2021(b), (1): 12-21.

[26]王立非. 新時代語言管理理論體系構建與研究重點[J]. 當代外語研究, 2022, (3): 28-34.

[27]王莉寧,康健僑. 中國方言文化保護的現狀與思考[J]. 語言戰略研究, 2022, (4): 76-85.

[28]王世凱. 語言資源與語言研究[M]. 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9.

[29]魏暉. 國家語言能力有關問題探討[J]. 語言文字應用, 2015, (4): 35-43.

[30]魏暉. 再論語言資源, 語言資源觀及語言資源管理[J]. 江漢學術, 2021, (4): 98-105.

[31]徐大明.語言資源管理規劃及語言資源議題[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 (1):12-15.

[32]趙世舉. 語言在國家安全中的角色和功能[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2): 31-39.

[33]朱艷華. 論跨境語言資源保護[J]. 貴州民族研究, 2016, (3): 204-208.

(責任編輯:葛云鋒)

收稿日期: 2023-09-23;修改稿,2023-12-06;本刊修訂,2024-01-08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語委重大項目“新時代中國特色語言管理理論建構研究”(項目編號:ZDA135-16)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帶一路語言服務便利度測量模型構建與應用”(項目編號:2020YYA0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立非,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語言教育、商務英語、語言服務。電子郵箱:wanglifei@blcu.edu.cn。滕延江,博士,研究員。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語言規劃、語言服務。電子郵箱:tengyanjiang@126.com。

引用信息:王立非,滕延江.新時代語言資源管理體系構建與闡釋[J].山東外語教學,2024,(1):10-21.

猜你喜歡
語言服務
淺談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略下的公示語英文譯寫
中國企業國際化背景下語言服務企業應對挑戰的有效措施
西安市外國籍留學生語言生活滿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亞投行”建設的外語人才需求及服務對策
高校英語專業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探索
提升河南博物院對外語言服務能力 促進河南良好國際形象建構
基于實踐基礎上的陪同口譯特征分析及相應建議
《中國企業“走出去”語言服務藍皮書》解讀
技術傳播視角下的復合型翻譯人才觀
淺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和對語言服務的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