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公平之維:理論意蘊與實踐路向

2024-04-10 06:58松,席
關鍵詞:強國公平技能

林 克 松,席 小 靈

(西南大學 教育學部,重慶 400715)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盵1]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職業教育強國是實現教育強國的題中之義。分析總結世界其他國家教育強國建設經驗以及現有教育研究成果發現,公平是反映一個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核心維度之一[2],是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本質內涵與內在邏輯。同時,職業教育公平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政策和動力工具,是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根本特征與內在要求。

一、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公平意蘊

職業教育強國包括兩層內涵,一是職業教育強的國家,二是職業教育使國家強盛[3]。在公平維度之下表現為,“達成職業教育公平的國家”與“職業教育助力國家公平實現”。職業教育與公平的關系問題本身值得討論,尤其在國家和人民高度關注職業教育并愈發重視社會公平的當下。詮釋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公平意蘊,可為進一步全面認識和把握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公平表征與路徑建立基本分析框架。

(一)以職業教育強國家之公平

公平正義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千百年來不懈追求的美好社會理想?!敖逃绞巧鐣降闹匾A和核心環節”[4],職業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關鍵組成,職業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強,職業教育綜合實力強,職業教育服務于國家公平正義的能力強。

職業教育強國深刻內嵌于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語境之中,致力于在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已經“強”了的職業教育,第一,讓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不再為少數人服務,而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提供高質量職業教育。第二,讓“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讓每一個人擁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也讓國家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擁有充足的人力支持和技術供給,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保駕護航。第三,打破中國傳統文化中長期存在的“學而優則仕”“勞力者治于人”,通過弘揚和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防止人與勞動、與勞動產品相異化[5],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第四,最大限度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綠色技術技能和綠色人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種際環境公正[6]。第五,始終保持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國際公共產品供給,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提升對世界和平建設、全球經濟發展、國際秩序維護的貢獻度。職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一環,立足當下,需要深刻洞察職業教育事業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現實,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全納性、普惠性、共享性、終身性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獨特價值,以職業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職業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二)以公平強國家之職業教育

保障職業教育公正公平的發展環境,是實現和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手段和路徑,也是建設職業教育強國的根本要求。換言之,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國家公平,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以公平為前提條件,職業教育強國建設依托于社會公平體系。

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其改革發展受社會制度、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公平現實的深刻影響。就制度領域而言,制度公正是維持職業教育與其他社會組成部分和諧穩定的基礎;就經濟領域而言,經濟水平差異直接影響職業教育資金投入,進而影響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就政治領域而言,平等政治權利是公民享有平等職業教育權利的前提和基礎;就文化領域而言,不同文化之間的不平等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社會地位。2022年5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實施,隨之各部門為貫徹落實《新職業教育法》相關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制度,進一步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公平社會環境。以法律法規為手段、政策制度為保障,在師資建設、資源投入等方面給予職業教育發展機會的公平,保障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在區域分布、群體發展上給予職業教育發展過程的公平,平衡地區差異與代際差異;在勞動力準入和市場準入上給予職業教育發展結果的公平,尊重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個體價值,滿足受教育者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偠灾?建設職業教育強國,公平機制不可缺位。

(三)強國家職業教育之公平

職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與使命,其時代內涵包括多個維度,職業教育公平是最基本和最本質的維度。職業教育公平是職業教育強國的重要標志與理論監測點,也是健全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首要任務,更是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的重要實踐原則。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教育領域體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發展之間的矛盾。當下,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已經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家長和學生對更均衡、更優質、更多樣教育的需要前所未有的強烈,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期盼是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所在。建設職業教育強國,需將公平理念融入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加快縮小職業教育區域、城鄉、校際、群體之間的差距,為每位有意愿接受職業教育的人提供優質職業教育;必須推動職業教育事業均衡充分發展,不斷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必須最大限度實現職業教育公平,彰顯教育正義,充分釋放職業教育的公共服務力[7]。職業教育強國建設始終要以保證人民高水平公平接受職業教育的權利為根本,實現職業教育的內部公平與外部公平,保障人民接受職業教育的起點公平、過程公平與結果公平。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公平是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與本質內容,滿足人民對更加公平、更加優質教育的需求是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8]。

