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全過程人民民主對政治共識的塑造

2024-04-09 18:02黎田
理論月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全過程人民民主民主協商黨的領導

[摘 要] 政治共識作為具有深刻內涵的民主實踐產物,是推動民主體制高效、有序運轉的關鍵要素,直接影響到民主發展的狀態和質量。政治共識塑造能力是檢驗民主運行程序科學性、實效性的重要標準,構成衡量民主體制成熟與否的客觀尺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過程人民民主注重在民主實踐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階段廣泛凝聚政治共識,這是中國式民主具備的顯著政治優勢。從民主實踐展開機制看,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通過民主價值培育、社會主體動員、公共意志集聚、實踐效能轉化、政治權威建構、民主認同鞏固等路徑塑造強大政治共識,從而為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整體效能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 全過程人民民主;政治共識;黨的領導;民主協商

[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4.03.005

[中圖分類號] D6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4)03-0039-08

基金項目: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青年課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倫理內涵與發展路徑研究”(QHXYY202106);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系統重點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研究”(QS2022057)。

作者簡介:黎田(1997—),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青年學者。

一、問題的提出

全過程人民民主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政治學原理,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質、顯著特征和發展目標,承載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式民主的規律性認識。全過程人民民主概念提出后,學界從理論特色、價值內核、話語表達、運行樣態、制度架構、比較優勢、法理邏輯、發展路徑等多個維度展開了系統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民主實踐覆蓋國家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對意識形態、體制機制、公共政策等諸多范疇產生深遠且復雜的政治影響,這也對民主議題的學理討論提出挑戰。從語義學角度看,作為政治名詞的“民主”意為“人民所享有的參與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或對國事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1](p909)。而在現代社會,民主不僅要求在程序層面保障民眾的政治參與和意見表達權利,更在功能層面對民意的整合、民情的剖析、民力的匯聚、民智的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換言之,健全的民主機制需要將價值層面的民主理念和形式層面的民主制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政治效能。政治共識是蘊含豐富政治價值的民主實踐產物,但從因果邏輯看,政治共識與民主實踐在時間軸上并非具有必然的順承關系,即民主實踐的演繹和發展并不一定能夠推動形成政治共識,反而可能導致政治分歧出現。因此,政治共識的塑造狀況可以用來觀察特定民主制度和模式的性質、功能和特征。

鑒于民主實踐與政治共識之間的密切關聯,有西方學者提出了“共識民主”研究模型,進一步拓展了民主理論的譜系分類。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民主理論范式下的共識民主,依然遵循的是“政治競爭”“政黨輪替”“分權制衡”等西方民主的基本原則。例如共識民主理論的主要倡導者利普哈特在以瑞士、比利時、歐盟為例專門探討共識民主的政治內涵時,就曾明確指出其主要特征是“通過多種方式共享、分散和制約權力”[2](p33)。國內學界在譯介西方共識民主理論的過程中也進行了批判性反思。有學者指出西方共識民主理論在民主模式的設計上并不合理,“利普哈特所說的共識民主不是一種民主模式,充其量是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一種結果”[3]。還有學者認為西方共識民主理論缺乏實踐驗證,“對于那些處在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來說,不加鑒別地把共識民主理論作為政體轉型及憲法設計的模板,將會帶來誤導性”[4]。政治共識是民主實踐的題中應有之義,但不同民主體制對政治共識的塑造路徑及其實際效果往往大相徑庭。中國實行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塑造政治共識方面形成了成熟穩定的科學機制,這也是觀察和理解中國式民主為什么能夠實現全過程運行體系的重要切入點。本研究在將政治共識概念引入民主議題討論過程中,并不圍繞民主類型學意義上的所謂共識民主模式展開探究,而是將政治共識視為民主實踐中的“變量”,探討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塑造政治共識方面呈現出的顯著特質。

