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念統領下的高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設計與實踐

2024-04-12 19:47范治宏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單元主題大概念高中歷史

范治宏

[摘 要]以大概念為統領進行高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有利于促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文章以“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這一單元為例,探討如何圍繞大概念進行單元教學設計,包括提煉單元教學主題、確立單元教學目標、設置單元教學任務以及設計單元教學評價,從而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關鍵詞]大概念;高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4-0060-05

2022年,統編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教材在廣西正式投入使用,其中的選擇性必修課程以專題的形式呈現,時間跨度大,知識繁多,還新增許多內容,是在必修課程《中外歷史綱要》基礎上的遞進與拓展,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適應新高考的要求。筆者有幸參與了廣西歷史教學專委會、南寧師范大學未來教育研究院組織的高中歷史大單元、大概念教學設計研究活動,筆者所在小組以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四單元“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為例開展教學設計與實踐,在學習研討過程中頗有收獲。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本文簡稱《課標》)提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1]。由此可見,大概念逐漸成為落實課程與教學變革的著手點,“大概念+大單元”組成了當前教學設計的新樣態。教師借助大概念統領教材中零碎的知識,同時提煉單元主題,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感悟,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诖?,本文以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四單元“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為例,探討大概念統領下的高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基于大概念,提煉單元教學主題

大概念統領下的高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并不是將大概念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在解讀《課標》、教材內容和學術依據的前提下,從單元的角度出發,抓住歷史發展的主線,基于大概念設計、提煉單元主題。

(一)研讀《課標》

本單元的《課標》要求是: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通過了解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通過對《課標》要求的解讀,可以得出“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本單元教學的主旨。該主旨的核心詞是“貿易活動”和“文化交流”,實現該主旨的途徑是“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以及“了解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途徑中的核心詞是“商路”和“商品”,而厘清商路、貿易活動、文化交流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注重使學生認識到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以及商路和商品交換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歷史上不同類型的商路,掌握商品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認識商路貿易是推動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體會文化在交流中不斷互鑒、互融和擴展。

(二)分析教材

從教材內容來看,本單元有兩課,即第9課“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和第10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第9課的三個子目錄先講古代商路、貿易,再以此為基礎講文化交流。在商路、貿易方面,先講陸路絲綢之路,再講海上絲綢之路。第10課的兩個子目錄按照時序和專題排列,先講近代全球貿易網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再進一步分析國際貿易中的文化交流。兩課在內容上互有補充,時間上相互銜接。兩課雖然內容各異,但重點相同,都闡述了不同區域的商品體現著不同區域的特色文化,且商品的流動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三)學術依據

何芳川、高德步、馬克垚、張建華等歷史學家和學者對商路、貿易活動與文化交流之間的關系都進行過一定的研究,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闡述了商路開辟、貿易活動對促進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何芳川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寫道:“絲綢的流播,不僅限于器物文化領域。因為,在物質的表層之下,有著更深的精神文化的底蘊?!盵2]高德步在《世界經濟史》中指出:“古代世界的國際貿易,對各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瓏H貿易與其說是互通有無,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不如說是技術、文化交流的意義更加重大?!保?]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提到:“唐宋時,特別是宋代,我國對外貿易有很大發展……所運的貨物,首先是絲綢,所以有海上絲綢之路的名稱。另一種是瓷器,……海上貿易的往來,造成了物質文明的交流,更促進了精神文明的交流?!保?]張建華在《世界現代史(1900—2000)》中提出:“經濟全球化使整個世界處于一個龐大的、結構性的經濟網絡之中;信息革命為全球范圍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大大增進了各個文明單位之間相互溝通與聯系的機會。各具形態的文化觀念逐漸相互了解、相互借鑒、相互適應、相互影響,形成了文化交流的趨勢。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各種文化形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身的原有形態?!保?]這些史學研究成果為筆者所在小組提供了確定本單元教學主題的重要理論依據。根據歷史學家與學者的研究可得知,人們通過古今商路開展商品貿易往來,在商品交換的過程中,商品固然是一種器物,但它本身蘊含著商品所在區域的人文、科學、技術、藝術、宗教等元素,這些元素通過商品這一物化的載體傳到世界各地,即隨著商品貿易,文化得以傳播到世界各地。

仔細研讀《課標》、教材內容和相關學術資料后可知,商路開辟是進行貿易活動的前提,在不同時代的貿易活動中,商品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載體,成為一種文化交流的介質,不同區域的商品蘊含著不同區域的特色文化,或者說商品體現了民族文化、區域文化,不同區域商品交換本身就承載著文化交流的使命,人類文化通過古今商路所開展的商品貿易活動實現了互動、互鑒、互融和擴展?;谝陨戏治?,筆者所在小組將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確定為“商品凝聚民族文化,貿易促進文化交流”。

