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域教育治理:家校政社協同育人工程的創新實踐

2024-04-04 07:00王曉潔黃冬明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4年1期

王曉潔 黃冬明

[摘 要]在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的新理念指引下,太倉市雙鳳中學立足新農村教育實際,破解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依托明晰的鄉鎮發展定位和豐富的鎮域社會資源,進一步拓寬育人視域,通過鎮域教育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創新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的頂層設計、實施路徑和評價推廣,探索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共育措施,服務師生成長,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實現農村區鎮教育治理現代化。

[關鍵詞]鎮域治理;家校政社;德潤鑄品

[中圖分類號]? ? G637?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3-0085-04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指出,要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發揮學校指導作用,明確家長主體責任,研究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政社互動是太倉政府部門的創新舉措,走出了從基層社會管理向基層社會治理的發展之路。太倉市教育系統順應社會治理改革的需要,推進實施教育治理創新實踐。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太倉市雙鳳中學依托明晰的新農村區鎮發展定位和豐富的鎮域社會資源,進一步拓寬育人視域,通過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拓寬學生品格養成的渠道,探索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德潤鑄品:鎮域教育治理下家校政社協同育人工程。

一、家校政社協同育人工程的鎮域教育治理視域分析

鎮域教育治理是政府部門以太倉市雙鳳鎮為地域單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從教育規劃、教育制度、質量保障、督導評價等多個維度出發,提供治理工具、方式方法、軟性環境和保障條件等多方面支撐,開展多主體協同參與的系統治理。鎮域教育治理是介于校域和市域教育治理的中間層級,擴大了學校教育治理的邊界權限,也可以根據鎮域特點彌補市級教育治理的不足。

太倉市雙鳳中學位于太倉市區西北部,是一所公辦的農村鄉鎮初級中學,也是雙鳳鎮唯一一所初級中學。作為來太倉市務工人員子女的定點安置學校,學校外地籍貫學生占比78%以上,學校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學校通過破解教育改革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依托鎮域教育治理走出一條農村教育薄弱學校實施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的新路徑。2020年9月,筆者以村(社區)工作人員、學校教師和家長三個群體作為調查對象,圍繞現有鎮域教育治理的組織機構、制度建設、實際運行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內容,分析當下家校政社協同育人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為構建鎮域教育治理工程提供問題詢證和實踐路徑。

(一)鎮域教育治理的組織平臺和管理邊界不清

筆者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41.3%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在學校。這些家長沒有正確認識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責任邊界?!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四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國家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了父母作為家庭教育主體責任人的職責和權力。此外,85.6%的村(社區)工作人員認為,對孩子教育的責任來源于家長和學校,家校政社合作僅在學校與家庭之間進行。他們忽視了村(社區)參與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鎮域教育治理的組織平臺尚未有效建立。

(二)鎮域教育治理的參與方式和內容單一

筆者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70.1%的家長采用QQ、微信、電話等溝通方式參與教育治理;71.63%的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的家長會、開放日等活動,僅有28.37%的家長參與學校課堂教學和育人研究。天津教科院的岳玉英老師在《基礎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中,介紹了當今世界各國所采用的不同家校合作方式及其對家校合作的分類,家校合作共育可概括為三類:一是低層次參與,包括訪問學校、參加家長會、學校開放日等活動;二是高層次參與,包括經常性的家訪、家長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幫助制作教具、為學校募集資金等;三是正式組織參與,包括家長教師聯合會、伙伴行動小組等。借鑒這一分類不難發現,當前的家校政社合作方式大多停留在第一層次,缺乏周密的家校共育計劃。新時代的教育目標明確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五育并舉,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筆者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社區提供的內容實踐類教育服務僅占12.8%??梢?,鎮域教育治理缺乏資源的深度融合和課程開發的研究實踐。

(三)鎮域教育治理的聯動機制有待完善

筆者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45.6%的家長“不太愿意或不參與”家委會,98.8%的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不參與或不清楚是否參與學校內部治理”。目前的鎮域教育治理協同育人主要由學校主導,家長、社區只是被動接受,尚未形成有效互動,也沒有積極主動地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鎮域教育治理協同育人的有效聯動機制尚未形成。