在目前學界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研究成果中,涉及政治共識的討論主要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政治共識的價值進行概述,其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以中國協商民主的實踐路徑為視角,論證全過程人民民主對塑造政治共識的影響。有學者認為協商民主以堅持民主集中制為基本遵循,有助于“使共識有效地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實踐舉措”;以堅持統一戰線為廣泛基礎,有助于“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5]。還有學者認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有機融合,有助于“使公共決策建立在共識所凝聚的公共理性基礎之上”[6]。二是以中西方民主實踐對比為視角,呈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塑造政治共識方面的比較優勢。有學者認為西方民主理論出于對正式制度的偏見,將民主視作“社會權力與國家權力、自治需求與治理需要之間的零和博弈”。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視正式制度的作用,不會出現“削弱制度認同根基的對抗性斗爭”,因此更易形成社會共識[7]。有學者認為西方民主導致社會沖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式民主體制和民主規則在塑造和維護社會共同利益與共識方面存在著先天缺陷”,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尋求全社會最大公約數的政治文明新形態[8]。這些研究表明,以政治共識概念作為切入點有助于觀察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獨特展開形式。政治共識被政治參與主體賦予豐富內涵,其生成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民主視域中的政治共識有何特殊含義?政治共識包含哪些構成要素?政治共識對民主實踐產生何種影響?本研究將在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嘗試探究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政治共識的內在理路,以期透過政治共識這一具體視角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運行邏輯。

二、政治共識的內涵、分類及其構成要素

政治共識雖然可以視為政治參與主體的特殊思維活動,但并不是抽象和完全主觀的政治現象。政治共識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其所處政治環境的深刻影響,顯示出相應的政治規律性。理解民主實踐與政治共識的內在關聯,首先需要結合民主實踐的政治特征,厘清政治共識的內涵、分類及其構成要素。

(一)政治共識:概念的生成與界定

馬克思指出:“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產物?!盵9](p42)社會主體在進行多種形式的交往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基于思想觀念、價值立場和利益取向的異同而形成沖突狀態或聯合狀態。特別是在政治領域,無論是公共權力的運用與監督,還是公共利益的分配與協調,都會涉及諸多戰略性、策略性意見的交匯和討論。而現代政治活動的重要邏輯起點,就是要通過一系列實踐舉措和制度安排為廣大政治參與主體提供調節復雜關系的規范性機制,將各種矛盾分歧控制在公共秩序所能承載的限度之內。在此過程中,廣大政治參與主體會自覺圍繞相關政治主題進行互動并意圖達成共同意見,以求最大限度地達成自身利益訴求。作為特殊政治活動形式的民主實踐,在現代政治運行體系中也被賦予了調節利益關系、塑造政治共識的功能。

共識可以視為:“在一定的時代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的個人所共享的一系列信念、價值觀念和規范?!盵10](p166)這表明:一方面,政治共識具有時代性和邊界性,凝結著特定場域內政治參與主體的共同目標取向,具有鮮明的政治實踐指向性;另一方面,政治共識具有原則性和概括性,表明政治參與主體通過溝通、協商、博弈、妥協等方式探尋共同認識,并進一步總結歸納出彼此一致認可的思維標準和行為準則。本文對政治共識概念的研究主要基于民主實踐的基本屬性展開。民主實踐中的政治共識更加象征著公意,不會囿于少數政治參與主體對私利進行的討論,而是強調要關注最廣泛社會主體的整體利益,在各領域形成有助于推動社會進步的共同意志。因此,民主視域下的政治共識具有更加鮮明的公共屬性、責任屬性。概言之,在民主實踐中,政治共識是指得到各方政治參與主體普遍贊同和信服的認知、主張和思想等一系列理性思維活動的產物。

