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感體驗 深度學習 審美感知

2024-04-04 15:05鄭經平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

鄭經平

[摘 要]多感官體驗作為一種豐富學習形式、深入感知音樂的教學方法,在音樂鑒賞課中可以加以實踐。文章以多感官體驗為基礎,以“學堂樂歌”鑒賞課設計為研究對象,提出在高中音樂鑒賞課運用多媒體進行多感官體驗教學的策略:多感體驗,深度學習,審美感知。多感官體驗的融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欣賞、創造、表現以及想象能力,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多感官體驗;高中音樂鑒賞課;審美感知;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9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3-0043-03

音樂鑒賞課堂是師生共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的場所。上好音樂鑒賞課的方法是擁有合理的教學構思、能運用恰當的教學技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音樂鑒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多感官體驗音樂,讓學生從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 意境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升他們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镀胀ǜ咧幸魳氛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音樂鑒賞教學是培育學生音樂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本研究采用文獻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對高中音樂鑒賞課進行設計。

一、多感官體驗教學

人體感受客觀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睛、耳朵、皮膚。在音樂鑒賞課堂上,視聽結合可以幻化出多種情感色彩,再加上有節奏的拍打就能形成旋律??梢?,感官體驗可以運用在表達情感的音樂教學活動中。

審美感知是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是對藝術美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以高中音樂鑒賞課“學堂樂歌”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欣賞的過程中,通過各類感官刺激,讓學生對所學的音樂作品從最表層的簡單聆聽到深度的學習與體驗,并從多個維度對作品進行賞析,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在本研究中,多感官體驗教學可以總結為刺激與體驗。

二、深度學習理論

深度學習理論于20世紀70年代被引入教育領域。2019年,張燕提出深度學習是對知識進行深度理解以及切身體驗的學習樣態的觀點。本研究中的深度學習指的是吸納和傳承。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到,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人文修養,吸納和傳承優秀文化;重在通過藝術表演實踐和創造活動,提升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力。本文的研究對象“學堂樂歌”中既有李叔同吸納國外音樂作品改編的《送別》,又有沈心工傳承中國文化創作的《黃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多方面感受音樂,理解“學堂樂歌”的意義。

三、基于多感官體驗的高中“學堂樂歌”鑒賞課深度學習指導策略

音樂是生活中的故事以及情感的提煉,這種提煉是通過音符的組合以及流動來進行的。為了能夠讓學生從音符的流動中感受到其中的韻律、詞情、聲線以及節奏,本研究以人音版高中音樂中的“學堂樂歌”作為案例,分析如何在音樂鑒賞課中運用多感官體驗展開教學。課堂設計流程分為多感體驗、深度學習和審美感知三個部分。

(一)多感體驗

音樂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是他們生活情感的表達,是以音符和旋律表現出來的藝術。以高中鑒賞課“學堂樂歌”為例,根據多感官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需要營造視覺環境,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

第一,營造輕松的視覺環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夢見家和母親》,以此拉開本次課的序幕,用學堂路上歡快的腳步聲引出本課的主題,用音樂聲將影像呈現在學生面前。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身心放松,完全融入音樂的情景中。在學生進入課堂狀態后,教師開始播放李叔同改編的《送別》,并講解此曲的原版正是之前播放的《夢見家和母親》,由此引出課程“學堂樂歌”的主題。

第二,情感的想象。在導入部分結束后,教師針對“學堂樂歌”進行講解,介紹其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曾志忞等,并順勢展示沈心工的圖片,引導學生對他的服裝、表情以及動作進行想象。之后,播放沈心工的作品《學校唱歌集》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學堂樂歌”的特點,同時想象學堂先生與學子辛勤苦讀,唱起斗志昂揚、朗朗上口歌曲的場景,不斷激發他們為國爭光的豪情壯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表情、肢體語言去應和視頻中的影像畫面并沉浸其中,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情感,以此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吸納和傳承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的情感內化。雖然部分高中學生的想象能力有限,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想象空間,能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和學習過程展開聯想。要在音樂鑒賞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需要引導他們通過音樂的音符、節奏、韻律將畫面與情感結合起來,這樣他們的想象力才會更加豐富,對音樂才會更為向往。

如何通過音樂來進行深度學習?首先是心靈的碰觸,通過外界事物給心靈帶來沖擊。民國時期,時局動蕩、民不聊生的場景往往能夠給學生的心靈帶來震撼。教師在組織學生欣賞這個時期的相關歌曲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對在帝國主義鐵蹄和封建主義壓迫下勞動人民受苦受難的場景展開聯想,讓他們從音樂旋律中感受人民對艱苦生活的吟嘆,對接踵而來的苦難的無奈之情。在這些情感的刺激下,學生自然會產生戰勝敵人、保護親人和弱小的想法,從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其次是情感共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來促進對音樂的理解,增強其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提高情感表達能力。學生進入課堂后,教師播放沈心工作曲的《黃河》這首歌曲的視頻,讓學生在音樂和畫面中感受黃河所帶來的震撼,以及音樂在視頻中起到的推進情感、引起共鳴的作用。在組織學生欣賞《黃河》這部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此時自己正站在黃河邊上,讓學生體會歌曲中“獨立堤上,心思曠然”的情感。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在課堂上體驗音樂場景,教師需要提供豐子愷所繪的“學堂樂歌”教學圖、黃河的相關圖片、沈心工的照片等,營造一種音樂的氛圍,讓他們浸潤其中,這樣才能夠讓他們體會到畫面帶來的美感,從而產生共鳴。

