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特殊群體兒童關愛與教育策略探析
——以白城市洮北區東勝鄉學?!跋蜿栃袆印睘槔?/h1>
2024-04-05 22:37
吉林教育(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群體家庭兒童

岳 江 楊 晶

(白城市洮北區東勝鄉學校,吉林 白城 137012)

引言

本文所定義的農村特殊群體兒童是由留守兒童衍生出來的六個群體的合稱。一是指單親兒童,即父母離異,或一方已故,或一方失蹤,或未婚先育,一方離家出走不歸的,由另一方獨自撫養的兒童;二是指單親且留守兒童,基于上述單親情況,撫養一方又外出務工,由其祖輩或其他監護人照顧生活的兒童;三是指重組家庭兒童,基于單親情況,撫養方又重新組建家庭的兒童;四是指雙親留守兒童,指父母在外工作,留孩子在家,由祖輩或者其他監護人照看的兒童;五是指老年得子家庭兒童,即父母晚婚晚育或響應國家二胎政策大齡生子,或中年失獨后養育二胎的家庭兒童;六是指事實無人撫養的孤兒。

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源源不斷向城市輸送,家庭結構的穩定受到巨大沖擊,特殊群體兒童數量變得驚人龐大。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和正常的家庭教育,這些孩子的生活、學習、心理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巨大隱患,同時也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顯性或隱性負面的影響[1]。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強對農村特殊群體兒童的教育,努力引導他們成長與成才,積極參與家鄉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一、農村特殊群體兒童問題及成因溯源

白城市洮北區東勝鄉學校(以下簡稱“學?!?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立于2019年。建校近五年來,生源問題是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時,生源的家庭結構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正是制約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2023年初,學校入選了吉林省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校名單。關愛農村特殊群體兒童,以期在教育探索和實踐活動中切實改變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態,首先就要了解農村特殊群體兒童的具體情況。

(一)案例選擇分析

1.基本情況

學校共有在校生433人,其中特殊群體兒童人數為162人,占到總學生數的37.41%,相當于每3個孩子中就有1個來自特殊家庭的孩子。

2.研究溯源

由于這個群體的特殊性及其存在的諸多問題,我校從2019年建校之初就開始重點關注。從最初的僅關注留守兒童,到后來的單親兒童、單親留守兒童,擴展到重組家庭兒童、孤兒、老年得子家庭兒童特殊群體的復雜化加劇。

(二)農村特殊群體兒童問題的具體表現

1.人際交往困難

一些孩子表現為不懂禮貌,不擅表達,不會控制情緒,在與同學交往中容易走向兩個極端,即遭遇排斥和歧視,或者成為校園霸凌者[3]。

2.人生觀、價值觀偏移

他們信奉新的“讀書無用論”,缺乏理想目標,盲目攀比物質條件,得過且過混日子,消極對待生活,能看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初中或高中一畢業就進廠打工。

3.性格有缺陷

一些人表現為內向、孤僻、自卑、敏感、自私的性格特點,思想上更容易偏執,行為上以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初中階段這種情況會達到一個頂峰,表現出厭學、逃學、沉迷游戲等不良行為[4]。

(三)農村特殊群體兒童問題的成因

1.家庭教育缺位

(1)實際監管環境惡劣。這些孩子一般由年邁、受教育水平較低的祖輩撫養,平時與父母溝通少,早早就要獨自面對生活、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壓力,更容易形成自卑、自閉、自私的性格[5]。同時,生活在老齡化嚴重、溝通封閉的村里,他們身邊缺少可供模仿的學習人際交往方式的對象,使得這部分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處于劣勢。

(2)家長不良觀念引導。農村中流行著新的“讀書無用論”。有些家長把這種錯誤的觀念帶給孩子,對他們的文化學習、道德教育不上心,只是用物質方式來彌補陪伴的不足。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消極對待生活的態度。