二、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公平表征

職業教育公平不是一個簡單、單一的概念,而是一個復雜、多層的概念。其不僅包括職業教育內部的公平,還包括職業教育外部的公平;不僅要立足于我國社會考慮職業教育公平,還要立足于國際社會考慮職業教育公平;不僅要關注一般意義上受教育者的公平問題,還應重視職業教育自身的公平地位問題[9]。換言之,需從職教體系、教育體系、中國社會、國際社會四個維度深刻分析職業教育公平,以明晰職業教育強國建設高效推進之路。

(一)“職教體系”維度:區域、院校、個體之間的公平

聚焦于職業教育內部,公平體現為公民接受職業教育機會的平等、選擇職業教育內容的平等、使用職業教育資源的平等[10],區域間、院校間職業教育水平大體相當,職業教育資源相對均衡地覆蓋到每個個體,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職業教育的差異化需求[11]。如此,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基準才得以建立。

從區域層面來看,職業教育公平表現為不同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是否相當。一是區域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是否均衡?,F階段我國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區域和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12],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總量和生均辦學條件[13]。建設職業教育強國,必須實現教育資源從全覆蓋到高質量的全面提升,消除經費投入區間差異,持續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快縮小區域職業教育差距。二是區域職業教育質量發展空間分布是否均勻。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呈現“東部地區高、中部地區平、西部地區低”的空間差異特征[14],約50%“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位于東部地區,質量高、條件好的職業院校也多集中于城市。建設職業教育強國,必須破解“城鎮擠、鄉村空”“東部強、西部弱”的現象,推動區域職業教育優質協調發展,保障經濟欠發達地區受教育者機會公平與過程公平。

從院校層面來看,職業教育公平表現為各級各類職業院校辦學水平是否相當。一是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辦學水平是否相當。我國過去十年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優質職業院校,但幾所“雙高”院校、示范院校不是職業教育的全部。建設職業教育強國,須盡力避免“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不斷提升各級各類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均等化水平。二是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水平是否相當。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是基點,高等職業教育是龍頭。建設職業教育強國,應切實發揮各級各類教育的聯動作用,實現不同層次職業教育均衡發展。三是職業學校教育和非學校教育辦學水平是否相當。職業教育不單指學校教育,還包括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等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建設職業教育強國,需將多樣化、終身化的職業教育具象化,實現職業學校教育和非學校教育協調發展。

從個體層面來看,職業教育公平表現為受教育者是否得到全面發展的機會。一是職業教育是否切實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中,“人”應包括每一個社會個體。建設職業教育強國,應破除性別、貧富、民族、地域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受教育機會與權利的差異,為不同個性特點、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能力認知、不同教育需求的學生提供多樣化、多路徑成才機會。二是職業教育是否切實促進受教育者多方位發展。職業教育不僅要關注受教育者技術技能的習得,還應注重其個性的發展與人格的完善。建設職業教育強國,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融合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教育,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素養、正確價值觀念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此外,職業教育不應停留在技術知識、實踐知識的傳授,還需關注理論知識、科學知識體系的形成。建設職業教育強國,必須重視學生跨知識、跨崗位、跨能力、跨職業等復合能力的培養,增強技術技能人才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快速變革時代的優勢。

(二)“教育體系”維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公平

聚焦整個國家教育體系,公平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享有的公平。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一樣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途徑,理應享有同等發展機會、獲得同等教育收益、收獲同等社會認可。如此,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重點才得以顯現。

建設職業教育強國,要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享有同等發展機會。其一,職業教育應與普通教育享有相當的教育財政投入、師資隊伍水平、教育設施與教學資源[15]。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職業教育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的三倍左右[16],此時職業教育享有教育投資公平更為關鍵。其二,職業教育應與普通教育保持生源結構上的平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生源數量大體相當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保障職業教育接收高質量生源的機會。其三,職業教育應與普通教育一樣具有健全的教育體系??v向貫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之間的銜接通道,構建“中職—??啤究啤T士—博士”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打通職教學生學歷上升的通道,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其四,職業教育應與普通教育一樣具有暢通的發展路徑。橫向融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雙向轉換通道,讓職教學生能夠在不同人生階段靈活、自由選擇成長所需的教育類型。