(二)政治共識的層級分類

民主實踐的多樣性和結構性必然導致政治共識具有類型上的差異。正如對民主制度和模式的評價沒有單一、固定的標準,對政治共識的類型界定也沒有統一標準。薩托利認為政治共識包括基礎性共識(basic consensus)、程序性共識(procedural consensus)以及關于政策和政府的共識(consensus over policies and governments)[11](p90-91)。在國內,楊光斌基于中國公共決策過程提出了“制度化協商型共識”“市場化壓力共識”“談判型共識”等政治共識類型[12]。這些研究表明,從政治共識的具體內涵、生成條件和影響環境等不同視角出發,可以劃分出多種政治共識樣態。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13],對政治共識的塑造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本研究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原則遵循,嘗試從政治影響的層級角度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的政治共識進行分類,主要包括本質屬性層面的原則型政治共識和具體實踐層面的議題型政治共識兩類。

原則型政治共識是在長期民主實踐演化歷程中積淀和確立的若干核心政治理念。全過程人民民主承載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中始終踐行,并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的政治理念,例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人民當家作主地位、貫徹民主集中制、鞏固和拓展統一戰線等。這些政治理念揭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性質,起到鮮明的政治標識作用,并貫穿民主體制機制建構和運轉的全過程。議題型政治共識指政治參與主體經過相應的民主程序,在特定政治議題上達成的統一認知或行動倡議。議題型政治共識與原則型政治共識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與具有根本性、長期性特征的原則型政治共識相比,議題型政治共識是從微觀具體層面展示某個領域、某個環節中得到政治參與主體廣泛贊同的政治主張。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聚焦人民群眾面臨的具體生產生活難題,通過各種健全機制引領人民群眾有針對性地達成特定政治共識,形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強大合力。

(三)政治共識的構成要素

政治共識展現了相關政治參與主體確立的價值和實踐取向,通常涉及政治心理范疇。從民主實踐的展開邏輯以及政治參與主體的思維邏輯看,政治共識的構成要素包括政治判斷、政治愿景和政治承諾三個部分。

政治判斷指政治參與主體基于自身持有的知識儲備和價值立場,對政治觀念、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行動等客體的內容及其利害關系,進行觀察、分析和評估的思維過程。政治判斷賦予政治共識明確的實踐所指和鮮明的價值立場。在民主實踐中所達成的政治共識,可以被視為個體性政治判斷在經過集體慎重審議后達成的整體性政治判斷?!皩嵭忻裰魇且猿姓J某些判斷確比另一些好為前提的”[14](p177),政治參與主體通過民主的方式圍繞相關政治主題進行集體討論和審慎判定,以期形成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確定性結論和方案。

政治愿景指受到政治參與主體普遍認同的政治實踐期望。政治共識的塑造過程,可以看作政治參與主體對一定時期內政治實踐的主題、內涵與路徑進行確證的過程。政治愿景集中詮釋了政治共識所具備的利益表達、價值激勵和方向引領等功能,這表明政治共識的塑造不是無目的、無原則的民主討論,而是要求政治參與主體通過各種科學理性的政治判斷,建構起符合彼此利益取向的政治規劃路徑,并以此匯聚和感召廣大政治參與主體為實現特定政治目標而奮斗。

政治承諾指政治參與主體公開答應將承擔和履行相關政治責任,并且保證不違背這些政治責任的規定?!懊裰鞒兄Z使我們服從于我們自己的統治,因為,它包含了與其他人一起生活的決定?!盵15](p21)政治承諾對于政治共識而言具有兩層意義:一是在某項政治共識的形成過程中,各方政治參與主體為達成統一意見會作出相應的政治承諾以獲得彼此間的政治信任;二是政治共識象征著政治參與主體共同作出的政治承諾。只有在政治承諾的約束和推動下,政治共識才能在民主實踐中發揮效用。

三、政治共識何以影響民主實踐?

