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平臺“產消合一”現象的政治經濟學辨析

2024-04-09 03:36李育松
理論月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

[摘 要] 數字平臺用戶的“產消合一”現象備受學界關注,但??怂沟热说摹爱a消合一”界定過于籠統。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角度,可以將“產消合一”分成平臺用戶純粹的使用行為、創造性的內容發布行為、通過發布內容獲取收益的行為,以及受雇于平臺或第三方而進行內容創作的行為。其中,前兩種類型不是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生產行為,后兩種屬于生產行為,也是創造價值的行為。前兩類用戶創造的數據實際上來自平臺公司雇傭者的勞動,用戶并未在平臺使用過程中創造價值。平臺與用戶之間如果不存在資本主義雇傭關系,那么用戶就沒有直接受到平臺剝削。但用戶行為數據確實為平臺帶來了大量收益,這是由于平臺既通過壟斷數據獲得了生產要素價值分配的租金,又憑借金融資本的投入獲得了更多的剩余價值。只有透過“產消合一”現象探查其背后的機制,才能解決當前用戶和平臺的矛盾,助力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關鍵詞] 數字平臺;產消合一;政治經濟學;價值分配

[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4.03.008

[中圖分類號] F014; F49?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4)03-0071-07

作者簡介:李育松(1994—),女,法學博士,浙大城市學院講師。

數字時代帶動了全新形式的平臺經濟發展,同時也引發了關于用戶“產消合一”現象的廣泛討論。許多學者認為平臺用戶逐漸轉變為互聯網“產消者”,并對這一現象作了全新的闡釋和分析。本文將基于多方觀點,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辨析“產消合一”現象,以馬克思對生產和消費關系的辯證分析厘清“產消合一”概念的本質,為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壯大數字消費提供學理支撐。

一、何為“產消合一”:基于行為類型的再定義

學界對于“產消合一”現象、“產消者”的討論主要基于克里斯蒂安·??怂梗–hristian Fuchs)數字勞動批判理論中的相關定義。??怂箤ⅠR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與達拉斯·斯麥茲(Dallas W.Smythe)的“受眾商品”理論相結合,主張社交媒體平臺用戶所進行的如聯系、寫作、閱讀和觀看等活動都屬于“產消合一”勞動,都屬于在消費過程中進行生產[1](p136)。在認同這一概念的基礎上,相關理論分析主要集中于對數字平臺用戶的行為辨析,以及平臺基于用戶行為獲取收益等現象。有的學者認為平臺資本通過對用戶即“產消者”進行“玩工”剝削而實現資本積累,有的學者認為“產消合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平臺時代的局部形態,有的學者認為“產消者”在數字世界通過使用不同的媒介來創造價值。筆者認為,??怂箤Α爱a消合一”的定義過于寬泛、不夠明確,對“產消合一”現象的總結也混淆了多種行為?;诟?怂箤Α爱a消合一”的概念描繪,本文主張將現階段廣泛討論的“產消合一”現象重新分類為以下四個類型,以遵循馬克思對相關概念的界定,深入辨析“產消合一”現象的本質內涵,確定“產消合一”的真正范圍。

第一種類型的“產消合一”行為是平臺用戶較為純粹的使用行為。它涵蓋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的日常瀏覽、點贊等行為,以及通過平臺中介消費實體產品的行為,例如線上團購線下用餐、線上購買線下取貨等。這些行為的共性在于,用戶在這一過程中沒有進行創造性的活動。第二種類型是用戶在平臺上進行的帶有內容創作性質的使用行為。例如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帖、在視頻平臺上傳個人作品等用戶自發參與線上內容創作的行為,以及在養成類游戲中模擬真實世界進行創造的行為,在對抗類游戲中“氪金”以提升裝備、技能繼而實現游戲角色的性質改變等行為。

