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改居”社區養老服務質量提升研究

2024-04-11 06:09□文/王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4年13期
關鍵詞:村改居養老主體

□文/王 曄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杭州)

[提要]“村改居”社區作為城鎮化的產物,其養老問題值得關注。受“村改居”社區自身特點的影響,區分于城市或農村社區,其參與養老的各主體發揮著不同作用,如何提升“村改居”老人的養老服務質量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基于4 個案例,采用案例比較研究方法,選取以家庭、社區、市場、政府為主導的養老案例展開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文獻回顧和問題提出

養老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民生問題,“村改居”社區由于其兼具城鄉二元特點,值得聚焦研究。據統計,2022 年60 歲及以上人口28,004 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20,978 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9%,中國老齡化趨勢加重。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撤村并居現象越來越多?!按甯木印笔俏覈青l二元制度之下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是農村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發產生的從農村到城鎮的體制變革,是城中村人為“改造”的結果,兼有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的特點,它處于城鄉之間的另外的一個領域?!按甯木印备嗟氖侵贫壬系淖兓?,改變了原有村民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從其他地區的養老方式看,傳統的“家庭養老”應逐漸被“社會養老”所替代,尤其依靠傳統子女養老模式或以政府成為主要提供者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已不適用。

目前,對城市和農村養老的研究居多,“村改居”養老幾近成為研究的空心地帶,目前僅局限于三類視角。一是問題視角。發現“村改居”社區養老服務存在專業化程度低、服務內容單一、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二是服務推行機制視角。失地老年人群體的固化、養老需求復雜以及社會保障體系混亂導致了“村改居”社區服務體制的獨特性,政府與社區作用更為突出。三是養老服務供給主體視角。利用城鄉混合的福利體系解釋了“村改居”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的特殊性,地方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有明顯的“村改居”的獨特性,居委會、社工機構則體現出城市社區的一般性。

可以看出,已有文獻多集中于“村改居”社區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體現在專業化程度不高、服務內容缺乏創新、基礎設施老舊、不完善。從服務供給主體來看,只依靠一方為主體的服務模式已不適應養老服務的發展。有學者指出應該以多方協調方式實現養老。國家高度重視老齡工作,習近平對老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老齡工作,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強化基層力量配備,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養老服務提供主體如何協同,讓“村改居”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有鑒于此,本文研究的問題是“村改居”養老如何區別于城市或農村養老,各要素和主體間如何得以有效組合,使其有效實現。

二、理論對話和分析范式

(一)理論發展

1、社會學理論。主要以兩大范式展開分析:一是血親價值論。中國社會十分注重家庭關系,重視孝道文化,血親價值論是一種用血緣親屬的觀點來解釋家庭內部血緣代際關系的理論。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并以實現血親利益價值和調節親人之間關系準則的行為規范。該理論為家庭養老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強調家庭具有很強的養老意義。村改居老人由于此前長期生活在農村地區,血緣觀念較城市老人更重,養老大多依靠家庭,家人更了解老年人需求。二是社會支持理論。該理論認為人與環境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人與環境中的各種系統(家庭、教育、商品和服務、就業、政治、宗教等)是相互作用的,強調人與周邊環境是有聯系的,人對社會的適應性。個人與其周邊的環境是可以利用的,個人可以利用環境中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支持,改善目前的生活狀況。對于“村改居”老年人來說,房屋拆遷會給老年人一筆拆遷安置費,但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起來還存在有很多問題,如對其認識不清、保障水平低。如何保障“村改居”社區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發揮政府、社區、家庭、個人的力量。

2、協同治理理論。國外學者Donahue 認為協同治理就是通過與政府以外的生產者一起努力,用自由裁量權的方式達到官方追求的目標。定義中包含了兩點,第一,公共目標并非自由選擇,政府有著最終決定權;第二,政府作為向公眾全面負責的主體,其自由裁量權是最大的,但其他參與者也應該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權,而不是僅僅按照政府的命令行事。參與者應來自不同的團體,例如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公民個人。政府不是作為唯一的責任主體,但仍然在治理中處于中心位置,應該與其他主體進行積極互動,起到引領和促進作用,并且能夠提供技術、資金方面的支持?;谝陨蠈f同治理的定義,本文認為協同治理要求各個主體需要高度配合,在公共生活過程中,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公民個人共同參與到公共管理的實踐中,政府發揮主導作用,與其他社會組織、社區、團體協調,組成和諧、有序、高效的公共治理網絡?!按甯木印崩夏耆讼噍^于城市老年人,從農業轉為非農業身份的轉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適應也發生了轉變,失去土地的他們只能依靠政府有限的養老保障金生活,因此政府應該發揮養老的主導作用,給予老人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協同社區、社會組織及市場一起參與到養老服務中。

