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質

2024-04-13 21:28黃延敏李晨陽
新視野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明時代建設

文/黃延敏 李晨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領導和推動文化建設過程中,闡發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指導性、現實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以恢宏的歷史視野、善謀全局的戰略思維、堅定不移的人民立場、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來審視文化工作,加深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創造性地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嶄新課題,在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宏偉實踐中展現出強大偉力,在擔負新的文化使命中彰顯出強大真理力量。

一 以鑒往知來的歷史視野科學判斷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指出:“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盵1]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科學的歷史觀,在打通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時空觀中建立中華文化發展和世界文化格局的完整坐標系,用歷史映照現實,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科學歷史方位。

(一)新時代文化建設需要以文化自信自強鑄就新輝煌

中華文化作為中華民族長期奮斗的歷史產物,孕育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品格、精神特質和文化基因,雖然在近代一度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但是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自覺承擔起民族復興和文化復興的使命,在賡續文脈中重新煥發了文化生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和人民的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得到極大改善。一是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歷經百年艱辛探索,終于來到了有史以來最為接近復興的偉大時刻。習近平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2]我們只有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能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主動、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文化與國脈緊密相連,文化建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盵3]文化建設是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尤其是在黨領導人民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今天,既需要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又需要文化建設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融入到經濟、政治、社會發展領域,發揮“助推器”“導航燈”“粘合劑”的作用。三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階段更加需要人民群眾實現精神上的富裕,只有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供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落實文化惠民工程,才能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新時代文化建設需要堅持和鞏固文化主體性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關鍵就在于堅守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立足中華文化的主體性推進文化建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彰顯文化主體性的標志性成果,明確提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4],這標志著對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明確提出“文化主體性”的重大論斷。習近平從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歷史縱深出發,清醒地認識我們獨特的民族品格和文明體系,科學地審視我們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和基本國情,明確提出了這一重大論斷,體現了我們對本民族文化的清醒認知和高度自信。只有堅定文化主體性,我們整個民族才可以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可以有實現發展的堅實基礎,新時代文化建設才能產生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二是系統闡述堅持和鞏固文化主體性與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關系。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與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有著緊密的聯系。文化自信正是建立在堅定的文化主體性之上才能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開放包容也正是源于文化主體性才得以避免盲從和照搬其他文明成果,守正創新正因為堅定了文化主體性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這都要求我們堅持和鞏固文化主體性以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三是明確提出“兩個結合”以進一步鞏固文化主體性?!皟蓚€結合”的提出不僅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規律,更彰顯了我們黨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使得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結合”中互相成就。

(三)新時代文化建設需要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將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積極推進國內文化建設的同時也努力打造對外傳播體系,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國際話語權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但是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輿論斗爭異常復雜,我國國際傳播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習近平對此明確提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盵5]一是 “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需要提升國際話語權。由于長期以來西方國家霸占國際話語,導致中國長期以一種“他塑”而非“自塑”的形象展現在世界上,在國際上時常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信息流的“逆差”、主客觀印象的“反差”影響著我們在世界舞臺上的真實形象。因此,有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打破西方話語霸權,逐步扭轉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逆差和弱勢地位。二是對外傳播體系不夠健全,需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激蕩交鋒的局勢,我們需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將“形于中”的文化“發于外”。講好中國故事實質上就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6],從而增強中國話語權。三是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需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更加有能力也有實力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突出問題作出中國貢獻,尤其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我們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汲取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滋養,向世界全面闡述獨具中華文明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使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 以善謀全局的戰略思維系統謀劃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

所謂戰略思維,就是從長遠看“勢”、從全局看“形”,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客觀地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一百多年來,我們黨正是善于觀大勢、謀全局來認識、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戰勝了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著眼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歷史方位,堅持從文化建設全局和戰略高度看問題、想問題,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對文化建設的遠景目標進行前瞻性思考

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實踐,只有站在時代前沿觀察思考問題,深刻把握文化建設客觀規律,才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貫通中把握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必然趨勢,敏銳洞悉前進道路上的新形勢新任務,統籌謀劃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指明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擘畫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一是提出從“建設文化強國”到“建成文化強國”的清晰時間表。繼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規劃和設計了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長期目標,部署了未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戰略安排。二是描繪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到“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詳實路線圖。繼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7]的發展方向后,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8]的具體道路,進一步明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務,進一步明確文化發展方向的性質規定。三是制定從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到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明確任務書。繼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任務后,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明確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9]這一具體內容,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

