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整合視域下高校場館育人開發原則與實踐
——以“福建教育學院師德博物館”為例

2024-04-07 04:21張惠敏周志平張曉梅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場館師德博物館

張惠敏 周志平 張曉梅

(福建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25)

高校場館涵蓋了校史館、展覽館、博物館和圖書館等多個組成部分。其中,高校博物館作為一個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機構,旨在通過利用高等學府收藏的文物、標本和資料等文化財產,為公眾提供教育、研究和欣賞的服務。[1]作為高等教育機構內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研究資源在現代教育系統中扮演著特殊而重要的角色,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近年來,中國高校博物館在推動大學發展、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福建教育學院師德博物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隨著新時代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場館育人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然而,當前高校場館育人實踐仍面臨一些挑戰和提升的空間,在資源整合、育人效果以及校館合作等方面,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努力。整合高校場館的資源,將場館資源納入教育教學課程體系,提高場館資源的育人效果,將是未來高校場館育人發展的關鍵方向。

一、資源整合視域下高校場館育人的內涵

在《說文解字》中,“育”的釋義:“養子使作善也”即培養孩子使之做好人好事。[2]“育人”是指一種教育行為所產生的或即將產生的結果,重點是它所引起的變化和影響。整合資源在這里是指高校場館育人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包括場館外和場館內、校內和校外等。福建教育學院師德博物館的建設注重整合資源,其根本主張是在資源整合下探尋新時代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新路徑。

傳統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有三條路徑:一是規范,強調明確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二是課程,通過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系統性地教授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原則和實踐技能;三是案例,通過研究和分析真實或虛擬的教育案例,使教師能夠從實際情境中學習職業道德。資源整合下福建教育學院師德博物館跳出傳統路徑,開辟場館育人新路徑,將場館打造成新的育人場所、育人陣地、育人隊伍。比如,福建教育學院師德博物館引入VR 技術,沉浸式體驗、真實案例講述、基地實踐活動、情境體驗等,激發參訓教師接受師德教育的積極性,增強師德養成的內驅力。又比如,福建教育學院師德博物館與紅色場館開展協同育人,有助于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增強學員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傊?,資源整合下高校場館育人是指通過學校內的各類場館提供的學習、實踐、文化和藝術體驗,促使學員全面發展,培養其學科知識、實踐技能以及綜合素質。學校場館往往從內容資源、方法資源與環境資源三個維度進行資源整合開展育人。[3]

二、資源整合下高校場館育人開發原則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有必要搭建育人新平臺,創新育人新機制,把場館建設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促進高校場館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探討高校場館育人開發的原則,以期為高校場館育人工作的推進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借鑒。

(一)師德與思政相統一原則

師德是教師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保證。[4]高校場館育人要實現師德與思政相統一,需要明確政治引領的重要性,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加深對國家政策、法規和時事的理解,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要制定高校場館道德規范、職業操守等方面的要求,以提供明確的行為準則;要加強高校教師政治教育考核,將政治理論學習納入考核范圍,確保教師對國家政策法規和政治觀點有清晰的認識,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二)育人與活動相結合原則

高校博物館建設,實質上是為教化育人而營造的一種文化氛圍和文化育人環境。[5]師德博物館師德育人常態化是一個需要系統性、長期性努力的過程,應與學校各種重要的育人活動相結。例如,師德博物館充分利用新教師入職、教師節等重要節點,開展常態化的育人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新教師更快地了解和接納師德文化,同時能夠提升新教師形象,讓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時刻牢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其次,師德博物館在學院教師培訓過程中常態化,使其成為培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徑,而師德教育則是其中的核心環節。

(三)場域與課程相融合原則

根據相關規定,各類教育教學培訓班都必須開設師德、思政課程。福建教育學院是中小學教師職后培訓的重要場所,師德博物館場域育人應與這些培訓班課程深度融合,比如在培訓課程中納入高校場館相關的參觀、體驗、互動、講座等課程,以豐富培訓課程的內容與形式,強化培訓的育人效果。在展館中,應當著重于呈現教師道德的內涵和緣起,闡述道德的繼承與發展,并通過一些典型的道德案例來闡釋道德與職業之間的辯證關系,指出師德在專業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參觀應兼顧展板與實物,可將師德館自身視為一場實地教育場,展示板為“PPT”,實物為“案例”,實地考察及解說時與教師形成較高的互動是其主要表現形式。還可以設置一些互動式的游戲,例如,導讀游戲、挑戰問答等,增加參觀教師的參與度,以深化理解和促進實際應用。

三、資源整合下高校場館育人的實踐策略

(一)組織整合:發揮高校場館育人思政作用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推進機制建設一體化。學校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協同配合,強化場館育人意識。發動教師,全員參與,以創建師德館為契機,將黨建工作和業務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將師德教育模式以沉浸式體驗進行實踐探索,打造師訓特色校園文化品牌。展館落成后,校黨委不斷推動一體化機制建設,出臺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了21 條具體措施,著力打造“大課堂”“大平臺”“大師資”,在培養思政課教師、提高思想政治素養、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3]