(二)研究框架?!按甯木印鄙鐓^兼具城市和農村社區兩種特點,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同住,主要依靠家庭提供精神支持。由于從農村到社區的轉變,使得很多老年人活動范圍變窄,出現生活中的不適應。原來依靠種地為生的老年人搬去社區,失去了經濟來源,大多依靠政府養老金生活,但低額的養老金對于“村改居”后的老年人來說,不足以支撐高質量的老年生活。而又由于“村改居”不同于城市或農村,政府、家庭、社區、市場發揮的作用張力也有所不同。(圖1)

圖1 研究框架圖

首先,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和監管作用。制定有利于老年人養老的各種政策或法規,通過頂層設計實現對整個養老服務體系的監督引領,推動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和補貼,規范市場行為,促進養老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目前,政府在城市地區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在農村地區,政府也在逐步加強對農村養老服務的關注和支持。對于“村改居”社區的養老,也應提高養老保險待遇。同時,據此提出假設1:

H1:政府在“村改居”社區中的作用主要是主導,以引領監督,發揮主導作用,實現養老

其次,家庭在我國是一個重視血緣和親情的國家,家庭在養老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農村地區通常有較為密切的家庭關系和家庭支持網絡,家庭成員在養老過程中提供照料、陪伴和經濟支持。家庭的養老職責在“村改居”社區可能相對較弱,因為家庭成員可能面臨就業和生活壓力,難以全職照料老人。家庭對“村改居”老年人來說有著基礎性的作用,養老大多還是依靠家人的支持,主要是精神以及心理慰藉,生活照顧。據此提出假設2:

H2: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模式更適合“村改居”老人

由于其居住與子女近,較易得到子女照顧以及滿足精神慰藉的特點,因此更容易被“村改居”社區老人接受。

再次,社區在養老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地區。社區是政策執行者與落實者,協調各種資源,根據老年人需求,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物質支持,社區可以成為老年人的社交和支持網絡,提供社區參與和互助的平臺,生活照顧、組織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社區在“村改居”老年人中更起到關鍵作用,幫助老年人實現角色轉變。據此提出假設3:

H3:社區參與的養老模式能夠明顯改善“村改居”老年人精神需要,社會支持網絡有利于調動社區內外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最后,城市地區通常具有更為發達和多元化的市場經濟,市場在養老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市場是專業服務供給者,養老服務體系的動力,也是高質量養老的關鍵實現路徑。在“村改居”社區,市場可能相對活躍,有更多的養老服務提供者進入市場,提供各種養老產品和服務,包括社區養老設施、居家養老服務、護理服務等。但由于“補缺”與“多元”的結構錯位造成大量無效或低效供給,以致看似潛力巨大的養老服務市場往往成為一種“需求幻覺”。充足、多層次、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需要引入專業的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專業化、多樣化的服務。據此提出假設4:

H4:市場在“村改居”社區為特殊老人提供專業化服務,起到補缺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較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是對照其他事物、領域來理解某一事物、領域。對照的其他事物具有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質。有關養老服務,全國各地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許多豐富的實踐,本文選取的案例源于網上搜集結合本人實地走訪。目前,主要的養老模式有家庭主導型養老、社區主導型養老、政府主導型養老以及市場主導型養老。選取了4 個典型的案例,通過主體配合程度和精準需求兩個維度比較4 個典型養老模式的差異,探索適合“村改居”社區養老的服務模式。(圖2)