“共識的積累與提升是和諧社會建設的社會基礎和文化資源?!盵16](p266)政治共識的塑造依賴于民主。但與此同時,政治共識的塑造是民主價值彰顯的重要方式,其塑造理路及其成果會對民主實踐產生深遠的政治影響??梢哉f,政治共識為民主實踐在更為廣闊的社會領域內展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政治支撐。

(一)影響政治參與主體的行為狀態

在當今社會,公共資源儲備的有限性與社會利益取向的多元性、社會個體力量的分散性之間存在著不小張力。這要求民主實踐能夠妥善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在對各方政治參與主體進行正向引導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凝聚起各種社會力量。西方民主政治實踐表明,政治參與主體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行為狀態,容易造成民主發展方向的偏離以及民主政治秩序的混亂,最終產生“民主無效”“民主危機”等消極政治現象。政治共識影響政治參與主體的行為狀態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一是為政治參與主體提供目標指引。一方面,塑造政治共識有助于幫助政治參與主體把握民主實踐要求,自覺采取共同行動以完成既定目標;另一方面,政治共識在達成后有助于廣大政治參與主體明晰未來任務分工,進而促進后續民主實踐的深化發展。二是推動政治參與主體進行高效、有序的溝通協調。塑造政治共識對廣大政治參與主體提出了無差別的具體行為要求,即堅持求同存異、相互尊重、兼容并包等原則,在對話溝通與合作共事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團結。三是提升政治參與主體的民主能力。塑造政治共識是對各方政治參與主體政治本領的檢驗和鍛煉。通過在塑造政治共識中接受實踐鍛煉,廣大政治參與主體參與民主協商、民主議事、民主治理的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從而保持生動活潑的交往方式和互動形態。

(二)影響民主體制機制的運行效率

諾思從規范性作用維度對制度作了經典定義:“制度是為約束在謀求財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個人行為而制定的一組規章、依循程序和倫理道德行為準則?!盵17](p195-196)但民主實踐中的制度安排不僅需要提供明確的活動準則,同時也需要具備相應的激勵機制來提升各方面行為主體的能動性。這些要求對民主體制機制的運行效率提出了嚴峻考驗。觀察現代民主實踐可以發現,政治共識的塑造狀況與民主體制機制運行效率密切相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主體制機制在生成、建構和完善的各個階段都是以一定的政治共識為基礎的。塑造政治共識與民主體制機制的運行邏輯高度契合,一方面有助于引導政治參與主體共同遵守和維護民主制度安排,提升民主體制機制的號召力和執行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集聚各類有利民主政治資源,促進民主體制機制各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結和密切協作,形成推動民主體制機制高效運行的強大合力。反之,如果在缺乏政治共識的民主實踐環境中,民主體制機制的規范和激勵作用會顯著降低,相關制度安排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會遇到諸多梗阻,民主體制機制運行將處于低效甚至中斷狀態。

(三)影響民主政治目標的實現效果

“所謂‘真正的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盵18](p216)民主的本源含義即充分維護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用民主的方式解決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因此,民主不是僅限于特定政治價值的呈現,而是要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決策和部署,為實現特定社會發展目標創造政治動力。在民主本身是目的還是手段這一問題上學界尚存爭論[19](p247),但不可否認的是真實的民主需要承載明確的政治目標,并具備順利實現相應政治目標的保障體系?!霸诿裰鲗嵺`中取得有效共識,是實現民主政治功能的前提條件?!盵20]政治共識塑造能力弱的民主制度和模式,在事關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事關民眾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上,都難以提出并落實明確的行動方案,容易造成有限社會資源的消耗和浪費。例如西式民主強調要通過“政黨輪替”“分權制衡”“政治博弈”等方式制約公共權力,但其引發的“否決政治”現象會不斷消解政治共識的生成條件,導致民主政治目標的協商、制定和部署等具體環節都無法確保實施。而中國實行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將政治共識融入民主政治目標的確立過程中,同時也善于通過各種民主制度安排不斷凝聚全社會力量,進而推動民主政治目標按照計劃順利實現。