建設職業教育強國,要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獲得同等教育收益,尤其在就業方面。其一,職教學生應與普教學生擁有同樣的就業機會。職業教育曾經是獲得正規就業機會和進入國有部門的重要途徑[17],但隨著高等教育擴招,大量本科畢業生涌入勞動力市場,職教畢業生就業機會大大降低[18]。羅爾斯(John Rawls)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指出,社會和經濟的職位與公職應該在公平的機會平等條件下對所有人開放[19]。社會工作崗位公開招聘時,應當消除用人觀念上的偏見與歧視,為職教學生提供公平參與崗位競爭的機會。其二,職教學生應與普教學生享有同樣的工作收益。保障職教學生在薪資待遇、就業穩定性、職業晉升等方面的合法權益,拓寬職教學生發展空間,為職業教育營造公平發展環境。

建設職業教育強國,要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收獲同等社會認可。職業教育始終堅持強基礎、補短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更高質量、更多樣化、更加公平的教育期待,在充分共享發展成果過程中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缎侣殬I教育法》已經以法律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具有同等地位的不同教育類型,各類國家政策文本也逐漸規范完善二者的融通制度,但落實到實踐中仍有不小差距,職業教育是“培養流水線工人的教育”的社會印象短時間內難以消除。職業教育不是“差生教育”,更不是競爭普通教育失敗后的被動選擇,并非、更無意成為實現社會分層的角色。職業教育必須提質增效,打破大眾刻板印象,成為公民主動追求的對象。

(三)“中國社會”維度:技術工人享有社會地位的公平

如果僅僅把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看作教育系統內部的事,則無法準確把握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現實性與客觀性,也無法準確理解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全局性與生態性。因此,討論職業教育公平,既要考慮個體接受職業教育這一時期,也要考慮個體離開職業教育系統進入社會、角色轉變為技術工人這一時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由收入、權力、聲望所構成[20]。在社會系統中,應保障技術工人在薪資收入、社會保障、價值認同方面與其他職業從業者達到同等水平,為其提升社會地位、創造美好生活、追求精彩人生奠定基礎。如此,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才得以悉見。

建設職業教育強國須立足長遠,為技術工人可持續的未來和有尊嚴的生活做準備。首先,技術工人應與其他職業從業者獲得同等水平的薪資收入。幸福生活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追求,穩定的經濟收入是其實現的基礎。世界發達國家擁有熟練技術技能的工人的薪資水平普遍高于國民平均收入[21]。我國技術工人的收入,尤其是一線技術工人的收入,相對于研發、市場營銷、管理等非技術崗位較低[22],部分任務繁重和環境惡劣的崗位,勞動與付出不成正比。為奠定技術工人良好物質生活基礎,必須保障技術工人不因所在地域、行業、崗位的不同,而與其他職業從業者在薪資收入上產生較大差異。其次,技術工人應與其他職業從業者享有同等水平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家、社會對勞動者的價值判斷和重視程度。技術工人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理應擁有與其他職業從業者同等水平的就業、醫療、居住、養老、教育等基本社會保障,實現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學有所教。同時,維護好、實現好技術工人的合法權益,也可增強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信心。最后,技術工人應與其他職業從業者收獲同等水平的價值認同。當個體工作能力和社會價值得到充分認可時,社會地位才能得到相應提升。必須積極尋求路徑消除對技術工人的歧視與偏見,推動社會形成對不同個體才能與成就的承認、對個人特征特殊性的尊重,充分認識技術工人與技能人才對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價值。

(四)“國際社會”維度:中國職業教育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的公平

職業教育強國不是自我標榜,是將中國職業教育放置于世界坐標加以評判的結果。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地球逐漸變“小”、趨“平”。因此,對職業教育公平的討論必須跳出中國、放眼世界,明確中國職業教育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的義務與追求。如此,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本質才能得以突破。

中國職業教育必須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堅定維護和大力促進國際社會公平正義。世界銀行發布的《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公平與發展》認為,“在正式教育中旨在實現機會均等的行動,需要確保所有兒童至少掌握參與社會和當今全球經濟所需要的基本技能”[23]。職業教育可以提高勞動力的工作技能和職業素養,是擺脫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振興經濟、實現社會和諧與包容的有效途徑,是減少社會不平等、應對全球化經濟挑戰的重要措施[24]。實現國際公平正義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理想,中國作為有擔當的世界大國,必須在建設職業教育強國道路中主動承擔推動世界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任,致力于縮小世界各國職業教育之間的差距、減少全球各地的不平等現象。