以上兩種類型的“產消合一”行為是學術界所討論的“產消合一”行為的主要類型,國內外關于“產消合一”的討論大多集中于此。一些學者認為,用戶開始輕點鼠標、網上沖浪、直播帶貨、點贊評論、存儲資料、交易股票等活動時,數字勞動就開始了[2](p39)。而平臺用戶通過Youtube或博客等媒介創造的勞動產品表現為非物質產品,如文化內容、知識、情感和服務[3](p44)。進而得出結論:數字時代的用戶呈現“產消者”態勢,產生了數字勞動分工,前端的消費者在數字平臺選購商品時也成為用戶型數字勞動者的一員[4](p22-23),而平臺就是利用非雇傭性的用戶來實現數字生產和勞動[5](p81)。有學者對這一“產消合一”范圍界定表示異議,認為上述“產消合一”行為本質上來說是運用數字化的生產資料進行活動,而數字化生產不只是使用數字化的生產資料來生產數字化的產品,那么所謂的平臺用戶“產消一體化”特征自然化為烏有[6](p78-80)。部分學者表示,用戶對平臺的使用只是一種消費活動,并不算是一般生產勞動,甚至算不上是勞動,用戶只為平臺提供了原始瀏覽和點擊痕跡[7](p55)。另有學者認為數字勞動并不是互聯網用戶的網頁瀏覽、網絡社交、網絡消費等所謂的“玩勞動”,“玩勞動”制造的數據只是具有潛在使用價值的數據資源[8](p12)。

第三種類型的“產消合一”行為是用戶使用平臺進行內容創作,并通過平臺的相應機制獲得創作內容分成,即能夠換取個人收入。例如在自媒體平臺上進行直播活動并收到金錢打賞,在bilibili等視頻網站上因為視頻內容達到一定瀏覽量而獲得“創作激勵”等。這類用戶同第二種類型用戶的區別在于,他們的活動性質更像兼職工作。同樣是使用平臺進行創作,他們獲得了第二類用戶沒有獲得的收入。第四種類型的“產消合一”行為是用戶受雇于平臺方或第三方機構在平臺上進行內容創作。相關用戶主要是同視頻平臺、文學創作平臺、MCN機構或平臺相關公司簽訂雇傭合同的用戶,這類用戶可以算是專職內容生產者,他們普遍能夠獲得更多的瀏覽量及點擊量,相對前一種用戶而言,第四種類型的用戶收入一般都相當可觀。

相比于第一、二類用戶,第三、四類用戶的行為性質更接近傳統意義上的生產。前兩類用戶行為并不直接就是生產,但顯而易見的是,這些用戶行為所產生的數據給平臺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收益。??怂咕褪窃诖艘饬x上將這些用戶行為理解為新型的生產。筆者認為,要確認以上各類行為的性質,特別是要判定前兩類行為是否屬于生產,首先要明確的是: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生產?在平臺創造數據、分配收入的整個過程中,究竟誰在生產?又是哪些行為創造了價值?

二、“產消者”中哪些在從事生產?

要明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生產的概念和性質,就要回到馬克思的原初語境,回到經典文本中考察馬克思對生產的定義。

馬克思始終堅持從物質生產出發看待問題,在生產方式的宏觀視角下理解社會現實。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描述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時就強調:當有生命的個人根據生活需要開始進行生產的時候,人就和動物區別開來。人們進行生產活動的首要依據,就是已有的和需要再生產的生活資料的特性?!斑@種生產方式不僅應當從它是個人肉體存在的再生產這方面來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這些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表現他們生活的一定形式、他們的一定的生活方式。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也就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盵9](p24)可以明確的是,這種為了滿足生活需要的物質生產的發展會受到生產方式的制約。人類漫長歷史的基礎就是人類首先能夠依托現存的生產條件進行物質生產活動,進而產生社會關系,即產生人和人之間的聯系。隨著人和人之間的聯系愈發緊密,人類社會的分工得以出現?!胺止げ粌H使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享受和勞動、生產和消費由各種不同的人來分擔這種情況成為可能,而且成為現實?!盵9](p36)。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現實,才出現了不同生產階段下生產和消費之間的不同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的不同矛盾?!叭绻谎芯窟@些生產方式中的每一種方式和以此為基礎的整個社會制度,就不可能了解這些矛盾?!盵9](p612)

