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意共生”的語文風景

2024-04-11 07:26姜樹華張詠梅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巴金評析自然段

姜樹華 張詠梅

一、預讀,初感“奇觀”

1.交流課文印象

師:課文預習過了吧?文中的海上日出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兩個詞說一說。

生:給我的印象是美麗、壯觀的。

生:我覺得是美麗、迷人的。

師:“迷人”這個詞我欣賞,“美麗”這個詞別人說過了就不說了,希望聽到不同的答案。

生:給我的印象是令人陶醉的。

生:讓人流連忘返的。

……

(評析:學生已經四年級了,以用一兩個詞語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很恰當,從一開始就調動起學生表達的欲望。)

師:同學們的表達是不一樣的,看同樣的景但是給每個人的印象卻不同。這就是經典之“景”的魅力。作者在課文中用哪一句話寫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生:(讀)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

師:就是這句話,我建議你重新讀一讀,注意句子表達的情緒。

(生又加強語氣讀了一遍,生齊讀。)

師:作者用的是問號,是在問我們嗎?不是,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告訴我們什么?(出示)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 ? ? ? ? ? 。

生: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這就是很偉大的奇觀”。

師:你用了“就是”,真好。(板書:奇觀)作者何止是在告訴我們,他分明用了豐富的情感在說這句話,誰來說?(出示:? ? ? ??。?/p>

生:這就是很偉大的奇觀??!

生:這真是偉大的奇觀哪!

師:原來同樣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有不一樣

的說法,情感是一樣的。

師:作者用的是問號,沒有用句號和感嘆

號,為什么?

生:用問號是想讓語氣更加強烈。

師:請你來一次更加強烈的感覺。

(生讀)

(評析:由自己的印象說到作者的真實感

受,由句式的轉換體會不同標點符號所表達的

情緒,學生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語感。)

2.讀出字詞印象

師:這一句話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感受。其實他對海上日出的感覺不僅僅在這一句話中,在全文所有的詞語、所有的文字中都蘊含著這樣

的感情。(依次出示三組詞語,指導學生自己琢磨著讀。)

負著重荷? ?沖破云霞

走進云堆? ?直射水面

鑲了金邊? ?沖出重圍

師:哪一行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讀第一行讓我看到了太陽負著重荷一

步一步沖破云霞的畫面。(讀出畫面)

師:在這三組詞語中有兩個“沖”字,琢磨一下,哪一個“沖”難度更大?

生:第二個更大。第一個是沖破薄薄的云

霞,而第二個是沖破別人的包圍。(讀出這種感覺)

師:詞語是有生命的,這樣一品,就讀出了詞語的感覺。還有哪個詞語?繼續體會。

生:“鑲了金邊”的“鑲”字是“鑲嵌”,讓人感覺到就像在云外邊繡了一層金邊,真美。

師:你用了一個“繡”字,老師真喜歡。(出示相應畫面)把“鑲”換成“包、裹、圍、貼、裝”好不好?同桌兩人交流。

生:這些詞語都不夠味,我覺得“鑲”字仿佛是太陽在黑云外邊刺了一圈金邊,把太陽擬人化了,更生動。

(評析:從詞語的比較中品出不同的意味,

從關鍵字眼的品讀中使語感豐富起來,妙?。?/p>

3.感受日出印象

師:再讀這三行詞語,眼前能呈現出不同的天氣狀態。你從哪一行讀出了哪種天氣?

生:第三行應該是黑云密布的天氣。

生:第二行是多云的天氣。

生:第一行應該是晴天。

師:作者寫出了日出的三種不同狀態和三

種天氣,從課文中找出作者寫天晴時、多云時、黑云時的段落,看看作者巴金是不是隨便寫的?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我發現第2、3、4自然段是從云很薄到

多云再到黑云密布。

師:原來是以云從少到多的順序寫的。寫作不是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而是要排一排座位。讀課文不能只知道埋頭讀,而是要靜下來用心讀。我們繼續打量首和尾。

生:第1自然段是引出下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是總結。

師:“總起”和“總結”,課文被你們看清楚了,是什么結構?