中國職業教育必須在國際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同發達國家一樣的話語權、影響力與感召力。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是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25],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是提升我國綜合實力、增強我國國際地位、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新賽道。一方面,當前國際形勢愈發緊張,諸多國際事實反映出“強權即公理”這一國際政治現實,國際話語權的大小更多取決于硬實力[26]。中國職業教育需要快速推動自身改革創新,培養大批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加速實現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問題,應對歐美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和出口限制。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席卷全球,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這重要時期,職業教育應當充分發揮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社會功能,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輸送大批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厚植我國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人力與智力基礎[27]。

三、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公平路向

職業教育是教育,是經濟,也是民生。建設新時代職業教育強國,黨和國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人民群眾也給予了很高的期盼。落實到實踐層面,如何切實增進職業教育多層面的公平,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場攻堅戰,也是場持久戰。

(一)明確“一個不能少”的目標,增進“職教體系”之公平

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讓每個區域的職業教育強起來。其一,強化政府統籌協調作用,公共財政優先滿足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優先考慮中西部的農村地區、相對貧困縣域、民族地區等經濟相對落后的區域。其二,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要素參與職業教育辦學,如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設備資源的建設與完善,定期組織專家隊伍到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培訓、咨詢、技術服務等活動。其三,完善東西部地區對口支援、對接聯動常態化機制,充分發揮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城鎮優質職教師資流動到農村地區,將東部地區優秀職業教育管理經驗、教學手段、教育理念傳播到中西部地區。其四,抓住“數智化”新機遇,通過在線平臺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弱勢地區帶去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實現服務與經驗共享、區域間職業教育聯合發展。

推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讓每個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強起來。其一,完善內外部相關配套政策制度,探索重點院校與非重點院校之間正式、深入的互動模式,拓寬“先富”帶動“后富”、“先富”幫助“后富”的路徑,實現示范院校與普通院校的合作交流、協同發展[28]。其二,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堅持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鞏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開拓職業本科教育的引領地位,探索建立中高本一體化教育教學管理模式、課程銜接體系、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其三,協同融合職業教育與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網絡教育,推動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創新改革,建立覆蓋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各個階段、滿足勞動者多樣化成長需求的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體系。

圍繞人的全面發展,讓每個人接受的職業教育強起來。其一,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滿足農村婦女、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失業人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職業教育需求,同時關注優勢群體職業技能提升與職業生涯發展需要。以大數據、云平臺等信息化手段為突破口,推動職業教育從同質化遷移轉向個性化創新。其二,重視能力,提高素質。首先,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職業精神培養要求融入課程開發、教學標準制定、職業能力規范,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管理體系[29],引導學生在掌握技術技能的同時,形成熱愛祖國、敬業樂業、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的價值取向。其次,以產教融合為重點,創新“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等可遷移職業能力;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將科學精神與綜合素質養成、靜態知識教授與動態技能習得有效聯結,以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一體化育人體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保障“一種教育類型”的發展,增進“教育體系”之公平

以發展機會公平助力職業教育強國建設。其一,公共教育資源應向處于弱勢地位的職業教育予以適當傾斜[30],建立與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支撐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大國工匠和技能大師等職教師資引入。其二,將依據中考分數分流轉變為依據學生稟賦進行分流,探索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平行錄取模式[31],深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升職業教育生源質量,為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創造條件。其三,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職業啟蒙教育,持續夯實中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探索職業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應根據各自定位共同構建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為國家貢獻不同類型的人才。其四,密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合作,促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國家學分銀行制度,實現不同教育類型學習成果相互可比、可銜接、可攜帶,讓學生能夠自由靈活選擇職業教育或普通教育。

以教育收益公平助力職業教育強國建設。其一,以法律法規為基本手段,保障職教學生在就業機會、薪資收入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為職教學生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其二,充分發揮政府示范引領作用,破除唯學歷、唯名校的用人觀念,科學合理地設置學歷、執業資格、技術技能水平等崗位招聘要求。其三,推動基本就業創業服務均等化,通過精準就業創業指導、特殊幫扶服務、開展職前培訓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其四,落實“學歷證書+若干技能等級證書”雙證制度,鼓勵職教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就業競爭力。其五,持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人才需求預測機制,提升職教學生技術技能與工作崗位的匹配度,提高個人工資收入和工作穩定性。