(四)影響國家政治體系的秩序維護

從現代國家政治權力運行架構看,民主制度安排及其實踐活動涉及國家機器運轉的各個方面。在宏觀視野下的國家政治體系中,民主實踐能夠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其中,通過民主實踐形成的政治共識,深刻影響國家政治體系的秩序維護狀況,并反作用于民主實踐長遠發展進程?!吨袊拿裰鳌钒灼鴮κ裁词呛玫拿裰髯髁岁U釋,其中第一項界定標準即為“應凝聚社會共識,而不是造成社會撕裂和沖突”[21](p44)。民主在話語層面集中表達了人類對于美好政治發展圖景的期待。但在現實政治生活中,如果民主沒有科學明確的目標指引和系統健全的運行機制,則可能導致社會問題激化和政治秩序混亂,從而引發民主實踐的異化?!叭绻粋€社會沒有共同理想,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價值觀,整天亂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辦不成?!盵22](p7)塑造強大政治共識,有助于團結各方社會力量協調處理好國家建設中出現的復雜矛盾,并有穩固的政治基礎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考驗,從而建構起安定有序的良好民主生態。

四、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政治共識的機制分析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全過程人民民主列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并明確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23](p37)。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政治共識的具體機制彰顯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直觀呈現出中國式民主的顯著政治優勢。

(一)民主價值培育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政治學家看來,民主“至少在理論上提供了一種政治和生活的形式,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來審議和協商有關價值和價值爭議的問題”[24](p261)。但西式民主作為資本主義性質的民主制度和模式,在政治實踐中并不能保證這種所謂的公平和公正。雖然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在一定意義上推進了民主價值的建構和傳播,但直到馬克思主義誕生,民主價值的科學內涵才真正通過唯物史觀得到了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指導下,結合中國具體國情探索發展民主事業的正確道路,對各種不民主、偽民主的價值理念進行了猛烈抨擊。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注重通過生動具體的政治實踐培育民主價值,以此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自覺。政治共識的醞釀及其逐步建構是以政治參與主體共同倡導的特定民主價值為前提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豐富實踐弘揚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的先進民主價值,為塑造政治共識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條件。從傳統與現代聯結的視角看,全過程人民民主繼承了“和為貴”“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眾志成城”“同心同德”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道德理念通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運行體系轉化為人民群眾共同的政治追求,有助于在全社會營造出塑造政治共識的良好氛圍。從個體與集體互動的視角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擁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權利,實現社會個體利益與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有機結合,進一步強化了人民群眾的集體觀念和家國情懷。

(二)社會主體動員

塑造政治共識離不開社會成員的廣泛參與和積極作為,單純自發性質的政治實踐狀態難以形成具有效力的政治共識。社會主體動員不充分的民主制度和模式,容易導致民眾真實意愿被忽視以及社會矛盾被遮蔽,從而形成“精英政治”“極化政治”等違背民主原則的消極政治形態。事實上,廣泛動員各方面社會主體在現代社會并非易事,只有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新型國家制度中才能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列寧指出:“只是從社會主義實現時起,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才會開始出現迅速的、真正的、確實是群眾性的即有大多數居民參加然后有全體居民參加的前進運動?!盵25](p95-96)全過程人民民主以社會主義國家機器為政權保障,以維護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政治地位為運行主軸,推動了各領域社會主體為達成特定政治共識進行密切合作,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將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和領導原則嵌入民主程序銜接、民主議程設置、民主建設推進的全過程和各階段,有力推動了多元社會主體廣泛、深度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26]。全過程人民民主貫徹并發揚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在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方面取得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拓展了黨的群眾路線和統一戰線的工作布局。各行各業的人民群眾通過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安排積極建言獻策、充分表達意愿,自身政治參與度和成就感得到不斷提升,使得中國特色政治共識的塑造擁有其他民主制度和模式所不具備的深厚政治基礎。