圖2 主體配合程度與精準需求關系圖

(二)案例描述及闡釋

1、政府主導型:N 市Y 區“村改居”社區養老實踐

(1)服務模式的運作實踐:2018 年N 市Y 區政府依托“互聯網+物聯網”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推出了“小江家護”服務品牌,主要為轄區內“村改居”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1)資金支持。該區政府每年提供5,000 萬元的資金支持,為老年人、殘疾人購買服務,210 個“村改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關愛服務。政府對上門服務的護理員進行免費培訓,為護理員繳納社會保險。2020 年居家養老服務中新獲得年度運營補貼最高達26 萬元。(2)個性化服務選擇。實現服務標準化。服務品牌的定位在于建立標準、規范的居家上門照護服務體系,吸納2 家專業養老機構參與,配備280 多名專職護理員,后期隨著進一步拓寬政府購買服務覆蓋面,對所有護理員進行崗前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頒發證書,持證上崗;對服裝、標牌、護理包、服務流程統一化,消除居家養老服務的配置和人員的差異化,讓居家養老服務朝著專業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便利優質的服務。(3)依托“互聯網+”數據整合?!靶〗易o”信息系統是由該區民政局組織開發的,數據維護以及軟件更新交由第三方信息開發公司進行整合數據,實現數據共享化。2019 年5 月,為了滿足社區內老年人對于就餐品類多樣化的需求,民政局與連鎖餐飲合作,將社區周邊餐飲店發展成“老年人助餐點”,老年人就餐時可用市民卡或進行人臉識別刷臉就餐。

(2)老年人需求實現效果:N 市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引進專業養老服務機構提供上門服務。服務項目涉及42 個種類的基礎服務,老年人可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所需要的服務項目。該服務項目政府牽頭帶動,給予了資金的支持,并且交由第三方進行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數據維護和更新,和連鎖餐點進行合作,共同發展助餐點,政府與市場、社區各個主體配合程度高。在政府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的養老模式中,主要給老年人提供的是物質幫助,如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買菜燒飯、代購代送等服務。

2、家庭主導型:X 市X 區“村改居”社區養老實踐

(1)服務運作實踐:2018 年,X 區在全市率先試點開展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看護者“放個假”的“喘息服務”。對于“村改居”社區老年人來說,改居后的老年人大多和子女住得比較近,而照顧父母的重擔落在了子女身上,尤其對于失智、失能的老年人來說,家人相對比較辛苦。家住X 區的王玉靈老人今年75歲,10 多年前因一場車禍導致重度失能,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全靠老伴一人照顧。每天早上,老伴朱大爺都要將她抱到輪椅上,照顧她洗漱、用餐、如廁,照顧好老伴之后,就趕緊外出買菜,買完菜后趕緊回來,出門時間不能超過2 小時?;貋砗?,收拾屋子、做飯。相比于白天照顧老伴的生活,晚上更為辛苦,十多年來,他幾乎沒有睡過踏實覺?!按⒎铡辈粌H將老人的親屬從繁重的照顧任務中解放出來,得以喘息,同時也可以將專業專業照顧知識傳授給他們,讓家屬也成為照護能手。通過此項服務,老年人和其家屬對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有了一定認識,形成“政府購服務、老人享服務、家庭得實惠、企業促發展”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照護服務新格局。2021 年,該區民政局助力家庭養老,結合“喘息服務”試點工作經驗推進家庭照護床位建設,出臺《X 區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建設居家養老庭照護床位503 張,為服務對象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健康管理、輔具支持、心理服務、居家安全協助等服務,并為家庭照護者提供護理技能提升培訓等,更好地滿足了老年人的實際需求。

(2)老年人需求實現效果:家庭主導型的X 市X 區與其他各主體在配合程度上面比較弱?!按甯木印焙蟮睦先舜蠖嗪妥优〉帽容^近,而一些身患重病的老年人的照顧責任落到了家屬身上,雖然和老人住在一起可以得到精神慰藉,但照顧重病的老年人對于照顧者和家屬來說,可能會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以及資金壓力,單單依靠家庭是不足以支撐的。在需求匹配度上,由前述分析可知,雖然家庭能夠識別出老人的需求,但由于照顧失智失能的老年人耗費了照顧者大量的精力,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有些老年人的子女并不都在身邊,因此需要政府引進專業人員給老年人以及老年人的家屬提供專業服務。

