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材求解的“史料實證”

2024-04-08 13:21桂俊裘玉梅
中學歷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葡萄牙人史料實證歐洲人

桂俊 裘玉梅

統編版新教材由于其編寫體例和容量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在一些問題的闡述上存在著表述極簡化的現象,這對教與學在知識掌握和思維提升上都會產生一定障礙,甚至有一些知識需要去多方求證才能廓清迷霧。

一、緣起:完美演繹的意外發問

一節《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的交流研討公開課,預設的問題隨著節奏的推進,似乎都得到了完美的解決,但即將結束時,意外發生了,一個學生突然問到:“教材導語有這樣一句話‘16世紀初,葡萄牙人帶到歐洲的第一批中國瓷器花瓶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各國的君主和達官顯貴紛紛用黃金購買,并收藏起來,[1]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瓷器最早是在16世紀初才到達歐洲并讓歐洲人感興趣的?不是一直說漢代的絲綢之路上就已經出現了瓷器嗎?為什么教材說這個時期才第一批到達歐洲?如果考試中問瓷器到達歐洲是什么時候,該如何回答?”

突如其來的提問讓教師措手不及,一方面這不是預設的內容,另一方面教材導語的一句話,備課時并未完全注意到,也未去思考。的確,我們一直都習慣性的認為絲綢之路上有絲綢、瓷器、茶葉等傳入歐洲,也從未加以認真的辨別與思考。無論是《中外歷史綱要》的內容,還是選擇性必修的相關內容,重心都在強調“絲綢之路”對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作用,至于這條路上在不同時期都交流了哪些具體商品,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可見學生無法從教科書中獲得他想要的答案,產生這樣的疑惑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剖析:教材求解的重要前提

細讀教材文本中與此相關的內容,并不能明晰這個問題,再讀這段話及前后內容:

16 世紀初,葡萄牙人帶到歐洲的第一批中國瓷器花瓶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各國的君主和達官顯貴紛紛用黃金購買,并收藏起來。17 世紀上半葉,荷蘭一家公司進口了近300 萬件瓷器,這些瓷器對歐洲的制瓷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教材文字的內涵非常豐富,在沒有任何背景交代的情況下,是否會產生這些疑問:

1.16世紀初,葡萄牙人帶到歐洲的第一批引起歐洲人濃厚興趣的是“瓷器”還是“瓷器花瓶”?

2.此時進入歐洲的是否僅僅只是“花瓶”?那么在這之前的絲綢之路上交流的瓷器都是些什么?

3.這段文字指的是16世紀初是瓷器“第一次到達歐洲”還是“第一批”大規模采購,抑或是對這個時期歐洲制瓷業產生巨大影響的第一批?

4.教材是否重點強調“葡萄牙”人帶的“第一批”?還是曾經有過但未產生如此重大影響?

看似一個明確的結論,深入思考才會發現其實是模糊的。尤其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教材這樣一個結論似乎讓人感覺到異常突兀。

三、演繹:運用史料的逐步釋疑

正如柯林伍德所說:“歷史學是通過對證據的解釋而進行的”。[2]要弄清上述系列問題,就需要尋求不同類型的史料來實證之。

1.翻檢史料,逐步切入。眾所周知,研究中國古代對外商貿往來,就不得不提“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主要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后由于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成為對外貿易交流的主要通道。但不難發現,陸路直接到達歐洲是不現實的,需經過系列中亞政權的轉運,要到達歐洲,必須自此向西延伸。那么,以漢代為例,其與西邊的大秦往來是何種情形呢?

材料1 前方海域廣闊,往來者如果逢順風,要三個月才能通過。若風向不理想,也有延遲于兩年之久的,因此入海者都不得不攜帶三年口糧。海中情境,令人思鄉懷土。船行艱險,多有因海難而死亡者。

——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這是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的東部地區),甘英的使團來到今伊拉克境內的條支海濱,聽聞安息人在海上航行的艱難,甘英知難而退,卻創造了中國古代王朝官方使節外交活動之西行的歷史記錄。這一極點,在元明時代之前的一千多年間,卻一直沒有被超越。

甘英雖然作為東漢的正式外交代表對于越海遠行的保守態度留下了永久的遺憾,羅馬帝國和漢朝之間也沒有實現直接往來。但公元162年至165年間,安敦(古羅馬帝國皇帝)命將東征安息,打通了經波斯灣頭諸地往東的道路。有史載:

材料2 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疑傳者過焉。

——范曄《后漢書·西域傳》

這是公元166年大秦與東漢通使乃是當時東西方兩個最大國家之間的第一次通使往來。那么,在此之前絲綢之路上對外商貿交流主要又是什么商品呢?

