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專業學生對“互聯網+ 護理服務”的認知及培訓意愿分析

2024-04-09 09:38潘汝池
衛生職業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意愿問卷護士

潘汝池,王 佳,郭 宏

(沈陽醫學院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傳統護理服務模式逐漸發生轉變。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的《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2022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1 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均提到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盎ヂ摼W+護理服務”即醫療機構利用本機構注冊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者提供便利居家護理服務指導及健康咨詢,以滿足特殊人群需要的一種護理服務模式。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增長,醫療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高齡、失能者及康復期人群對“互聯網+護理服務”需求的日益增加。

目前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等的多家醫院與機構聯合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但仍處于發展階段,相關服務規范、護患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仍需解決[1]。從護士角度出發,如何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資質、醫療安全等問題還未解決,這些問題影響了護士從業意愿。而護理專業學生是未來護理隊伍的后備軍,高校應結合國家政策及社會現狀,采取相應的培訓措施,提高學生認知度及從業意愿。本研究探討了護理專業學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認知現狀、工作意愿及培訓需求,以期為今后開展相關培訓提供借鑒,從而提高學生未來居家醫療服務供給能力。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于2023 年5—8 月選取沈陽醫學院護理專業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全日制在籍護理專業學生;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者。排除標準:休學或退學者;已參加相似的調查研究或培訓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調查法,根據護理學院3 個學歷層次(護理專業本科學生、護理專業專升本學生和護理專業高職學生)進行抽取調查。

1.2.1 樣本量計算 本研究采用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意愿和培訓需求問卷共18 個條目,根據Kendall M樣本量計算公式[2],最少為問卷條目數10 倍,并納入20%無效樣本率,計算有效樣本量為180 例,本研究最終納入樣本287 例。

1.2.2 研究工具 根據胡琳莉[3]研制的護士“互聯網+護理服務”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及喬慧敏[4]研制的護生“互聯網+護理服務”從事意愿量表自行設計“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意愿和培訓需求問卷,并咨詢3 名護理管理專家和兩名臨床護理專家,討論修正最終問卷,包括基本資料,“互聯網+護理服務”了解現狀、工作意愿、培訓需求4 部分18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5 分。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59,內容效度為0.934。信效度較好。

1.2.3 調查方式及質量控制 經課題組成員討論修改問卷,在正式調查前進行預調查,確定最終問卷。采用問卷星發放問卷,發放前統一向學生講解調查目的及注意事項,學生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寫,均為自愿參加,所有資料僅用于調查研究,不泄露隱私,取得了學校倫理委員會同意。問卷題項均為必答題,作答完整才可提交,剔除作答時間少于5 分鐘的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軟件統計數據,采用SPSS 20.0 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頻數和百分比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專業學生基本資料

回收問卷302 份,剔除無效問卷15 份,回收有效問卷287份,有效回收率為95.03%。其中護理專業本科學生94 份,專升本學生101 份,高職學生92 份(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學生基本資料(n=287)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n=287)

2.2 學生“互聯網+護理服務”了解現狀

學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了解程度不高,9.80%的對其非常了解,44.25%的通過網絡了解(見表2)。由此可見學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認知度仍需提高。

表2 學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了解現狀(n=287)Table 2 Status quo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s"(n=287)

2.3 “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意愿

在四大項目工作意愿的調查中,愿意從事教育指導類工作的較多,愿意從事特殊治療護理類工作的較少(見表3)。

表3 學生“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意愿(n=287)Table 3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work on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s"(n=287)

2.4 “互聯網+護理服務”培訓需求

19 人認為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培訓非常有必要,2 人認為完全沒必要(見表4)。

表4 學生“互聯網+護理服務”培訓需求分問卷得分情況(n=287)Table 4 Students′ score of "Internet + nursing service" Training Demand Questionnaire(n=287)

3 討論

3.1 “互聯網+護理服務”是未來護理服務領域發展趨勢及熱點

目前國外很多國家已開展上門護理服務,美國家庭護理服務起源時間較早[5],護士需要取得四年制大學學士學位,具備兩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同時具有家庭訪視、藥物管理、慢性病評估等能力;日本對家庭護士要求更為嚴格,需具有研究生學歷,通過日本護理協會認定考試,且每5 年進行考核評估[6];韓國家庭護士入門標準為獲碩士學位并具有3 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每年接受12 小時繼續教育,同時具備個案管理、??谱o理及心理護理等能力[7]。而相比國外,國內“互聯網+護理服務”起步較晚,目前國內平臺主要為兩種:(1)醫院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平臺,如金陵嘉護;(2)社會民營平臺,如醫護到家、金牌護士、U護等[3]。提供上門服務的護理人員則為有護士執業資格證的護士,經過培訓考核后上崗,服務對象為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孕婦、嬰幼兒等有家庭護理需求的群體。有學者[8]分析得出,近年相關領域研究集中在母嬰護理、養老服務、醫養結合、護理教育、人口老齡化和社區養老等方面,這也是今后“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研究熱點。這表明,在未來研究中應加強護理多領域合作,鼓勵交叉學科交流合作,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護理服務搭建了平臺。