3、社區主導型:S 市Y 社區養老實踐

(1)服務運作實踐:從地理位置來看,Y 社區位于工業區,工業優勢較為明顯,當地居民很多土地承包給企業經營,有一定的經濟支撐和來源。Y 社區基礎狀況方面,該社區投資建設了多元功能文化廣場,以豐富當地居民的休閑娛樂生活。另外,該社區也與商業公司大力合作,投資建設社區的基礎設施,來滿足“村改居”社區老年人基礎的養老需求。為了更好地為“村改居”Y 社區老年人服務,社區建造了心理咨詢室,有專門的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內的老年人溝通,為老年人疏解心理上的煩惱,排憂解難。社區還設有閱覽室,供很多老年人閱讀、學習。在老年人身體健康方面,社區通過與衛生站建立聯系,為每位老年人進行健康登記,定期給社區內60 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體檢,確保每位老年人的健康。精神生活方面,Y 社區會在每周六晚上開展一場周末舞會,組織老人跳舞,享受生活的樂趣。Y社區開展“五好家庭”“幸福家庭”評選活動,不斷倡導子女關愛父母,尊敬老人。

(2)老年人需求實現效果: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Y社區“村改居”后,很多青年人外出務工,缺乏子女的陪伴,老年人會經常聚在樓下一起聊天,Y 社區的老年人關愛之家,通過共同居住、統一照護來滿足老年人需求。隨著Y 社區進入新發展階段,社區內老年人也慢慢地主動尋求社會參與,對社區的治理也主動提供對策。在Y 社區,離休、退休的老年人通過組織各類義務服務團體活動,如“夕陽紅”議事會、“我愛我家”義務服務隊等,來主動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形成積極式養老。由于Y 社區地處工業區,該社區與周邊企業大力合作,獲得了一定的資金支持用于發展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同時和社區中的衛生站建立聯系,為每位60 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體檢,組建了義務服務隊為老年人服務,調動了社區內外資源,可見以社區為主導的S 市Y 社區和各個主體配合程度也比較高。社區主導的S 市Y 社區不僅為老年人提供各種休閑場所,如閱覽室、健身場所,還設置了老年人之家,為缺少子女陪伴的老年人提供統一照護服務,社區也有工作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滿足了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4、市場主導型:G 市Z 社區養老實踐

(1)服務運作實踐:G 市Z 社區自“村改居”后,空巢老人居多,許多青年外出務工,家庭養老的功能日趨弱化。為此,Z 社區通過開展政府和民營資本合作的方式,引入民營資本投資建設運營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該項目引入的資本方是一家省級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以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采用建設-運營-移交+委托運營的方式。區政府授權項目公司經營期限為10 年,范圍涵蓋居家養老相關全產業鏈,經營到期后,項目公司將該項目全部設施無償交給政府指定機構。其中,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一是給正式投入運營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固定補助;二是政府民生補助。在合作期限內,對該社區具有本街道戶籍的年滿60 周歲的“三無”或低保老人,可享受政府購買的100 元/月的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對中度失能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200 元/月的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貓髾C制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使用者付費、政府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

(2)老年人需求實現效果:該項目自2015 年成立以來,各項養老服務工作有序開展。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有老年活動室、醫療康復室、閱覽室、日間照料室、理發室、棋牌室、社區食堂、老年大學等功能區,提供了“助餐、助浴、助潔、助聊、助緊、助樂”等服務,照料老人500 人次,日均助餐300 人次。此外,針對失能、半失能、行動不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該項目還推出了流動助浴車,配備專業洗浴設備和高級護理員,失智失能及行動不便的老人不用下床就能完成洗澡。車身內部分設備區、休息區、助浴三大區域,飲水機、冰箱、電視機等設施俱全。預約成功后,助浴車可以直接開到老人家附近,老人在車內完成測血糖、血壓等基礎性身體檢查后,可步入恒溫浴缸享受氣泡治療和水力按摩,享受徹底清潔、擦干身體、穿好衣服、理發、修指甲等一站式服務。這是一位流動的“健康管家”,擁有一支專業的醫養護理團隊,能夠提供助醫、助行、康復、護理等一系列為老服務。市場主導型的G 市Z 社區雖然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運作,但與家庭、社區配合不是十分密切,并非針對所有老年人提供的養老服務。市場主導型的G 市Z 社區以公辦民營的方式給轄區內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主要提供助餐和助浴,雖然政府給予了一定的補助,但助餐和助浴對于“村改居”的老年人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尤其是助浴,配備專業洗浴設備和高級護理員,項目收費從100 多元到500 多元不等,從實踐效果來看,老年人對助浴需求不大,對于“村改居”的老年人來說,一方面為老年人洗澡花錢這件事大家的思想意識還是不太高,另一方面很多人還不能接受助浴的價格。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追求的是利潤,而為老服務針對“村改居”老年人推出的服務項目,供需不匹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價格過高而導致項目并沒有切實滿足老人需求。