以社會認可公平助力職業教育強國建設。其一,提高職業教育育人質量。推進職業教育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持續提高職教學生在類型教育下區別于他人的異質性優質人力資本[32]。職業教育成為高水平教育時,才具備公民渴望的理由[33]。其二,改善職業教育社會輿論環境。整治職業教育辦學亂象、違規行為,改善社會大眾對職業教育的不良觀感。通過職業教育活動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一系列賽事活動,加大對職教高考、職業本科的宣傳力度,讓社會大眾認識到職業教育擁有與普通教育一樣的學歷含金量。利用多元媒體宣傳技能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讓社會大眾認識到職業教育的美好發展前景,同時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提升“一技之長”的地位,增進“中國社會”之公平

技術工人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通過待遇的提高、制度的優化、觀念的轉變,提升我國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影響并帶動更多青年人才選擇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外顯我國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的成果。

第一,提高技術工人的薪酬水平。首先,完善符合技術工人特點的工資分配制度、工資增長機制,將基準薪資、績效獎金等與技術技能水平相關聯,在工資結構中淡化學歷、突出技能價值與貢獻[34]。其次,推進“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落地落實,建立技術崗與管理崗雙向轉換機制,打通技術工人的職業晉升渠道。同時對長期堅守在生產一線的技術能手,可根據崗位價值、技能等級、創新成果等內容,開辟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再次,開發制定長期人才培養方案、技能提升資金激勵制度,為技術工人技能精進和技術創新創造良好外部條件。最后,激活技術工人參與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的積極性,通過自身技能水平提升,應對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新崗位提出的新要求,實現薪資增長。

第二,完善技術工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首先,落實政府在法律法規制定、政策施行方面的職能,完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網絡,加強針對特殊崗位、危險崗位的勞動執法檢查,保護技術工人的合法權益。其次,發揮行業協會、工會組織的保障功能,保障技術工人休息休假權利,定期組織、分級實施休養療養活動,保護技術工人的身心健康。再次,對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的技術工人,除了應提供基本社會保障以外,還應提供如補充醫療保險、勞動安全保護、調整工作時間標準等額外保障,更易獲得、能有效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也十分必要。最后,幫助技術工人解決子女入學、家屬就醫等現實問題,推動高技能領軍人才納入落戶范圍、享受購房優惠政策。同時,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可以對解決重大技術難題、取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的人才給予恰當獎勵[35]。

第三,轉變社會對技術工人的刻板印象。首先,由職業院校牽頭,聯合政府、企業等,開展面向全社會的職業體驗活動,促進社會思想觀念的轉變,提升大眾對技術工人的認可程度和尊重程度。其次,加大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建設力度,建設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36]。最后,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的故事,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理念深入人心,幫助社會形成正確的人才觀、價值觀。

(四)把握“一種世界關系”的主動,增進“國際社會”之公平

第一,積極參與國際職業教育合作,共享我國職業教育強國建設成果。首先,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推廣我國職業教育扶貧、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37],提升當地青年就業能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進而增進民生福祉、增強社會公正。其次,不斷優化和完善“魯班工坊”全球布局,堅持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贏,給更多國際伙伴帶去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和教學裝備[38],服務當地企業技術變革,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健康可持續發展。最后,積極響應和參與世界銀行、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協會等國際組織發布的職業教育相關倡議和活動[39],為有需要的國家貢獻中國職教新方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自覺的擔當與世界各國一起應對人類共同挑戰,以中國職業教育之力推進世界和平格局建設。

第二,大力推進中國職業教育品牌建設,講好我國職業教育強國建設故事。我國已經建成一批國際知名職業院校,國際人才培養競爭能力顯著提高,中國成為國際職業教育大家庭中有重要影響力的成員[40]。為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更好地走出去,首先,通過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博覽會等世界盛會,講好中國職業教育強國故事、分享中國職業教育強國建設經驗。其次,豐富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模式,支持中外職業院校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學位互相聯授,增加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最后,深度參與國際職業教育規則制定,加速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職業標準,推動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互通互認。不斷深化職業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互鑒,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品牌影響力。

第三,加速培養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彰顯我國職業教育強國實力。國與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已經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1],但我國高技能人才、高技能崗位就業人員占比偏低,與15個教育強國接近5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顯[41]。為保證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占據有利位置,應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培養創新型拔尖技術人才的功能,夯實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人才基礎。積極學習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實際,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創新改革。同時,借助新興科學技術,打造國際交流和學習的“云端”模式,讓我國職業教育更易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猜你喜歡
強國公平技能
高級技能
不公平
公平對抗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怎樣才公平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