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與方法

2024-04-06 17:34陰曉艷
學周刊 2024年9期
關鍵詞:跨學科學科區域

陰曉艷

(河北內丘中學,河北內丘 054200)

地理教育在高中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區域認識、實踐能力和人地協調觀的形成,讓他們真正理解和關注地球和人類的發展,從而成為具有地理思維和全球視野的終身學習者。然而,當前地理教學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地理教學資源不夠豐富、學生實踐機會較少等問題,導致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不高,認知程度和學習效果有待提高。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探索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一、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現狀

(一)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和素質,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識和地理實踐能力。人地協調觀是指學生對于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和理解。它強調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需要通過案例分析、實地調查和模擬實驗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區的人地關系,并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綜合思維是指學生將不同學科和知識領域的內容進行整合,形成全局性的思維能力。在地理學科中,學生需要從地理、歷史、經濟、政治等多個角度來分析和理解地理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可以通過跨學科的教學設計、多種教學資源的利用和問題導向的學習活動等方式實現。區域認識是指學生對地球上不同區域的特征、變化和相互聯系的理解。它涉及地理信息的獲取、整理和分析,以及對地理空間的認知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區域認識可以通過案例研究、地圖閱讀、模擬推演等方式實現。地理實踐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實踐活動,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問題解決和決策的能力。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旨在讓學生將地理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

(二)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現狀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一些地理教材的內容和深度有待完善、增強。有些教材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和深度,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因此,必須更新和改進教材,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其次,部分地理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教學方法有待提高、改進。有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和重復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他們需要接受更多的專業培訓,以便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再次,由于學校條件和資源的限制,地理實踐環節的開展存在一定的困難。實地考察和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地理理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然而,一些學校無法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和實踐中的經驗不足。最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將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結合不夠緊密。教師應該積極跨學科合作,將地理與歷史、經濟、政治等學科進行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跨學科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跨學科多視角學習,培養綜合思維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跨學科多視角學習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重要策略,能夠讓學生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地理問題,促進他們形成全局性的思維能力??鐚W科多視角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例如歷史、經濟、政治等,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釋地理現象和問題。通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學生能夠獲取更全面、多樣化的信息,培養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2]。以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與地理環境》單元為例,可以進行跨學科多視角學習,如從歷史學科的角度,學習人口遷移與歷史事件的關系;從經濟學科的角度,學習人口遷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從政治學科的角度,學習政策對人口遷移的引導和調控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策略來加強跨學科多視角學習。

首先,可以將地理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設計跨學科的課程項目,引導學生從多個學科的角度來分析和理解地理問題。例如,在人口遷移的單元中,可以設計一個項目,讓學生調查和研究歷史、經濟、政治等方面對人口遷移的影響,并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其次,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包括教科書、互聯網資源、實地考察等,讓學生獲取來自不同學科的信息,從而形成多視角的學習。例如,在學習人口遷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歷史紀錄片、經濟報道等,拓寬他們對人口遷移的認識。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討論和合作,鼓勵學生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或班級討論,學生可以展開對人口遷移與歷史、經濟、政治等學科之間關系的討論,通過分享觀點和發現,加深對地理問題的理解和思考。通過加強跨學科多視角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從多個學科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地理問題,能夠形成全局性的思維模式,從而具備更廣闊的視野,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地理現象和問題,為未來的學習和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培養實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策略。地理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地理理論應用于實際情境中,通過實地考察、實驗探究和數據分析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地理探究過程,從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實驗技能和數據分析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地理現象和問題,培養實踐能力,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3]。以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單元為例,可以開展一系列地理實踐活動,如實地考察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水質調查和分析、水循環的觀察和模擬實驗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附近的河流、湖泊、水庫等進行實地考察,觀察和記錄水資源的分布、水體的特征以及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水資源的現狀和問題,培養觀察和記錄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設計相關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數據分析,探究水資源的相關問題。例如,進行水樣采集和水質檢測實驗,讓學生了解水質如何會受到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能力。

此外,通過模擬實驗或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模擬水循環過程,了解水資源的運動和分布規律。例如,設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水循環路徑,讓學生觀察和分析水的流向和儲存,培養他們對水循環的理解和模擬推演的能力。通過開展地理實踐教學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的形成過程,提升實踐能力。同時,他們將學會觀察、實驗和數據分析等實踐技能,同時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問題,如水的分布不均、水質污染等,并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三)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加強區域認識

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項重要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加強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區域認識。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信息資源和交流平臺,能夠幫助他們深入了解不同區域的特征、變化和相互聯系。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互動、探索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區域的特征和相互聯系。他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數據處理和網絡資源等方式,獲得更加全面、多角度的區域信息,從而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地理判斷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數字地圖和衛星遙感技術,讓學生通過電子地圖軟件或在線地圖服務,實時觀察和分析不同區域的地理特征和變化情況。例如,在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區域發展戰略》單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衛星遙感圖像和數字地圖,研究我國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地貌、氣候、資源等因素,分析這些因素對區域發展戰略的影響。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使用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工具,如電子表格軟件和統計圖表制作工具,收集和處理大量的區域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呈現。例如,在研究區域發展戰略時,學生可以收集相關的經濟、人口、環境等數據,并利用電子表格軟件制作統計圖表,以便更直觀地比較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和聯系。

此外,網絡資源和虛擬實踐的利用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上的豐富資源和虛擬實踐平臺進行虛擬實地考察和模擬體驗,以加深對不同區域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在線旅游平臺,參觀不同地區的名勝古跡,了解其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虛擬導游、多媒體資料和互動展覽,感受不同區域的風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模擬經濟市場軟件,體驗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和策略,培養學生的經濟思維和決策能力。同時,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還可以提供實時更新的數據和案例,使學生了解最新的區域發展動態。通過互聯網、數據庫和地理信息系統等工具,學生可以獲取豐富的區域發展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和比較。他們可以觀察數據的變化趨勢、探究不同因素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四)引入地理生活實際案例,培育人地協調觀

引入地理生活實際案例是一項重要的策略,可以有效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通過將地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際經驗相結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人與地球的相互依存關系,以及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在教學中引入地理生活實際案例時,要遵循關聯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強調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原則。通過引入地理生活實際案例,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深入理解人地關系的復雜性和相互作用。這能夠促進他們更加關注地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培養人地協調觀,意識到自身行為對地球的影響,并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4]。舉例來說,在《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單元中,教師可以引入地理生活實際案例,如城市垃圾處理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城市垃圾處理對城市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城市垃圾產生的原因、垃圾分類與處理的方法,以及不合理的垃圾處理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等。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觀察和分析城市垃圾處理的現狀和問題,如垃圾填埋場的擴建、垃圾焚燒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等。學生可以應用地理概念,如資源利用、環境污染、土地利用等進行綜合分析,了解城市垃圾處理的復雜性。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城市垃圾處理問題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如考慮垃圾減量、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等措施,同時考慮經濟、社會和政策層面的因素。通過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意識到個人和社會的行為對城市環境的重要影響,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三、結語

高中地理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授,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過程。通過以上策略和方法的相互支持、相互補充,能夠共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在實施這些策略和方法時,教師的引導和激發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探索和思考,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應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資源,結合具體的地理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地理知識的應用和價值。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全球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為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跨學科學科區域
【學科新書導覽】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超學科”來啦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