二、鎮域共建“運作體系”,創新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的頂層設計

基于上述問題,在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的新理念指引下,學校應立足鎮域教育治理實際,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平臺聯動、目標規劃和資源開發建設,探索更具針對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鎮域治理共育措施,服務學生成長,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實現農村區鎮教育治理現代化。

(一)聯動創設鎮域教育治理的組織與平臺

成立鎮域教育治理共育中心,為家校政社協同育人工程實施提供平臺架構和組織保障。共育中心下設三個分中心,分別是:依托鎮域黨建資源,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臺,成立雙鳳鎮黨建聯盟共育中心;依托鎮域學區工作委員會,充分利用市級社會資源,成立雙鳳鎮社會關愛共育中心;依托鎮域社區力量,進一步延伸家長委員會功能,成立雙鳳鎮親子成長共育中心。

(二)協同規劃鎮域教育治理的目標

品格錘煉目標:圍繞思政、法治、地方文化、職業教育、勞動課程、藝體課程以及志愿者服務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責任擔當等,讓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課程體系目標:通過設立基于新農村鎮域特色的校社合作課程群和項目組,不斷完善共育平臺,創設和優化培養學生品格的機構,進而形成具有現實推廣意義的農村優質特色課程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家校政社協同育人課程體系。

運行機制目標:以多重熏陶理論和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依托學區工作委員會,有效整合家校政社多方育人資源,構建起家庭、學校、政府、社會一體共育的新型支撐系統。

共育主體發展目標:培育一批善于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本學科課程建設與跨學科主題課程建設的教師,使面向社會發展的國家課程核心素養培育在課堂教學中落地,使地方文化在校本課程中得到傳承,使注重社會實踐的綜合實踐課程真正走進社會。

(三)整合開發鎮域教育治理的資源與內容

圍繞思政領航、地方文化、生涯教育、勞動實踐、藝體課程等方面,政校聯合研發具有福地新農村特色的課程群,形成“德潤福地”紅色研學路線圖和課程資源包。圍繞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以及志愿服務等方面,深入開展群團、社區、站所、社工等多元主體參與的校社新型“課程建設共同體”。圍繞家庭閱讀、子女教育、鄰里和諧和移風易俗等方面,開展家校共育課程建設。

三、鎮域共治“課程體系”,創新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的實踐路徑

(一)鎮域“政府+”治理共育課程的實施路徑:共建基地+共研課程+共潤體驗

“紅橙”孵化課程。與村、社區、站所建立黨建聯盟,開發思政道德、非遺傳承、地方特色等沉浸式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類課程。將授課地點由學校課堂遷移到紅色陣地,將授課方式由師生合學轉變為校社聯習,擦亮“思政”教育底色。由村社區黨委書記、學校黨團員先鋒教師、少先隊員代表等不同的年齡、不同職業但有共同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的先鋒講述黨史、鎮史和校史,紅映福地,薪火相傳。

“筑夢”匠心課程。與中專、企業、商會建立生涯平臺,開展勞動養成教育、生涯體驗等實踐類課程。首先,開展分類調研,引導學生將社會需求和自身興趣愛好相結合,客觀分析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初步樹立人生目標,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生涯規劃。其次,開展社會考察,帶領學生對現代工業、現代經貿、現代農業和行政工作進行考察,使學生了解各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最后,讓學生自己對標某一行業的要求,進而不斷調整職業生涯方向,激發學生提升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的勇氣和信心。

“藍盾”助力課程。與政法系統聯合建立法治實踐基地,提供學生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少年軍校、入學軍訓等課程。進一步整合法治宣傳教育資源,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和途徑,依托實踐基地面向師生、家長開展多元化的法治宣傳教育和實踐。充分發揮青少年普法的作用,把基地打造成各方面積極參與、學生感興趣的法治教育名片,從而共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等多維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二)鎮域“社會+”治理共育課程的實施路徑:以精神引領+搭建功能區+開設微課程

“白鴿”宣講課程。與醫療衛生系統建立關愛陣地,開展生命教育、健康防疫教育。在市紅十字會“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引領下,進一步完善“生命安全體驗教室”各功能區建設,開發9大類、27個問答類微課程,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量身定制各認知體驗區的學生活動內容,以系統化的體驗課程來充分發揮體驗教室應有的教育功能,織密生命安全防線。