生:總—分—總。

師: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就會了??凑n文要這樣看,再大的作家,他寫文章也是有方法的,只是有的時候我們看不出來而已??磥砦覀儼嗤瑢W很厲害。這篇課文顯然是一篇寫景文,回憶一下,在此之前我們還學過哪些寫景的文章?

生:《觀潮》《美麗的西沙群島》《火燒云》《海濱小城》……

師:回想一下,老師教這些課文時是怎么教的?

生:會抓住景物的特點。

生:抓住顏色、形狀 、位置等。

師:還有抓住不同時間的變化,比如《金色的草地》一文。我們可以總結出寫景文的基本寫法是要抓住“時段、顏色、形狀”等。這是寫景文的標配。

(評析:三組詞,三種不同天氣狀態,對應課文相應的段落,再加上首和尾,“總—分—總”式的文章脈絡就這樣梳理得一目了然。結合文體特點,回顧已學,又梳理出寫景文的基本寫法,文章的整體架構已然在學生心中定格。)

二、精讀:品味“奇觀”

1.提取信息,感受“奇觀”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看第2、3自然段,用1分鐘時間,圈出時段、顏色、形狀的詞,測試一下你們原來學得好不好。要找全了不容易哦。

(生先自學,然后同桌交流補充。)

生:我找到了描寫時間的詞語——轉眼間、過了一會兒、到了最后、一剎那間。(師在屏幕上將這幾個詞語標藍)

生:我找到了寫顏色的詞語——淺藍、紅是真紅、紅得非??蓯?、深紅。(師在屏幕上將這些詞語標紅)

生:我找到了寫形狀的詞語——小半邊臉、圓東西。(師在屏幕上將這些詞語加著重號)

師:(示意沒找全的學生趕緊補上并小結)同學們掌握了這種寫景文章一般的寫法。作者抓住了四個時段,這四個場景已經被我們找出來了。(師指名讀寫四幅場景的句子,依次出示相應的場景圖畫。)

師:四個時段,四幅場景,寫出了日出前后的變化。所以,在學《海上日出》的時候,我們要牢牢抓住日出的——變化。(板書:變化)

師:屏幕上留下了四個時段的詞語和四幅

畫面,請把書合上,此時憑借著已有的語文知識或本領,再加上剛才巴金爺爺給我們帶來的一些語言,把日出的過程說一說。不一定完全是課文里的,想不起來就用自己的語言。

(根據四個表示時段的詞語和圖畫,同桌兩個人開始練說。師指名復述。)

生:轉眼間,太陽從海平面升起,慢慢地慢慢地向上升。過了一會兒,太陽露出它那小半邊臉,紅極了,亮極了,美極了。到了最后它完全沖破了云霞的束縛,一剎那間沖出了重圍,升在了金燦燦的天空中。

師:大家聽到了吧,她有好多句子都不是課文中的,姜老師特別喜歡,如果把你說的放在課文第2、3自然段旁邊一點都不遜色。還有誰也想說說?

生: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過了一會兒,紅霞慢慢地擴大了它的范圍,加強了它的亮光。最后太陽露出了小半邊臉,在一剎那間,太陽完全跳出海面,金燦燦的陽光均勻地鋪灑在海面上,美極了,亮極了!

師:雖然你的節奏感和巴金爺爺的不一樣,但是你眼中的日出也是有順序的。尤其你說的太陽出來之后的狀態,描述得特別好。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眼中的日出,不一定非得按照誰的去寫。

(評析: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到文中提取信息,使畫面具象化;抓住四個時段,找到相應的句子,學生讀一個場景出示一幅場景,將文字畫面化;再根據畫面利用文中語言和自己的想象復述場景,如此積極、直觀、形象化的積累與習得語言的方式如何不讓學生喜歡。)

2.聚焦變化,品味“奇觀”

(1)陪讀第2、3自然段。

師:到現在為止,姜老師很佩服大家,看來對寫景文的學習大家沒有問題了。但是,姜老師必須很認真地告訴大家,巴金寫的《海上日出》可不是簡單的一篇寫景文章。作為名家名篇,經典之作,經典在何處?如果僅僅停留在標配,那是低年級學的,咱們現在是四年級下學期,馬上就要升五年級了。所以不能這么簡簡單單地學,我們要進一步探究。重新讀第2~3自然段,找找哪些詞、哪些字有“奇”的感覺?(出示學習要求)