(三)公共意志集聚

政治共識要求能夠最大程度代表廣大社會成員的普遍認知和共同利益。這表明,政治共識的塑造不是簡單對政治參與主體的思想認識進行直接反映,而是要經過系統規范的民主程序對這些思想認識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政治實踐要求進一步提煉出符合各方利益取向的統一認知。公共意志集聚是政治共識具體內容得以確立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政治共識是否能夠被廣大社會成員認可以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霸谥袊鐣髁x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盵27](p13)全過程人民民主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以團結協作、群策群力的民主理念統一思想認識,確保公共意志集聚具備廣泛代表性和內容真實性。與西式民主依靠選舉進行單一性的公共意志集聚方式不同,全過程人民民主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多種政治參與形式有機銜接起來,有助于各領域人民群眾的意志在完整的政治參與實踐中得到充分呈現和凝聚。在產業多樣化和技術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公共意志集聚的方法、主題和類型復雜多樣,且面臨多方面的嚴峻考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運行機制符合公共意志集聚的針對性、連續性等特質,為公共意志集聚提供了系統全面、規范有序、暢通高效的寬廣平臺,規避了政治參與主體在交流互動中可能出現的離散化和對立化傾向。

(四)實踐效能轉化

政治共識的民主功能不僅體現在有助于凝聚各方政治參與主體的力量,更表明政治參與主體具有目標明確、行動一致的科學方案。政治共識的塑造是一個需要不斷進行確證和調試的復雜過程,僅停留在理論和思維層面的政治共識在短期內便可能喪失政治效力。政治共識承載的思想理念和價值導向只有釋放出符合預期目標的實踐效能,才能以客觀實際為條件鞏固廣大政治參與主體的共同思想基礎,從而更加凸顯政治共識所應具備的影響力。從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程序看,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行體系將人民群眾的政治共識塑造與公共部門的實際工作開展有機統一起來。一方面,公權力主體把人民群眾共同意志作為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并通過意見征集、決策聽證、調查研究等多種方式,使得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實現了精準匹配;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各個環節中都具有充分的民主監督權利,這有助于保證政治共識向實踐效能轉化的具體過程及其結果能夠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和評議。從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出的政治共識具有強大治理效能,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資源。政治共識的形成及其實踐與中國國家治理的工作格局深度融合,從而推動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上下一盤棋”等優勢??傊?,政治共識順利轉化為實踐效能,提升了人民群眾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獲得感和自信心,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持續、穩定塑造政治共識創造了內生動力。

(五)政治權威建構

恩格斯在《論權威》一文中論證了權威的普遍性原理:“聯合活動、互相依賴的工作過程的錯綜復雜化,正在到處取代各個人的獨立活動。但是,聯合活動就是組織起來,而沒有權威能夠組織起來嗎?”[28](p335)民主與權威并不相悖,不具備政治權威的民主制度和模式往往難以保持安定有序的運行狀態。政治權威通常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共識基礎上,表達出廣大政治參與主體從思想深處對特定政治對象的認同、信任和支持。與此同時,形成并維系政治共識也離不開一定的政治權威。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運行過程中能夠建構起強大政治權威,有助于減少政治共識塑造的政治成本。從黨的領導權威層面看,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和強化了黨的全面領導地位,為政治共識塑造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盵29](p243)黨的領導權威有助于增強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正確處理好各類重大利益關系,鞏固政治共識塑造的思想基礎。從法律規范權威層面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民主與法治的高度結合,并通過法治力量規范了政治共識的塑造路徑。全過程人民民主運用法治理念引導廣大政治參與主體樹立起高度的紀律意識、大局意識,避免了政治共識塑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民主失序情況。

