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解放何以可能: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歷史意蘊

2024-04-09 18:02王哲
理論月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世界歷史中國式現代化

王哲

[摘 要] 人類解放是人類追求更好存在方式的理想目標與變革現實狀態的歷史過程的統一,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為人類解放的最終實現提供了現實力量和時代主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成就與階段式微表明人類解放雖然面臨諸多困難,但仍具有現實意義與可能。在當下,人類解放應被理解為一個由中華民族積極推動的、變革現實并趨向更為合理存在狀態的運動過程。中國式現代化通過以人本邏輯駕馭引導資本邏輯,實現普遍意義上的主體平等與代際和諧,激活精神文明的引領力與主體意識的內驅力,在拓展人類解放可能空間的同時壓縮其物理時間,具有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世界歷史意蘊。

[關鍵詞] 人類解放;中國式現代化;世界歷史

[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4.03.001

[中圖分類號] D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4)03-0005-07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發展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形態轉型與建構研究”(21MLC010)。

作者簡介:王哲(1992— ),男,法學博士,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學基地研究員。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是一部人類自身不斷追求超越與解放的歷史。解放就一般含義而言意為對自由的追求及其實現的狀態。就人類獲得解放與自由的程度來說,不同歷史時期有著具體的指向與內涵;但就人類對自由狀態的向往與追求而言,解放是人之為人本質力量的彰顯,具有普遍性。歷史上無數思想家都曾對人類解放問題進行過探討,馬克思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基于現實的人提出了系統的人類解放理論,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在解放意義上的自知與自覺。在馬克思的理論邏輯中,作為理想愿景的人類解放通過現實的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來實現;而現實的無產階級解放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經歷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之后一度陷入低潮,于是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質疑和嘲諷在一段時間內甚囂塵上。人類解放是否只是一個理論設想,人類解放是否能夠實現、在何種意義上實現,在當下探討這一話題有無必要和意義,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回避,必須做出明確而有力的回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p21)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中華民族實現復興的道路與方向,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將產生積極的意義和影響。從人類解放的角度思考中國式現代化,對于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無疑是明確的。中國式現代化標志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當代在場和蓬勃實踐,確證人類解放的現實性、推動當代人類解放的進程是中國式現代化世界歷史意蘊的生動體現。

一、馬克思人類解放思想的理論建構

解放的基本含義是自由,自由意味著主體的積極狀態。圍繞自由這一基本內核,馬克思的人類解放思想涉及狀態(何種自由)、主體(誰的自由)、方式(如何自由)等內容。

(一)作為理想目標與現實過程相統一的解放

馬克思思考人類解放問題的邏輯起點并非抽象的理論懸設,而是處于具體社會關系中的現實的個人。由于不同時期社會生產水平存在差異,因而“‘解放是一種歷史活動,不是思想活動,‘解放是由歷史的關系,是由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交往狀況促成的”[2](p527),“解放”絕不只是所要實現的愿景和期待,更是朝向這一目標的過程和運動,正是在后者的意義上馬克思的人類解放思想具有了現實性,而非遙不可及的彼岸世界。正如其在談論共產主義時指出:“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盵2](p539)在何種意義上理解解放,首先應當看到其是理想目標與現實過程的統一。

作為理想目標,解放是一種超越現實的積極狀態。超越性是人之為人的最根本屬性,“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2](p163)。不滿足于當下并不斷探索更適合于自身的存在方式,是人主體性的彰顯與超越性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解放內蘊于人的本質力量,而人的本質力量最終落腳點在于如何處理人與世界的關系,具體體現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三個方面。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的是物質資料的獲取與利用問題,是解放的前提;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的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分配使用問題,是解放的關鍵;人與自身的關系關涉自我意識覺醒和主體自由發展問題,是解放的歸旨。對這三重關系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在實踐中更好地處理和協調構成解放在理想目標層面的一般含義。