①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好好體會巴金妙筆下海上日出“奇”在何處,用橫線畫出;②組內說說“奇”在何處,并朗讀出“奇特”效果。

生:“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边@時為什么會沒有亮光呢?后來,又“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我覺得這兩處“亮光”的描寫很奇特。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標紅兩處“亮光”的短語)這兩處“亮光”還真被逮著了。巴金寫了好幾處“亮光”,前面還有一處——

生:“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

亮光?!?/p>

師:說得好,前面明明是在“加強它的亮光”,而出來的時候“卻沒有亮光”,后來又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以至于連身邊的云片也——

生:“突然有了光彩”。

師:不同尋常的——(指板書,生齊讀“變

化”)還有發現嗎?

生:我發現巴金爺爺寫出了太陽的位置變

化。從一開始“露出小半邊臉”,然后“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到了最后“沖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寫得十分傳神。

師:(相機把幾個動詞標藍)你看看巴金用了哪些詞——

生:(大聲讀)一步一步、上升、沖破、跳出。

師:這個過程寫得太細致了。寫出了它上升時一步步——

生:動作的變化。

師:真正的大作家不只是寫時段、顏色、形狀,這只是“標配”,這樣細致地寫變化才是“頂配”。

師:選自己喜歡的語句,你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吃進肚子里去。

(生自由練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師:經典之句就要像這樣來讀,有時候要停一停,有時候再品一品,要把它吃進去。

(評析:名家名篇就該用“頂配”的方式來品。聚焦“變化”,領著學生用文學的“眼睛”去尋找巴金筆下海上日出“奇”在何處。于是,學生細品、慢品,發現作者通過光亮的變化、動作的變化細膩地描寫了晴天時海上日出的奇妙景觀。)

(2)放讀第4、5自然段。

師:文章抓住了景物變化,但景物變化又與常人不同。抓住了一般人看不到的變化,一點一點細致地描寫出來。接下來,第4、5自然段姜老師就不陪你們了,大家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去讀、去找“奇特”在何處。

(生自由讀)

師:有奇特之處嗎?說說奇特在什么地方。

生:(讀相關語句)奇特在勢不可當的力量。

生:(讀相關語句)奇特在穿透力很強。

生: (讀相關語句)作者已經深深陶醉了。

生:(讀相關語句)奇特在光亮很強。

(評析:“教是為了不教”。在前面姜老師的陪讀下,學生已然學會了如何走進文字中去發現、去體會,此時在巴金的文字中走進走出似乎越發的游刃有余,交流分享十分流暢、精彩,姜老師只需傳個話筒,學生就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3)展讀他人筆下的“奇觀”。

師:寫日出的人很多,作家也很多。(出示日本作家德富蘆花《大海日出》。生配樂朗讀。)

這時,海水漸漸泛白,東方天際越發呈現出黃色……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眼看著東方射出金光,忽然,海邊浮出了一點猩紅,多么迅速,使人無暇想到這是日出。屏息注視,霎時,只見紅點出水,漸次化作金線。大洋之上,長蛇飛動,直奔眼底。

師:讀了這段后,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感覺這位作家筆下的日出寫得很奇

妙?!按笱笾?,長蛇飛動,直奔眼底”,讓人感覺十分壯觀。

生:他觀察得很細心。因為他說“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說明他在數著時間,認真細心地觀察。

生:“屏息凝視”說明作者觀察得很細心,很期待。

生:“一點猩紅,多么迅速”,作者都能觀察到,可見他觀察得多么細致。

師:作者進行了非常細膩的觀察。其實自然界從來就不缺少自然景觀,特別是奇觀,關鍵在于有沒有捕捉奇觀的眼睛。

(評析:姜老師是帶學生從經典文本走進走出的高手。此處,用習得的方法走近另一位寫同樣題材的名家,學生并不感到陌生,而是一下子就被德富蘆花的文字吸引,能透過文字與作者對話。類文的閱讀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積累,同時為觸類旁通、及時運用蓄勢蓄能。)