二、立足大概念,確立單元教學目標

以大概念為統領的單元教學需要認真分析《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整體表述單元教學目標,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和突出關鍵能力。

(一)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授課對象是高二歷史選考學生,他們經過高中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1、2課程的學習,對絲綢之路、東西方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和經濟全球化等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為本單元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學生經過高中前三個學期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史料分析和歸納能力,為本單元的學習提供了能力基礎。同時,大部分學生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具有較為廣闊的國際視野,對世界各地區的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中外文化有比較濃厚的興趣,為本單元的學習提供了情感基礎。但學生缺乏對歷史事件的縱向認識和橫向認識,缺乏將歷史事件置于國際大背景和長時段下分析的能力,尚未厘清商路、貿易活動與文化交流之間的關系,難以理解商品交換承載著文化交流這一功能。同時,本單元內容的時間和空間跨度較大,要求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且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構建邏輯框架以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對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教學目標

1.單元核心目標

通過梳理古代、近代以來不同類型的商路,了解不同區域的商品蘊含著不同區域的特色文化;通過梳理古代的中西商品貿易和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說明商品貿易活動促進了各國的文化交流,認識商品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過分析商路、貿易活動與文化交流的關系,感悟文化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使學生形成對待不同文化的正確態度,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

2.單元教學目標分解

為了更好地在教學中落實單元教學目標,筆者所在小組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分解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價值三個方面。

①必備知識

本單元的必備知識見圖1。

②關鍵能力

獲取歷史信息能力:能夠通過史料獲取商品所蘊含的不同文化的歷史信息。如閱讀第9課第三子目錄的內容,能夠依據其中的正文、圖片和“歷史縱橫”欄目,獲取絲綢、瓷器等代表性商品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信息,認識不同區域的商品所體現的特色文化。

歷史思維能力:能夠辯證分析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之間的關系。如從第9課的正文、歷史地圖和“歷史縱橫”欄目,梳理歐亞大陸各重要商路的路線,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古代商路的開辟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理解商品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歷史闡釋能力:能夠闡釋商品貿易對文化交流和發展的影響,如閱讀第10課的正文、歷史地圖和史料,了解全球貿易網形成和發展的脈絡,闡釋其發展變化的原因和影響;能夠盡可能多地搜集史料,通過茶葉、服飾、鐘表等案例,闡釋商品與文化交流的關系。

歷史探究能力: 能夠探究商路、貿易活動與文化交流之間的關系。如學習第9課能夠通過時空定位和史料閱讀,了解歐亞大陸各條重要商路開辟的史實,了解不同區域的商品所蘊含的特色文化;學習第10課能夠通過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全球貿易網的形成歷程,通過茶葉、服飾、鐘表等案例,認識商品所承載的特色文化,說明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促進了人類文化交流。

③核心價值

能夠結合地圖和史料介紹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并結合張騫通西域的史實,培養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認同我國對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

通過梳理促進全球貿易網形成及發展的重大事件,以茶葉、服飾、鐘表等具體案例,了解商品所蘊含的民族文化,認識跨國貿易對人類文化交流和發展的影響,理解文化在不斷交流、借鑒中發展,感悟文化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圍繞大概念,設置單元教學任務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是要學生對現成的歷史結論進行簡單、機械的記憶,而是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歷史和解釋歷史。因此,教師需要在分析教材內容和《課標》的基礎上,圍繞大概念設置學習任務,根據學習任務設計關鍵問題,形成單元教學的邏輯層次,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任務中實現對大概念的建構,從而更好地落實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詳見表1)。

四、聚集大概念,設計單元教學評價

《課標》指出要“準確把握學業質量水平 ,多維度進行學習評價”[1]。在實施大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單元教學評價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進行等級化的教學評價水平劃分,以學科素養、課程內容為依據,設計并實施評價任務,促進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形成評價結果,最終實現教、學、評一致。

(一)教學評價水平劃分

水平1:能夠結合地圖和史料,按時空順序介紹古代、近代以來不同類型的商路;能夠通過研讀教材內容和史料,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具體表現;在介紹近代以來的商路開辟及世界貿易發展情況時,能夠運用恰當的時間和空間表達方式;能夠結合史料以及茶葉、服飾、鐘表等具體案例,理解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的關系。