(三)審美感知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到:音樂鑒賞教學是培育學生音樂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感知音樂和欣賞活動,學生能夠產生情感的沖動,提升審美感知能力。教師要從學習體驗和創造表現兩個方面出發,讓學生在欣賞、體驗中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感知。

1.學習體驗

在歌曲《黃河》中,歌詞這樣描繪:“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遠從蒙古地,流入長城關。古來圣賢,生此河干。獨立堤上,心思曠然。長城外,河套邊,黃沙白草無人煙。思得十萬兵,長驅西北邊,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备柙~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歌詞所表達的情感,感受旋律帶來的節奏感。隨著旋律的變化,歌曲所表達的情緒越來越激昂。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體態律動,如隨著旋律有節奏地拍打課桌等,讓學生融入音樂中,感受聲音帶來的情感以及由此產生的趕走敵人的勇氣和信心。

2.創造表現

科學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和表現。在課程“學堂樂歌”中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引導他們達成情感共鳴后,教師還需要激發他們進行創造表現,例如給李叔同的《送別》進行二次填詞創作。創作要求遵循原有歌詞的韻律或是字數規律,不能改變原來歌曲的旋律。學生要從想象出發,然后將想象表述出來?!端蛣e》原詞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寫景,描述在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畫面;第二段是抒情,抒發知交零落天涯的感慨;第三段是歌曲意蘊的升華,即經歷了“送友離別 ”而感悟到人生短暫。教師在引導學生創作時也需要依據三段式,結合如今的學習生活以及學生的親身經歷,引導學生將所見所聞用歌詞描繪出來。例如有學生寫道:“星期日,天氣晴,大家去游春。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乘著歌聲的翅膀,幸福多美麗?!痹谶M行填詞創作之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即興鋼琴伴奏吟唱所填歌詞。此時,音樂欣賞帶來了創作的靈感,催生了學生對音樂的創作熱情,真正實現了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教學目的。

四、基于多感官體驗的鑒賞課堂組織的思考

多感官體驗是將視、聽、觸等多種感覺連接起來的一種體驗方式。通過多感官體驗,學生能夠充分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多感官體驗有利于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在以高中鑒賞課“學堂樂歌”為例采用多感官體驗的方式組織教學時,筆者針對多感官體驗教學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融入場域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圖文并茂的畫面所營造的音樂區,是學生融入音樂的重要場域。根據多感官教學,學生在一定的場域中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感知音樂,不僅能提高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有效地掃除對音樂表達的心理障礙??梢?,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他們對音樂鑒賞課的熱情。

要想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和表現音樂,必須善于“智造”音樂場域, 用豐富的畫面感來打開學生的心路。學生通過聲音與畫面共同營造的音樂區來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學會審視和提取其中本質的東西,發揮自己的想象去綜合、提煉和表達,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二)增強認知體驗

音樂產生的過程是音符的組合、動態發展的過程,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露是音樂審美得以最大化表達的路徑。學生通過想象產生畫面形象,畫面形象讓學生產生喜怒哀樂的情感,這就是音樂的情感表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與音樂相關的圖片或者樂器來讓學生展開聯想。例如,展示豐子愷的“學堂樂歌”教學圖,讓學生聯想當時學子在學堂大聲演唱歌曲的情景,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音樂欣賞活動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就要從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出發。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音樂中感受到情感的魅力,感悟到音樂的美感。

(三)融入肢體體驗

節奏聽覺能力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有重要作用。在平時的音樂鑒賞課堂上,教師要設置相應的情境,營造表演的氣氛,這樣學生才能在緊張而活潑的氛圍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從而為審美感知這一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全身反應法、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以及奧爾夫的節奏—旋律練習來組織學生針對音樂進行演唱、表演和創作,讓學生在音樂體驗中感受節奏、韻律變化的微妙,這樣有利于全面提升他們的音樂反應能力。

五、結論

本文以高中鑒賞課“學堂樂歌”為例,基于多感官體驗的高中音樂鑒賞課,通過設置音樂區讓學生從中得以體驗,引導他們對音樂進行深度學習,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創作的熱情,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感知。在組織高中音樂鑒賞課時,教師通過給學生提供音樂場域,讓學生融入其中, 從而促進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讓他們敢于用音樂表達自我,進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肖速俊美.視聽結合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金蘋果錦城一中為例[D].成都:四川音樂學院,2022.

[3]? 張燕.深度學習的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4]? 盧珊珊.幼兒音樂素質的培養[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
英語語法教學策略談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實驗班以情促教教學策略談
談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
群文閱讀教學策略談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幼兒園線描畫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