因此,當視線落回現代社會,就必須以現代生產方式來分析社會現實。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以“在社會中進行生產的個人的物質生產”為出發點,對市場經濟下的個人生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在過去簡單商品交換的時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在交換中要得到商品,是由于商品的自然屬性,是由于需要(商品是需要的對象)”[10](p97)。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分工產生并逐漸細化,人和人的社會聯系在市場經濟誕生以后就完全表現在了交換價值上?!耙驗閷τ诿總€個人來說,只有通過交換價值,他自己的活動或產品才成為他的活動或產品;他必須生產一般產品——交換價值,或本身孤立化的,個體化的交換價值,即貨幣。另一方面,每個個人行使支配別人的活動或支配社會財富的權力,就在于他是交換價值的或貨幣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裝著自己的社會權力和自己同社會的聯系?!盵10](p106)也就是說,在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生活的人們必須通過商品交換來換取貨幣,繼而再通過貨幣購買相應的商品,才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懊總€人為自己勞動,而他的產品并不是為他自己使用,所以他自然要進行交換,這不僅是為了參加總的生產能力,而且是為了把自己的產品變成自己的生活資料?!盵10](p108)個人必須通過生產滿足他人需要的使用價值,以期換得相應的價值,再交換成自己需要的使用價值??偠灾?,政治經濟學語境下的生產,不是單純的創造性活動本身,而須在市場經濟語境下來判斷這一創造性活動是否能夠滿足他人需要,是否能夠通過市場交換得到價值支付以間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馬克思還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視野下討論了生產的特性,并區分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工人的概念決不只包含活動和效果之間的關系,工人和勞動產品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包含一種特殊社會的、歷史地產生的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把工人變成資本增殖的直接手段”[11](p582)。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生產,是被資本所支配的生產,也是服務于剩余價值的生產。在此語境下,他區分了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從資本主義生產的意義上說,生產勞動是雇傭勞動”[12](p136)。只有創造剩余價值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并且這種生產的雇傭勞動就是資本存在的基礎。因此,也可以得出非生產勞動就是“不同資本交換,而直接同收入即工資或利潤交換的勞動”[12](p141),即不在資產階級經濟學意義上的雇傭關系中的勞動。

綜上可以看出,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以生活需要來界定生產的范圍是非常模糊的。在政治經濟學語境下,想要判斷現代市場經濟中的行為屬不屬于生產,應該主要看這一行為能否通過滿足他人的需要而換得貨幣。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前文劃分的四種類型“產消合一”行為中,第一類和第二類不是直接滿足他人需要的行為,不具備生產的相關特性,不能稱為生產活動;第三類和第四類屬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認同的生產活動。在此基礎上,同雇傭方簽訂勞動合同的第四類用戶行為還屬于受資本支配的生產性勞動。

三、“產消合一”的消費是否創造了價值?

在考察平臺“產消合一”行為中的生產范疇之后,還要繼續辨析這一概念中的消費行為。??怂箤Α爱a消合一”行為創造價值的判定邏輯是:用戶的消費行為創造了數據,而數據是有價值的,也即用戶在消費的同時創造了價值。下文將從兩個方面論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如何理解消費行為和價值創造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消費對生產具有直接的、內在的作用。從具體的個人活動的角度,生產和消費單純作為人的兩種活動,其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但不是直接合一的。人們可以只進行生產而不進行消費,也可以只進行消費但不從事生產。如果將視野放大至市場經濟系統,生產和消費作為兩個相互作用的經濟環節,盡管表面看上去毫不相干,但實際上二者之間不可割裂。馬克思在考察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時批判了傳統意義上對生產—消費關系分析的膚淺:“生產制造出適合需要的對象;分配依照社會規律把它們分配;交換依照個人需要把已經分配的東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費中,產品脫離這種社會運動,直接變成個人需要的對象和仆役,供個人享受而滿足個人需要?!盵10](p30)古典政治經濟學這種簡單將生產作為起點、消費作為終點的理解顯然割裂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明確解釋其現實的關系。對此馬克思直接反駁:“生產直接也是消費。雙重的消費,主體的和客體的?!盵10](p31)與此同時,“消費直接也是生產……例如,在吃喝這一種消費形式中,人生產自己的身體,這是明顯的事”[10](p31-32)。他就此提出:“生產直接是消費,消費直接是生產”[10](p32)。