作為現實運動,解放是一個趨向于理想狀態的實踐過程。這一過程體現為政治解放、經濟解放、精神解放三個變革現實的基本維度。首先,政治解放是前提。在馬克思的文本中政治解放概念具有特定內涵,是較之于宗教控制世俗社會而言,政治國家中的公民獲得了形式上的自由,然而這種自由卻是與市民社會中的感性個體相分離的,本質上是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性質的解放,需要進一步在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繼續推進。其次,經濟解放是基礎。經濟解放的核心在于提高生產力,這是人為自然界賦予價值使其滿足人類需要的能力,因此生產力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人服務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為追求自身增殖而導致人異化的發展顯然是不合理的。最后,精神解放是關鍵。只有在人的主觀世界中確立起追求變革與超越的觀念,解放才能從一種潛在的本能轉變為現實的需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對客觀世界產生影響。正是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的、有特定內涵的這三重實踐活動,解放才能夠成為變革當下、朝向未來的現實運動和過程。

(二)以無產階級解放實現人類解放

既然解放是一場通向理想目標的現實運動,那么就會涉及兩個問題:其一,作為理想目標的全人類解放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其二,作為歷史過程的解放運動其環節階段是怎樣的。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進一步理解無產階級解放與人類解放之間的關系。

就字面表述而言,無產階級解放與人類解放是兩個概念,但是在馬克思的文本中無產階級解放與人類解放通常作為一個整體概念而出現,這表明二者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內在關聯。從歷史邏輯來看,無產階級解放是人類解放的一個階段,且是作為最高環節的特殊階段。作為歷史過程的解放在不同時期具有各自的內涵,其中領導力量或者說主體力量的不同是其劃分相應階段的依據和表現。無產階級解放的提出基于人類社會進入到這樣一個歷史時期,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形成了世界歷史與人際普遍交往,另一方面造成了人對物的依賴和人與人的疏離,作為占社會絕大多數人口同時又受到殘酷剝削壓迫的群體,無產階級渴望擺脫這種境遇的解放運動得以出場。無產階級解放要求徹底消滅私有制,這不是對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顛倒或調換,而是從根本上消滅這一現象本身,最終所要實現的是人與人直接統一于真正的共同體,即落實到個體的所有人的解放,這是“實現人類解放的最有效的社會形式”[3](p114)。因此,無產階級解放以先前人類解放的歷史成果為基礎,這其中既包含肯定性的建設性成果積累,也包含否定性的矛盾積累,二者共同構成推動力量;同時,無產階級解放的完成也標志著人類解放的最終實現,是其最后和最高的環節。

進一步來看,無產階級解放與人類解放的統一關系不僅僅表現為歷史過程的并行,更體現為無產階級是人類解放的現實力量,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人類解放要有現實的依靠力量,這一主體力量只能由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自身特殊利益所要顧及的無產階級來承擔,“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4](p66)。之所以如此,在于無產階級是社會發展到這樣一種狀態的產物,“形成一個若不從其他一切社會領域解放出來從而解放其他一切社會領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領域,總之,形成這樣一個領域,它表明人的完全喪失,并因而只有通過人的完全回復才能回復自己本身”[2](p17)。也就是說,無產階級只有“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一切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差別和階級斗爭”[4](p14),即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實現自身的徹底解放。

由此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人類解放是一個歷史過程,自馬克思科學地建構起人類歷史發展階段以來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為人類解放賦予了現實主題,因此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中人類解放的主題就是無產階級解放。第二,無產階級是人類解放的主體和現實力量,這為確證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探索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世界歷史意蘊提供了理論支持和依據。當然,想要揭示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解放的積極意義,還必須對其現實境遇加以考察。

二、人類解放實踐的現實境遇

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作為無產階級解放實踐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這其中既有過社會主義國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輝煌景象,也經歷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曲折式微。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旗幟鮮明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帶領中國人民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探索出并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既取得了偉大變革與成就,也有過重大失誤和教訓。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審視和反思,是把握人類解放現實境遇的關鍵所在。

(一)人類解放的現實基礎與可能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由空想變為科學,人類解放的現實性與可能性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進一步凸顯,主要體現在對生產力的認識深化、人民立場的彰顯、人的精神世界覺醒三個方面。

