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區域稟賦 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4-04-05 22:37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張玉英
吉林教育(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勞動科技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張玉英

中國一汽,被稱為共和國汽車工業的“長子”。長春汽開區是全國唯一以汽車產業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具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擁有國內外領先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汽開區教育伴隨一汽成長,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得天獨厚的勞動與科技教育發展優勢,形成了以長春市汽車產業集群、產教聯合體、吉林少年工程院為代表的一批突破性、標志性、開創性成果。

一、“一領四建”開創勞動教育新格局

汽開區擁有豐富的實踐場所和鮮明的紅旗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獨有的區位優勢成為區域勞動教育發展的強力引擎;擁有完備的幼小初高教育體系,具有跨學段、跨學科實施勞動教育優勢,為區域人才接續培養的勞動教育體系提供有力支撐。汽開區對標國家、省市新時期勞動教育要求,確立“大勞動教育”理念,形成“一領四建”推進體系。一領,即以區域勞動教育推進體系核心價值為引領,以培育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為目標,構建多元主體參與、多種資源開發、多類場域并存的有機統一體。四建,即以四項關鍵策略整體推進勞動教育實施。一是機制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在組織保障、師資保障、經費保障、智力支持、評價激勵等機制建設中,突出規范引領。二是課程建設拓展工作路徑,構建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區本、校本課程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課程體系,編寫幼小初高勞動教育清單,開發《走進一汽 走近汽車》區本教材。三是基地建設拓寬實施空間,以基地群建設延展勞動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建立“工業+”“科技+”“農業+”“生活+”勞動實踐基地。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一汽路線、紅旗文化展館,以及一汽紅旗與解放等企業、長汽高專納入勞動實踐場所,聯合一汽工會,成立工匠宣講室、技術發明展示基地,開展勞模進校園、汽車文化建設等活動;建設無供暖環境的寒地日光田園溫室,開展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實現家門口的農業勞動教育;家校共育,讓家庭成為培育學生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基地。四是特色建設促進內涵發展,采用一校一案策略,常態化開展必修課、學科融合及勞動實踐,形成“美美與共”的學校內涵發展新樣態。

汽開區建立了家校社勞動實踐基地30個,研發地方課程12門,生成課例600余個,開展主題活動120余次,創作勞動作品6萬余件,勞動課程開設率達100%。以勞動教育為支點,改變家庭、社會勞動價值觀,構建了貫通學段的勞動育人體系,形成以勞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創新的五育發展新格局。相繼承辦全國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解讀學術會議和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發展論壇,區校兩級勞動教育經驗及“五育”成果在全國分享,七百余萬人次關注學習;學習強國平臺、人民日報、新華網等30余家媒體,國家教材局工作群、教育部官網等國家平臺發布了汽開區勞動教育成果,形成了具有東北區域特色的勞動教育品牌。

二、賦能科技領跑人才培養新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汽開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教育的重要論述,多渠道、多領域、多舉措挖掘整合區域科教資源,積極推進科普資源進校園,面向全區中小學推廣“菜單式”科教資源服務,引導全區中小學生參與科學體驗和科技創新活動,推進中小學工程啟蒙教育與實踐,完善科技基礎能力體系建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汽開區以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為目標,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構建“教育培養人才、人才驅動創新、創新帶動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開放創新生態鏈。聚力研發科技教育課程,多維創新助推“雙減”落地。汽開區本著科技創新教育課程研發多樣化和課程實施系列化的原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新型課程教學,積極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選修課程,促進跨學科學習、STEM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式學習,實現科普課程設置多樣化、內容綜合化、課程特色化、體系拓展化,結合當前的“雙減”政策讓課程走向課外、走向生活、走向科技。聚力共建科技教育聯盟,資源共享賦能品牌建設。汽開區建立了科技教育大學區聯盟,形成了“1+X”科技教育新范式。建立幼小初高貫通培養的科技教育體系,啟動“1+M+N”工程,即采用1所高校、M所科技企業帶動N所區內學校的思路,著力培養學生工程素養。依托“一校三地”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成立“吉林少年工程院”,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項目指導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聚力培養科技教育人才,多元協同共促品質提升。汽開區教育局已與全國多所科技教育學校結對合作,南北融通,多賽道創新發展。與吉林省科協、長春市科協、長春市科技教育學會、吉林大學科協、長春市科技局等多家單位合作,形成了由教育部門牽頭,科創、科協等領域共同參與的科創教育工作合力。聚力創設科技教育環境,場域覆蓋提供有力支撐。汽開區合理利用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勞動教育基地、愛國主義基地等場館陣地,構建起“學科課堂+社團課+兩點半課堂+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家庭”的科創學習泛在環境,營造“人人是創造之人、時時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的良好科創氛圍。聚力競技科技教育賽事,以賽提能,收獲碩果盈枝。