在馬克思看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是同一的,并且消費對生產的內在作用是完全不能忽視的?!跋M在觀念上提出生產的對象,把它作為內心的圖像、作為需要、作為動力和目的提出來。消費創造出還是在主觀形式上的生產對象?!盵10](p33)如果沒有消費,就沒有需要,生產就失去目的,不再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也就是說,作為主體完成對象化活動的證明,如果沒有消費環節,生產者的價值實現過程將不復存在,社會再生產也就失去了繼續進行的動力。

就現實而言,平臺用戶“產消合一”所貢獻的點擊、瀏覽、購物等消費行為能夠直接影響平臺經營的活躍程度,平臺方也會將用戶累計數量、用戶點擊率、用戶消費金額作為衡量經營狀況的標準。這類現象更加直接地體現了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影響和作用,并且在現代市場經濟愈發高速的循環中,生產和消費的聯系也愈加緊密,也就是馬克思所強調的消費對生產者的價值實現過程的重要意義。生產和消費的同一性一直存在,只不過在馬克思的時代尚沒有出現如此直接的經濟現象。

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并不因此認為消費能夠直接創造價值。要想判斷消費是否創造價值,還要回歸價值本身的內涵。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商品時明確提出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在厘清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后,還剩下“同一的幽靈般的對象性,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不管以哪種形式進行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11](p51)。而判斷價值是否存在的前提是商品是否存在,“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誰用自己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生產的雖然是使用價值,但不是商品。要生產商品,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為別人生產使用價值,即生產社會的使用價值”[11](p54)。也就是說,價值的本質其實是抽象人類勞動對象化或物化在商品中,“如果物沒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勞動也就沒有用,不能算作勞動,因此不形成價值”[11](p54)。勞動是創造使用價值的活動,如果一個行為創造的使用價值換得了價值,那這個行為就是勞動。而勞動又是價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單純的消費行為不能創造價值。如果要對“產消合一”行為是否創造價值進行界定,還要判斷其相關使用行為是不是勞動。

具體到前文分類的四種“產消合一”行為,第三類和第四類用戶創造了對其他用戶有用的使用價值,因此其行為就是創造價值的勞動行為。前兩類行為表面上帶來了對平臺有用的數據和流量,但問題在于,這些數據究竟是不是由用戶的使用行為創造的。一些學者認為“產消合一”活動為平臺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因此其價值創造性是毫無疑問的。??怂咕兔鞔_提出,平臺用戶在消費中進行生產的“產消合一”勞動為平臺提供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等信息數據,為平臺創造了大量價值[1](p137)。也有學者認為互聯網用戶消費是滿足生活需要的過程,產生的數據廢料也只是生產數據商品的勞動材料,這種所謂的“產消勞動”本身是不創造價值的[13](p52)。還有學者認為用戶無法獨立創造價值,必須通過在線活動產生各種數據信息,再通過平臺程序驅動來產生價值[14](p109)。這也是學術界一直以來爭議的焦點問題。

筆者認為,判斷平臺用戶“產消合一”中的消費行為是否創造價值,核心就是判斷用戶創造的數據是否具有價值。實際上,用戶在平臺上的行為不是目的性明確的數據生產活動,用戶自身也無法將其行為轉化為數據。數字平臺公司雇傭大量程序員進行勞動,以算法和程序作為其勞動產品,最終實現對用戶行為數據的采集[15](p100)。那么用戶在平臺上進行的瀏覽、點贊、購物等純粹使用行為能夠轉化成為平臺所用的數據,顯然不是用戶本人生產或勞動的結果。前文提到的平臺用戶在虛擬世界、游戲世界進行建構的行為,例如熱度很高的《我的世界》《模擬人生》等游戲,還有各種各樣的“乙女向”游戲,都需要玩家用戶在線上平臺完成設計創造,有時還需要不同額度的消費才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或實現目的。這些游戲看似是讓用戶在消費過程中進行“自主生產”,但其呈現出的最終畫面都是通過算法設計出的不同且固定的內容,本質上都是數據和程序的堆砌。又如“粉絲”這一被數據嚴重捆綁的典型群體,他們可以通過在平臺上“打投”、購買虛擬產品等行為來表達其對偶像的支持和關注,通過消費行為來獲得為偶像奉獻、創造數據流量的優越感,進而獲得精神滿足。也就是說,無論是在社交平臺分享原創內容的用戶、游戲中的用戶,還是瘋狂“做數據”的“粉絲”群體,其消費行為背后所謂的創作或生產,實質上都是由程序員的算法支撐,最終生成的數據也都是經過算法抓取以及大量程序運行之后的產物。一言以蔽之,前兩類平臺用戶的行為并沒有真正創造出有價值的數據,因此其“產消合一”行為不創造價值,所以也不參與價值分配。