三、創作:描寫月出“奇觀”

1.欣賞月出

師:練練眼力。(播放“海上月出”視頻)

視頻呈現的內容大意是:起初,蔚藍色的海面上在水天交接處,泛起一路粼粼波光,黑漆漆的天空中,潔白的月亮從翻滾的黑云里迅猛地沖上來,剎那間天地一片明亮。不一會兒,一輪碩大的“寶鏡”便懸掛在海平面上方,海天藍得那么深邃,月光是那么柔和。月亮越升越高,如淘洗過一般皎潔起來,它毫不吝嗇地將銀輝撒向海面,如銀河落下揉碎在深藍色的大海里……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海上月出。

師:一下子就說出了題目。如果我們來寫,要抓住什么?

生:變化。

師:抓住哪些變化來寫?

生:抓住“時段、顏色、形狀”來寫。

師:對的,這是三年級的水平。其他同學再提示提示,還要抓住什么來寫?

生:要抓住奇特之處來寫。

生:我覺得要抓住月亮的“光亮”來寫。

生:要抓住月亮細微的變化來寫。

2.仿寫月出

師:看來大家抓住了寫景的方法,那大家來寫一個《海上月出》片段。(提示:隔行寫,便于修改,找不到靈感就抬頭看看視頻。一定要把變化寫出來,至于什么變化,你抓住哪一點就寫哪一點。)

(在輕柔的音樂聲中,生靜靜地練寫。)

(請一位學生上臺讀自己的小練筆,臺下的同學自由評價,并提出寫作建議。)

海上月出

月亮從黑云后透出了光圈兒,淡淡的銀色。黑云漸漸飄移,月亮露出小臉蛋兒,變大了,露出了半個身子,終于全部出來了,那么圓,那么亮。月光鋪滿了海面,海水泛著銀色,閃閃的,晶瑩的,跳動著……

師:這么多同學提出修改建議,說說你打算怎么改。(臺上的學生說出自己準備如何修改)同學們,看來只要你們真誠提建議,同學是會記在心坎兒里的。

(評析:播放海上月出的視頻,配上恰到好處的音樂,營造出與“海上日出”類似的場景,連在場聽課老師也有了表達的欲望。聽到學生的小練筆語言生動,能抓住海上月出的特點,利用剛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本以為,課堂到這里應該就結束了,沒想到,高潮還在后面。)

3.研究寫作意圖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日出的壯觀、月出的柔美,但是僅此還不夠??纯窗徒馉敔斣趺凑f的。(出示)

我寫文章,因為有話要說。

(生讀)

師:他有話要說,你讀懂了嗎?好像讀懂的人不多。(出示)

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蓯?。

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

生:(讀相關句子)我讀出了太陽勢不可當

的力量。

生:(讀相關句子)我讀出了太陽十分努力。

師:“太陽十分努力”,現在,你眼前還僅僅是太陽嗎?

生:(讀相關句子)我覺得巴金爺爺是要告訴我們新時代的少年。

師:老師好敬佩你,你眼里不僅僅是太陽,還是“新時代的少年”。

生:(讀相關句子)我認為這一句話,巴金爺爺不僅在寫太陽,他真正想說的是我們這些孩子不能害怕困難,要有一顆上進的心。

師:你們都結合著自己的感受在體會。其

實,巴金爺爺何嘗不是在說著每一個“負著重荷”的人。來,我們一起配合著來讀。(師引讀第4自然段,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讀著讀著,你眼前已經不再只有太陽

了——

生:我的眼前出現的是一個努力上進,懂

得珍惜時間,善于發現周圍環境變化,努力吸取經驗,變得越來越好的每一個人。

(師引讀第5自然段,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你的眼前又出現了什么情景?

