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大數據賦能作業評價場景的創新與實踐

2024-04-09 17:58李林英陳明霞楊文珺柏任俊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數字賦能作業評價減負提質

李林英 陳明霞 楊文珺 柏任俊

【摘 要】“雙減”政策推出兩年多以來,減輕作業負擔正從“壓總量、控時間”的初級階段,進入到“調結構、提質量”的深化階段。本文結合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數智學習”平臺的實踐,闡述大數據賦能作業評價場景、助力教學減負提質的做法。

【關鍵詞】雙減;作業評價;數字賦能;減負提質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2、03-029-02

面臨的挑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文件明確指出校內外要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如何實現“雙減”目標?如何確保學生作業減負提質?這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在傳統作業管理模式下,減負問題愈加凸顯。傳統作業設計不夠優化、學情診斷不夠精準、數據統計不夠科學、課堂練習反饋不夠及時等問題,正是缺乏科學的作業完成指導,學校難以平衡作業的量與質,“減負”難以形成有效的作業管理機制所致?!半p減”背景下,為轉變傳統低效、單一、煩瑣的粗放型作業管理模式,實現高效、精準、科學的數字化作業,管理模式亟需先進的大數據技術支撐。

對教師而言,大數據一方面幫助學校實現作業時長精準化管理;另一方面幫助教師實現作業設計質量提升和開展精準教學。對學生而言,一方面課堂互動的及時反饋,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作業數據的及時反饋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懷著這樣的思考和憧憬,恰逢北京市西城區2022年啟動“數智學習”項目,學校作為西城區“小而精”特色學校,在教育信息化2.0的引領下,以建設智慧校園為出發點,積極參與實踐。西城區“數智學習”項目為每個學校配備了軟硬件設備。簡單來說,軟件就是全區統一的“數智學習”平臺,師生可以使用專屬的賬號密碼登錄使用;硬件就是人手一支“智慧筆”,在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的場景使用。在全區統籌下,學校立足課堂,區校聯動,師生們利用智慧紙筆,開展“課堂+作業+評價”實踐探索。依托平臺,教師們除了可以進行更科學精準的高質量作業設計,還可以通過課堂互動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通過課后作業的數據反饋,進一步調整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找準問題,從而實現精準教學。

大數據賦能作業管理的實踐

大數據技術賦能作業管理,不同于以往收集數據的隨機分析,而是對日常課時作業數據進行全方位的跟蹤采集、記錄、分析,以彌補作業數據空缺,便于學校、教師基于學生作業數據進行靈活教學調整和高效作業管理。

1.建立校本資源庫

一份好的作業設計,需要教師結合學情對作業資源進行有效的篩選、改編和整合,形成符合本校學情的校本化作業。從作業實施路徑上,可以看到教師們利用平臺進行智能化的作業設置,然后進行題目選擇,鋪碼打印下發,最后是數據反饋和分析。那么,優質的校本資源庫就是題目選擇環節所必需的基礎條件,不可缺少。

正是秉持這樣的理念,在初始階段學校倡導教師們在適應新課標理念的前提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鼓勵教師把多年積累的各學科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放到平臺上,積極地去補充、完善學校的校本資源庫?;趯W校校本化的資源庫,教師們可以在日常布置作業和組織考試的過程中隨時從資源庫當中去調取有效資源,運用于練習、作業和考試。真正實現了“資源有積累、設計有體系、應用有抓手”的目標。例如,我們數學組的多位教師把多年積攢的教案、練習、講義的手寫稿通過掃描上傳到平臺,最后形成了數字化、系統化的校本資源,這些都為校本作業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作業設計

有了優質的作業資源,教師要設計一份高質量作業光有題目是不夠的,還需要讓每份作業符合班級、學生的學情,符合“雙減”政策對質與量的要求。

教師可以通過智能組卷、手工選題、錯題出題等模式進行題目選擇。在智能組卷模式下,教師可以基于設定的條件智能篩選題目,最后根據結果進行審校和修改;也可以利用手工選題模式在三級資源庫里根據不同維度進行快速查找試題,再進行整合。平臺會對教師設計的作業從題型、難易度、知識點分布等維度開展分析,判斷作業合理性、科學性、作業負擔等情況,對作業內容提供修改方向,這樣大大降低教師篩選作業的負擔,真正做到了“設計有反饋,優化有方向”,促進了作業質量的提升。

3.課堂場景

借助“數智學習”平臺,教師可以設計一份好的作業,如何用好這份作業是教師探索實踐的重點。在學生用智慧筆做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當堂查閱所有學生的作答詳情和實時軌跡,及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時作答情況并進行有效指導,大大縮減了課堂練習反饋的時間。

教師可以同屏展示多位學生的作答情況,進行對比講評,大大提高了課堂練習講評的效果。例如,有四位同學答題時間基本相同,但是求頂點坐標的方式并不相同,其中一位學生因為頂點縱坐標公式記錯了,導致運算結果出錯。點擊“思維再現”功能,教師通過還原學生作答軌跡,展示學生的思維路徑,對共性問題、個性問題進行分層講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師課下通過查閱課堂報告,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答題詳情以及課堂有效互動率和課堂投入度,助力教師進行及時調整和反思。

4.作業數據反饋

學生運用智慧筆在鋪碼紙上書寫作業,平臺無感知、伴隨式采集學生的作答數據,教師運用智慧筆批閱后,平臺會自動生成作業數據報告。以一次作業數據為例,我們可以看到這次作業的知識點掌握度和作業時長、薄弱的知識點等數據。在題目分析維度,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第7、8題得分率較低,1-6題用時較短,8-12題用時較長。教師還可以對重點題錄制音視頻發布在平臺上,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在學生分析這個維度,可以看到有兩位學生雖然得分接近,但作答時間差距較大。教師就可以進一步關注具體是哪道題花的時間長,從而快速、精準地發現學生的個性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數據積累,平臺還能生成階段性的評價報告,教師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階段教學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哪方面的知識點,哪些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能及時地提醒教師對下一階段的教學進行更加精準到位的調整和再設計。

“數智學習”平臺會基于大數據與知識圖譜為每位學生生成個性化知識框架和學生畫像,為學生推薦個性化學習路徑。教師可以結合平臺的數據反饋和智能推題,為學生設計個性化作業,讓每位學生擁有自己專屬的個性化作業本,努力實現用最少最精的作業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實現師生共同減負提質。

思考與展望

對學生而言,大數據實現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的雙提升,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為培養學生成為數字時代的新型學習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教師而言,數字技術的輔助促進了全校教師數字素養的普遍提升。教師們在實踐中從關注“如何教”轉變為關注“學生如何更好地學”,讓“變教為學”觀念真正落地生根,實現了觀念與行動的統一。

未來教育,智慧先行。學校將進一步探索通過大數據賦能超越傳統紙筆作業的機制、方法和路徑,強化數字技術與教育的共生互融,促進教學模式和作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共同推進大數據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注: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數字教育研究課題一般課題“促進學生學習品質提升的校本高質量作業體系建構實踐研究”(編號:BDEC2023020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

編? ?輯:盧秋紅

猜你喜歡
數字賦能作業評價減負提質
數字賦能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路徑
讓“數字”為“兩業”融合賦能
數字經濟賦能臨安山核桃特色產業發展
數字化賦能出口型跨境電商的價值共創研究
淺談小學語文分層作業
創新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方式
例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改革舉措
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淺析
心靈之窗
區域推進“以生為本、減負提質”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