生產力是人對自然的積極作為與干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也是人類解放的根本基礎與前提。一方面,生產力水平決定了人類謀求解放的性質與程度,人類解放的歷史任務時代性地落到無產階級身上,而無產階級本身是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即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得以存在;另一方面,對生產力的認識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其發展,這其中涉及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然等關系。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以“資”為本的邏輯造成這些關系的對立與緊張,資本成為其自身進一步發展的桎梏。無產階級在充分駕馭生產力的基礎上對其認識進一步深化,中國式現代化深刻闡明了經濟增長與人的發展、當下需要與代際發展、自然先在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關系,避免了生產力盲目無序擴張,使之為人類社會穩健、有序的發展與解放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創造出更多物質財富的基礎上,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成為解放在何種程度、多大范圍內實現的關鍵。馬克思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4](p42)人類解放是在類層面進行的解放活動,以所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就目前人類歷史發展的整體階段而言,實現類的解放尚不充分,但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趨向這一目標的盡可能多數人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盵1](p23-24)作為本質要求,在14億人口的大國堅守人民立場,使“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1](p27),對于推動類層面的解放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物質財富的充分創造與合理分配,精神世界的覺醒和建構對解放而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追求解放的觀念為實際進行的解放活動提供了內在支持,對個體而言,一個人如果沒有意識到自身有解放的需要,那么其實踐活動便只能停留在機械重復的簡單再生產層面;對集體來說,如果沒有明確的階級意識或民族觀念,那么這個階級或民族就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對全人類而言,如果個體和集體層面的自主觀念都無法確立,那么類層面的解放更是無從談起。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時提到一個觀點,資產階級認為自身不需要被解放,這里便涉及人的思想觀念問題。盧卡奇將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上升到極為重要的地位,認為“對無產階級來說,‘意識形態既不是隨從于斗爭的旗幟,也不是對它自己目的的一個掩飾物,它本身就是無產階級的目的和武器”[5](p238)。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同樣體現了人民群眾豐富精神世界的要求,這為推動人類解放進程從自發向自覺轉化提供了穩定的內在支持。

(二)人類解放的困境與挑戰

盡管人類解放在無產階級革命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中具備了一定現實基礎與可能,但并不能由此認為人類解放在當下已具有必然性,成為自然的歷史進程。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和現實來看,人類解放依然面臨諸多困境與挑戰。

首先,馬克思主張人類解放通過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革命運動來實現,但實際的革命進程表明當下資本主義制度依然具有生命力。馬克思恩格斯早年認為資本主義的喪鐘很快就要敲響,但后來在參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實踐中逐漸發現了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并坦言曾低估了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能力,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的觀點。直至今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容納力仍具有進一步釋放的空間,兩種社會制度與社會形態的并存依然會持續較長時間。因此,當下思考人類解放問題不能簡單理解為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取代,而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在二者并存的前提下發展和壯大社會主義,逐步改變世界舞臺的格局并推動兩種力量間的對比發生變化,為經典的人類解放理論賦予保持開放與不斷發展的實踐生命力。

其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經歷階段性式微,盡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巨大成就,但依然難以改變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總體力量薄弱、缺少國際話語權的現狀。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的重大挫折,由此引發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否已過時”的討論,一些學者甚至拋出了“歷史終結論”的觀點。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21世紀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取得了無可辯駁的輝煌成就,但反觀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中除中國外發展總體較為滯后,由此便會產生一系列問題:中國發展的經驗模式是否具有可復制性?能夠在多大范圍和程度上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中國提出的諸多方案與主張有多少能夠被國際社會所認同和接受?盡管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但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依然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成為制約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世界歷史意義的一個現實挑戰。

最后,無產階級謀求解放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由多國發生與一國發生的差異引發革命成果民族性與世界性關系的討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只有作為占統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時發生的行動,在經驗上才是可能的”[2](p538-539);而列寧在領導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中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6](p554)的觀點并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同樣,我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實踐中也極其強調將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突出中國特色。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和經驗是否僅僅具有民族解放的意義,進而能否將歷時性、地域性的民族解放合乎邏輯地導向人類解放,成為人類解放在當下是否可能的又一現實難題。

(三)當下言說人類解放的話語場域

結合理論與實踐雙重視域,可以肯定的是人類解放在當下是一個具有現實性的命題,但也面臨諸多困境和挑戰。關鍵是要澄清究竟在何種語境、何種意義上言說這一命題,因此明確話語場域是當下探討人類解放是否可能、進而思考中國式現代化世界歷史意蘊的關鍵所在。