四、案例比較分析

通過上述案例闡述,呈現出四種養老模式各自的特點,基于本人所提到的研究框架,下面從各主體配合程度、老年人需求滿足兩個維度進行案例比較分析。

(一)各主體配合程度:四種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政府都參與其中。無論是政府主導型、家庭主導型還是社區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政府都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撐。政府作為整個養老政策制定者和機制的發起方,為維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還須承擔各項配套政策帶來的制度性成本和資金的支持。在政府主導型的養老服務N 市Y 區,位于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較好,有了資金支持,因而各主體配合程度也較好。社區主導型的S 市Y 社區位于中部地區,由于周邊是工業區,經濟發展較好,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對于養老服務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促進當地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給予老年人一定的物質保障。雖然政府在社區居家養老中起著主導作用,但政府并不是大家長,可以包攬本該可以由非政府組織、服務機構、志愿者組織等社會組織來承擔和運營的工作。從長遠來說,政府需要培育社會組合力量來一起協同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中來。社區是政府政策的落實主體,以社區為主導的模式可以調動社區內外資源,給予老年人相關的社會支持,利用社區內外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一起承擔養老服務。例如,社區內的鄰里、居委會、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外其他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各種休閑娛樂場所和精神文化需求,配合程度較高。上述案例中,家庭主導型的模式對于“村改居”社區老年人來說,依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選擇,很多老年人雖然身份上從農民變成了居民,但身份上的轉變并不代表經濟、思想觀念上的轉變,養兒防老,重視血緣和親緣的思想依然沒有轉變。經濟上還是依靠子女的資助和政府的養老金,地理位置位于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一般,尤其對于照顧失智失能的老人來說,養老的壓力較大,雖然目前家庭仍是老年人獲得長期照料的最主要來源,但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已成為絕大多數學者的共識。隨著家庭功能弱化,提供給家庭成員的支持和資源也在逐漸減少,家庭內部的代際關系被迫實現社會化,這種過程在中國遠比其他國家或地區更加深刻和迅速,用于老年人照料等方面的家庭資源與社會資源都變得相對稀缺。以市場為主導的養老模式,市場主導型的G 市Z 社區周邊既沒有工業區,也沒有便利的基礎設施,經濟發展較落后。雖然市場可以承擔一部分家庭養老壓力,為老年人提供精細化、專業化的服務,但由于提供的服務價格對于經濟生活水平不高的“村改居”老年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導致供需不匹配,難以運營下去,因此各主體配合程度也較差。