“互聯網+護理服務”對護患雙方均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對患者而言,可以足不出戶獲得專業的護理服務,節省入院往返時間、精力及費用。對護士而言,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轉變,從醫生的合作者、醫囑的執行者轉變為護理計劃的實施和決策者,同時也增加了經濟來源。有研究表明[9]在“互聯網+護理服務”中,患者對護士的能力比較認可,護患關系較好。因此,“互聯網+護理服務”不僅有利于患者就醫,而且有利于護士凸顯自身價值和專業素養,同時是未來護理服務領域發展的趨勢及熱點,也是未來信息化衛生服務發展的必經之路。

3.2 護理專業學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了解程度及培訓意愿不高

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了解程度不高,在是否有必要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培訓調查中,僅19 人認為非常有必要,說明學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了解程度和認知度還需進一步提高。有研究[10]結果顯示,護生專業認同感較低,認為工作壓力和強度較大,自我價值感缺失??赡苡捎趯W生未真正進入臨床從事相關工作,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主要了解渠道是網絡而非課堂,對政策和醫院工作內容的了解程度不足。由此可見“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宣傳渠道比較單一,醫院及高校應根據國家政策及老齡化社會發展現狀,采用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課堂與臨床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其認知度。同時可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相關元素,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人文關懷精神。

3.3 學生傾向于從事教育指導類工作

研究結果顯示,在“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意愿調查中,大部分學生有意愿從事教育指導類工作,特殊治療護理類工作的從事意愿較低,如造口護理、留置導管護理、氣管插管和切開護理等,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特殊治療護理類工作的操作專業性過強,學生普遍有畏難情緒,因此傾向于理論性的教育指導而非具體實踐技能操作;另一方面由于特殊治療護理類操作對居家患者而言操作危險性較高,缺乏安全保障。因此高校及醫院應結合“互聯網+護理服務”進行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的融合創新,加強居家護理相關??撇僮骷寄芘嘤?,提升護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認知度,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的護理需求。

在“互聯網+護理服務”培訓需求調查中,學生對護理法律及人際溝通的關注度較高,說明目前安全保障問題是主要問題之一。有質性研究[9]表明,護士擔憂上門服務有風險,如途中交通隱患、操作中環境和設備限制、自身及患者安全隱患及醫療糾紛等,因此傾向于選擇常規化(非??谱o理)、近距離、低強度、有執業安全保障的護理服務[11]。因此醫院及網絡平臺應采取相關措施保障護士安全,如安裝定位設備、信息保密、加強安全保障等。行政機關應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完善準入條件、規范服務流程及管理制度,制訂供給型和需求性政策,政府和市場兩方面協調激勵[12]。因此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上門服務的安全保障問題,規避安全隱患及風險,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從業意愿,促進“互聯網+護理服務”持續發展。

在累積培訓時長調查中,138 人累積培訓時長1 個月。高??蓸嫿ㄏ嚓P課程框架,如??谱o理(造口護理、母乳喂養等)、人際溝通、自我保護、健康教育及急救等[13],并且通過培訓提高學生核心能力,取得良好的上門護理效果。

在人際溝通方面,學生對實際工作中的護患溝通有畏難情緒。不良溝通是導致醫患、護患矛盾的首要原因[14]。日本將護患溝通能力作為培訓的核心內容[15]。今后可借鑒國外制定的標準化流程及標準化溝通方式進行培訓,以取得良好、有效的護患溝通效果,同時培訓過程中也需注重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學習及安全保障和執業風險評估、臨床實踐操作、評判性思維、溝通協調等能力的培養[16-17],使學生能及時讓患者知曉病情、了解潛在風險,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以便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4 結語

護理專業學生作為護理隊伍的儲備力量,目前存在對“互聯網+護理服務”了解程度和培訓需求不高、從業意愿不強等問題。高校和醫院需結合實際,分析職業發展前景,了解學生及護士內在需求,構建標準化操作、溝通及宣教流程,保障護士執業安全,從而提高學生從業意愿,解決護士短缺的問題,這對于推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意愿問卷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問卷網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