生:我的眼前出現了每一位辛苦的人,他們的成功不是在一剎那間成功的,而是他們不斷努力、不斷超越失敗才成功的。

師:巴金爺爺寫景抓住了“奇觀、變化”來寫,在他眼里,“景”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景”,而是把“景”變成了“人”。(板書:景—人)把景寫成了人才是最大的——

生:變化。

師:變化不是眼里簡簡單單的變化,而是心理感覺的變化。所以,難怪巴金爺爺最后說——“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板書:偉大)偉大之奇觀,我們終于讀懂了。

師:讀第1自然段。(出示)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生齊讀)

師:這一句很短,請你琢磨著讀讀,再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做人想要成功必須比別人付出加倍的努力。

生:“常常早起”說明巴金爺爺不止這一次看日出,他是好多次看才總結出了這篇文章。

生:說明巴金爺爺可以為了一個目標,愿意看他心中的那最“偉大的奇觀”。

師:巴金爺爺話里有話,也許是說,要沖破困難,看到光明。也許是說,先苦后甜,要慢慢地努力上升?!逗I先粘觥肥撬淖髌贰逗P须s記》其中的一篇,他想把自己在海上旅行的所見以及感受告訴大家,眼中景源于心中情,再默讀全文,觸摸巴金那顆火熱的心。(展示全文,生默讀,交流。)

(評析:引導學生體會文中語言,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深度對話,明白“寫作是有話要說”,不是隨意的、粗淺的,而是要表達情感的,帶給讀者某種力量的。學生潛移默化間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由“景”及“人”,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進一步拾階而上。)

4.二度創作提升

師:日出給人以力量,月出也會給人們以不同感受。(師再播放視頻)

師:這回看,已不是簡單的月亮,你看到了什么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默默付出的人,比如:環衛工、食堂阿姨……

師:此時的月光在你心中已有了新的感覺。請刪改剛才寫的《海上月出》片段,把景看得更像人。

(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進行片段修改。請一名學生上臺,說說修改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人。)

生:我添加了“月亮一手攀著云兒,一手扶著大?!?。我把月亮比作那些努力實現自己的愿望,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的人。它在夜晚散發光明,我把它比作默默奉獻的人。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想要分享你修改之處的?

生:“它在天空中,射出一片明亮,它沒有像太陽那么強的亮光,使我看到整個世界,可是它淡淡的光芒,讓我們看清楚了美麗的大海?!蔽壹舆@句話是想說,他們雖然不會改變整個世界,但他們也會用自己的付出為社會默默做出貢獻。

5.展讀名家“月出”

師:寫日出的人很多,寫月出的人也很多。(出示巴金《海上生明月》片段)

微風掠過了萬頃煙波。突然間,一輪紅黃色大圓鏡似的滿月從海上升了起來。這時并沒有萬丈光芒來護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寶鏡,而且并沒有奪目的光輝。但是青天的一角卻被它染成了杏紅的顏色???!天公畫出了一幅何等優美的圖畫!它給人們的印象,要超過所有的人間名作。

這面大圓鏡愈往上升便愈縮小,紅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輪皓月。這時上面有無際的青天,下面有無涯的碧海,我們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滄海的一粟……

(生默讀)

師:有什么想說的?有什么很特別的感覺?(指名說)再次體會“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的寫作妙境。

師:我相信同學們又有了修改文章的沖動,請大家課后修改。下課!

(評析:真精彩!此時的課堂正如那沖出重圍的太陽,綻放出萬丈光芒。學生學會了把景物描寫融入情、融入人,對小練筆進行二次修改,再讀巴金《海上生明月》中的片段,又生出繼續修改文章的沖動。姜老師一步一步領著學生“跟著名家學語文”,課堂堪稱完美。)

教學評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原文出自巴金的《海行雜記》,是一篇經典的寫景散文。名家名篇,當不能教平庸。姜樹華老師執教的這節課,筆者以為是遵從“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目標定位的單篇教學的經典范例,充分彰顯了言意共生語文課堂的獨特魅力。

2022年版課標“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價值定位具體表述為:“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p>

可以看出,姜樹華老師緊扣這一任務群的目標,帶領學生經歷了“感知、鑒賞、表達”這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圍繞“審美體驗、審美品位、審美表達”三個層級進行整體設計與實施,直指課程總目標中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結合的審美力的培養。