(二)老人需求滿足。第一,需求分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兩種。社區主導型和家庭主導型的養老模式中,給予的是老年人物質和精神幫助。如,家庭為主導的養老模式中,家屬主要給老年人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如老人生病住院醫藥費、陪老年人聊天。第二,從提供的服務對象群體來看,以政府和社區為主導的養老服務面對的是全社區老年人,家庭和市場面向的都是失智失能、低?;颉叭裏o”老年人。第三,政府主導的N 市Y 區養老服務項目種類齊全,利用了互聯網技術引進專業人員對老年人身體健康進行檢測,但并未根據具體哪類老年人設置相應的服務需求。社區主導型的S 市Y 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各類服務,針對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如全體老年人,建設基礎設置,來滿足基礎養老需求,如退休老人,組織“夕陽紅”議事會、“我愛我家”義務服務隊等,來主動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形成積極式養老。針對缺乏子女陪伴的老年人,建設老年人關愛之家,通過共同居住、統一照護,從養老服務需求者的角度提供養老服務,提高了養老資源的使用效率與服務質量。第四,不論是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都屬于自上而下的外部供給模式,以社區為主體的居家養老服務則從老年人的需求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老年人長期生活在社區中,與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社區干部互動交流頻繁,老年人的需求很容易反饋到社區工作人員那里,社區工作人員動員社區內部力量,以及援引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力量及時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但由于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很多養老服務就只是流于表面。而根據我國大部分“村改居”建設現狀來看,仍然有個別“村改居”社區管理機制基本按原來的村“兩委”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職責不清、功能模糊、社區服務職能與經濟職能交叉等問題。這部分改制后的社區,只是表面上從“村委會”轉變成“居委會”,而對于平時的工作安排以及落實、重大事情的決策等還都依照原來的辦法,由“兩委”討論解決。因此,在“村改居”社區管理體制上,很多問題只是表面工作,沒有轉變根本,也就無法解決社區養老服務的管理以及專業化問題。市場主導型的G 市Z 社區中,因部分服務項目供需不匹配,難以滿足老年人的精準需求。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政府主導型的模式主體配合程度高,提供的服務專業化程度高,但缺乏對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滿足,精準需求不高。家庭主導型的模式受到血親價值的影響,關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滿足,精準需求高,各主體配合程度不高。社區主導型的模式中,由于社區具有調動內外資源的優勢,因此各主體配合程度高,提供的服務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精準需求高,但專業化程度低。市場主導型的模式中,各主體配合程度低,雖然專業化程度高,但精準需求低。因此,各主體配合程度高、精準需求高、專業化程度較高模式適用于“村改居”社區老年人。結合每種模式優勢,則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家庭、社區、市場協同配合提升服務質量。(表1)

表1 四種“村改居”社區養老模式比較一覽表

五、結論及建議

通過上述比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經濟發展狀況較好的地區適合政府主導以及社區主導型的養老模式,市場主導型的養老模式適用于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但對于“村改居”社區來說并不適合。第二,家庭為主導的養老模式較為被“村改居”社區老年人接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家庭的小型化和原子化,該模式會逐漸被取代。第三,政府主導的養老模式比較單一,只是通過政策制定以及資金支持,精神上的關注較少。第四,社區主導型的養老模式,各個主體配合以及需求滿足度相比較其他三種養老模式相對較高,但專業化程度較低,改制后的社區,只是表面上從“村委會”轉變成“居委會”,很多問題只是表面工作,因而無法做到專業化以及精細化。第五,提高“村改居”老年人養老服務質量,需要多元主體協同,共同配合。

構建多元主體協同的“村改居”社區養老服務,需要整合資源,而整合是實現協同的前提與基礎,多個主體參與的資源整合易于找到解決問題的合力,資源整合體系可以匯總各個主體之間分散的可供給資源,優化重組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提出如下幾點建議:第一,政府需要利用政策和經濟資源,給予該類社區老年人政策和物質幫助,提高該類老年人養老保險待遇。要在結合地方具體情況的基礎上,聯合政府有關部門(如衛生、文化、社保、住建等部門)共同完善社區居家養老的政策法規。完善政策體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人文關懷。只有充分的人文關懷才能發掘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與精神需求,進而通過政策體系去滿足、保障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第二,社區調動社區內外資源,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與社區醫院建立聯系,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社區養老和醫療一體化數據庫,利用數據分析軟件,分析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為社區內的老年人建立養老健康檔案,對其身體情況進行檢測。另外,社區工作人員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同時還可引進專業的護理人員或專業人才。第三,市場需要結合“村改居”社區老年人特點以及經濟狀況,推出適合該類老年人的服務,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各主體協同機制不僅讓社區養老服務各主體的自身資源充分合理利用,也為各主體汲取彼此之間合適資源為己用提供機會。此外,“村改居”社區有著自身的特點,它是城市化過程之中的特殊類型的社區,亦城亦鄉,又非城非鄉,對于該社區老年人養老來說,只有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資源的共享和優化,實現城鄉發展協調、互動、共贏,才能給予老年人應有的保障,使得老年人生活幸福。

猜你喜歡
村改居養老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村改居”社區治理體制的變革與重構
“村改居”需要處理好幾對重要關系
試論“村改居”的法律規制
“村改居”法律程序的缺失與完善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養老之要在于“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