二是堅持主體能動,推進示范領航一體化。學校充分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形成引領示范融合。師德博物館是福建省“大思政”建設的重點基地,已經有近萬名來自各省、市、自治區的教師前來觀摩、交流。學校教務處、馬克思主義研修部等部門與圖書館共同加強師德館的內涵建設,以創新的方式進行師德教育,提升教師“大思政課”的認識。堅持“師德講堂”百期,組織“思想政治”“師德”專題研討,為師德館的建設提供學術支撐、管理支撐和服務保障,使之在國內博物館群中彰顯特色。

(二)內容整合:構建師德館的課程體系

一是師德“具身”教學。師德博物館一直以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師德師風的重要論述為主要內容,將其作為教學培訓、聯學共建、研討交流的實體場所,以政治引領為主,加強師德建設,打造師德品牌。師德博物館的最大特點就是構建了一種開放式的“具身”教學場域,它的主要作用是培養教師的道德修養。自新館落成后,福建教育學院舉辦的“國培”“省培”和“委培”項目的教師大都在博物館中接受過職業道德教育。該館對全省中小學開放,100 多所中小學校的教師到師德博物館進行現場教學,帶動了數萬名中、小學教師。博物館除展示展板、音像資料及文物實物展示之外,還設置了“孔子”“朱熹”拓印等多種體驗學習方式,以加深教師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二是紅色教育聯展。整合高校資源與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江夏學院貨幣博物館共同主辦中央蘇區(福建)衛生教育經濟特展,對廣大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多個角度展現優秀教師的職業道德,充分發揮了師德師風教育和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加深了師生們對黨的理解和認識。紅色教育聯展不僅讓師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紅色歷史和革命精神,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是師德講堂活動。為了進一步提高參觀教師的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通過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在師德博物館師德講堂舉辦講座,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心得,開展師德講堂活動。緊密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深入探討了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成長的平臺。

(三)平臺整合:完善師德館育人載體

一是創建實體師德博物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師德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賦予了新內涵。他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學院創新場館育人模式,率先在全國創建首家師德博物館。以“弘師德鑄師魂”為宗旨,以“師德發展”和“教育文物”為主線,突出展示、科研、體驗三大功能,分為“師德緣起”“師德內涵”“師德承載”“師德典范”“學院師德建設”五大板塊,共展示珍貴教材二百余冊、師德文獻近四百冊、古今試卷等珍品二百余件、教具器材等藏品約三百件。

二是打造網上師德博物館。建立在線師德博物館的目的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在已經建成的具有先進理念的師德博物館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場館的文化教育作用,讓展館的線上和線下能夠有效地進行互動。網站包含“本館概況”“主題陳列”“館藏精品”“師德教研”“消息動態”“參觀指南”6 個類別的內容。同時,在線師德博物館持續開發師德文獻、師德講堂、師德名言、師德警示、師德承載、珍貴教材、師德書畫等優秀師德主題教育資源,并進一步推動網絡師德資源在師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三是構建VR 全景師德館。運用VR 技術,梳理、加工、制作師德博物館的場景,包括館內展出的圖片、實物、視頻等,通過VR 技術,將館藏文物“活化”,幫助博物館實現數字化轉型,達到“閉館不打烊”的目的。

(四)隊伍整合:打造師德館人才隊伍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學院堅持以圖書館為主導,以建設專業化、多元化的人才隊伍為中心,以思想政治教育、師德師風教研、傳統文化研究、場館資源建設等項目團隊為重點。當前師德博物館的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研團隊。以教師職業道德博物館為平臺,實現高校、中小學、幼兒園縱橫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遴選師德名師,建立師德專家庫。賦能學院對思政課教師和師德建設的培訓,深化“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協同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

二是建立博物館講解隊伍。講解員由學校專職和兼職19 位教師組成,每年進行一次常規的培訓試講、講解技能培訓等。

三是建立館藏文物陳列隊伍。以圖書館的特藏部為主要單位,按照博物館的主題進行展藏品征集采購,做好展品陳列工作。聘請省圖書館、省博物館、省革命紀念館等單位的專家,每年進行一次專題調研,對展覽的發展方向進行指導。

(五)條件整合:夯實師德館條件保障

一是政策方面。福建教育學院制定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和《學院展(藏)館展品征集暫行辦法(修訂)》,進一步為師德博物館在場館建設、內涵提升以及數字化建設等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經費方面。師德博物館30 萬元/年的專項經費和場館建設費將為項目開展場館優化、展品購買與數字賦能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

三是平臺方面。學校的“兩刊兩網”為師德博物館的研究、宣傳提供了理論支撐。由學院主辦的《福建基礎教育研究》《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以及網上師德博物館組成一支教師道德研究團隊,就師德師風建設的基礎性、關鍵性問題進行相關研究。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時強調:“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盵6]在新時代,學校場館建設需要在政治上提高認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核心任務展開工作。突出主題,強調特色,多維發展,不斷豐富博物館的內涵;精心策劃展覽,讓博物館“活起來”;引導教師成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踐行者,為新時代教育改革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奮斗。

猜你喜歡
場館師德博物館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創新標準打造綠色雪上運動場館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博物館
師德考核“ 量化”實踐與思考
場館風采
愛是師德的源頭活水
露天博物館
抗震救災中的師德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