(二)對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進行全局性謀劃

文化關乎國本、關乎國運,從全局視野對文化建設進行謀劃部署,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戰略思維的高度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科學概括文化建設的歷史作用,統籌謀劃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形成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一是從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正確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深刻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10]尤其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既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也面臨許多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二是從“兩個大局”的廣度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的自信自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固支撐。三是從新時代文化建設事業發展全局的深度謀劃文化建設的具體思路。新時代推進文化建設,要以堅定文化自信為首要任務,立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以秉持開放包容為基本要求,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以堅持守正創新為核心要義,既要堅守“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黨的文化領導權、文化的主體性,又要開創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走出一條既不是簡單延續歷史文化母版、簡單套用經典設定模板,更不是其他國家的再版和翻版的文化建設新路。

(三)對文化建設的戰略布局進行整體性推進

新時代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又要在關鍵處落好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刻洞察國內外發展大勢,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把握文化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堅持用“十個指頭彈鋼琴”,在突出重點中帶動全局,統籌推進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具體部署,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一是把文化建設放在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習近平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將文化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重要領域、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源泉、應對錯綜復雜國際局勢的重要軟實力,把文化自信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之一,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突出強調了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二是統籌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各項工作。習近平全面推進文化建設事業,先后主持召開或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準確把握文化建設中守正與創新、文化自信與開放包容、文化主體性與文化多樣性、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與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關系,進一步深化了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三是明確規劃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習近平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各項工作部署,圍繞關于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等基本要求謀劃戰略部署,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三 以真摯深切的人民情懷堅定站穩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價值立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習近平指出:“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盵1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以飽含深情的人民情懷領導文化建設,在謀篇布局中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在正確處理文化與宣傳、文化與文藝、文化與教育、文化與哲學社會科學等一系列關系中處處彰顯著“為了誰、依靠誰”的人民立場,在推動文化建設不斷深入的同時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根本立場是為了人民、服務人民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鮮明表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生動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內涵,集中表達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習近平著眼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一系列工作多次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12],“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13],“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14]等等,將人民置于各項工作的中心位置,在推動各項工作全面展開的同時都深刻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二是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入新時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盵15]因此,新時代文化建設就是要深刻洞悉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創造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促進精神文化生活邁上新臺階。三是以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為著力點和立足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發展到新階段,必然是人們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和精神力量的大幅提升。因此,新時代文化建設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以先進的文化滋養人,從而有利于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經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基本原則是扎根人民、依靠人民

人民是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更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源頭活水。習近平指出:“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盵16]新時代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實踐,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一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習近平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盵17]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新時代文化建設只有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最大限度地組織和動員人民參與,最廣泛地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匯聚起磅礴的力量,推進文化建設取得更大的成就。二是要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習近平指出:“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盵18]人民是新時代文化建設最前線的實踐者,本身蘊藏著豐富的智慧和力量,推動文化建設要自覺拜人民為師,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善于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美的發現和創造,讓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成為譜寫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良方”。三是在人民群眾的豐富實踐中汲取營養。新時代文化建設最深沉的根基在人民,人民群眾豐富的生產生活為文化建設提供了極為肥沃的土壤,是一切文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礦藏。新時代文化建設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也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從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和偉大奮斗中汲取營養,從其中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中汲取靈感,褒揚一切犧牲者、奉獻者,在關心人民、謳歌人民中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

(三)最終成效要由人民評判、人民檢驗

在馬克思看來,“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19]習近平也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盵20]人民不僅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創造者,更是文化建設成果的享受者,新時代文化建設成果最終評判標準掌握在人民手里。一是歷史賦予了人民群眾的評判者身份。文化作為人類特性的重要體現,通過文化活動實現自我確證,同時又通過創造出的文化成果實現自我滿足,實現對物的支配的徹底超越,從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二是人民的滿意度是新時代文化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成果的評判者,新時代文化建設成果優秀與否關鍵在于能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新時代文化建設要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標準,去創造一些既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又深刻反映人民呼聲、表達人民意愿,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成果。三是經過人民檢驗的文化成果才是富有永恒魅力和強大生命力的文化成果。習近平指出:“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盵21]新時代文化建設要創造關心人民冷暖、關注人民幸福的作品,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的作品才是優秀的文化作品,只有經得起人民檢驗、受到人民稱贊的作品,才是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

