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稿約

2024-04-08 18:19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分隔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系心血管專業的學術性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月刊。本刊讀者對象為心血管臨床與科研工作者,特別是介入心臟病學的臨床及基礎研究人員。本刊辦刊理念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積極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本刊刊載以心導管技術為基礎的介入性診療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文章,并介紹國內外最新進展、診斷與治療方法及預防經驗,辟有指南與共識、臨床研究、基礎研究、述評、專家筆談、指南與共識解讀、會議紀要、國際學術交流、繼續教育園地、疑難病例分析、病例報告、新技術方法、臨床經驗介紹、綜述等欄目,歡迎踴躍投稿。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1.1 文稿要求 文稿應主題明確、設計合理、邏輯嚴謹、數據可靠、文字通順,具創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實用性。當報道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作者應該說明:(1)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倫理委員會(單位、地區、國家) 所制定的醫學倫理學標準并得到該委員會的批準;(2)是否取得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對于動物研究,研究人員應人道地進行動物實驗,必須嚴格遵守動物實驗的各項倫理條例進行。

1.2 投稿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一律實行網上投稿,請登錄http: / /zjxb.cbpt.cnki.net /點擊“作者投稿系統”進行網上注冊投稿。初審通過后,需支付審稿費150元[本刊實行以同行評議(雙盲審稿制度)為基礎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外審、定稿會終審)]。作者可隨時上網查詢稿件的處理情況,并可通過“下載中心”下載《作者貢獻聲明》《作者利益沖突公開聲明》及《〈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論文投送介紹信及授權書》。來稿應附上述3個文件,證明稿件內容真實、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問題、署名無爭議等。論文涉及在國外做的工作時,請附國外有關單位或個人同意該文在本刊發表的證明?;鹳Y助或攻關項目的論文需附基金批文復印件。有臨床試驗注冊號的,請提供。

聯系地址: 100023 北京市大興區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海四路25號院10-3(嘉捷·BOX企業匯東北門)《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社有限公司

電話: 010-57730142/15313834668

1.3 快速通道 本刊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性科研成果或國際首報論文開辟“快速通道”。凡要求以“快速通道”發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關于論文創新性的說明(并附加兩份不同單位的專家審議單)和查新報告。對符合標準的稿件可快速審核,及時刊用。

1.4 稿件處理 本刊實行嚴格的專家審稿制度,依據稿件學術質量,公平、客觀地取舍稿件。若作者在收到本刊收稿回執后滿3個月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審閱中。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系,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兩年內拒絕該文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來稿。對于所退稿件,允許作者就退稿提出申訴的文字意見。本刊不鼓勵以不同語種二次發表的文稿。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和技術性加工。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2個月不修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1.5 論文授權 來稿被錄用后,由全體作者親筆簽署《〈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論文投送介紹信及授權書》《作者貢獻聲明》《作者利益沖突公開聲明》,將論文的專有使用權授予《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社?!吨袊槿胄呐K病學雜志》社在被授權的有效期內,有權以印刷版、電子版、光盤版、APP 終端、微信及公眾號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該論文,并具有該論文的復制權、翻譯權、網絡傳播權、發行權及許可文獻檢索系統或數據庫收錄權,適用地域為世界各地。未經《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社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1.6 費用 稿件確認刊載后需按通知數額付相關發表費用??〔蕡D者需另付彩圖印制工本費。來稿(除會議??攘碛屑s定外)刊出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并贈當期雜志2冊。

2 撰稿要求

2.1 基金項目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若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請將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腳注于文題頁下方。

2.2 文章題名 應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除公知公認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應避免用“……的研究”“……的觀察”等非特定詞。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

2.3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寫在題名下,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改。作者單位名稱、郵政編碼及通信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郵政編碼、電子信箱等腳注于題名頁。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4)除對本人的研究貢獻負責之外,還能對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誠信問題負責。以上4條均需具備。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腳注于論文題名頁;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 協作組成員名單在文后、參考文獻前列出。作者中若有外籍或港澳臺人士,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并應用其本國文字和中文同時注明其通信地址,地名以國家公布的地圖上的英文名為準。

2.4 摘要 所有文章均需附中、英文摘要。論著類文章的摘要不少于400字,其他類文章的摘要不少于300字。論著類文章的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全部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的字母全部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符)、第一作者工作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有通信作者時在單位名稱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 author”字樣開頭,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若通信作者與第一作者單位相同,則無須寫出單位名稱,僅列姓名即可)。舉例:HUO Yong1,GONG Yan-jun1,SHENG Qin-hui1,LIU Lin1.(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ONG Yan-jun,Email:cjic@vip.163.com