“綠葉”志愿課程。與群團組織建立助學計劃,開展關愛奉獻、志愿服務教育,讓學生感受愛、學會愛。通過設立社會各界的愛心獎勵助學金、上好一堂特殊的思政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與擔當;通過上好一堂生動的愛心助力課,傳遞社會溫暖,引領學生成長;通過上好一堂文明實踐活動課,以鮮活的事例啟發學生爭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有愛心的時代新人。

“青柚”成長課程。與高校、社工建立賦能體系,以個輔、團輔等形式給予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根據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需求,利群社工為學生提供個案咨詢和班級團輔活動。個輔面向全校師生和家長,采用自愿報名預約咨詢的形式,一對一進行指導。團輔注重持續跟進,以系列課程助力班集體發展。引進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建立和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防護網,護佑學生成長,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引導學生爭做內心強大而健康的新時代少年。

(三)鎮域“家庭+”治理共育課程的實施路徑:統籌機制+互動沙龍+智庫互享

“鳳壇家話”膠囊課程。在傳統的家訪、家長學校集中授課等家?;臃绞降幕A上,充分發揮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深班主任以及優秀家長的骨干力量,以讀書交流會、專題講座、在線微課等形式持續推進“菜單式”家長沙龍,提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水平,引導家長學會學習、注重交流,解決家長在家庭溝通、學生品格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家長給予子女更恰當、更適切的家庭教育。同時,深入開展“小組合作制”家長學校運作新模式,從學生參與家長課程建設的角度出發,延伸自主互育共生觸角,試點開展鄉鎮全域家長積分制(親子閱讀、五項管理、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與村社區、企業掛鉤聯系制度。

“家長智庫”培育課程。完善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制度,由傳統的三級家委會延伸為五級家委會,增加組級和社區兩個層級,并開展必要的家委培訓,提高全體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學校要做好每學年的家委會核心成員選舉工作,提供必要的學校工作場所,讓家委會更多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進校門護“安全”崗、進課堂看“生”態、進食堂驗菜品、上講臺做“指導”師等。

“棲鳳家韻”家風家訓課程。利用校園網或學校官微,定期推送優秀家庭教育文摘,引導家長學習優秀家風家訓。學校每學年向學生及家長征集優秀家風、家訓,匯編成“棲鳳家韻”家庭學習手冊,促進親子對話,讓家長成為子女的榜樣與標兵,讓家長們的優秀品格成為學生品格發展的風向標。同時,學校也定期開展家庭教育征文活動,引導家長講述育兒故事,分享育人經驗。

四、鎮域共享“雙中路徑”,創新家校政社協同育人的評價推廣

1.打造教育治理的雙中樣本

太倉市雙鳳鎮教育治理共育中心的有序運行,證明教育治理不再是學校的單打獨斗,而是建立了一種由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家校共育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能不斷完善、強化并持續推進學校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太倉市雙鳳中學連續三年獲太倉市初中素質教育成果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呈穩步上升態勢,在太倉乃至蘇州市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2.推進鎮域學校一體化育人

學校在探索中不斷加大對鎮域內其他學校,如雙鳳小學、新湖小學、耀華學校的幫扶,特別是在共享協同育人的課程資源方面,進一步擴大示范輻射作用。

3.交出立德樹人的雙中答卷

共育課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喜愛,紅色研學、生涯體驗等課程更是成為明星課程,“一粒米”“藍色小衛士”等特殊課程直接將教室搬入稻田、消防站。這些富有鎮域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校社共育課程,能把“愛國愛黨愛家鄉”和全面實現“五育并舉”有機融合。

學校是社會文明的引擎,家庭是孩子樂園,政府則在其中起到領導和協調作用。只有家校政社一起攜手、同頻共振,才能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應統籌鎮域各級各類力量,強化政社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支持和服務功能。學校應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拓展平臺建設的職能范圍。同時,應開發“互聯網+”微課,進一步探索鎮域教育治理工程發展實踐路徑。

[? ?參? ?考? ?文? ?獻? ?]

[1]? 李彥榮.學區化辦學中的家校社合作治理[J].教育研究,2021(1):26-30.

[2]? 倪閩景.家校社協同育人需要進行頂層設計[J].人民教育,2021(8):19-22.

[3]? 喻培.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路徑研究[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2(2):42-4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