但從平臺運行實際來看,用戶的廣泛參與度以及活躍度的確為平臺帶來了流量,平臺靠流量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繼而獲得大量收入。而平臺收入并沒有反饋給用戶方,即用戶的貢獻并沒有體現在其收入中,那么這是否為平臺對用戶的一種剝削?剝削又是如何存在的?

四、“產消合一”是平臺對用戶的剝削嗎?

第一,從生產關系上看,前三類用戶行為不是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沒有被平臺剝削。在??怂沟睦碚擉w系中,平臺通過剝削用戶在消費過程中進行數字勞動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來實現盈利,平臺也就此完成向資本的身份轉換。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11](p269)。資本作為支配活勞動的死勞動,“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11](p582)。勞動者與資本家簽訂雇傭勞動合同,進行生產性勞動并創造剩余價值,這一過程就是勞動者受到剝削的過程。并且,勞動者受到剝削與勞動者創造出有價值的、可以進行交換的商品是兩個維度的事情,不能同一而論。上述幾類“產消者”,只有第四類用戶的行為屬于生產性勞動,受到其雇傭方(有可能是平臺)的剝削。自平臺作為雇傭方同用戶簽訂雇傭合同開始,剝削關系就建立了,這些內容創作者同平臺公司雇傭的后臺程序員沒有本質區別,平臺的部分收益就是這些被雇傭者的剩余勞動帶來的剩余價值。第三類用戶的行為屬于創造滿足他人的使用價值而間接滿足自身需要的生產行為,他們創造了有用物并獲得了價值,盡管如此,這類用戶和平臺沒有契約關系,也就沒有進入資本主義雇傭關系,沒有受到資本的剝削。對于前兩類用戶,他們在沒有直接進入生產的前提下,其活動之外產生的所謂數據本質上也只是無價值的“消費廢料”而已,顯然也不存在平臺剝削。

平臺公司通過其雇傭的程序員的生產勞動創造出能夠抓取數據的勞動產品,繼而通過數據獲得收入,就像消費者在線下實體餐飲店消費后,商家根據消費者的餐品剩余情況進行菜品的更新迭代并因此而獲得更高收益。這一過程并不是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為商家付出勞動或進行生產創造的過程,而是商家付出勞動捕捉到有效的相關信息以實現增收。誠然,用戶的涌入為平臺提供了流量,也因為其提供的流量而給平臺帶來了更多的流量,但這并不意味著提供流量這件事本身是平臺用戶被剝削的過程。例如消費者在餐廳靠窗的位置用餐,他在消費的同時也成為餐廳的實時宣傳樣板,但對消費者來說他的消費行為并不意味著他正在被剝削。

第二,從收入分配上看,平臺依靠數據獲得的收益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憑借其對數據的所有權而獲得的租金,二是憑借金融資本的投資而獲得的資本增殖。馬克思指出:“對勞動力、資本和土地這三者的所有權,就是商品的這些不同的價值組成部分所以會分別屬于各自的所有者,并轉化為他們的收入的原因?!盵16](p982)也就是說,資本家和地主都是憑借其對資本和土地這兩種生產要素的所有權才獲取收入的,同生產要素本身的價值無關,但“價值并不是因它轉化為收入而產生的”[16](p982)。平臺資本得以通過數據獲得收益,是因為其擁有作為生產要素的數據的所有權,與數據的價值無關?,F如今各大平臺上第三類用戶數量激增,自發上傳創作內容的博主仿佛也獲得了數據或流量變現帶來的收入,這也是目前許多錯誤觀點的主要現實依據,其錯誤之處就在于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分配的收入同數據的價值混淆。這類博主能夠通過內容創作獲得以使用價值換取價值的部分收入,但因為其不掌握數據所有權,無法獲得生產要素所有權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創作者與平臺看似平等的關系背后也存在著生產要素分配的不平等。