其一,人類解放具有歷史連續性。解放既不是已經實現了的完成時,也不是將要出現的將來時,而是從過去持續到現在,并且還將繼續發展下去的完成進行時。這是一個間斷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過程,一方面,解放意味著不同于以往,而且是高于以往,這兩種狀態間顯然存在質的差異;另一方面,質的飛躍可以通過量的積累而實現,任何對現實進行積極否定和揚棄的活動都屬于解放的范疇。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下人類解放是朝向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等美好狀態的現實運動,是量的積累過程。因此,既不能說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標志著無產階級解放的實現,也不能說人類解放是遙不可及的理論懸設,而應看到二者間是一個銜接連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積極的推動和加速作用。

其二,人類解放具有主體關聯性。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人類解放的主體涉及個體(現實的人)、群體(階級、民族、國家)、整體(類)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不是彼此孤立和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的統一整體。簡單來說,現實的個人是解放問題的起點和落腳點,但人是社會性存在,只有通過一定群體形式的解放才是可能的;而無產階級這一特殊群體的解放最終所要實現的是全人類的解放,即每個個體的解放。因此,屬于無產階級革命與解放范疇的中國式現代化無疑具有個體與整體層面的人類解放意蘊。進而言之,“世界歷史中‘抽象的普遍性無法取代民族的特殊性”[7],人類解放在當下歷史進程中通過具體的民族形式體現出來,而中國式現代化便是其重要構成之一。

綜上,人類解放在當下應當被認為是一個由中華民族積極推動的、變革現實并趨向更為合理存在狀態的運動和過程,中國式現代化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無疑具有世界歷史意蘊和價值。

三、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解放的當代回應

中國式現代化產生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毫無疑問是基于中華民族復興征程的偉大創舉。同時,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當代在場的證明與表現,而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構成了人類解放的時代主題。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生發邏輯與價值旨趣基于民族性又超越民族性,具有為人類解放提供現實性支持與確證的世界歷史意蘊。主要表現在人本邏輯駕馭與引導資本邏輯、普遍意義上的主體平等與代際和諧、精神文明的激活與主體意識的覺醒三個方面。

(一)人本邏輯對資本邏輯的駕馭與引導

馬克思指出資本的唯一特性在于實現自我增殖,從推動生產力進步的角度講資本主義的歷史功績無疑是巨大的;然而正是由于資本主義社會一切活動都圍繞并服務于資本增殖這一軸心,資本邏輯的野蠻生長與無序擴張勢必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并最終走向自身的對立面。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人—物關系的顛倒和異化。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家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壓迫,甚至克制自身欲望以擴大再生產。結果不僅是工人的勞動被異化,而且資本家作為“人格化的資本”也受到這種神秘力量的控制,“在自由競爭中自由的并不是個人,而是資本”[8](p179)。資本像一匹脫韁野馬越來越成為社會力量,“然而是異化的、獨立的社會力量,這個力量作為物并且通過這種物作為個別資本家的權力而同社會相對立”[9](p339)。當資本邏輯運行至此時也就走向對立面,成為進一步發展的桎梏。生產力的進步最終是要為人服務的,為了追求純粹的“數字游戲”而使人變得畸形與扭曲,這一模式或階段是注定要被揚棄和超越的。

與資本主義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現代化模式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旗幟鮮明地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生產力的進步歸根結底是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服務的,將資本主義顛倒了的人—物關系重新糾正過來,凸顯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人本邏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本邏輯并非對資本邏輯的代替,強調以人為本絕不是不重視生產,顯然人的發展必須以充分的社會財富為前提,以價值立場對資本運行的態勢和朝向加以引導,使其在充分彰顯文明面的同時盡可能規避或約束野蠻面。中國式現代化一方面決不允許資本成為獨立運行的神秘力量而制約人的發展,明確資本服務于人的基本屬性;另一方面要使社會財富惠及盡可能多的人民群眾,享受發展成果的絕不能是少數人,而是全體人民。因此,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本邏輯積極導引和駕馭資本邏輯,既具有“人主物從”的性質規定,也體現了全民共富的數量要求,在當前歷史時期對推動人類解放的總體進程具有質和量的雙重意義。