2.5 關鍵詞 每篇文章需標引3~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醫學主題詞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的詞。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關鍵詞應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詞使用,建議排在最后。有英文摘要的文章,應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各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2.6 研究設計 調查設計應寫明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試驗設計應說明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等。新藥臨床試驗設計應寫明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等。應說明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2.7 統計學分析 (1)對于定量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2)對于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量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3)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點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復試驗數據檢驗回歸分析的資料,需考慮其重復測量數據的關聯屬性結合臨床意義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多元統計學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s)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應根據數據特征和研究目的采用M(Q1,Q3)或M(MIN,MAX)表達。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在解釋統計結果時,對于P<0.05(或P<0.01),應表述為對比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表述為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提供并說明所使用的統計學軟件名稱及版本,寫出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4.25,χ2=5.36,F=3.09 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況下,一般選用P>0.05、P<0.05和P<0.01三種表達方式即可滿足需要,無須再細分為P<0.001或P<0.0001。采用精確P值報告結果時,遇到極端情況時則可采用P>0.999或P<0.001的形勢報告。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應同時完成并報告區間估計結果。統計學符號一律用斜體字。

2.8 醫藥學名詞 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名詞。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盡量選用最新版《醫學主題詞表(MeSH)》《中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

2.9 圖表 每幅圖(表)單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有簡明的題目并采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進行書寫。要合理安排表的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保留的小數位數相同,一般比可準確測量的精確度多一位。圖不宜過大,最大寬度半欄圖不超過7.0 cm,通欄圖不超過15.0 cm,高與寬的比例應掌握在5∶7左右。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照片圖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有標注符號(包括箭頭)的,請在圖題下注釋。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2.10 計量單位 執行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規定。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不可多于1條,如ng /kg /min應采用ng/(kg·min) 的形式。應盡可能使用單位符號,也可以與非物理單位(如:人、次、臺等)的漢字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如:次/分。在敘述中應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括號內寫舊制單位數值。根據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原衛生部聯合發出的質技監局量函[1998]126 號《關于血壓計量單位使用規定的補充通知》,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為計量單位,但首次使用時應注明mmHg或cmH2O與kPa的換算系數(1 mmHg=0.133 kPa,1 cmH2O=0.098 kPa) 。

2.11 數字 執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 不能寫成5~95%,(50.2±0.6)% 不能寫成50.2±0.6%。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應寫成“4 cm×3 cm×5 cm”的形式,不能寫成“4×3×5 cm3”的形式。

2.12 縮略語 題名一般不用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縮略語,1篇文章內一般不宜超過5個。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一般不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必須使用縮略語時,于首次出現處先寫其中文全稱,然后用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

2.13 致謝 置于正文后、參考文獻前。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不具備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并應征得被致謝者本人同意。

2.14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需陳述是否在研究過程中或得到的研究結果受到了某機構或廠商的影響,該聲明置于正文末、參考文獻前。

2.15 參考文獻 作者引用他人已發表的文、圖、表或數據等,需要在引用時列出參考文獻,以注明出處。按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參考文獻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主要文獻。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過3名時,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采用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推薦的NLM’s Citing Medicine(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題名后標注文獻類型標識代碼。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對有DOI編碼的文章必須著錄DOI,列于該條文獻末尾。作者應仔細核對所引參考文獻,以保證各項內容準確無誤。舉例:

[ 1 ] 李琪,劉健,盧明瑜,等.血流儲備分數與冠狀動脈造影指導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界病變介入治療效果的比較[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4, 22(1) : 7-11.DOI: 10.3969/j.issn.1004-8812.2014.01.003.

[ 2 ] Anil SR,Sivakumar K,Philip AK,et al.Clinical course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hemolysis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arterial ducts[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3,59(4):538-543.DOI: 10.1002/ccd.10593.

[ 3 ] 汪敏剛.支氣管哮喘[M]//戴自英.實用內科學.8 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1: 833-840.

[ 4 ] Weinstein L,Swartz MN.Patholog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 croorganisms[M]//Sodeman WA Jr,Sodeman WA.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8th ed.Philadelphia: Saunders,1974: 457-472.

[ 5 ] 王明亮.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據庫系統工程的進展[EB/OL].(1998-08-08)[2008-08-07].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

猜你喜歡
分隔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投稿指南
從城鄉中國到理想中國
基于流體動力學仿真的機油冷卻器水道優化設計
二分法在計量服務中的應用
傳承遼寧地域文化特色的單一空間營造
分隔、互動與融合:新時代高校勤工助學發展研究
淺談室內設計中家具的分隔作用
通信機房分隔與氣體滅火系統的整合研究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年稿約
單選題中“分隔”現象不可小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