除了剝削數字勞動者的剩余價值以及獲得壟斷數據的租金,數字平臺企業收益中更大的部分來自金融資本的投資。數字資本的產生并不意味著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金融資本在所有經濟活動中仍起著重要作用,數字資本與金融資本是融合發展的[17](p105)。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明確指出,生息資本的借入者接受作為商品的資本,然后將貨幣作為資本執行職能,當資本實現增殖之后,再作為價值加上剩余價值(利息)來償還。即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資本,其增殖的本質都是無償榨取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平臺通過收集、處理和占有大量用戶數據,通過在資本市場獲得相應的投資,然后將原始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起來,進一步擴大生產以獲取更多剩余價值,最終實現資本增殖。以具體平臺為例,淘寶采用開放平臺的模式,其主要機制就是以數據壟斷為核心,通過與商家合作擴大數據庫,同時向商家收取相應租金,并通過程序員創造的剩余價值整合數據資源,吸引金融資本。京東則采用價值鏈整合的模式,既通過壟斷數據和用戶信息獲得收益,又通過由下至上生產鏈上的勞動者們創造的剩余勞動獲得收益。還有現階段用戶捆綁最嚴重的視頻平臺,無論是主打長視頻的bilibili還是主打短視頻的抖音,其收益的主要部分都來自金融資本的融資。歸根結底,金融資本實現增殖的過程也是勞動者受到剝削創造剩余價值的過程,但并不能就此得出用戶正在受到平臺直接剝削的結論。

總而言之,“產消合一”在數字時代能夠獲得新的學術熱度,是因為它揭示了數字平臺和用戶之間的不平衡關系這一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外在地套用政治經濟學術語,認定“產消合一”行為本身就是生產行為,用戶的消費過程也是價值創造過程,用戶直接受平臺剝削。在“產消合一”現象背后,數字平臺的盈利模式較為復雜,需要深入辨析,尤其要避免用表面的不平衡現象掩蓋真正的剝削。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厘清數字平臺與各方之間的關系,才能有助于解決當前面對的現實問題,助力數字經濟規范發展。

參考文獻:

[1][英]克里斯蒂安·??怂?數字勞動與卡爾·馬克思[M].周延云,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王衛華,寧殿霞.數字勞動和數據資本權力:平臺資本主義研究的兩個重要向度[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2(8).

[3][加]尼克·斯爾尼塞克.平臺資本主義[M].程水英,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

[4]溫旭.從分工到異化:數字勞動分工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審視[J].學習與實踐,2023(4).

[5]藍江.數字時代的平臺資本主義批判——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出發[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9).

[6]余斌.“數字勞動”與“數字資本”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5).

[7]魏旭.數字資本主義下的價值生產、度量與分配——對“價值規律失效論”的批判[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2).

[8]鄧伯軍.論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數字勞動——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王珊,劉召峰.“數字勞動”的生產性:基于馬克思生產勞動理論的辨析[J].思想理論教育,2023(8).

[14]赫曦瀅.數字現代性的迷思與真相——論??怂箶底仲Y本主義批判的三條進路[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23(2).

[15]張義修.數字時代的勞動辯證法——基于馬克思勞動哲學的當代闡釋[J].浙江社會科學,2023(9).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7]李策劃.數字資本特性與行為規律研究[J].企業經濟,2023(6).

責任編輯(見習)? ?倪子雯

猜你喜歡
政治經濟學
論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構
馬克思“勞動的政治經濟學”視域中的正義邏輯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新時代中國政治經濟建設的指導作用
——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
古典學派以來數學在政治經濟學研究中運用的芻議
論如何提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
夯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與發展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研討會”會議綜述
艾伯特·赫希曼的政治經濟學思想述評
構建更確當政治經濟學芻議
黑格爾、馬克思與古典政治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