四 以胸懷天下的博大胸襟充分體現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世界擔當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始終以天下胸懷、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高度領導新時代文化建設,既推動中華文明重塑輝煌創造新的文明形態,也始終作為人類文明互鑒的推動者和踐行者,對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提出了中國立場、中國原則與中國倡議。

(一)科學審思“人類文明的世界之問”,提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立場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由于率先步入現代化而占據話語主導權,肆意宣揚以西方文明為中心的“文明中心論”,不僅以所謂“文明優越論”打壓世界其他文明,更是將資本主義文明描述為通往人類文明終極形態的唯一道路,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進文化建設重塑了中華文明,推動現代化建設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打破西方文明觀種種謬論的同時,提出了全新的文明交流主張,體現了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立場。一是堅持文明是多樣的,要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習近平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盵22]在人類歷史的漫長演進中,曾經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共同構成了人類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因此,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學習、借鑒,這樣才能讓世界文明之園更加生機盎然。二是堅持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習近平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盵23]各種文明雖然各有千秋,但是在價值上平等的,這就要求我們摒棄“文明優劣論”“文明中心論”那套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的思維和交往模式,既要傳承和發展本民族文明,又要尊重和承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三是堅持文明是開放互通的,要以科學的態度推進文明學習借鑒。習近平指出:“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盵24]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度,既要吸收借鑒其中的有益成分,又要使其與本民族文化相適應、與本國發展相協調,不斷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四是堅持文明是連續的,要以正確態度對待自身文化。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髓要義,“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25]。只有堅持本民族文化的主體性,既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又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賦予新的因素,使其與當代文化、現代社會相適應,才能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賡續文脈、傳承文明。

(二)科學闡明“人類文明的相處之道”,提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原則

習近平指出:“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盵26]當今世界,各種文明既面臨著百花齊放的廣闊舞臺,也面臨霸權壓迫的發展窘境,彼此間是在包容與尊重中共同進步還是在沖突與對立中生死博弈,不僅影響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且嚴重威脅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前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出發,既著力于提高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也積極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闡明了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原則。一是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習近平指出:“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盵27]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要在充分了解自身文明的基礎上,堅定文化自信,平等對待其他文明,摒棄傲慢與偏見,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二是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都是相通的,每一種文明都是一種美的創造和美的結晶,都寄托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有堅持既發展本國本民族文明,又為其他國家和民族文明的發展創造條件,才能讓各國各民族文明展現勃勃生機,讓世界文明的百花園群芳競艷。三是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文明的特殊性和差異性非但不是造成沖突的根源,相反可以成為文明對話交流的動力,關鍵在于是否能以一種開放包容的正確態度去認識和對待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和矛盾,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在兼收并蓄中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在取長補短中實現互補共進,保持文明的生機活力。四是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習近平指出:“世界文明歷史揭示了一個規律: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盵28]任何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都需要薪火相傳、推陳出新以實現與時偕行、與時俱進,這就需要以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賦予文明永恒魅力。

(三)科學回答“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提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倡議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雖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但人類社會仍然面臨著世界經濟復蘇困難、意識形態沖突加劇、思想文化激蕩愈烈、地緣政治日益嚴峻、冷戰思維重新活躍等多重危機挑戰,站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以什么樣的文明新形態走向未來成為全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立足中華文明的主體性正確處理與不同文明間的關系,自覺承擔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解決不同文明仇恨隔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重任,提出了全新的人類文明倡議。一是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之間雖然有差異,但世界上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文明評判標準,每一種文明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只有尊重文明的獨特性,尊重文明創造主體的差異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29],才能推動人類文明合理有序發展。二是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代表了不同文明在價值上的最大公約數,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指引。在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道路上,雖然不同國家和民族在歷史、文化、制度和發展水平上不盡相同,但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30]。這些價值共識畫出了不同文明的價值同心圓,為各國消除文化壁壘、打破交流隔閡提供了重要基礎。三是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文明的傳承創新蘊藏著文明進步的內在要求,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動力。推動文明傳承創新就是要既重視本國本民族資源的繼承和維護,又要“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31],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活力,在時代發展中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四是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包容性的重要體現,是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路徑。人類文明是一個開放包容的體系,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動本國文化“走出去”、吸引外來文化“走進來”,促進各國之間加強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從而消弭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增加互通互信,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在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長征路上,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遠觀全局、謀篇布局,保持戰略定力、掌握戰略主動,我們就一定能夠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奮斗和實踐中展現新氣象、奪取新勝利。

猜你喜歡
文明時代建設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對不文明說“不”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