汽開區定期舉辦中小學科技周、科技月、科技節、未來工程師科技創新作品征集等活動,通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工匠制造、創客工場及科學魔法秀等作品展示(涵蓋機器人、VR、AI、3D、智慧課堂等多個領域),全面呈現中小學科技創新成果;編制汽車元素與科技創新相融合的《長春汽開區STEM教育實施指南》,開展汽車模擬駕駛體驗培訓、“小匠人”無人車拼搭駕駛比賽等,實現程序設計、創意繪畫、科幻寫作、科技制作的融通學習。

自2005年起,汽開區就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在韓國舉行的“無線電測向亞洲錦標賽”中,汽開區第九中學榮獲金牌;在保加利亞舉行的“無線電測向世界杯比賽”中,汽開區第三中學榮獲銅牌;在2023年全國“智力獵狐”無線電測向親子賽(吉林長春站)中,汽開區包攬了前三名;“紅旗吉車”作品獲吉林省“吉車”STEM項目式學習特等獎;在國家級機器人大賽、無線電比賽、創新大賽等賽事中,汽開區學生共獲得獎項674項、金牌30枚,累計榮獲各級科技類證書3000余個,有近30項學生科技作品榮獲國家級專利。2023年11月,汽開區承辦2023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暨“中國STEM教育2023行動計劃”叢書發布會,并以“從國際汽車城里生長出來的STEM教育”為題做區域STEM教育推進模式分享。

三、發展特色構建“五育”融合新生態

汽開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人才、數字、品牌、質量戰略為引領,以“十大工程”“五個一流”為支撐,實施“一核引領、兩級攜手、三方聯合、四種機制”的“1234”策略,構建“五位一體”的五育融合課程體系,實現教育內涵發展。汽開區遵循“融合課程觀”,以省重點課題“區域推進中小學課程體系建設”為依托,深挖“五育”教育元素,將中國一汽70年創業歷史、五大整車廠的產、城、人、文化、科技、勞動、藝術和汽車城的生產、生活、生態元素融入五育課程,構建覆蓋全過程、全學段、全學科的德育一體化課程體系;以教育部“國培綜合改革項目”為平臺,構建“教、學、評”智育一體化課程體系;引進“智慧足球”課程、優化冰雪運動課程,打造體教融合特色體育課程體系;開設智慧鋼琴課程,開展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書畫比賽等活動,打造美育一體化課程體系;以全國勞動教育實驗區為平臺,健全“一體兩翼”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向內挖潛,向外借勢,多賽道聯通,實現教育特色發展。汽開區匯聚內外優質資源,擴容賦能,擦亮品牌。一是構建幼小初高大完備的教育體系,匯聚家校社共育合力,打通線上線下育人渠道,依托青少年活動中心一校三地資源優勢,打造人才培樹品牌。二是把資源稟賦融入德育教育全過程,成立“紅旗先鋒少年宣講團”,帶領學生走進大使館、中央電視臺、智能生產線、工匠發明室等,在更廣闊的平臺學習并弘揚紅旗精神;發揮德籍足球教練、國家優秀速滑裁判員優勢,縱深發展校園足球、籃球、速滑等特色運動項目,推動與德國著名足球俱樂部合作,促進校園足球國際化;打造區域藝術名片,依托國家級專家指導,成立紅旗青少年交響樂團、合唱團、民樂團、舞蹈團,師生在長影音樂廳舉辦新年音樂會、在紅旗會堂為駐區企業進行慰問演出;聚焦“吉車”項目,進行整車設計、制作、組裝、工藝的STEM學習;構建科創教育聯盟,與深圳聯盟區、聯盟校實現南北融通,培育拔尖人才。

內育優師,外引專家,打造強師隊伍,實現育人方式變革。依托省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項目等平臺,培育名師;開放辦學,聘用高校專家、大國工匠、社會特殊人才,優化“四位一體”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建設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打造各領域示范學校、名優校長和教師,形成“一校一品,一品一特色”的教育新生態。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勞動科技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科技助我來看云
熱愛勞動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科技在線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