水平2:能夠結合地圖和史料,按時空順序介紹古代、近代以來不同類型的商路;能夠通過研讀教材內容和史料,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具體表現,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認識到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是不斷發展;能夠結合史料,按時序介紹近代以來的商路開辟及世界貿易發展情況,理解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和發展的因素;能夠結合史料以及茶葉、服飾、鐘表等具體案例,理解商品流動對文化交流的影響。

水平3:能夠把握相關史事的時間、空間聯系,并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術語對較長時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能夠利用史料以及其他材料,對絲綢之路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解釋;能夠通過對“絲綢之路改變了諸文明的發展進程”的學習,形成對國家的認同感,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夠通過教科書和配套課件,認識近代以來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所處的特定的時空環境,概括其階段特征;能夠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分析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貿易網逐步形成的過程;能夠運用教材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以茶葉、服飾、鐘表等案例,論述商品中蘊含的文化因素,理解商品和文化的關系,認識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對文化交流國際化的推動作用。

水平4:能夠根據地圖,梳理歐亞大陸各條重要商路的路線和基本狀況,認識到古代歐亞地區已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商路,闡釋各條商路產生的作用與影響;能夠結合史料多角度分析絲綢之路對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闡釋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能夠結合史料,按時序介紹近代以來的商路開辟及世界貿易發展情況,并能分析出影響貿易發展的因素;能夠通過茶葉、服飾、鐘表等案例,分析商路、貿易活動與文化交流之間的關系,認識商品所體現的民族文化,并能闡釋商品的流動促進了各國的文化交流和發展;能夠通過對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等內容的學習,形成對待不同文化的正確態度,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

(二)水平測試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據《尚書·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冀、青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貢”,規定其他八州經各條水陸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貢,夏王朝又以冀州物產加以賞賜??梢哉J為,貢路是中國商路的早期形態。商貿往來通道涉及疆土內外,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絲路、茶路、皮貨路、藥材路等;有用線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還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駱駝之路、馬隊之路、船隊之路等。商路上,中央政府與周邊民族和域外各國以進貢和回賜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貢貿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馬互市,延續古今的鹽業專賣政策,大運河潛運等長途販運史實,構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商貿歷史文化遺產,使中國商路的歷史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編自王如芹《中國商路》

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歐亞大陸之間販運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絲綢、香精等。到18世紀末,這種有限的奢侈品貿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擴大而轉變為大規模貿易??绱笪餮筚Q易的規模尤為如此,因為美洲種植園生產了大量煙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在歐洲銷售的商品。他們還必須輸入勞動力,從而導致了繁榮一時的三角貿易。這一時期全球性貿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東、西歐之間的商品交換。西歐得到了種種原料,尤其是谷物。波蘭、匈牙利和俄國等國得到了紡織品、武器、金屬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歐洲與亞洲的貿易比不上與南北美洲或與東歐的貿易,其主要原因是歐洲的紡織行業反對從亞洲各國進口棉紡織品,擔心為支付外國棉紡織品而造成的金銀流失會危及國家安全。第二個原因是,難以找到能在亞洲市場上出售的商品。直到18世紀末,歐洲發展起動力機器時才解決與亞洲貿易中的這一問題。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古代商路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8世紀相對于1500年以前的世界貿易呈現出的新變化,并從國際視角分析其影響。

大概念統領下的高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成教、學、評一致。為此,筆者針對上題設計了學業質量水平測試評價說明表(表1)。

五、反思與感悟

以上教學案例是筆者參加南寧師范大學夏輝輝老師組織的昆明—河池兩地高中統編歷史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交流活動的單元說課。在備課和交流過程中,筆者對大概念統領下高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有幾點思考和感悟:第一,教師只有進行大量閱讀,獲得結構性知識,同時對課程標準、教科書、學生情況、教學輔助材料等進行深入的整合和研究,充分吸收學術研究成果,才能站在大概念角度把握教材內容;第二,新教材的使用需要突破傳統教學碎片化的傾向,不追求教學內容面面俱到,強調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站位要“高”,從整體著眼,從“大”處著眼,進行系統思考,自上而下地完成學科大概念的建構,并從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思考課程育人的本質;第三,大概念統領下的單元主題教學是推動當前教學改革的有力抓手,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創新、實踐與反思。相信在探索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的道路上,我們會行穩而致遠。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6.

[3]? 高德步.世界經濟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5]? 張建華.世界現代史(1900-2000)[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 袁? ? 妮)

[基金項目]本文是河池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編號:2022A002)的階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單元主題大概念高中歷史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級現代詩歌教學策略的研究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領高中物理教學
實施整體教學 落實語用訓練
初中語文作文單元主題教學引導寫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單元主題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
對英語單元主題實踐作業的思考和探索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