(六)民主認同鞏固

社會主體在參與民主實踐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判斷,這些政治心理層面的積淀能夠直接影響到社會主體對民主實踐的主觀評價。塑造政治共識是鞏固民主認同的重要路徑。而民主認同基礎深厚的民主制度和模式,在塑造政治共識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廣義上的西方民主認同理論,受到西方政黨認同理論的深刻影響,即以“黨爭民主”為實踐基礎,強調政黨組織應通過制定施政計劃、塑造選舉儀式、發布政治承諾等途徑取得特定社會階層的支持,形成所謂的民主勢力范圍。但西式民主缺乏強有力的政治整合力量和常態化的權力監督機制,其民主政治的利益導向容易發生偏離,往往會導致政黨競爭加速擴大為宏觀性的社會對立。因此,近年來西方民眾參與民主實踐的積極性不斷下降,政治共識的塑造效率和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全過程人民民主擁有完整的實踐鏈條,為不同社會分工的人民群眾都提供了程序便捷合理的政治參與渠道,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完整的民主政治實踐周期中增強了自身的集體榮譽感和政治歸屬感。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平等真實享有各方面生產生活權利,將民主認同價值內涵的豐富性與其生成條件的多樣性有機對應起來,不僅注重為廣大民眾創造全方位的民主認同塑造條件,同時也與政黨認同、制度認同、國家認同等其他政治認同要素的培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堅定中國式民主發展道路的強大政治自信。這種政治自信進而能夠激勵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增強政治責任意識,提升民主參與本領,在塑造政治共識過程中保持積極有為的良好精神面貌。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中國這么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盵30]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適應中國具體國情和發展目標的科學民主運行體系,其塑造政治共識的系統機制更加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優勢。但同時應當注意到,政治共識的塑造不是抽象的政治原則討論,而是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需求進行具體分析。如何塑造出具有科學內涵和價值的政治共識?這一命題對于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行效率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在全新歷史方位上,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政治共識的機制不可避免受到一些挑戰,例如經濟領域中新產業和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對社會成員身份以及社會互動樣態產生了深刻影響;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變革及其造就的網絡空間極大改變了民主實踐環境。因此,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應通過凈化政治生態、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民主工具、增強制度供給等多種形式,不斷增強全過程人民民主塑造政治共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

[2]Arend Lijphart. Patterns of Democracy : 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M].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

[3]楊光斌.評利普哈特的“共識民主模式”[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7(5).

[4]包剛升.共識民主理論有“共識”嗎?——對利普哈特研究方法的學術批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5).

[5]陳家剛.協商民主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路徑[J].中州學刊,2022(12).

[6]何顯明.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人類民主實踐的新形態[J].浙江學刊,2022(6).

[7]林毅.重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對西方民主的超越[J].探索,2022(2).

[8]樊鵬.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顯著制度優勢的高質量民主[J].政治學研究,2021(4).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英]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修訂版)[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11]Giovanni Sartori.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Revisited, Part One:The Contemporary Debate[M]. Chatham: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1987.

[12]楊光斌.中國決策過程中的共識民主模式[J].社會科學研究,2017(2).

[13]習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22(5).

[14][美]科恩.論民主[M].聶崇信,朱秀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15][德]克里斯托夫·默勒斯.民主:苛求與承諾[M].趙真,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16]林尚立.建構民主——中國的理論、戰略與議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17][美]道格拉斯·C.諾思.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革[M].厲以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18]王紹光.民主四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

[19]包剛升.民主的邏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0]黎田,王傳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政治功能探討[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21(6).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2]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4]David Held. Models of? Democracy[M]. Cambridge? & Malden: Polity, 2006.

[25]列寧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6]柴寶勇,黎田.黨的全面領導深刻塑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政治優勢[N].光明日報,2022-07-15(11).

[2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9]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30]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23-01-01(01).

責任編輯? ?申? ?華,? ?包? ?安

猜你喜歡
全過程人民民主民主協商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
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論的新基石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推進人大工作守正創新
學習百年黨史 堅持黨的領導
“七一”重要講話的重大理論創新及意義
村民自治的協商民主路徑研究
履職盡責 主動作為 在堅持黨的領導下發揮人大作用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保證“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協商民主”和“民主協商”的界定及其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