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主學習理論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思考
——以“土地經濟學”教學為例

2024-04-14 17:04李爾彬朱洪革秦會艷貫君朱震鋒孫延華
關鍵詞:目標過程設計

李爾彬 朱洪革 秦會艷 貫君 朱震鋒 孫延華

(1.東北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150040; 2.哈爾濱商業大學 財政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從1995年的“211工程”到1999年的“985工程”,再到2019年的“雙一流”高校建設,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教師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并且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把傳統教學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下簡稱“混合式教學”)因其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成為新的教學模式首選[1]。

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指標體系(試行)》,在“學生發展與支持”指標中規定:重視“學生學習體驗、自我發展能力”;在“卓越教學”指標中規定:推動“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加強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提高課程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舉措與實施成效。這些指標的設定為我國本科教育和教學改革指明了大方向?!白晕野l展”和“以學為中心”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融合”說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強調“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以教為主導”,既表明了教師作用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上的內涵變化。過去強調以教師為主,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現在則更多是引導、啟發和激勵;過去學生是以被動聽課為主,現在則更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要自己尋找想要的學習內容和資源,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二者內涵上的變化使教學目的發生了深刻變化,而混合式教學為實現這樣的教學目的提供了最好的形式、最好的條件和最大的可能性。

1 自主學習和自主學習者

關于自主學習定義的研究,國內學者大多采用了齊默曼(Zimmerman)自主學習的定義,即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元認知(對認知的認知)、動機、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 其學習就是自主的[2]。而所謂的自主學習者(Self-Regulated Learning Learner, SRLL),是指那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學習并在實現其學習目標中發揮積極作用的人[3]。

2 自主學習的構成要素與混合式教學

在齊默曼設計的理論模型中,自主學習包括自我、行為、環境三個要素[4]。自主學習者表現為不僅能對內在學習過程作出主動控制和調節,且能夠在外部反饋基礎上對學習的外在表現和學習環境進行主動監控和作出適應性調整[5]。很顯然,混合式教學為自主學習者在這兩個方面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是更加適合自主學習的方式[6]。

與傳統教學不同,線上學習更加有利于學生主動監控和調節學習過程。例如,在“土地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把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發布到App(學習通等)上,并設計不同難度的考核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間安排進行主要內容的學習,同時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對不同難度的知識點隨時學習、復習和自我考核,實現自我控制和調節。顯然線上的學習過程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同時使學習最大程度表現為自主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線下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體現在為學生提供“外部反饋”和“環境設計”。筆者通過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以及階段考核和期末考核,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據此實現自我監控和適應性調整;同時接受學生的反饋,改善線上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學過程中更多地考慮了知識點的應用價值,包括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應用以及純理論知識的未來應用(考研或國考),甚至學習過程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土地規劃利用”時,會更多地設計農村宅基地和城鎮建設用地統籌利用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知識點,盡量接近學生的生活,同時把理論研究通過案例分析延伸至宅基地入市和中國樓市的未來發展趨勢的討論中。

3 自主學習的各階段與混合式教學設計

在齊默曼自主學習理論中,學習者自我設計包括三個階段,即計劃階段(forethought phase)、(行為或意志)控制階段(performance/volitional control phase)和自我反思階段(self-reflection phase)。每一階段的自主學習又受到若干因素或子過程影響[3]。

3.1 學生自主學習的計劃階段與混合式教學設計

計劃階段包括自我動機形成和任務分析過程兩方面內容[7]。

3.1.1 對自我動機形成的正向影響

自我動機形成是學習的內在動機性力量和原動力,它使學習成為學習者的內在要求,它對學習過程具有啟動作用,包含價值(興趣)認知、目標定向、自我效能感和結果預期等因素。但很顯然,它的形成是主客觀共同作用的結果。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價值認識(興趣)大多來自于感性認識而不是社會實踐,因此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線上資源(信息)的誘導。因此在學生選課之前筆者就把“土地經濟學”的相關信息,包括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上傳到教務系統上,供學生查閱。

在開課之初,通過線下教學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目標定向,樹立掌握知識技能并完成學習任務的目標價值取向,使學生線上的自主學習目標明確,也使學習計劃變得科學合理。這實質上是通過線下教學修正學生的自主學習計劃,同時鞏固學習興趣以及建立知識的價值體系。例如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將興趣點和目標設定在國內外土地制度的對比上,筆者則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指向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地制度的學習。

自主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自我能力感,是學生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學習能力的主觀評估。一般來說,成功會增強自我效能感,失敗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8]。在線上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基礎好的學生能更快地掌握學習內容,并得到正向的激勵,不斷增強自我效能感,因而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A稍差的學生因為得分不高(如階段考試的分數不理想、線上答題差錯率高等),自我效能感降低,同時降低了其自主學習的熱情。對于后一種情況,筆者會在線下教學設計過程中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干預。例如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引導他們對相關理論進行理解和運用。同時筆者也會適時、適度調整線上題目的答對機會,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對學習結果的預期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因此必須設計一個讓學生對未來學習結果產生合理預期的機制。傳統的教學設計是一錘定音,即完全以期末考試的結果來衡量教學的效果,這很顯然不是十分科學合理的,因為畢竟一次考試所涉及的內容是有限的,同時也會受到考試時自身(健康、情緒等)狀況、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筆者在線下不但設計了期末考試、課堂討論(平時成績)等,還設計了階段考試(一次或兩次);在線上設計了累積式的平時積分,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線上學習過程(包括課程預習、視頻瀏覽、參與答題等),取得積分。整個教學設計使學習成果的取得變得多元化,降低了期末考試對學習結果預期的權重。這是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帶來的好處。