2.社會環境影響

(1)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特殊群體兒童數量龐大。很多圓滿家庭也在外出打工中出現裂痕,單親留守兒童增多。家庭重組中,孩子往往又會成為新家庭的邊緣人物,出現事實無人撫養的孤兒。

(2)互聯網時代,錯誤價值觀病毒式傳播和沖擊?;ヂ摼W讓生活變得快捷便利,但同時也使生活在封閉落后的環境中,毫無甄別能力的農村孩子的活動、交往變得充滿危險性。他們肆無忌憚地輸出各種負能量的想法和言論,甚至互相慫恿做出濫用藥物、自殘等行為。

3.學校教育具有局限性

(1)無力應對“無限”責任。學校是半寄宿制農村九年一貫學校,學生的安全隱患和身心健康是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校級領導每日輪崗值班,旨在加強宿舍管理,為特殊群體兒童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但若是學生發生安全問題或出現心理問題時,因家長不能及時監管和正確引導,學校所承擔的“無限責任”又使學校處于弱勢位置,同時也降低了家長的家庭監護責任和養育責任。

(2)周末及寒暑假時間空當,制約家校教育的合力。周一至周五寄宿在學校,經過教師和學校的嚴格管理及陪伴教育,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但周末和假期回家后該群體處于無人看管或祖父母無從管教的境地,往往導致這部分兒童學習、心理和行為習慣無法得到有效鞏固。長此以往形成“進一步退兩步”的往復現象,使得學校教育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農村特殊群體兒童關愛與教育策略探析——基于學?!跋蜿栃袆印钡陌咐治?/h2>

為全面落實全國婦聯、教育部等十三部委印發的《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的文件精神,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為落腳點,讓農村特殊群體兒童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學校于2023年3月1日全面啟動了以“愛育燭照鄉村夢,小小苔花向陽開”為主題的、以關愛農村特殊群體兒童為宗旨的教育實踐活動,簡稱“向陽”行動。

(一)“向陽行動”工作步驟

1.調查摸底(2023年3月1日—3月24日)

開展“向陽行動”啟動會及推進會,統計全鄉農村特殊群體兒童人數,由校級領導和班主任組成八個小組對全校八個年級的特殊群體兒童家庭進行實地走訪,詳細了解學生實際情況。

2.匯總甄別(2023年3月25日—3月30日)

開展“向陽行動”走訪匯報會,八個小組匯總學生問題并將走訪情況一一匯報。

3.辯證施策(2023年4月1日—4月25日)

開展“向陽行動”研討會,八個領導小組組長針對前期走訪所匯總的問題建言獻策,并制定幫扶措施。

4.量身幫扶(2023年5月1日至現在)

將前期制定的幫扶措施進行分類整理篩選,小組領導帶領班主任領取適合每個學生的幫扶措施,并實施幫扶。

(二)具體關愛與教育策略

1.教師及時補位,給予特殊群體兒童更多關注

學校在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開展各類活動,鼓勵教師與特殊群體兒童采用多種方式交流溝通,從而達到扭轉學生自卑心理,逐步建立自信的目的。

(1)班主任用照片記錄學習生活中的美好瞬間,讓孩子在照片展示中找到自信。

(2)科任教師與孩子多進行生活小事上的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無微不至的愛和溫暖。

(3)依托課后服務課程體系,鼓勵并推薦有特長的學生參加學校少年宮社團活動,以期在班級及學校匯報演出中獲得自信心。

(4)多關注學生心理發展變化。班主任及時與陪寢老師溝通,多關注孩子的言行,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情緒和思想引導。對于個別有極端想法的孩子,應發揮校園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實行一對一疏導,做好危機干預,必要時尋求社會專業團隊的幫助。

(5)學生結對幫扶。根據幫扶孩子的數量、性格特點,在班級內組合“小小家”,孩子按長幼有序互相稱呼,抱團取暖。每個小家庭再分配兩個優秀學生作為小小家庭代理家長,協助班主任管理和組織教學活動。

(6)師生結對幫扶。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多聯系學生,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促進師生感情,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溫暖。