一、感知“奇觀”,獲得審美體驗

文學的學習起點在于整體感知、獲得審美體驗。姜老師先讓學生說說對文章的整體印象,再根據作者自己真實的感受“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所表達的強烈情感進入文本語境;通過三組詞串感受日出印象,概括文本按順序描寫的三種天氣下的日出場景,明確了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回顧學過的寫景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梳理出寫景文的基本寫法,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其間,姜老師帶著學生琢磨著讀字詞、打量著讀文本,形成學生個性化的審美體驗。

二、品讀“奇觀”,提高審美品位

文學的學習還是文學的知覺過程、理解過程。姜老師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讀奇觀,依照學段要求,設計了適切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對文學閱讀和審美體驗進行深度加工。精讀“晴天時”的語段,讓學生提取寫景的“標配元素”——時段、顏色、形狀,找到后讓學生朗讀描寫四個時段場景的句子,出示四個時段的“標配畫面”,進一步加深印象,再只看著四個時段的詞語與四幅畫面進行復述。僅這樣還不夠,他繼續讓學生走向深入,聚焦變化仔細體會巴金筆下的奇觀“奇”在何處,將第2、3自然段再三咀嚼,評價鑒賞,與閱讀對象進行深度對話,形成個性化的見解,學生暢所欲言,實現了基于文本的讀者建構。教材從中年級開始要求積累有新鮮感的語句,姜老師就這樣不動聲色地讓學生把這段經典文字畫面化,通過朗讀想象印在腦子里,再反芻品味“吃進肚子里”。

通過“晴天時”語段的品讀,學生深深體會到了作者寫的景物變化與常人不同,他抓住了一般人看不到的變化,一點一點細致地描寫。后面“多云時”與“黑云時”的兩段文字,姜老師就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去讀、去品“奇”在何處。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言語風格與寫作風格,每種文體也會有著那一類的言語特點。在拓展閱讀日本作家德富蘆花寫的《大海日出》的一段文字時,學生顯然已經觸類旁通了,輕松地走進文本,抓住了此類文章的表達特色、言語特點,審美素養看得見地提升。

三、描寫“奇觀”,實現審美創造

文學學習的終點是要進行表達創作,實現審美創造。學生要進行審美創作,需要得到內容(寫什么)、形式(怎么寫)、動機(為什么寫)等方面的諸多支撐。姜老師播放了一段“海上月出”的視頻,配著輕柔的音樂,創設了一個虛擬的真實情境,學生學著巴金、德富蘆花那樣用文學的眼睛靜靜地看著,目不轉睛地捕捉著,生怕漏過一點點細微的變化。簡短討論后,學生開始寫作,剛剛“吃進肚子里”的言語范式清晰地流淌在筆尖,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海上月出”的片段,臺上分享學生的習作以及同學們提出的真誠的修改建議贏得臺下聽課老師贊美的掌聲。一般而言,課上到這里已經很完美了,沒想到的是精彩還在后面。

姜老師出示巴金的話“我寫文章,因為有話要說”,讓學生回讀第4、5自然段,問學生有沒有讀懂巴金寫日出到底有什么話要說。此時學生充分展開思考,審美品位進一步提升,他們看出眼前的太陽已不僅僅是太陽,而成為了具有美好品質的人——負著重荷、默默奉獻、努力向上的人?!把壑芯霸从谛闹星椤?,“為什么寫”已不再是問題,學生二度創作的時候精彩語言也就自然流露,筆下的月亮也不僅僅只是月亮了,也變成了具有美好品質的人。

姜老師主張的“言意共生”語文教學著力于“言”與“意”的雙向往來通途上語文新生的風景?!把浴钡哪芰χ荚诎l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的能力旨在建構學生的人文精神,二者相互關聯,相互融合。以言語能力為骨架,在言語能力生長的同時壘厚“精神的底子”,生長語文“學養”(學習能力)與“素養”(學科素養)。名師教名家名篇,實屬“頂配”,著實令聽者獲益匪淺。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星瀾學校)

責任編輯 楊? ?偉

猜你喜歡
巴金評析自然段
海上日出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張名河詞作評析
評析復數創新題
巴金在三八線上(外四篇)
秋天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與完善評析
美麗的秋天
小巴金“認錯”
向巴金學習講真話
《車營叩答合編淺說》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