3.1.2 自主學習任務分析過程的教師參與

自主學習的任務一般包括目標設置和策略計劃。前者指確定具體的、預期性的學習結果,后者指為完成學習目標而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9]。

雖然線上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并提供了更多的資源,但自主學習的效果更多地取決于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實際上,更多學生最初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更高的學分,與課程的目標設計并非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教師必須參與學生學習的目標設置,使學習本身變得更具意義。在“土地經濟學”教學設計中,線上教學內容的設計,會更多地滿足學生對學分和技能訓練的需求;而線下教學內容的設計會更多地側重理論的實際應用。筆者會把課程內容與畢業論文的選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的層面上對理論問題的實際應用展開思考。例如學習“土地規模利用”時,會從規模利用的角度,讓學生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進行調查和分析;也會結合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選題,讓學生學習目標更符合教學目的設計。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10]。人們更多的時候是從認知策略的角度研究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包括復述(記憶)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復述(記憶)策略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材料上,運用復述、聚類、記憶術等方法,記憶事實性的知識;精細加工策略則是運用釋義、作小結、創設類比、作概括性的筆記、提問等方法,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目的是深入理解新材料;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11-12]。

在幫助學生科學制定學習策略方面,“土地經濟學”的混合式教學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內容:因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記憶策略主要通過線上的考核過程實現,所以要求學生針對具體學習內容(包括視頻、文字材料等)必須完成要求的瀏覽次數,每次瀏覽必須間隔一定的時間,每次瀏覽完成后必須回答提出的問題,瀏覽的總時長不能少于規定的最短時長等。為了便于學生進行記憶,這些都是建立在知識分類的基礎上的,例如講授“中國土地所有制”時,會打破章節設置,直接鏈接到“國外土地制度”,進行對比學習。對于新舊知識點的聯系以及知識的整合,筆者更多地利用線下教學的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來實現,強化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效果。通過撰寫課程論文讓學生完成知識的整合過程,通過線上回答學生的提問和定期答疑,建立起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要求教學團隊的成員充分認識認知策略的重要性,并熟練掌握和充分運用認知策略,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3.2 學生自主學習的控制階段與混合式教學設計

齊默曼自主學習的控制指的是對行為或意志的監控和調整,這個階段包含自我監控和自我觀察過程。其目的主要是監察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和方向,使之不會偏離既定的學習目標[13];其前提是目標的正確設立[14]。關于學習目標的確定在前文中已經談到,這里不再贅述。自我監控是基于目標前提的計劃約束,控制自己去按照計劃行動,使自己清醒地意識到每一個行動及其目的性。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目標意識和計劃性不是很強,這是導致學習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土地經濟學”的混合式教學中,筆者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計劃性并按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在線上建立了學習社群,要求學生把各自的學習計劃在群里展示,按期打卡說明完成情況,定期對完成情況進行統計。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自我監督,也實現了學生間的監督。線下教學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外,同時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修正學習計劃,及時調整學習進度,并幫助學生糾偏,使其不會遠離正常的學習軌道。

3.3 學生自主學習的自我反思階段與混合式教學設計

自我反思是人們對造成行為結果的原因的思考,在反思的基礎上堅持或改善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內容等。當學生進行反思時,說明他開始關注自己行為背后的原因,這是一個人成長的表現,也是自主學習必備的素質。

齊默曼自主學習的自我反思階段包括自我判斷過程和自我反應過程[15-16]。

自我判斷包含自我評價過程和歸因分析過程[17]。自我評價過程是對學習結果與預期目標的一致程度及學習結果重要性的評判[18]。歸因分析過程指對造成既定學習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如較好的學習成績的取得或較差的學習成績結果,是因為能力問題還是因為努力不夠等[19]?!巴恋亟洕鷮W”的線上教學設計主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及時促進學生進行反思,培養其不斷進行反思的習慣,例如筆者會在階段考試之后,進行問卷調查,重點調查學生階段考試中各類題型造成成績高低的原因;另一方面對各章節考核的答案,除了給出客觀標準,會較詳細地說明邏輯思路,并對相關知識稍加擴展,學生可以進行對照,從而促進其反思。在線下主要是對成績與設定目標相差太多的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查出相差太多的主因。

自我反應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獲得自我滿意感,是基于對自己學習結果的積極評價而作出的反應[20]。自我滿意感的獲得對自主學習的學生非常重要。二是適應性或防御性反應。適應性反應是學習失敗后,調整自己的學習形式以期在后繼學習中獲得成功;防御性反應是為避免進一步學習失敗而消極應付后繼學習任務[21]。在“土地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更多地采用激勵手段,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例如線上各章節考核題目的設計,會標明“易、中、難”,學生的學習可以由易到難,難易結合,增加“易、中”題目的比例,從而使學生平時成績的累積分達到較理想的水平。一方面激勵其增強學習興趣,更愿意采取積極的行動,及時調整自己學習形式;另一方面避免防御性反應的產生。

綜上所述,適應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必須運用自主學習理論,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重新設計適應自主學習要求的教學考核標準和學生成績考核標準,并由此提出高校教師能力與素質提升的新方向。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主動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猜你喜歡
目標過程設計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我們的目標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設計之味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