2.層層剝開,小心求證。早在公元前1世紀,連接中西方的中間地帶不斷被強盛的游牧民族所控制,時常襲擊和洗劫往來中西的商旅隊伍,使中西商品流通幾近中斷。為重塑中西商品流通上千年的輝煌,重新打開中國通往西方的大門,正是張騫的再次西行,才有了若干年后大秦的前來。

材料3 此番出行,讓中西方富商巨賈看到了商道的安全性和高額回報,紛紛涌上張騫出使的主要路段,絲綢之路上的商品流通由此開始了繁忙繁榮時代。羅馬人、埃及人開始加入通商行列,他們瘋狂迷戀中國絲綢,大量收購阿拉伯帕提亞人從中國轉運來的絲綢。而大量新奇的商品,如手工技術、農業育種等也源源不斷從歐亞國家流傳至中國。至公元1世紀左右,中國絲綢風靡全球。

——劉靜《古代絲綢之路的商品流通》

可見,這個時期絲綢之路上最主要的商品應該是絲綢。為什么是絲綢呢?主要是絲綢本身具有較高的價值,并且便于攜帶運輸。顯然,并沒有提到瓷器,是不是因為瓷器制作工藝到東漢才剛成熟沒有外傳呢?

材料4 中國陶瓷的外傳,一開始就以海道作為它的基本途徑。國外發現漢晉陶瓷的地區,只有陸路可達的,唯蘇聯境內哈卡斯省阿巴干一處?!瓭h晉時期是中國陶瓷外銷的起始階段。從國外考古發現情況看,這一時期陶瓷外傳的特點,一是輸出范圍狹窄,基本上僅限于鄰近的東南亞和東北亞地區,局促于太平洋西岸一隅;二是輸出數量微小,而且分布零散。據不完全統計,此時總數不超過30件的陶瓷卻廣布于朝鮮、日本、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蘇聯七個國家。

——唐星煌《漢晉間中國陶瓷的外傳》

由此可知,漢代直到魏晉時期,陶瓷且主要是陶器的輸出量都是非常有限的。據此可以推斷,3世紀之前羅馬帝國的集市上出現中國漢朝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可能性都很有限。因為這一時期,是釉陶向瓷器過渡并初步發展的階段,且藝術性一般,因而大規模的出口不太可能。所以在這個時期,西方即使有也只是零星出現的商業瓷制品,最大的可能性是中國的瓷器夾雜在官方使節帶回的禮品中的零星商品。

3.步步追問,豁然開朗。通過上述材料,讓我們逐漸認識到漢晉直到隋唐時期,瓷器并不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品,甚至未出現精美的瓷器。那么,中國的瓷器究竟何時成為絲綢之路貿易的主力軍呢?

材料5 從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大量外銷。瓷器從揚州、明州(今寧波)出發,或經過朝鮮,或直達日本,或從廣州出發到東南亞各國,或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灣沿岸?!R來西亞彭亨的哥拉立卑的附近金礦1號發現一唐代的四耳青瓷樽,印度尼西亞的南西里伯島曾發現一個我國唐代風頭青水壺,婆羅洲的文萊曾發現一唐代黑釉的兩耳樽?!?世紀在印度尼西亞海岸沉沒的一艘海輪上竟運載著7萬多件瓷器,另有多種裝飾盒及銀器、金錠、銀錠。這只是當時阿拔斯王朝大批進口瓷器、絲綢、熱帶硬木和奇異動物的冰山一角。

——據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整理

從文獻史料到考古發現,可以看出大約在8世紀末中國瓷器開始大量外銷,并且逐漸成為對外商貿交流的主要商品,但銷售的范圍依然東南亞、中亞一帶。之所以到了唐宋時期,瓷器能夠成為對外商貿的主力軍,主要是因為海外交通的發展,因為陸路長途運載,不僅數量有限,而且損耗很大,遠遠不如海上交通船載方便。再者到唐代時,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在隋代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南青”與“北白”的格局,宋代 “汝、鈞、官、哥、定”五大窯系聞名于世。另外,瓷商和瓷業工人在制造外銷瓷器時,既能注意適合當地人民需要,又能做到物美價廉,因而市場的需求量也比較大。

可見,中國古代瓷器在唐宋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似乎也沒有逾越波斯灣。歐洲人究竟何時才能體會到中國瓷器的實用和美呢?

