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路徑

2024-04-07 11:54劉愛云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關鍵詞:法治道德德育

劉愛云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有效地德育滲透,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道德與法治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

德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本質屬性,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價值,培養道德與法治情感,形成道德與法治態度,提高道德與法治能力,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德育滲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道德認知和法治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情懷,促進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法治行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素養。德育滲透可以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需求,更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征,從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德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品德、增強責任、樹立信念、培養創新,從而促進學生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方面協調發展。德育滲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公民意識,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和自我實現。德育滲透可以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差異化發展,更加重視學生的創新發展和未來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德育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基礎。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使學生在參與課程活動的同時,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校規校紀,關愛同學,尊敬教師,積極參與校園建設,從而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德育滲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創造。德育滲透可以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更加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反映校園文化特色,展示校園文化的魅力,從而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

(一)目標導向原則

目標導向原則是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應以德育目標為導向、以德育效果為評價、以德育需求為動力、以德育規律為依據、以德育方法為手段、以德育內容為載體、以德育過程為保障、以德育實踐為檢驗,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目標導向原則要求教師在制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價時,都要以德育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將德育目標分解為具體的教學目標,將德育效果轉化為可觀察的教學效果,將德育需求體現為教學動機,將德育規律遵循為教學原則,將德育方法運用為教學策略,將德育內容選擇為教學素材,將德育過程控制為教學環節,將德育實踐安排為教學延伸,從而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真正成為德育的有效途徑和載體。

(二)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是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學生的參與為途徑、以學生的體驗為重點、以學生的反饋為依據、以學生的成長為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德育動力,提高學生的德育能力。學生主體原則要求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支持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傾聽學生的反饋和建議,肯定學生的進步和成就,從而使學生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德育滲透的過程中,成為德育的主動參與者、主要體驗者、主要反饋者、主要成長者。

(三)情境創設原則

情境創設原則是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應以情境為載體、以情境為切入點、以情境為支撐、以情境為媒介、以情境為引導、以情境為激勵、以情境為反饋、以情境為評價,從而營造有利于德育的情境,增強德育的感染力,提升德育效果。情境創設原則要求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創設符合德育目標的情境,利用情境激發學生的德育興趣,利用情境展示德育的價值,利用情境傳遞德育知識,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德育思考,利用情境激勵學生的德育情感,利用情境反饋學生的德育認知,利用情境評價學生的德育行為,從而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德育滲透的過程中充滿生動的情境、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有效的情境。

(四)教師示范原則

教師示范原則是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應以教師為示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以教師的態度為風向、以教師的能力為標桿、以教師的情感為紐帶、以教師的互動為橋梁、以教師的反思為改進、以教師的成長為動力,從而展示教師的德育風采,影響學生的德育認知,促進學生的德育行為。教師示范原則要求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用自己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情懷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用自己的道德態度和法治觀念給學生傳遞一個正確的導向,用自己的道德能力和法治技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效的支持,用自己的道德互動和法治協作給學生創建一個和諧的平臺,用自己的道德反思和法治評價給學生指明一個不斷進步的方向,用自己的道德成長和法治實踐給學生展示一個可期的未來,從而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德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成為德育的示范者、引領者、支持者、協作者、評價者、實踐者。

三、德育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路徑

(一)案例教學,充沛學生情感

案例教學是一種以案例為主要教學資源、以問題為導向、以討論為主要教學方式、以解決問題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德育素材,激發學生的德育興趣,引導學生的德育思考,培養學生的德育判斷,促進學生的德育行為。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社會現實、道德規范、法律原則等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與法治問題,探討案例中的道德與法治原則,評價案例中的道德與法治行為,提出案例中的道德與法治建議,從而使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充沛自己的德育情感,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以人教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習伴我成長》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習相關的案例,如學習困難、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學習評價、學習反饋等,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的學習問題,探討案例中的學習原則,評價案例中的學習行為,提出案例中的學習建議,從而使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充沛自己的學習情感,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例如,教師可以編寫一個關于小明的案例,小明是一個聰明的學生,但是他不喜歡學習,經常玩游戲,不做作業,不聽課,不復習,導致成績一直很差,他的父母和老師都很擔心他,希望他能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分析小明的學習問題,探討小明應該如何改進學習,評價小明的學習行為,提出對小明的學習建議,從而使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充沛自己的學習情感,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通過案例教學,學生不僅了解了學習的意義,而且分析了學習問題,學習了學習行為,提高了學習效率,獲得了學習成就。學生在分析中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習表示認同和尊重,并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同時,學生在分析中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增強了責任感,體現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展示了良好形象和正面風貌。

(二)文化引入,陶冶學生情操

文化引入是一種以文化為主要教學資源、以欣賞為主要教學方式、以陶冶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文化引入可以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德育典范,豐富學生的德育知識,美化學生的德育情趣,提升學生的德育境界,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選擇一些與學生年齡、興趣、背景等相適應的文化素材,如詩歌、故事、名言、畫作、歌曲、電影等,引導學生欣賞文化的形式、理解文化的內容、感悟文化的意義、學習文化的精神,從而在文化引入中陶冶德育情操,提高德育品位。

以人教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和文化,培養學生的愛校情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的文化傳承。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學校歷史和文化相關的素材,如學校創辦者、校訓、校歌、?;?、校慶、校友、校園風景、校園活動等,引導學生欣賞學校的文化形象,理解學校的文化內涵,感悟學校的文化價值,學習學校的文化精神,從而在文化欣賞中陶冶愛校情操,提高自身的愛校品位。例如,教師可以播放學校的校歌,讓學生感受校歌的旋律,理解校歌的含義,學習校歌的精神,表達校歌的情感,從而在校歌欣賞中陶冶自身的愛校情感。

通過文化引入,學生不僅了解了學校的歷史和文化,而且明確了學校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內涵,學習了學校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精神,增強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培養了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意識。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到學校文化的獨特魅力,對學校的文化表示敬重,并提出合理的創新想法。同時,學生在欣賞中鍛煉了自身的審美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體現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和正面風貌。

(三)組織實踐,深化學生感受

組織實踐是一種以實踐為主要教學資源、以參與為主要教學方式、以深化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組織實踐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德育環境,增強學生的德育信心,鍛煉學生的德育能力,檢驗學生的德育效果,促進學生德育成長。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組織一些與學生生活、社會需求、道德規范、法律要求等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社區參與、公益捐贈、法治宣傳、誠信承諾、環保行動等,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過程,體驗實踐的樂趣,反思實踐的收獲,總結實踐的經驗,從而使學生在組織實踐中深化自身的德育感受,提高德育水平。

以人教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心中的“110”》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110”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可以邀請一位“110”工作人員來到學校,講述“110”的工作內容和注意事項,回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了解“110”的工作流程和服務理念,感受“110”的工作壓力和工作成就,體驗“110”的工作環境,學習“110”的工作方法。同時,讓學生模擬“110”的工作場景,分別扮演“110”接線員和報警人,模擬報警電話的對話,注意語言禮貌、信息完整、態度冷靜。學生總結“110”的工作經驗,分享“110”的工作感受,評價“110”的工作效果,提出對“110”的工作建議,從而在模擬實踐中深化自己的法治感受,提高法治水平。

通過組織實踐,學生不僅了解了“110”的作用和意義,而且體驗了“110”的工作過程,學習了“110”的工作技能,增強了法治意識,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學生在實踐中鍛煉了自身的溝通能力與協作能力,提高了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同時,學生在實踐中體現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展示了良好形象和正面風貌。

四、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德育的內涵和特點出發,探討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原則和路徑,希望能夠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

猜你喜歡
法治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