2.豐富生活體驗,賦予人生更多意義

組織各類活動,鼓勵特殊群體兒童做有意義的事,進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成就感。

(1)成為“班級事務小主人”。根據學生不同性格特點,多為特殊群體兒童分配任務。因為有事可做,所以他們很快在班級中獲得存在感和歸屬感。

(2)成為“體育運動小健將”。經常組織形式不一的體育鍛煉,為孩子的不良情緒尋找一個宣泄出口。

(3)成為“閱讀小標兵”。語文教師布置居家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把玩手機的時間用來閱讀,讀后班內分享心得。

(4)成為“家務小能手”。將勞動教育做到實處,要求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體會生活,理解父母的艱辛。

(5)開展戶外研學旅行活動。

(6)參加勞動實踐活動。學生走入勞動實踐基地,親身體驗種植、護理、收獲全過程,感悟自然生命。

3.開展主題教育,挖掘學生更多優點

(1)以“感恩”為主題開展班隊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2)注重法律教育。以此規范特殊群體學生的行為習慣,讓遵紀守法的觀念深入人心。

(3)以“尊老愛老”為主題開展獻愛心活動。

(4)進行團體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帶領特殊群體兒童做系統培訓,增強其自信心與心理韌性。

(5)開展勵志教育活動。讓學生關注社會中其他弱勢群體,以此喚醒其進取之心,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4.確立適宜目標,給予更多引導

落實個人檔案制度,給每個特殊兒童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生活目標、特長發展目標等,關注學生成長,逐步培養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5.群體精準分類,爭取校外更多幫扶

對貧困家庭子女,除爭取社會公益組織的經濟援助外,我校還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班級,進行一對一幫扶,使孩子感受到社會溫暖,真正做到社會、學校、家庭協同育人。

(1)優先考慮每年貧困住宿生補助,對特殊群體兒童進行幫扶。

(2)針對性減免校車費。

(3)爭取社會愛心組織的物質幫扶。

(4)黨員精準結對,滿足孩子的“微心愿”。

(5)與白城師范學院師生聯手,搭建協同育人平臺,將大學生教育教學實踐或社會實踐活動與農村特殊群體兒童的關愛教育有機結合。

6.學校、家庭攜手,賦予未來更多可能

學校邀請家庭教育講師進行知識普及講座,對教師和家長進行培訓。

(1)加強教師培訓。從強師能、樹師風方面加強對教師教育情懷的引領。

(2)開展家長培訓。召開家長會,成立家長委員會,開設家長課堂,逐步改變家長把孩子放到學校就完全脫離責任的錯誤觀念,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減輕特殊群體兒童的客觀生存壓力。

(3)利用教學開放日活動加強家校合作,互相理解支持。

(三)意義與展望

“向陽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廣泛參與。只有建立以學校為主陣地,教職工為主力軍,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各村社廣泛參與的幫扶農村特殊群體兒童的工作網絡,把每一名特殊家庭兒童都納入幫扶范圍,才能真正讓這部分孩子享受到童年的快樂,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作為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把這些孩子留下來再送出去,讓他們健康長大,努力成才,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诖?筆者對農村學校的未來有三個展望:

1.農村孩子有美好發展

農村孩子面向未來的每一種可能性是否被尊重,源于當下我們是否有能力給予。最好的學習環境是農村孩子“樂學其中”,要讓學習成為農村孩子真正強大有力的“武器”和“鎧甲”。既成人又成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2.鄉鎮教師有幸福生活

要讓鄉村教師感受到職業的幸福,真正實現鄉村教師的素質提高和師能師德提升,享受源自社會對自己職業的認可和尊重。

3.鄉村振興有美麗愿景

農村教育本質上絕不是助力人才脫離農村,而是讓他們走到更高更遠的地方成就建設家鄉的能力。我們愿以東勝教育沃土為戰場,舉全校之力,助推最美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群體家庭兒童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家庭“煮”夫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戀練有詞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特殊群體要給予特殊的關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