材料6 盡管如此,中世紀的歐洲人并不是完全不知道中國的瓷器,在西方接觸中國瓷器方面,有兩個標志性事件不能不提及。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的17年中國游歷。1291年,馬可·波羅將第一件中國瓷器帶回威尼斯,自此歐洲人才有幸接觸瓷器。8年后,馬氏在《馬可·波羅游記》中進一步描述了在福建德化窯的制瓷見聞,“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別城,名稱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這是西方文獻第一次提到瓷器”??梢院敛豢鋸埖卣f,正是因為馬可·波羅,才掀起了歐洲人對瓷器的狂熱,也揭開了歐洲人四百年摸索瓷器制作工藝的漫長歷史。

——埃德蒙德瓦爾《白瓷之路:穿越東西方的朝圣之旅》

至于第一件瓷器具體何時由何人帶到歐洲,恐怕很難詳實考證,但據上述材料記載,中國瓷器最早到達歐洲大約在13、14世紀左右,此時歐洲人對中國燒制瓷器的配方卻還一無所知,他們還只是透過伊斯蘭仿燒錫釉藍彩陶器聽聞過一些中國傳奇故事。中國瓷器還沒有大規模登上歐洲的文化舞臺,在歐洲貴族的禮品單上仍然是稀缺記憶。直到16世紀初期,葡萄牙建立了海上貿易路線,并與亞洲開啟商業貿易。

材料7 在 1514 年以前,由于沒有和中國建立直接貿易關系,葡萄牙人只能輾轉從其他亞洲國家得到少量中國瓷器,瓷器貿易在規模和質量上都受到限制。1514年,葡萄牙人到達廣州附近的屯門島,購買了一批瓷器。這是葡萄牙殖民者第一次來到中國,……1522年,葡萄牙國王宣布從印度返程的商船可裝運占總船貨 1/3 的瓷器。1528 年,葡萄牙人 惹爾日·卡布拉爾由馬六甲發回里斯本致國王的信中說:“(中國船長)他把瓷器帶來了,可是,不是我想象的那種。當我回去以后,殿下就知道是什么樣子了?!?/p>

——彭明瀚《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明清景德鎮瓷器外銷歐美》

可以看出,使這種情況稍微有所改變的是最先從海上進入中國的葡萄牙人,是最早從海上把中國瓷器帶到歐洲的人,也是中國和歐洲直接進行大規模瓷器貿易的開始。

在求證的過程中,我們大致可以厘清這樣一個脈絡: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于東漢時期。從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向外輸出,但主要集中于東南亞、中亞及波斯灣沿岸一帶。歷史發展到13、14世紀,中國瓷器才開始抵達歐洲,但并未形成規模。直到16世紀初,最先進入中國的西方殖民者葡萄牙人才將大批瓷器帶入歐洲。

因此,教材的結論完整的表述應該是:“16 世紀初,葡萄牙人第一次大規模從海上直接將中國瓷器帶到歐洲后,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各國的君主和達官顯貴紛紛用黃金購買甚至并直接訂購精美瓷器,進而收藏起來?!?/p>

【注釋】

[1]《文化交流與傳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第55頁。

[2]柯林武德:《史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第126頁。

猜你喜歡
葡萄牙人史料實證歐洲人
“ 特 里尼 達號 ”怎么樣了?
屯門海戰:中西方第一次武裝沖突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與外僑社會的權勢轉移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素養論析
史學閱讀與史料教學
以“史料實證”為中心的高三歷史復習課
比例原則在歐洲人權法院誹謗判例中的適用
商標權屬于人權?——從歐洲人權法院判例談起
明中期葡萄牙人入居澳門時間補考*——試解《明史》、《明熹宗實錄》誤載之緣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