(二)普遍意義上的主體平等與代際和諧

不可否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人類解放歷史上創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是這些文明成果的創造者與受益者是誰以及二者是否對等卻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顯然,資本主義在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劇了社會的對立和分裂。馬克思曾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私有制“最后而又最完備的形式”,整個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階級,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靠出賣勞動創造價值,卻不占有生產資料;少數資產階級憑借手中的資本坐享其成,攫取社會財富。且不論資產階級這種不勞而獲的存在狀態能否稱為解放,僅就社會成員間如此強烈的差異和對比而言,即使創造出的這些財富能夠在某種意義上稱為解放,那也是少數人的、基于個體間不平等的解放。

與資本主義生成方式不同,中國式現代化在人—人關系上強調最普遍意義上的主體平等與代際和諧。其一,在共時態社會成員關系方面,中國式現代化主張將發展成果盡可能多而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將共同富裕作為本質要求。這其中富裕體現的是生產力方面,共同則彰顯了生產關系方面。當然共同并不等于同時或平均,基于自然、歷史、現實等諸多因素,社會財富的分配應遵循客觀規律,我們相應也建構有一套系統的制度設計,調節城鄉、區域間收入差距,避免兩極分化。這是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的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既依靠人民群眾來實現,同時也造福于廣大人民。對人類解放而言,在一定領域范圍內實現主體的普遍平等,無疑有助于在主體層面推進由群體解放向類解放的擴展與遞進。其二,在歷時態代際關系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永續性與協調性。這與資本主義現代化為滿足當代人需要而不顧及子孫后代利益,對自然資源竭澤而漁的做法有著本質區別。中國式現代化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p23)體現的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但其更為深層的意蘊是人—人關系中的代際和諧問題。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但“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4](p470-471)。每一代人創造歷史的活動都是在前人實踐產物和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過分沉湎于眼下的利益而不顧及后代發展,對人類整體代際的傳承與發展來說無疑是不可持續的。中國式現代化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傳遞出人類代際發展連續性與穩定性的深刻內涵,這對于從宏觀、長遠視角認識和理解人類解放,使之以穩健的節奏有序推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三)精神文明的激活與主體意識的覺醒

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歷史意蘊是在同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比較中生發闡釋的。除了生產力方面對資本的駕馭與引導和生產關系方面主體平等與代際和諧外,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解放的當代回應還體現在社會精神文明與個人思想觀念方面。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缺少有力的干預機制,人們為了實現資本增殖而不擇手段,社會思想道德狀況令人擔憂甚至不寒而栗:“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盵10](p871)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1](p22-23)。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是通過價值導向駕馭與引導資本邏輯的具體形式。這體現了唯物史觀中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基本原理。人們的思想觀念作為社會意識,總體上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但社會意識具有自身相對獨立性,與社會存在并非亦步亦趨,先進的思想觀念對推動社會存在的變革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建構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激發精神文明的強大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推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人類解放是一場持續變革現實存在的實踐活動,自覺的觀念對自為的活動具有先在地位,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覺醒將推動人類解放進入新的歷史進程之中。這里所說的主體意識的覺醒,并非將自身作為意識的對象而實現主客體間二元分化,也不是指人意識到自身的獨特性而實現自在世界與屬人世界的分化統一,而是在解放的意義上將其從一個迫不得已改變現狀的革命行為發展成積極主動創造未來的超越活動。認識到人自身擁有不斷變革現實以探尋更適宜自身存在方式的否定性力量,這種力量集中體現為不斷超越的解放活動。因此,解放是人類超越性本質的體現,對這一觀點的明確便是在解放意義上主體意識的覺醒,同時也將推動人類解放朝向這樣的狀態:“至今一直統治著歷史的客觀的異己的力量,現在處于人們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從這時起,人們才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11](p300),即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綜上所述,人類解放不僅具有理論上的科學性與價值性,在實踐中也具有現實性與可能性。盡管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但作為朝向理想狀態的現實運動,人類解放是一個持續的歷史過程。在當前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解放的影響體現為內涵擴展功能與時空加速作用,在創造更大可能空間的同時也壓縮更多物理時間,具有改變人類社會面貌的世界歷史意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韓慶祥.馬克思的人學理論[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關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M].杜章智,任立,燕宏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6]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吳宏政,陳利維.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辯證性”[J].思想教育研究,2023(1).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申? ? 華

技術編輯? ?梅瑞祥

猜你喜歡
世界歷史中國式現代化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際左翼力量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及其當代啟示
關于《共產黨宣言》的幾點思考
馬克思經濟全球化思想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思考
烏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